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负责募兵的小将见少女也来报名,当即扬手让她们回去。沈万紫冷哼着跃起,凌空一鞭抽下,旁边的一块大石头顿时碎开几块。
沈万紫执鞭冷冷地问道:“保家卫国,分什么男女?你就说收不收?”
募兵处的人都惊呆了,忙不迭地点头,“收,收!”
募兵只是暂时的,等战事结束,她们就可以解甲归家,这么厉害的功夫肯定是要先收下的,砍一颗脑袋是一颗嘛。
五人成了最低级的卒,但是沈万紫素来是要强的,问道:“杀几个敌人可以晋升?”
那小将说:“一颗人头奖励一两银子,杀敌三十人可晋升一级,如此类推!”
沈万紫嘴巴一翘,“那捞个将军当当,岂不是容易极的事?”
大家哄笑,虽然刚才她露这一手不错,但是上战场杀敌哪里这么容易?
小姑娘就是天真。
第61章
消息回京
招募入伍后,当日就要开始集训。
他们五个人和一批新兵蛋子被送到了训练场,那些握刀练习,砍伐练习等基础的训练对他们五人来说,实在是再容易不过。
十项训练,他们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通过了考核,叫一众新兵蛋子都呆了眼。
只不过,到听战场理论的时候,他们就乖乖坐下来听了。
除了宋惜惜对于打仗比较熟悉之外,其余四人不曾对战争有过什么了解。
因为宋惜惜有营帐,虽然只是小小的,但是他们几个人挤一下也还可以。
晚上回到营帐,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问宋惜惜嫁人的事。
宋惜惜抱着膝盖,笑着说:“是啊,嫁了,又和离了,现在依旧单身。”
“太好了!”辰辰激动地拍着手,“柳师兄知道你成亲的事,难过了好久,现在你和离了,你可以嫁给柳师兄。”
宋惜惜一根指头摁在她的眉心,“我才不要,柳师兄这么凶。”
“能比你师父凶?你师父凶起来,方圆百里的门派掌门人都害怕。”辰辰挨在她的身边,托腮道:“不过,嫁人好不好玩呢?听说是要睡在一起的,你跟他睡一起了吗?”
宋惜惜说:“清清白白,手指头都没碰过,我们刚成亲他就出征去了,回来没几天我们就和离了,他现在已经另娶了新妇。”
对于这段婚姻,宋惜惜就这么简单一句提过。
“这么快?”沈万紫呸了一声,“男人真不是个东西,以后我嫁猪嫁狗,都不会嫁给男人。”
棍儿说:“滋滋,你这话可不对啊,说那个人渣就说那个人渣,不要带上所有男人,我和馒头都是好男人。”
他转头去找馒头,“馒馒,你说对不对……你找什么啊?”
馒头正在翻找营帐里的东西,一边找一边闻:“有肉香味,是不是藏了吃的?”
“就知道吃,你这个胖子。”棍儿踹了他大屁股一脚。
馒头理直气壮地说:“不吃饱,哪里有力气打仗啊?惜惜,是不是藏了吃的?”
“哪里有吃的?前线条件艰苦,我几天都没吃饱了。”宋惜惜摸摸肚子,来的那个晚上吃了两根肉干,之后就净吃光饼了,光饼也从两块变成一块。
兵士的人数是上去了,但是军粮也明显不够了。
馒头的脸塌了下去,“啊,要饿肚子啊?朝廷怎么能饿兵差呢?”
宋惜惜坐在脏兮兮的被褥上,双手一合,“应该在筹集军粮了,放心,肯定能填饱肚子的。”
她还是在笑着,但是小伙伴们对视一眼,觉得惜惜眼底里似乎笼着一层原先从没有过的轻愁。
上京。
南疆塘报飞速飞往上京,肃清帝一看,脸色大变,连夜召集兵部尚书以及京军武将入宫。
其中便包括了战北望和易昉。
兵部尚书李德槐看到急报,额头出了细密的冷汗,“西京竟然与沙国联手,要吞南疆?但怎么会?西京才与我们签了互不犯边的和约。”
兵部左侍郎黄大人也是惊得双腿发软,“三十万西京大军与沙国二十万大军联合,我们阵前如何抵挡?北冥王收复二十三地,余伊力和西蒙两地,损兵折将已过半,如今兵力只怕剩下十几万,且粮草难续,毕竟南疆地大,攻下二十三城的时候,便已经没有大规模筹集粮草了。”
第62章
增派援军
右侍郎孙大人道:“皇上,如今派遣援兵,只怕也来不及啊,这消息我们的探子竟没有探查出来,可见我们在沙国与西京的探子,全部被杀了。”
肃清帝想起十天之前宋惜惜曾进宫禀报过此事,当时拿了一封伪造的信,说是她师兄沈青禾打探到的消息。
可当时还以为她耽于儿女私情,见不得战北望和易昉成亲,遂是怒斥了她一顿,命人送她回府禁足。
没想到她说的竟是真的。
如果十天前就相信了她,立刻派出援兵,再命人筹集粮草,以皇弟统帅之能,未必不能与西京沙国联军一战。
易昉和战北望对望一眼,他们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成凌关的战功,他们用来求赐婚,只要在南疆战场上立功,那么他们就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武将新贵。
到时候,谁还敢笑话他们?
那一场婚礼上的耻辱,战北望至今不能忘。
这段日子虽与易昉圆房,但心里头总憋着一口气。
加上母亲得知他和易昉婚前便已经苟合,气得当场发病,他亲自去请丹神医,结果连丹神医的面都没见到。
后易昉也出面去请,丹神医连门都不开,把易昉气得够呛的。
最后还是大嫂闵氏去药王堂前跪了两日,终于买到了五颗丹雪丸,丹雪丸是真贵啊,原先说一颗三十两,如今跪了两日,买到五颗却是要一百两一颗。
母亲这病,即便把将军府卖了,也长久吃不起这药。
大嫂博了个孝顺之名,他和易昉却遭受嘲讽耻笑,他们凯旋回来的功劳,已经无人再提起,只记得婚宴上宾客全走掉的狼狈。
所以,他们太需要战功来重拾光芒。
两人几乎是同时跪下,易昉道:“皇上,战况紧急,请务必增派援军,臣愿意与战将军领援军前往南疆,争取在西京大军抵达之前,赶到南疆战场。”
战北望一怔,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皇上立刻问道:“你能在西京兵马抵达之前先到?”
易昉毅然道:“臣定全力以赴。”
“好,朕准了,战北望为主将,易昉为副将,令你们立刻点十万京军出城,连夜行军,不得耽误。”
易昉愣了一下,道:“皇上,二十万怕是不够,如今南疆战场上不足二十万,西京与沙国联手,起码五十万兵马,而且沙国有神火器,臣希望能让京中神火营一万将士全部出战,还有三万玄甲军随同出战,由战将军统领。”
兵部尚书李德槐连忙反对,道:“皇上,玄甲军乃是皇上亲兵,不可随便调离京师。”
肃清帝沉吟片刻,道:“神火营一万将士全部跟随战北望出征,玄甲军调派一万五,跟随京军十万出征,援兵抵达之后,全部交给北冥王统帅。”
易昉道:“皇上,微臣认为,京军不服北冥王,还是由微臣与战将军统领比较好。”
“荒唐!”李德槐沉下脸来,“一个战场怎可以有两位主帅?而且京军全部都是镇国公宋怀安培养出来的,北冥王也出自镇国公麾下,玄甲军更是北冥王为皇上培养,他们怎会不听北冥王的?如果不听军令,这样的将士要来何用?”
丞相穆谨严姗姗来迟,了解情况之后,也认为需要立刻出兵,援军全部交给北冥王统领。
穆丞相已经年逾七十,耄耋之年却还没告老,证明他在朝堂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所以,他的话,肃清帝是听的。
而且,分析得也有道理。
肃清帝道:“就这么决定,你们回府交代几句,随李卿家与战北望易昉一同前往点兵,京军虎符由他们转交给北冥王。”
“是!”战北望和易昉领命。
肃清帝看着易昉,“你方才说的,能先于西京大军抵达南疆战场,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若能办到,朕重重有赏。”
“微臣定当全力以赴。”易昉抬眸,眸色坚定。
第63章
确定援军将领
战北望和易昉告退之后,肃清帝与丞相商议监军人选,需要筹集军粮送往南疆战场。
胜败在此一举,已经连拿下了二十三城,若在此时功亏一篑,肃清帝不甘心。
而战北望和易昉离宫之后,战北望就皱着眉头说:“你怎么能保证我们的能先于西京大军抵达战场?西京人已经出发超过十日,我们如今还未动身,就算日夜赶路,也快不过西京。”
易昉一副雄心壮志,“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全力以赴,一定可以。”
战北望气结,“你说得容易,我们原先带领京军前往成凌关支援,足足两个月才抵达,如今要去南疆,满打满算也只有二十天,你怎么赶得及?”
易昉不满地道:“有功夫说闲话,还不如快些回府交代,收拾东西去点兵,马上出发。”
说完,她冷笑了一句,“我知道你最近对我不满,在府中我处处得罪人,你母亲如今也不怎么喜欢我了,但我要用实力告诉他们,宋惜惜做的那些花架子,一点用都没有,我们只有上战场,真刀真枪地立下战功,让将军府跻身于权贵名流圈子,这才是为将军府门楣添光的大事。”
战北望乍听她提起宋惜惜,不由得皱眉,“好端端的,说她做什么?”
易昉冷冷说:“说她就戳你肺管子了?我提她一下都不行了?你跟她什么关系啊?难不成和离之后还藕断丝连?我看她这一招是以退为进,否则怎引得你去国公府找她。”
战北望眼底有轻怒,“我说了,我去国公府找她,是想找她出面去请丹神医的,除了丹雪丸,母亲的病总要把脉跟进,不能一味服药而不知道效果啊,再说,我去国公府也没见到她。”
易昉冷冷道:“那还不是以退为进?故意不见你的,借着孝顺的名头,但谁知道你们二人怀的什么鬼胎?”
战北望看着她冰冷的脸,觉得烦扰无比,也不想和她继续争持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就要上战场了,别为一个已经和离的人争吵不休了好吗?”
易昉也知道最近总是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裹挟,导致夫妻关系十分恶劣,马上就要上战场,不能因此失了默契,“是你不许我提她的,你这般护着她,谁知道你心里是不是有她。”
“我心里只有你。”战北望牵着她的手,轻声说,眸光却看向了沉沉天空。
“男人啊,得陇望蜀,我是知道的,”易昉叹气,但语气却十分坚定,“但是我也一定会让你知道,娶了我是将军府的福气,是你的福气,宋惜惜顶多是能帮你孝顺母亲,但这些事情大嫂就可以做,而我却能助你将军府一门重回巅峰,重振你太祖父与先祖父的威名。”
这是战北望此生最大的心愿。
战北望微微颌首,却有些不明白,“说来奇怪,为什么西京会与沙国联手对我们南疆战场发起进攻呢?分明我们在成凌关逼得他们投降签了和约,承诺不犯边的。”
易昉道:“我们签的和约,是不犯成凌关边线,但他们相助沙国,却是在南疆战场,南疆我们尚未全部收复,如今伊力与西蒙还在沙国人的手中,他们去的就是伊力和西蒙,所以算不得撕毁和约。”
“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却觉得奇怪,沙国与西京素来没什么军事来往,如今沙国竟然愿意让西京三十万将士进沙国,就不怕西京人是别有用心吗?”
战北望在战场上的经验虽不算十分丰富,可也觉得这两国的突然结盟,有些奇怪。
“谁管?”易昉耸耸肩,“总之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我还怕他们不来呢。”
第64章
她本质轻贱女子
战北望却不这么想。
之前他确实想上南疆战场,但只在仅有沙国士兵的情况下,如今西京三十万人席卷而至西蒙和伊力,沙国会不会持续增派士兵尚不知道。
就眼下敌军五十万兵力,他带着京军拢共不足十二万,再加上如今北冥王手头上不足二十万的将士,满打满算,也就才三十万。
而北冥王如今的兵马已经十分疲惫,伤兵也多,粮草不继,饿着肚子等供给,现在肯定无法攻下伊力,也就是在原地等大军到来。
最重要如今是冬日,南疆一带严寒,不利于作战,反倒是沙国皮糙肉厚,有黑熊将之称,无惧寒冷,在大冬天他们都可以赤身在冰面上嬉戏。
所以,两国实力,强弱悬殊,这一战很难,尤其如果沙国还持续增派士兵想要一举夺回丢失的城池,彻底控制南疆,那将会是难上加难,大败的机会几乎是九成九。
自然,若能打赢则建功立业,打输,那就是连性命都丢在战场上了,宋怀安与他的几个儿子,就是牺牲在南疆战场。
南疆战场之凶险,由此可见。
加上易昉承诺带着大军能在西京兵抵达之前,援军就到南疆战场,这基本是不可能,她却轻易夸下海口,她到底是缺乏官场经验,如果此战大败,大兴问罪之师,他和易昉首当其冲被问罪。
所以,这大好的机会面前,他显得忧心忡忡,没有易昉这样乐观。
“对了,你知道皇上为何派禁军在镇国公府门口盯着宋惜惜吗?”易昉忽然问道。
战北望摇头,不想说宋惜惜的事,否则她又没完没了。
易昉拢了一下披风,唇角勾起,“自然是免得她作妖,听闻她是在我们大婚第二天进宫,然后被禁军送回来的,自此禁军便轮班守在国公府门前,可见她进宫一定是跟皇上提了一些过分的要求,或许是与你我有关,她见不得我们好。”
战北望也略有耳闻,只是不敢打探太多,免得易昉不高兴,没想到她自己偷偷去打听了。
“我倒是想看看,”易昉挽着他的手臂,眼底露出了得意之色,“等我们从南疆战场凯旋归来,她是否还会端着她世家贵女清贵的模样,而不露出心底疯狂的嫉妒。”
战北望忍不住回了句,“宋家军功无数,想来她不会嫉妒。”
易昉哼了一声,“宋家军功与她唯一相关,便是她可以吃着父兄的血肉,享受着父兄军功带来的尊荣,有一分是她自己挣来的嘛?”
战北望轻叹一句,“易昉,我们不要说她了,她与我们无半点关系,她过得富贵还是落魄,都与我们无关的。”
“自然无关。”她这般说着,又似悲悯地道了句,“不过,我也不必与她为难,女子本就可怜。”
战北望听了这话,沉默良久不做声,以前他听见易昉这么说,心中定然敬服欣慰。
可成亲之后,他才发现易昉本质却十分轻贱女子的,轻贱女子的程度,比男子更甚。
暗夜像巨兽般吞噬着人间,一丝光亮都瞧不见,连星子都躲在厚厚的云层里。
第65章
传宋惜惜入宫
战北望和易昉要上南疆战场的消息,让战老夫人既激动又担心。
她知道上战场是祸福相依,大胜,自然就是立大功;大败,命就丢在战场上了。
不过,所有情绪在心头过了一遍之后,她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易昉,毕竟成凌关一战,易昉是首功呢。
她有能力。
而且他们夫妇是将军,只需要指挥战事,冲锋陷阵的事是小兵做的。
这么一想,高兴就掩盖了担忧,命人为他们准备出征事宜。
就在战北望和易昉率兵离开京城几日之后,安放在沙国的探子终于有消息回报至御前。
密报与北冥王在南疆传回来的消息一模一样。
也与半月多之前宋惜惜进宫传的消息一模一样。
年轻俊美的帝王愤怒地撕碎了密报,大半个月的差距啊。
若之前听信了宋惜惜的话,立刻命援军开拔,同时筹集粮草,商国的胜算便高了许多。
虽然易昉说可以赶在西京兵马赶到南疆战场之前抵达,但是肃清帝也上过战场,算过距离和行军速度,他知道这绝对不可能。
不禁懊恼至极,“朕怎会认为,宋惜惜耽于情爱,舍弃不下,小气狭隘地想报复战北望?分明她送来的是要紧军情,朕却不信。”
吴大伴小心翼翼地在一旁添茶,轻声道:“也是因为宋姑娘伪造了沈青禾的信,皇上才会不信她的。”
肃清帝摇摇头,“若没有伪造沈青禾的信,朕更不会信她空口白牙之言,毕竟,我商国与西京才签订互不犯边条约,也正因为这条约是易昉签下的,所以朕认为她是想推翻易昉的功劳。”
他苦笑,“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她是宋镇国公的女儿,自小又在万宗门学武长大,怎会是那种放不下的人?”
吴大伴忽然想起一事来,“皇上,那日奴才到将军府宣旨,恰好看到战将军与宋姑娘过招,宋姑娘武功着实厉害,战将军在她手下,竟过不了几招便败了,自然,奴才不懂得武功,也许是战将军相让了。”
肃清帝也是见识过战北望的武功,虽非绝顶高手,但在年轻武将里属于一等,“战北望的武功不错,他应该是让着惜惜了,吴大伴,你去国公府一趟,传惜惜进宫,西京人的态度如此反复,朕觉得成凌关一役可能有朕不知道的问题。”
吴大伴亲自去国公府一趟,撤走禁军之后进府传宋惜惜进宫。
陛下召见,国公府便瞒不下去了,只得如实告知,并跪下请罪。
吴大伴回宫禀报,肃清帝闻言,甚是惊愕,“你是说,朕派禁军盯着她,不许她出门,她当天晚上就跑了?去了南疆报信?”
吴大伴跪下道:“皇上息怒,据国公府管家陈福说,因军情要紧,她在京中除皇上之外,并无人脉可托,只能亲自跑一趟,又据梁嬷嬷说,她是单枪匹马去的,因此预计五日可到南疆,她应该是见了北冥王禀报了军情,北冥王核实之后才发急报回京请援兵的。”
吴大伴说完,偷偷地看了皇上一眼之后,又道:“国公府管家陈福说,宋姑娘临去之前说,等她回来会亲自向皇上请罪的。”
第66章
令淮王夫妇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