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文武百官那都是喜气洋洋,打了胜仗,斩杀了哈日图,生擒都泽,这一件件可都是功绩。
大梁强盛,他们作为大梁子民,自然也是骄傲的。
不过,有一些早早站队的,心思就很是沉重了。
大皇子和二皇子凯旋而归,肯定会受到圣上的封赏,这次的军功如此之大,想必这两位也是会被封为亲王的。
这样一来,三皇子原本的优势可就没有了,而太子殿下,又多了两位强大的竞争对手。
文武百官表面为大军获胜高兴,暗地里那叫一个波涛汹涌。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好的皇子,属意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官员那是真的喜气洋洋。
支持三皇子的官员忧心忡忡。
至于支持太子殿下的……
呃……嗯,目前朝中还真的看不出有哪一位大臣支持太子的,没办法,这位太子殿下真的是
太不着调了。
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奢靡无度,好逸恶劳,胸无大志,如果太子殿下只有这些缺点,大臣们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之前传出大皇子和二皇子遭遇刺杀一事传回朝中,太子殿下的表现可圈可点。
现如今,太子殿下才13岁,年纪尚幼,身上的那些缺点还有掰正的可能。
但是,太子殿下有一个大臣们都没有办法接受的缺点——他身子骨太弱了。
大梁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样一个身体孱弱的皇子继位的。
万一他继位之后就,还不等留下皇子就去世了,国无储君,皇位之争,会让大梁陷入严重的内耗之中。
因此,即便是为了大梁的未来考虑,他们也不会支持太子殿下。
除了太子殿下,皇上的其他几位皇子都非常优秀,不管哪一个继位,都必将延续大梁的辉煌。
有些官员默默的同情起太子来。
太子殿下一出生就是嫡子,就是太子,东宫储君。
锦衣玉食,备受尊重,名师教导,将来要继承大梁的皇位。
可是如今,东宫势微,其他几位皇子已经入朝参政,积聚了自己的势力,更是在民间和百官之中有了声望。
太子现在可以说是群敌环绕,他的每一位兄长都是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现如今几位王爷又分别立了大功,回来之后必受嘉奖,占据重要官位,可是东宫,现如今连班底都是空的。
班底上唯一在职的就是太子太傅,这可是太子的授业恩师,天然就是和太子一个派别的。
历朝历代,太子太傅那可都是东宫的一块招牌,能当上太子太傅的,那绝对是名家大儒,这样的人必定会门生无数,这些门生,那都是太子班底的预备人选。
可是,他们的太子实在是太过非同寻常了一些,
太傅虽然尽心尽力的教导,奈何太子厌恶进学。
这就导致了,皇上找了很多大儒教导太子,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太子接了抄家的活儿,被解了禁足。
皇上也终于看了一回太子抄家的现场版
,顿时理解了他中毒期间,那些大臣们的各种哭诉。
太子这哪里是抄家啊,他根本就是属蝗虫的。
那一刻,陆承天顿时就同情那些被抄家的罪臣了。
回想起他发现自己的私库被搬空的那一刻的心情,想起这倒霉儿子连私库里的灯笼都搬走的
作风——
眼下这把罪臣花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挖了;
荷塘里的名贵锦鲤捞了;
甚至连大门口那两座石狮子都被搬走了的行为,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陆承天甚至还有一丝微妙的心理平衡。
这倒霉儿子不是光对他一个人苛刻,他对所有人都是这样。
而且,不管怎说,他私库外面的花草树木还都好好的,并没有像这位罪臣的府邸这般,全都是深深浅浅的坑,这说明,这倒霉儿子的心里还是有他这个父皇的。
陆承天得到了一丝丝安慰,他压下上扬的嘴角,心里高兴,但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最后以让太子去尚书房上课为结局。
小太子放下就傻眼了,看陆承天的眼神都不对了。
他辛辛苦苦的干活,父皇这老狐狸不给他奖赏
就算了,还让他上课?
“父皇,你要是这么干,以后可都没有人愿意给你干活了!”
陆承天是真的很少看到太子吃瘪的模样,这一年来,都是他在倒霉儿子这里吃瘪,他更加高兴了。
“明天一早,朕要在尚书房看到你!”
小太子这次没有装病,而且还非常积极,一大早就去了尚书房,等候太傅的到来。
陆承天收到消息
,那叫一个舒心,太子的叛逆期终于过去了,终于又开始进学了。
百官们得到消息,一些中立党,保皇党,终于放心了,只要太子肯进学,正统继位,才是他们维护的礼制!
太傅大人也很高兴,毕竟,曾经的太子殿下机敏好学,聪慧过人,近一年时间开始厌学,
他也是心痛不已。
这眼下太子殿下又要进学了,他一定要悉心教导,让太子回归正途!
一些支持其皇子的官员心里难免紧张了起来,太子乃一国储君,那是正统,而看这情况,皇上还是非常属意太子的,又让太傅教导,这些大臣们自然紧张的不行。
可是谁知道,受各方关注的太子殿下,虽然是一大早的就进了宫,也非常听话的去了尚书房。
可是吧,结果就一言难尽了。
陈南山可是大梁极其有学问的大儒,门生无数,他接到旨意之后,精心准备了次日要上课的内容。
哪里知道,他还没讲几句内容呢,就迎面来了一大堆的问题。
小太子睁着一双眼溜溜的大眼睛,一脸诚恳的问道,“太傅,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粮食肯定都是需要放在首位的,孤作为太子,可不能对农事一窍不通,太傅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满腹经纶,肯定能为孤答疑解惑。”
陈南山一边笑着点头,一边捋着胡须,“太子殿下有何疑问?”
“太傅,你看这百姓辛苦务农,可是,地里的收成有多少,全都是看天吃饭,你如此博学,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陈南山:“……”
他是大儒,不是农科的官员。
小太子一脸忧愁,“还有太傅,大梁耕地如此之多,百姓也都勤勤恳恳,即便是风调雨顺,百姓家也难有余粮,一旦有个什么旱灾洪涝灾害的,基本上杠不过去,最后都是饿死的结局。”
“孤左思右想,也就只有提高粮食产量这一个解决办法,只要一亩田地上,能收到更多的粮食,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小太子又拿出了认真渴望的眼神,“太傅,你学识如此渊博,
一定知道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吧?”
陈南山:“……”
他捋胡须的动作都一顿,有两根胡须被他扯下来了。
他是一辈子的读书人,从来就没接触过农事,他连地都没有种过,哪里会知道这些事情?
看着太子殿下那双真挚求学的眼神,陈南山的心里顿时生出了一股羞愧,作为太子太傅,他竟然无法回答太子的疑问!
小太子还是非常善解人意的,见陈南山没有回答,他立刻提议,“太傅这些年一直做学问,必定是不熟悉农事,这问题又是如此之难,太傅还是回去多多思考,等想到了答案,再为孤解答。”
一直如坐针毡的陈南山听了之后,那还等什么,赶快回府研究啊!
万一下次太子又来请教,他还是什么都回答不上来的话,那也太过丢人了,最起码,他基础的一定要了解。
所以,小太子进尚书房待了一刻钟,就溜溜达达的回了东宫。
陆承天下了早朝,本想着招太傅问问太子的学习情况,哪里知道,太傅已经回府了!
他就上了个早朝的功夫,课程就讲完了?
陆承天认真算了算,这还不到两刻钟呢?
哪有这么短的课程?
就离谱!
等把人招来之后,陆承天立刻了解了情况,陈南山那可是非常懂得春秋笔法的。
他一方面着重称赞太子忧国忧民,勤奋好学,善于思辨,一方面说自己学识有限,需要翻阅古籍,仔细研究,这一段时间是不能继续教太子了。
陆承天能怎么办?
他只能换一个同样学识渊博的官员,给太子上课。
小太子最近对种地的热情极大,眼下正是春耕的日子,他直接在东宫开了一块地,开始种地了。
就是吧,第一次种地,种菜,虽然他在小超市学了一点,但是吧,真正上手,那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尤其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太子解决不了,老狐狸父皇又让他进学,正好了,这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不一拍即合吗!
次日一早,他依旧非常通话乖巧的去了尚书房,这次来的是翰林院的学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清流。
这位翰林院学士还以为,属于他的机会终于要来了,毕竟,他终于可以发挥所长,皇上终于看到了他的才华!
可是,当他信心满满的去了尚书房,然后就遭到了小太子的连番追问。
翰林院学士遭遇了和陈南山一样的待遇,同样的问题,一,怎么才能确保年年风调雨顺。
二,怎么能让粮食增产?
这个翰林院学士哪里懂啊?
单凭他学问再好,这些事情他也是一窍不通啊。
翰林院学士直接就一个原地懵逼,一个字都回答不出来,最后只能一脸羞愧的离开了。
这次可比昨天快得多,昨天一堂课还没有用得上两刻钟,今天一堂课,连一刻钟都没用上。
小太子又溜溜达达的回了东宫,继续他的种地大业。
陆承天知道之后,重复了一遍昨天的行为,再次收获了翰林院学士对太子一箩筐的夸奖,然后收到了对方请求翻阅古籍,潜心研究的请求。
接下来一连七天,
老师一个接着一个的换。
但是对方坚持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
陆承天收获的众人对太子的称赞那倒是与日俱增,他觉得,再这样下去,他那不学无术的倒霉儿子已经要成为圣人了,没有人能教的了。
那些站队其他皇子的文武百官可算是放心了,太傅有了等同于没有,根本就不用担心太子会集聚东宫势力。
而陆承天也坚持不下去了,朝廷里已经没有大儒能给太子霍霍了,已经有9位大儒整日在家,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如何种地了。
他担心再这样继续下去,朝廷里就没有大儒做学问了,全都被这熊儿子忽悠瘸了,上课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正寻思着,交给太子一些差事儿,让他在办差中学习,哪里知道,就在他磋磨的功夫,这倒霉儿子又出幺蛾子了!
第348章
干起老本行(1更)
小太子现在是沉迷种地,无法自拔。
可是,从小超市里拿到的种子太少了,他可是看到了,可以种的粮食多的去了,他都想试试。
小太子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粮食那可是关乎天下的大事,他这瘦弱的小肩膀可扛不下这么大的责任,那真的是太累了。
再说了,一旦这事情成功了,那是绝对可以载入史册的,而且还会流芳千古,青史留名。
这么大的功劳,他可不能沾边!
这样的大好事,可绝对不能忘了他的哥哥们,尤其是大哥,二哥这两个潜力股。
此次凯旋而归,大哥和二哥必受封赏,如果再加上粮食增产这个大功劳,那大哥和二哥两位之中,并将有一个新太子!
到时候,他只要找个机会犯个错,老狐狸父皇就一定能抓住机会,换一个新太子。
陆泽旭认为自己计划的非常完美。
这次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
既然要让兄长们都加入其中,那必定要足够的种子和农具,小鹦鹉说了,种子和农具可是非常贵的,需要很多货款的。
既然这是为全天下人谋福祉,又是和兄长们一起研究,那自然要从公款出了。
这公款怎么来呢?
户部是肯定抠不出来一两银子的,就钱尚书那守财奴的性子,可能不等他开口,他就要开始哭穷了。
想到自己最近领到的差事儿,小太子立刻开始回想他那个抄家名单。
不用多,抄两个罪臣的府邸,这种子农具就都来了。
陆承天正敏思苦相,想给这倒霉儿子想一个适合的差事儿,就听下面的人汇报,他这倒霉儿子直接将两江盐运和两江巡抚送进了刑部大牢。
证据齐全,板上钉钉,刑部这边刚判了一个秋后问斩,他那倒霉儿子就已经带着官兵不远千里,亲自去了两位官员坐在的州府,亲自抄了两位官员的府邸。
陆承天听后,太阳穴的突突突直跳。
这两位官员的名字可是在那个待抄家名单上的,而且还是大贪。
可想而知,这抄家能抄出来多少银两了。
只是,抄家这种事儿哪里需要他堂堂太子亲自出马?
而且还是亲自从京中去了地方!
这是生怕当地的官员抄家抄的太清,抄的不干净。
“太子殿下这可真的是雷厉风行!一下子就扳倒了两位身居要职的贪官!”
“何止呢,太子殿下还带着人亲自去了这两位的府邸,亲自抄家!你说这太子殿下是不是抄家抄上瘾了?这要以后动不动就抄个家,有几个能受得了?”
“不是这两江盐运使和两江巡抚怎么就同时出事了?这两人坐到这个位置,都不是粗心之人?竟然双双都栽了。”
陆承天听了一耳朵,在心里呵呵一声,因为这样方便他一起抄家,不用一下子去两个地方奔波。
他也不用给这倒霉儿子想什么好差事儿了,他这么喜欢抄家,直接去刑部吧!
想到刑部那么多案子,还要熟悉大量律法,太子应该会安分一些,老实一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政务上。
哪里知道,等太子抄家回来就病了,还病的很严重,只能卧床休养,去刑部什么的,只能算了。
而我们需要卧床的太子殿下,正大力挥舞着锄头,在他开辟的一小块田地上肆意挥洒着汗水。
可以说,是相当热衷于种地这一事业了。
桑以安也和小太子一样,从造纸厂挥洒完汗水之后,又去了苗圃。
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季了,室外温度都在零下,但是苗圃这边有六个暖棚,现在这里有五个暖棚都培养着河边青,剩下的一个则是从培育室里转移过来的各种其他植物。
都是姬风送过来的,奇奇怪怪的什么都有,但凡是长出叶子的,都放在这个暖棚的不同区域。
桑以安几乎每天都要过来溜达一圈。
现在除了小超市,小超市APP给她赚钱,她还有了三个合作方。
金缕楼和锦绣代销售高级古风珠宝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