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2章

    小太子轻笑几声,“你说没有就没有了?空穴怎可来风?如果吕大人真的一身清正,又怎会有这样的流言传出呢?”

    吕良心梗的要死,小太子把刚刚他的指责尽数还了回去,正所谓,用魔法打败魔法,小太子已经运用的炉火纯青了。

    吕良只能继续磕头,字字泣血,“皇上,微臣对大梁忠心耿耿,自从进了御史台之后,更是殚精竭虑,唯恐有付皇恩,微臣绝对不曾收受贿赂,还请皇上明察。”

    小太子抽了口气,看着吕良额头上的血迹,忍不住后退了两步,看着就疼,嗯,是个狠人。

    “苦肉计没用的,父皇冷血无情,心若磐石,异常坚定,怎么可能就因为你磕了几个头,流了一点血就心软?”

    坐在上位的陆承天:怎么听上去并不是什么好词?这倒霉儿子刚刚是不是在骂我?

    吕良已经后悔了,为何要心志不坚定,和太子对上?

    早知道如此,那大宅院和庄子,他就不置办了!

    小太子微笑问道,“吕大人还坚持认为,孤勾结了红莲教吗?”

    吕良还能说什么?

    这回旋镖扎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才感觉到了疼。

    “还请殿下恕罪,此事是下官之过失,下官未曾

    查明真相,找到证据,便人云亦云,实属不该。”

    吕良这次当真是畏缩了。

    太子这样胡搅蛮缠的招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真让人招架不了。

    众位大臣以为,吕良这次的弹劾就要这样不了了之,毕竟,对上太子这种不按常理出牌,不怕丢尽颜面的储君,即便是他们,一时间也想不出对付他的办法。

    可是谁知道,吕良这倔的跟驴一样的脾气可不是说说而已,论头铁,这位绝对是当之无愧第一人。

    “太子殿下,下官听闻殿下和四皇子改良了织布机,可以将织布的速度提高到原先的四五倍,导致布匹价格狂跌,很多布商因此破产,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吕良目光灼灼,散发着森然的冷光,凝视着小太子,“殿下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赚取银钱,酿造了这般人间惨,不知殿下心中是否存有悔意?”

    小太子敛起唇间的笑意,

    “一说孤为了一己之私?说孤和四哥改良织布机只是为了赚取银钱?”

    吕良心中极为恐惧,但是,依旧逼着自己丝毫不退,“还请殿下立刻销毁改良的织布机,给天下的布商,留一条生路!”

    小太子沉默了,

    心头涌上一股浓浓的疲惫。

    想起他在小超市里争分夺秒的学习,默记;想起四哥和工部的匠人没日没夜的努力,实验;再看看吕良这义愤填膺的神情。

    他突然感觉,他做的这一切努力没有任何意义。

    他努力想让大梁更好,想让大梁的百姓过的更好,想让世人均可以吃饱穿暖,但是,他们费尽心力改良的织布机,在这些官员眼里,竟然罪大恶极,十恶不赦!

    小太子有些心灰意冷,他直接转身,看向那高高在上的皇上。

    “父皇以为呢?儿臣和四哥,还有工部诸多匠人耗时三个月,终于做出来的织布机,应该烧毁吗?”

    这一刻,陆承天心下微颤,忽然笑了。

    “传朕旨意,太子,四皇子,工部匠人,不辞辛劳,勇于探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成新式织布机,提高织布速度,降低织布困难,促使布匹价格下降,让贫苦百姓收益,长此以往,天下将再无人因缺布少衣而冻死,实乃大善。等众人回京,再论功行赏。”

    “吾皇万岁万万岁!”

    陆承天一道旨意,就为这件事情定了性。

    他是天下之主,看到的,想到的,可比这些官员也要多的多。

    吕良方才还他挺直的身子瞬间松了下来,颓然之气瞬间涌入心头。

    他知道,他完了。

    他为官多年,他深刻的明白自己的职责,监察百官,弹劾百官就是他的责任。

    再大的官职

    ,他都可以上书弹劾。

    别说太子了,即便是皇上,如果有所行不当之处,他都可以死谏。

    只要他是为国为民,只要他是为天下大义,只要他和皇上最根本的政令不相违背。

    他都不会被清算。

    可是这一次,他和皇上的政令处于截然不同的两端。

    陆承天看向吕良,“士农工商,均是大梁百姓。吕良,你只看到了江南的几个布商破产,为何你没看到,有更多的百姓,因为布匹的低廉而能穿得起衣衫,冬日,也能做得起一套棉衣?让他们不至于冻死?”

    吕良跪地磕头,“皇上英明,是微臣愚钝,目光短浅。”

    “不,吕大人十年之前,纵横科举,蟾宫折桂,

    是朕钦定的状元,又怎会愚钝?”

    陆承天沉声反驳,“吕大人只是久居官场,已经忘了,自己也曾是平民中的一员,

    眼中只有世族豪商,也只记得世族豪商的利益。忘却了年幼之时许下的为民做主,为民请愿,造福一方百姓的宏愿。”

    吕良忽然回忆起自己年幼求学之时遭遇的不公待遇,被世家子弟欺压,被豪强富商看低。

    那个时候,他曾暗自发誓,当官为民,造福百姓,庇护一方。

    忽然,有泪水从眼中流出,吕良惨然一笑。

    原来,这些年来,他竟是成为了他曾经最为厌恶的那种官员。

    他已经偏离他预设的路好远好远。

    吕良拱手磕头,再次行礼,“殿下大仁大义,心系百姓,大梁有殿下这样的储君,是大梁百姓之福。”

    小太子:“……”

    这是不是跪得有些彻底了?

    你们御史的心性都如此的不坚定吗?

    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不太好吧?

    吕良再次看向坐在上位的陆承天,“皇上,罪臣鼠目寸光,罪不可恕,还请皇上念及过往,放过臣的家人。”

    陆承天却看向陆泽旭,悠悠道,“这你要问太子了。”

    方才还觉得老父亲还是有点靠谱的小太子,“……”

    想到抄家抄的堪比蝗虫过境的太子殿下,吕良绝望了。

    第583章

    主打一个无差别攻击(1更)

    小太子看着就快要晕过去的吕良,暗自检讨,“孤有那可怕吗?孤身上的帽子有很多,什么生活奢靡,不敬师长

    ,不学无术,不敬皇权,才大智疏,刚愎自用等等等。”

    “应该没有什么残暴不仁吧?你至于这么恐惧吗?”

    吕良心想,你自己抄家抄的有多狠,你不知道吗?

    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怕的吧?

    谁知道小太子袖子一甩,一个转身,谁也别想再让他干活!没看他这两个多月累成什么样了吗?

    老父亲就是不靠谱!

    “刑判定罪是刑部和大理寺的事情,和孤无关。”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

    裴尚书了,朕要尽快看到结果。”

    陈楚说他的主子是大皇子,吕良又明目张胆的废除太子,立大皇子为储,要说这里面没有关联,陆承天是不相信的。

    裴如清身为皇上的心腹,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事已至此,眼看着已经日上三竿,今日的早朝持续的时间已经比平日里长了很多,事情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也应该结束了。

    不然,再这样下去,就要到正午了。

    倒霉儿子回来了,百官围攻的对象转移到了倒霉儿子身上,他的耳朵终于解放了。

    又在朝上和倒霉儿子过了两招,虽然太子给了他和百官一个大大的意外,但是,同样也解决了一大争端,大臣们也不会为了开不开海继续相互攻讦了。

    陆承天是真的心满意足,心情那可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好,当真是神清气爽啊!

    可能是陆承天的心情太好了,距离很远的小太子都感觉到了。

    小太子感觉到胃里一阵抽痛,

    他辛苦了一路,连饭都没吃就被宣来殿上,然后又一人面对群臣的攻击,最后这个不靠谱的老父亲竟然还要让他干活。

    这人为了让他回京还利用大哥。

    小太子不高兴了!

    非常不高兴!

    既然如此,那谁也别高兴了。

    小太子走到大殿中央,站的笔直,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启禀父皇,此次赈灾,儿臣和诸位皇兄共同培育出来的新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见倒霉儿子竟然如此恭敬,陆承天瞬间提高警惕,太子一向不守规矩,突然这么正式守礼,其中必定有诈。

    这可都是他和倒霉儿子斗智斗勇得来的宝贵经验。

    “儿臣离京赈灾之前,一直在庄子上主持秋收,不过,由于新粮种产量过高,加之又是第一次培育,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再此特别感谢全程参与秋收的镇国公,带着府中下人协助秋收。”

    “还有京城书院的众多学子,太学杂学的诸位学子,还有诸位大臣府中的公子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这些粮食也不可能收的如此之及时。”

    原来当初太子殿下并不是在皇庄上宴请众人,而是带着这些人一起干活吗?

    曾经误会太子殿下喜欢享乐的一些大臣们此时当真是羞愧万分。

    “儿臣统计过,土豆、红薯、玉米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斤,如果能推广下去,让百姓们种植,想必用不了多久,全天下的百姓

    就都能吃饱,不会再发生饿死这样的悲剧。”

    陆承天心下一颤,听到产量的那一瞬,胳膊都在颤抖,“亩产量多少?

    ”

    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要知道,现在的稻米亩产量也不过是在200到300斤之间,这还是种在良田之上,毕竟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可是,太子寻来的三种新粮,产量竟然如此之高!

    这真的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想起去年几乎是大半年的时间,倒霉儿子总是拉上其他皇子在庄子上忙乎,当时他还以为倒霉儿子有什么特殊的癖好,有和屎这种重口味的爱好。

    现在回头想想,这应该和种田有关。

    小太子拱手答道,“回父皇,三种新粮的产量平均都在每亩1000斤左右。并且,儿臣和诸位皇兄试验过,土豆,红薯,玉米都不需要上好的田地,即便是地头,田垄之间,也可以种。”

    “不过,不能连续几年在同一块地种同一种粮食,需要每年更换。这里面还有很多说道,儿臣庄子上的老农都有记载,太学里,学习农学的几个学子对此同样精通,父皇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询问他们。”

    “好!好!好!我儿不愧为大梁储君,此番功绩,必将载入史册,为世人称颂!”

    陆承天激动的直接站起身来,高兴的不得了。

    文武百官也激动万分,看向小太子的双眼就差放光了,历朝历代,不管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灾之年,都会有百姓饿死冻死。

    其中粮食产量不高是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这样的情况会越演越烈。

    到最后,就是一个王朝的毁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乱世一起,苦的依旧是百姓。

    等到新的王朝建立,百姓才能安稳下来。如果皇帝励精图治,那便会迎来盛世,如果皇帝昏聩无能,那新生的王朝也不会持续多久,然后就会被新的王朝取代。

    周而复始,好似轮回。

    仿佛是既定的命运,谁也无法讨论命运的樊笼。

    但如今,大梁竟然出现了新粮种,高产,容易种植,可以让百姓吃饱!

    百姓能够吃饱穿暖,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又怎会有乱世?

    大殿上的官员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激动不已。

    谁不想青史留名?

    谁不想流芳百世?

    新粮种的出现,昭示着盛世的到来!

    激动的大臣们纷纷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太子微笑,很好,气氛已经烘托到位了。

    “父皇,新粮种确实高产,但是儿臣赈灾之时,缺粮少药,无奈之下只能动用原本准备作为种粮的新粮,否则那么多的百姓都要饿死了。”

    小太子沉沉叹息一声,“所以,虽然土豆,红薯,玉米产量很高,也很好种植,但是,现在儿臣这里没有种粮了。”

    倏地一下,沉寂在盛世太平的美梦之中的君臣们立刻回到了现实。

    什么叫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陆承天的脸色都绿了,方才的高兴顿时一扫而空。

    果然,今天的倒霉儿子更熊了。

    第584章

    将坑爹继续到底(2更)

    如果从来都不曾见识过新粮种,也就算了,大家也不会这般失望。

    毕竟,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从无例外。

    可是,为什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之后,又无情的摧毁了他们的期盼。

    朝中那些个年纪已经有些大的老臣们听到这样的噩耗之后,一个冲击之下,身子都有些站不稳了,差点就这样摔倒。

    他们原本可以亲眼看到盛世的,可是,希望就这样转瞬即逝,大臣们心中那个悔啊。

    当初究竟是哪个非要让太子不带分文的去赈灾的?

    户部钱尚书才成为众人第一个攻击的对象,然后就是当初据理力争的吏部侍郎邹瑾。

    这两人此时心里也是懊悔的不行,早知道当初所行会造成今日这般严重的后果,他们肯定不会那么做!

    小太子欣赏了一番钱尚书和邹侍郎被围攻的好戏,又欣赏了一番百官的追悔莫及,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尤其是看到老父亲眉头紧锁,怅然若失,他的心情就更好了,就算是胃部又抽疼了几分,也难以掩饰他的好心情。

    “太子,新粮种你是从何所得?”陆承天沉声问道。

    “父皇,新粮种来自海外,这也是儿臣偶然所得,如若诸位想要种植新粮,就只有开海,朝廷可以派遣官员去海外寻找,也还可以从远洋海外的商人那里悬赏,人多力量大,总有能找到的人。”

    小太子再一次将话题重新绕了回来,并且,将这个大难题交给了陆承天,“儿臣知道,开海一事,事关重大,诸位大臣和父皇也有诸多考量,儿臣就不参与了,开,亦或者是不开,就交给诸位了。”

    他再次躬身一礼,“儿臣已经连续两日未曾用饭,腹中饥饿难耐,儿臣先行告退,就不打扰诸位议事了。”

    话音刚落,小太子的身影已经出了大殿,速度之快,简直出乎众人意料。

    陆承天微笑磨牙:果然,倒霉儿子一天不给他挖坑,那太阳就打西边出来了!

    他就说嘛,这小子怎么可能会那么守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