第30章
他提杯,冷眼扫过兵部尚书李德槐。李德槐牙龈都咬酸了,站起来回敬,“全靠王爷英勇,才能收复南疆,送军需物资乃是兵部分内之事,当不起王爷的一句感谢啊。”
这黄侍郎平日没啥,一喝几口黄汤就胡言乱语,看明日不骂死他。
将军府里,战老夫人刚听得下人说了外边的传闻,便有人禀报说易将军回来了。
而且没过来请安,直接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老夫人气得捂住胸口,“去,把她给我叫过来!”
第142章
你到底有没有被人辱了清白
易昉这一路回京都是蔫巴巴的。
战北望和她保持距离,即便是有伤在身也不需要她搀扶,他十分抗拒和她有身体的接触。
就连与她一同被俘的人,也对她投来仇恨的眸光。
他们为什么会被去势,心里有数,就是在鹿奔儿城折磨了那将领,也是易昉下令给他去势,折辱他的。
所以现在被西京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有苦说不出,也不敢说,因此,他们对易昉是恨之入骨。
一路上,莫说半句话不想和她说,就是看到她都躲得远远的。
易昉想起去时意气风发,以为一定可以立功,没想到回来的时候,毁了半边脸不说,还落得个人人讨厌的地步。
这些她还可以勉强忍受,但最让她无法忍受的就是宋惜惜竟然被士兵们崇拜着,将领们呵护着,就连北冥王对她都赞赏有加。
尤其回京之后,宋惜惜还可以坐上御辇接受百姓的祝贺,入宫参加庆功宴,而她只能灰溜溜地回府。
她心情差到了极点。
所以回到将军府之后,她谁都不见,遮掩脸进了屋,把门关上谁都不许进,坐在铜镜里,认认真真地看着自己的脸。
她的姿容原本和宋惜惜就不能比,现在毁了半边脸,其余的皮肤粗黑,像个村妇似的,原来没了那股意气风发的自信,她其实和村妇无二的。
她胡乱地想着,再怎么也是嫁了人的,战哥对她有情,只是一时过不了那关,以为她是被侮辱了,可她是清白的。
她脸上的烫伤,是战哥亲自动手,证明他不会嫌弃自己容貌丑陋,再说,他如果是在意容貌的人,宋惜惜比她漂亮许多,他委实没有必要娶她。
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他们深爱彼此,在成凌关战场就确定了彼此的心意也交出了彼此的所有。
他们的感情牢不可摧,熬过了这一关,他们会过得比宋惜惜幸福。
只要宋惜惜过得比她差,她心里总归是可以平衡的。
没错,宋惜惜现在是炙手可热的武将,又有父兄光环加身,但说到底也是一件二手的货,世家子弟以及品行高洁的人不愿意娶她,只有卑劣的贪图爵位的人才会上门求亲。
只是以宋惜惜的傲慢,那些人她也瞧不上眼,她注定是要孤独一生的。
想到这里,她心里顿时便觉得舒服多了。
门外有人在敲,“二夫人,老夫人请您过去。”
她皱起眉头,想起那病恹恹的老婆子心里就郁闷。
她胡乱地扯了块锦布蒙住自己的脸,便推门直奔老夫人的院子去。
屋中,公爹战纪也在,她福身见过。
战纪微微颌首,“能平安回来就是好事。”
战纪是个和稀泥的,没什么主见,所以一辈子也混不上个好官职。
但是战老夫人听得他这话,却是眉头一皱,“什么叫平安回来就是好事?她没立功,北望也没立功,这不是白去一趟吗?还有你的脸,你蒙着脸做什么?”
易昉心里窝囊极了,当初嫁过来的时候,老太婆对她那叫一个温和慈爱。
现在的语气听着就是挑剔加嫌弃,像极了和大嫂闵氏说话那样。
“脸上受了点伤,还没好。”易昉淡淡地回答。
战老夫人一拍床沿,“是受伤没好,还是被西京人折磨的?你告诉我,你到底有没有被西京人辱了清白?”
第143章
让他们破镜重圆
易昉怔了一怔,随即怒道:“谁说的?谁说我被人辱了清白?”
“你就说有没有。”战老夫人怒得一张脸都铁青,“外边都传遍了,还问谁说?外头谁都在说。”
易昉没想到南疆的事会传到京城来,脑子轰地一声,当即大声地委屈说:“我没有,我是被俘虏了没错,但是只受了皮肉之苦,清白还在。”
战纪道:“那你找人作证啊,不是有人和你一同被俘了吗?他们可以为你作证啊。”
易昉想起堂哥和那些士兵就心里发恨,战哥不是没去问过他们,但是他们全部都说不知。
不知,不知,都关在木屋里,哪里会不知?
但他们的一句不知,就让战哥和所有人认定,她是没了清白。
所以她没办法找人去证明自己的清白,面对公爹的话,她只能冷冷地说了句,“清者自清,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不在乎。”
“你不在乎,但我们将军府在乎啊,我们日日出门被人指指点点,沦为京城的笑话,”战老夫人气得脸红脖子粗,她是最重颜面的,“娶你回来,就是盼着你为我们将军府增光,不是让你来给我们抹黑的。”
她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以为她在成凌关立下大功,前途无可限量,却没有想到南疆一战,她把整个将军府拖到了深渊。
她还有小儿子和女儿没有说亲啊。
战北森和战少欢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却一直拖着,本想等他们在南疆战场立功回来再议亲,到时候便可挑选更好的门第。
现在,出了这档子事,谁还能瞧得上他们将军府?
而且,立下军功的名单上,连北望的名字都没有。
易昉在战场已经听了太多闲言碎语,没想到回到府中还要被婆母公爹挑剔,她积压的怒火顿时爆发,“当时娶我进门,你们是何等的欢喜,屁颠屁颠地就把宋惜惜休出门去。现在我在南疆失利被俘,是我愿意的吗?你们没关心我受了那些委屈,受了什么伤,却一味指责我,我说我是清白的,你们也不信,这就是家人的态度吗?如果早知道你们如此势利,说什么我也不会进你们家的门。”
说完,直接摔门就出去了。
战老夫人捂住胸口,气得发怔,“她……她还有理了?”
战纪叹气,“算了,事已至此,等北望回来再说吧,虽说立功单上没有北望的名字,但是他能进宫庆功,应该是有立功的,只是不足以写在榜单上。”
战老夫人听到这个,心里才稍稍地宽了些,只是想起易昉的态度,她还是很生气,“说实话,她连宋惜惜的一根手指都比不起。”
战纪瞧了她一眼,“当初不是你嫌宋惜惜的么?我倒是觉她挺好的,至少她入门一年,对你是真尽心尽力地伺候,拿钱也没有半点犹豫,给大夫人和少欢也送了不少珠宝首饰,每季的衣裳府中人人都有,你那几身锦缎,不也是她给你置办的么?”
战老夫人白了他一眼,“当初你怎么没说啊?现在说来有什么用?”
战纪坐了下来,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你傻啊,皇上为北望和易昉赐婚,赐的是平妻,不算得是咱们北望的正妻,北望和宋惜惜虽然和离了,但她对北望肯定是有感情的,否则当初她怎会嫁进来?再说,北望是她亡母选的女婿,她最是孝顺,把她亡母搬出来,再找人跟她说道说道,说不准,就真能覆水重收破镜重圆了。”
第144章
算计宋惜惜
战老夫人听了这话,仔细想了想,还真心动了。
宋惜惜现在是镇国公府的千金小姐,只要北望娶了她,那就马上承爵,以前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当时觉得易昉和北望定能闯出一番事业,何苦让自己的儿子被人指指点点呢?
可现在外边的指指点点还少吗?没了清白的女人,损了家誉不说,还连累小叔小姑的婚事,如果北望承爵了,至少看在国公府的门第上,北森和少欢的婚事也能挑上一挑。
而且如果宋惜惜回来,那万贯家财自然也是跟着回来的,将军府这段日子已经穷怕了,她连药都吃不起。
宋惜惜孝顺,定然事事打点妥帖,不会让她劳心劳力。
再说,宋惜惜以前也没跟他们说过,太后如此看重她,若是早说了,指不定老爷和北卿也能谋到一份好差事,不至于是个闲散小官,在这权贵如云的京城,这种闲散小官实在让人瞧不起。
她前思后想了一番,想的全是自己能从宋惜惜身上得到的好处,只是她也不那么的乐观,“只是之前闹得那样僵,宋惜惜不一定愿意。”
战纪说:“不说了嘛?她孝顺,而且她对北望肯定是有感情的。”
老夫人微微颌首,“是这么个理,就怕如今她立功,翅膀硬,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照顾府里,更不愿伺候我。”
“你是她的婆母,她为孝顺之名也必须照顾你,退一万步讲,就算她不愿意亲自照顾,她回来了,有的是钱和人,你还非得她亲自照顾不可?”
战老夫人道:“话是这样说,但做儿媳的就该侍奉公婆,这都是她以前做惯了的。”
“易昉进门没做,你也没说她啊。”
“怎一样呢?”战老夫人想起宋惜惜以前乖巧的模样,再想起易昉的张扬,不知为何就是觉得宋惜惜该伺候她,而易昉不伺候的话也不打紧,“两人性子不一样,再说宋惜惜当初嫁入战家,我也没有给她立过什么规矩,没刁难过她,如果这一次她愿意回来的话,我定也会加倍对她好的。”
“再说了,”战老夫人鼻子一嗤,“她能找着比北望更好的人么?就算是家世显赫也立了军功,可女子为将粗鲁不堪,原先营造的端方持重就不复存在了,世家断是不能要她这种的,随便寻一个,哪里好得过我们北望?”
战纪想起她们以前的相处,确实也很温馨,母慈媳孝,和乐融融的一家人。
再者夫人言之有理,宋惜惜到底是和离之身,嫁入贵胄世家是不可能了,只能寻那些蝇营狗苟之辈,那些钻营之人,又岂能比得上北望?
“问题是,找谁去说呢?”战纪问道。
战老夫人想了想,“找老二的媳妇吧,她跟宋惜惜有些交情,之前大儿媳去国公府找她,门都没开,老二媳妇去了,她这才开的门。”
战纪摇头,“只怕她不同意帮忙,她本就是胳膊外拐的,我倒是觉得夫人你亲自带病去国公府找她,更有诚意,而且她若不开门迎接你,岂不是更损她名声吗?”
战老夫人皱起眉头,“怎能让我去找她?这岂不是咱们先落了下风?”
“咱们本来就处于下风了,你当宋惜惜是傻的吗?”
话虽如此,但战老夫人还是十分排斥,让她当婆母的去找她,岂不是更显得将军府掉价?
第145章
拜见太后
再者,宋惜惜同意还好,若不同意,她老脸往哪里搁?
所以,想了想,“还是先叫老二媳妇去一趟,她不同意咱们再斟酌。”
她是拉不下面子的,如果她亲自去,哪怕宋惜惜到时候真愿意跟北望破镜重圆,她也端不起婆母的架子了。
将军府有一个丢人现眼的易昉就足够了,不能再来一个不听话的。
战老夫人在这里想着自己的心思,宋惜惜已经前往慈安宫拜见太后娘娘了。
太后五十不到的年纪,保养得当,除了眼角有些鱼尾纹,并未见衰老之相。
一头乌丝掺杂了几根白发,但不甚明显。
她雍容华贵,端庄明惠,对着宋惜惜更添和蔼气质。
“你这丫头,不声不响跑到战场去,若有个好歹,叫哀家如何跟你母亲交代?”
太后眼底透着微微地红,她对宋惜惜既赞赏又心疼,或许想起了宋夫人,心里更是一阵的难受。
“让太后担心了,是臣女的不是。”宋惜惜乖巧认错。
“起来吧,过来给哀家看看。”太后嗔了她一眼。
宋惜惜起身走到太后的面前,刚要跪下,太后扶了她的手,“坐下,坐在哀家的身边。”
宋惜惜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大家闺秀的模样,端庄坐下,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
太后握住她的手,瞧着她的脸,“唉,又成猴儿了,以前每回从梅山回来,都跟个猴儿似的,又黄又皮,如今倒是不皮了,就是黑了。”
太后伸手掐了她的脸颊一下,“你回京之后待的那一年,滋养得肌肤都能掐出水来,如今这一掐,倒是满手的灰。”
宋惜惜讪讪一笑,“一路回京都还没来得及回府沐浴换衣裳,便直接入宫来了,臣女浑身臭烘烘的,臣女坐远一些,别熏着太后娘娘才是。”
“你就坐着吧,哀家终日在这殿里头,到处都是熏香,可想闻一闻这汗臭味了,”太后终究还是从宋夫人手帕交的身份里挣脱出来,用一国太后的身份对她说:“你是立功归来的人,你在战场种种哀家都听皇帝说三回了,哀家很欣慰你这么有能力,为我们女子争光,易昉也曾得哀家的赞赏,但她和你比差远了,她的事哀家也略知一二,不予置评,只能说哀家当初瞎眼了。”
太后说起易昉,神色是有些恼怒的。
但是到底是她亲口夸赞过的人,加上易昉和惜惜曾有那样的交恶在前,太后不想过多评论,只是一句带过。
宋惜惜道:“太后谬赞了,其实非臣女之功,是元帅筹谋有方,臣女只是沾光得了份功劳,比起他们常年泡在战场,经历多年血战,臣女的功劳真的不值一提。”
“都不容易,但女子更是不易。”太后望着她,满眼疼惜,“如今战事已罢,你有何打算啊?你若愿意的话,哀家为你说门亲事?”
宋惜惜连忙道:“承蒙太后抬爱,但臣女如今最想做的事情,是回府沐浴好好睡上一觉,至于婚事,臣女暂时不想的。”
太后唉了一声,“哀家知道女子并非只有嫁人一条路,只是你母亲曾跟哀家说过,她希望你嫁人生子,若论私心,哀家更希望你成为我商国肱骨名将,可哀家不能让你母亲在黄泉之下都不放心你,她……她是真怕了战场,战场几乎夺走了她的一切啊。”
第146章
朕就只能这么饶过易昉了
太后声音有些哽咽。
宋惜惜很小的时候经常随着母亲入宫,那时候的太后还是皇后娘娘。
她和母亲说得最多的话题,便是女子也要争口气,不能一辈子给男人当牛做马,有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滋味来。
说起这些的时候,她会叹气,说自己是困于后宫的高墙下,看似锦衣玉食富贵无边,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母亲也附和她的话,她说女子不一定要嫁人生子,也可以闯一闯外头的天地。
所以她才能在七八岁的时候离家去了梅山万宗门学武功,有了本事在身,她想闯一闯这天下,也不至于安全不保。
寻常世家,怎舍得把千娇百贵的女儿送去学武?可母亲就舍得,她还跟父亲说过保不准咱们女儿将来有一天也能上战场呢。
可后来父兄战死,母亲对战场的恐惧到了极点。
她开始觉得嫁人生子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能保住性命,能安稳地活着,比什么都强。
宋惜惜不知道怎么接太后这句话,她沉默着。
在万宗门的时候,她鲜活热烈,每天闹腾得像只皮猴子,觉得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后来,家中连番遭逢巨变,她的心也像死了一般,每日遵循着这个世界对女子的要求活着。
许久,她才静静说:“这些,以后再说。”
太后温柔地看着她,“嗯,迟些再说,你去吧,回去好好洗一下,你这身臭烘烘的味道闻多了,哀家眼睛有点辣痛。”
太后的眼睛是真红了。
但她素来坚毅,不轻易落泪。
因此虽想和宋惜惜多说几句,只是说到了宋家,太后心里特别难受,有些痛一旦浮起,便不轻易按得下去。
宋惜惜拜别而去。
庆功宴已经结束,皇上单独留下了北冥王在御书房里说话。
南疆战事,谢如墨已经上表陈述,但是,二十余城,打了几年的战事,不是一个奏本能阐述完整的。
皇帝并不单单是要结果,还想知道哪些武将堪大用。
最重要的是,易昉和西京的事他要问个清楚明白。
他自是调查到了一些,只是这事听起来就骇人听闻,他需得多方求证。
谢如墨自然也没有隐瞒,把知道的都说了,与皇帝调查的基本吻合。
皇帝震怒无比,拍得御案上的奏本都跳了起来。
“如此说来,朕还不能治易昉的罪了?”
谢如墨道:“这仇西京人自己报了,但他们不愿意声张,我们怎么能上赶着去承认?苏兰基大概以为易昉会受不住闲言碎语,会自尽,可料不到易昉根本没有想过自尽。”
“屠村的事,苏兰基也没有提吗?即便在西京战场上,也只字不提?”
谢如墨摇头,“不提,反正大家心里都有数,而且他们太子死了,皇帝又病重,太子没有儿子,这皇位之争够他们闹心了,他们最是重皇室颜面,至今未听到他们公开西京太子的死讯,可见他们还想着隐瞒,找一套说辞如何告知西京百姓,他们的太子死了。”
皇帝沉沉地叹了口气,眼底意味不明,“如果公开,西京没理由不派兵往成凌关,到时候大兵压境,我们根本分身乏术,成凌关萧大将军至今还没痊愈,兵力大部分调往南疆,西京趁此良机大举入侵成凌关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是朕,朕会这么做。”
谢如墨道:“因为如果打着为西京太子和被屠村百姓的名义行兵进攻成凌关,西京士兵大概也会血洗成凌关的百姓,南疆战场则不一样,因为我们没夺回南疆之前,南疆不属于我们,即便夺回之后,那地方受了多年战火,苏兰基也不忍心,他始终守着不伤平民的原则,他是真正的武将。”
第147章
让宋惜惜入宫为妃
苏兰基是值得敬佩的。
但如果他们的二皇子夺得帝位,一旦查出西京太子的死,未必就不会再对成凌关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