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不在话下,天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现在,太学里,二皇子所带的主修杂学的班级,一共30人,各个都是秋收的一把好手。
这好不容易秋收完,众人一起回京,想要跟家里人炫耀一下这段时间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尤其是那些高产的粮食作物,哪里知道,会遇到这么一大批的流民。
也不知道这些流民从哪里听说的,太子殿下极爱口腹之欲,隔三差五就要邀请京中众人去皇庄参加宴会。
宴会上各色美食,世间罕见,绝无仅有,都是吃了还想再吃的那一种。
而他们这些人,背井离乡,一路上亲人被饿死,病死,累死,连饭都吃不上。
愤怒的灾民就这么把这群学子的马车给围了,抢了,即便是死,他们也想当个饱死鬼!
灾民人多势众,尤其是在看到吃的之后,更像是疯了一样上前争抢,如果不是同行的还有二皇子,还有保护他的护卫在,这群太学的学子——危矣。
吕良言辞恳切,将现场的混乱,灾民的怨气和愤怒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将无辜的学子们的伤情一一描述,然后,烘托了二皇子在这件事情里当机立断,有勇有谋。
最后,最长的篇幅痛斥太子殿下的各种罪状,小太子以前的厌学,奢侈享乐,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又被拉出来说了一通。
最重要的是他不顾百姓死活,毫无仁义之心,整日醉生梦死,昏庸无能,声色犬马,骄奢淫逸。
“太子之行,危害深远,如此以往,大梁必将民怨四起,危害朝廷社稷,还望陛下废除太子,另立贤明!”
吕良直接跪地不起,朝堂之上同样鸦雀无声。
竟然敢直接上书废太子,这吕良,当真是能人一个!
第533章
这人真用(2更)新年快乐啊
群臣是这么认为的,小太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不是昨天晚上在老父亲那里得了一个准信儿,
他这会儿肯定十分兴奋,满眼期盼着某人搞快点,努力点,赶快把他从太子之位拉下去。
至于现在?
呵呵,算了吧。
一个吕良而已,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不过,他刚刚那么称赞二哥,难道说,他是二哥的人?
是不是二哥改变主意了,他又对太子之位感兴趣了?
一想到这个可能,小太子整个人都雀跃了起来。
不过很快,这个美好的想法就破灭了。
二皇子胳膊还绑着绷带,上面还隐隐渗着血迹,这就直接过来了。
可以说,这位的政治敏感度还是非常高的。
这边一出事儿,他立刻让人安排了受伤的学子,那些没有受伤的,估计也受到了惊吓,统统被灌了一碗汤药。
他迅速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进了宫。
他这刚走到了殿外,就听到了吕良的参奏,气得伤口都快裂开了。
等听到吕良这边称赞自己,随后就上奏废太子,这他哪里能忍得了?
这不是给他拉仇恨吗?
“启禀父皇,昨日之事实属意外,那些流民只是饿的很了,他们千辛万苦从江浙和山东来到京城,偏偏京兆府尹命令守城将士严防死守,不让灾民进城,灾民这才会抢劫过往马车……”
二皇子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讲清楚事情的原委,就差明说,这件事情和太子殿下无关了。
吕良很是不服气,“那依王爷所言,太子殿下在皇庄上大肆宴请宾客,最少三日,最长五日,宴请频率如此之高,宴会之中所用食材,更是珍贵异常,京中传言,都是世间罕见,更有甚者是绝无仅有,太子殿下这般奢侈,殊不知,他的一场宴会,便能救得无数百姓于水火之中!”
“殿下身为东宫太子,国之储君,不思民间疾苦,只知享乐,难道不该思过吗?”
二皇子被吕良这一番言辞恳切说愣了。
吕良却以为二皇子的沉默,是折服于他良好的口才,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他自觉打了一场胜仗,
再次看向陆承天,“还望圣上定夺!”
陆承天看向手下的倒霉儿子,只见他竟是一脸失望的看向老二。
小太子此时的心理活动:二哥啊二哥,你也不行啊!亏得你还是太学的夫子呢?怎么连一个小小的御史都说不过?
殊不知,接受到太子的失望眼神的二皇子也是一脸无语。
你为了忽悠书院学子给你干活,竟然搞的这么大!
虽然炸土豆条,鸡肉炖土豆,牛肉炖土豆,土豆炖排骨,炒土豆丝,酸辣土豆粉,爆米花,煮玉米,烤玉米等等每一道都非常好吃。
但是,这干活的人手都忽悠过来了,你怎么也不解释解释?
这个食材确实是世间罕见,绝无仅有,甚至可以当的上一句时尚独一份的美食,但是,这活儿都干的差不多了,你怎么就不解释解释?
两人在这里相互嫌弃,被陆承天看了个正着,当然,老父亲是看不出来两个儿子在这里“眉来眼去”干什么呢。
他清了清嗓子,“太子,吕御史之言,你怎么看?”
小太子这才将视线移到吕良身上,漫不经心道,“口才挺好。”
陆承天气的额头青筋直跳,这都什么时候了,他还这么散漫!
吕良也很是诧异,这是个什么评价?
然后就听小太子继续说道,“但是,身为御史,如果都像吕大人这般,听到些风吹草动,就开始写折子弹劾,不去查证,没有证据,孰是孰非全靠一张巧舌如簧的嘴,那这御史做的,是不是也太轻松了一些?”
年仅14岁,但是身高却还只有1米五的小太子,笑容温和间,露出了凶手般的獠牙。
吕良只感觉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势,要的他想要后退,想要一开视线,可是,他强逼着自己站在原地不动,“身为御史,弹劾官员,监察百官,这是微臣应尽职责!”
“哦,吕大人的意思是,御史台的其他官员对这件事情一声不吭,是他们的失职了?”
小太子轻飘飘的一句,立刻将吕良放到了其他官员的对立面。
竟然敢给他二哥拉仇恨,孤不让人你也体会一下被拉仇恨的快感,孤的名字倒过来写!
果然,吕良的脸色倏地一下变了,这话他要是应下了,那就真的是和御史台的其他同僚结仇了。
“殿下这话从何说起?御史台的同僚各有要事在身,既是监察百官,同僚们自然是各司其职,分身乏术,怎么能是失职呢?”
说话间,吕良得额头上已经浮现了一片细密的汗珠儿。
“呵呵,江浙水患,山东大旱,朝廷供拨款白银300余两,可灾情依旧不见缓解,甚至还让灾民涌到了京城,检查百官的御史们,不觉得这里面有问题?这会儿就不谈御史的职责了?”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们身为御史,身为言官,不去关心关注,整日竟是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你们枉为御史!
”
小太子敛起神色,清洌的嗓音异常严厉,一字一句,痛斥御史的不作为,说得一干御史面红耳赤,纷纷跪地请罪。
别说御史了,朝堂中的这些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尤其是山东一带,但是,山东巡抚可是三皇子的亲舅舅,这可是皇亲国戚。
轻不得,重不得,谁敢在太岁上动土,敢在老虎身上拔胡须?
至于江南一带,那可是世家大族的根据地,几个月前,太子殿下从上到下,撸了一遍,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如今水患一起,这些世家豪强使使绊子,尤其是看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们不熟悉当地的情况,他们都不用多做,就一个不配合,就能拖慢赈灾的步骤和流程,加大赈灾的成本。
这种传承百年的世家大族,早就已经渗透在朝中的各个机构,有的更是位高权重,哪个官员不要命了,去捅破这个窗户纸,接这样的苦差事?
第534章
怎么感觉倒霉儿子有点不靠谱(1更)
“赈灾刻不容缓,既是如此,还请太子殿下主持大局。”年迈的朱御史率先打破了沉默。
朱御史早已年迈,但是,他是三朝老臣,如今依旧在朝堂之上,被他弹劾的官员,结果基本上没有好的。
可能他唯一失手的就是在弹劾太子这件事情上,不过,这次的事情他可没有出面,他甚至都不知道吕良要弹劾太子,真是要让太子废太子。
他最关注的还是江浙和山东一带的灾情。
可是,他人在京城,江浙和山东一带的情况,消息传递的比较慢,而且,灾情越发的严重,里面消息繁杂,他本是写了折子,准备弹劾山东巡抚的,只是,还差一点证据,没想到,吕良先发难了。
既然太子站了出来,那这么棘手的事情,索性就交给这位。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如今江浙山东一带,百姓流离失所,水深火热,民怨更是四起,急需太子稳定民心。”
吏部侍郎邹瑾立刻站了出来,“微臣附议,如今,太子殿下被百姓们误会,声望有损,此时让殿下负责赈灾,一能救助灾民,二也能让情况不明的百姓们不被流言所累,误会太子殿下。”
眼看着旧事重提,这边陆承天还没有决定呢,小太子就直接应了下来。
“钱尚书,既然是赈灾,你们户部是不是该掏银子?”
钱老抠立刻哭穷,“太子殿下,户部刚拿出去300万两,一下子就空了,这可真的不能再往外拿银子了,冬日边关各军的军饷马上就要发了,这要是再出银子,那些将士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二皇子怒了,“钱尚书的意思是,让太子殿下空手去赈灾?怎么着,钱尚书的意思是想让太子殿下被那些灾民分着吃了吗?”
钱尚书扑通一下,直接双膝跪地,态度极为诚恳,“皇上,王爷,户部是真的紧缺。”
“之前各位王爷们大婚出了一大笔,江浙,山东一带赈灾,又拿出了300万两,如今国库的银两除去各个军营的军饷,真的所剩无几,必须预留下来,以备明年春耕不时之需!”
主管商部的五皇子眉头紧皱,“钱尚书,如果本王没记错,江南一带的那些个大贪官,可是抄出来不少的银两,最近几天刚刚入了国库,貌似是800万两白银,这么一大笔银子放在国库躺着不用,是要留着下崽吗?”
钱尚书抬头看向坐在首位的陆承天,这些银子可是皇上下了命令,要留给他手里几支军队的。
陆承天也是眉头紧皱,“今年边关一场大战,我军将士很多战死,致残,不得不离开军营,这一部分银子,朕已决定,下发给战死的士兵的亲人,弥补这些百姓们。”
小太子一听,立刻站了出来,“既然如此,那这一批银子确实不能动,那些为大梁战死的将士,保护了我们大梁的国土和百姓,都是我们大梁的英雄!”
钱尚书心中一松,“多谢殿下体恤。”
他是真的担心太子殿下强制要求户部出这一笔赈灾银两,到时候,那些等待抚恤的战死士兵的妻儿父母,该多么的失望!
小太子微笑,“不过,抚恤战死士兵亲人一事要交给大哥!大哥是当初一战的统帅,既是抚恤,没有人比大哥更清楚军营士兵的事情。”
吕良又站了出来,“太子殿下,按照惯例,抚恤战死将士一事儿,都是我们监察御史的职责。”
抚恤的银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发的,需要核对将士的名册,以防遗漏,同样以防有人冒名顶替。
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在这方面就很擅长,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能对地方父母官形成威慑,以免这些人从中搞什么幺蛾子。
可是现在,好好的差事就这么要被分走了?
吕良这个死心眼的耿直御史,自然要站出来说说。
小太子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过去,“这笔抚恤的银子可不少,我担心,事情真的交给了你们,能有多少银子真的发到那些百姓的手里,还真不好说。”
“毕竟,像是吕大人这种,不查证就肆意弹劾,听风就是雨,张嘴一开就是各种罪名的官员,谁知道你们发抚恤银子的时候也这样?”
吕良满脸通红,一脸羞愧,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毕竟,御史台自古以来,就是弹劾的。
陆泽旭太不管这些御史是怎么想的,只听他继续说道,“孤不用国库的银子,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空手去灾区,否则,去了也白去,孤既不能凭空变出粮食,亦不能变出药材。”
钱尚书苦着一张脸,当真是要哭了,“可是,国库是真的挤不出银子来了。”
“不用,只把那些抄来的剩下的物件给孤即可。”
那些大臣的府邸可都是小太子的三皇子抄的,抄的有多么的彻底,那些古董字画拍卖之后,还能剩下来什么,小太子清楚的很。
钱老抠眼睛一亮,立刻放下心来,“没问题,没问题,那些家具,花草,锦鲤,餐碟,布匹,下官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不过殿下,剩下的那些,最值钱的也不过是一些珠宝首饰,但是,即便是去当铺,也当不了几个银子,光靠这些去赈灾,也是杯水车薪。”
最后,钱尚书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
小太子笑了笑,“孤知道,所以,父皇,银钱没有,人手得多给儿臣一些吧?”
陆承天大方的很,大手一挥,“既然你接下了赈灾一事,自然由你点将。”
小太子一听,这把稳了!
然后就听陆承天沉声嘱咐,“赈灾一事非同小可,这又是你第一次主导赈灾,务必思虑周全,竭尽全力,切记,在你的手上,是数十万百姓的性命,绝不可儿戏!”
陆泽旭依旧是那副散漫的模样,但是眼中却藏着严肃认真,“那是自然,儿臣既接下了赈灾一事,就不会让任何一个百姓饿死!”
然后他话锋一转,“不过事急从权,如果儿臣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还请父皇不要怪罪。”
陆承天:怎么忽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倒霉儿子应该知道事情轻重缓急,不会胡来吧?
可是,看着陆泽旭脸上的笑容,陆承天更加担心了。
第535章
干活要自然要大家一起(2更)
太子殿下竟领了赈灾的差事儿,并且,不动用国库的银子一事儿,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没想到,这个烫手山芋最后竟然落到了太子殿下手里。
不错,这是一个烫手山芋,陆承天提拔上来的官员,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成。
江南一带被世家把持,这些官员都是寒门出身,背后无任何根基,他们任何一个负责此次赈灾,都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赈灾的效果。
如果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他们也能成功,可偏偏,现在灾情危急,多消耗一刻,就有可能多一个灾民饿死。
这个时候,急需一个位高权重,不受各方势力掣肘的人出面,震住这些牛鬼蛇神。
太子当之无愧。
这是太子明面上第一次领差事儿,还是这么棘手,这么重要的差事儿,并且太子竟然没有要户部出一钱银子,各方势力都盯着,想看看这件事情的最后结果。
至于,他们要不要掺和一脚,那要看看情况发展到什么程度。
小太子在决定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之后,就知道这件事情刻不容缓,当下立刻点将,一条条命令发布出去。
小太子虽然平日里漫不经心,但是,手底下的人的效率那不是一般的高。
在他收到暗卫的消息的那一刻,庄子上的粮食就已经陆续出发了,运送粮食的车队再怎么走,也比不上他们轻车简行的速度,先出发几日,就能多走一段路程。
小太子会晚出发几日,有很多事情,还需要他安排。
银子,药材,粮食,郎中,是这次赈灾的必备人员,反正他已经在朝堂上报备过了,多带一些人去灾区,应该也很合理吧?
一下早朝,小太子就开始奔走起来。
第一个被他抓住的就是府医神翼了。
出身神医谷的神医,医术高超,还非常有研究和冒险精神,小太子给他在府中搞了一个实验室,又提供了几颗感冒药,神翼就已经显然了非常痴迷的研究探索之中。
既然江浙一带已经传出了疫病的消息,好郎中肯定要带上的。
就是吧,能人总是有点脾气的。
神翼自认为自己医术举世无双,基本上,各种疑难杂症他都有研究,同样的,他也治好了很多身患奇症的病人。
可是,像是这种特效的治疗风寒的药丸,他是真的第一次见,并且,凭借他的能力的,确实搞不出比这个效果还要
快速的药物。
他这正研究的如痴如醉呢,怎么可能就这么放弃,跟着去什么江浙?
“宫里那么多太医不够使唤的?怎么就一定要让我去?我没时间啊!”
小太子一脸真诚,“没办法,到底是你的医术最为精湛,孤,非你不可!”
得到称赞,神翼心里有些高兴,不过,他还没有昏了头,“那也不行,我没空,我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阶段!”
小太子立刻拿出了杀手锏,“一车薯片如何?”
早已经把薯片消耗一空的神翼抿了抿嘴唇,他已经好久都没有吃那薄薄脆脆的小零嘴了!
已经疯狂心动的神翼立刻压下蠢蠢欲动的心,他如果就这么答应了,那也太容易被说服了!
神翼立刻开始提条件,“还要两粒能够降低外伤溃烂,导致发烧的药丸,我要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