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何花只能去找陈刚商量一下该怎么办?他们商量着去找大队长,问问村里有没有凉席和木盆卖,好在村里的人有些会编芦苇席,两毛钱一张,一人买了一张,也才花了四毛钱。
再买两只木盆,五毛钱一个,花了一块钱。牙刷毛巾被单这些,只能等第二天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了。
他们一边走着一边观察着村里的一切,看着村里的房屋,发现多数都是土坯房或者少数简陋的砖瓦房。
村里的道路多为泥土路,狭窄且崎岖不平。下雨天会泥泞不堪,晴天则尘土飞扬。
他们心里都很不甘,谁叫自己是家里被放弃的人呢?
在广省的日子虽然清贫了一点,但是能吃饱能穿暖。在这里,他们要靠自己下地干活赚工分,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只觉得天塌了。
特别是村里的人,何花发现每个人都晒得黑黝黝的。一想到不久的自己跟他们一样,她就委屈地想哭。
知青队长周大军叫他们去大队部,把下乡补贴的粮食领回来:粗粮红薯有三十斤,玉米二十斤,大米十斤,再多的就没有了。
听到这里,他们两个急忙放下手中的席子,靠着问村里人,终于跑到了大队部。就怕走慢一点,粮食都被别人领完了。
两个小时后,苏甜也睡醒了。周大军看到苏甜起来了,便也通知她一下去领粮食。可她刚来,还不知道大队部在哪?
走去隔壁的房间,问了问张婷婷:“你好,我想去领下乡的粮食,你知道大队部在哪里吗?”
“苏知青,我知道,我带你走吧。”张婷婷用可爱的声音说道。
苏甜瞧见张婷婷这可爱的模样,心里很开心:怎么能长得这么可爱呢?圆圆的脸蛋再加上甜甜的笑容,就像猫咪一样,可爱极了。
“张知青,你下乡多久了?”
“我下乡一年多了。”
“你看起来没晒的这么黑。”
“噢,是吗?因为我干活的时候都带着一顶大草帽,用毛巾把脸围得实实的。”
“草帽哪里买的?”
“在村里买的,你要的话,我带你去。”
“好,那麻烦你了。”
两人说着说着,二十分钟后就走到了大队部。
刚好看到陈刚跟何花正在吃力地搬粮食,他们看到苏甜,想到苏甜力气这么大,心想苏甜会不会帮他们搬回知青点。
想的倒是挺美的,苏甜径直地地从他们面前走过,从村里的会计手中领到了粮食,她两只手就把所有的粮食扛起来了。
她叫上张婷婷带路去村民家买草帽,张婷婷看到苏甜力气这么大,都惊呆了,内心对苏甜顿时充满了好奇。
她们一边走一边聊,从张婷婷的口中得知:他们新来的知青可以休整一天,后天才要下地干活。
苏甜买到了草帽,张婷婷帮忙提了一袋轻的大米,两人有说有笑地往知青点走了。
等她们回到了知青点,发现所有的知青都在一起坐着,周大军开口道:“你们新来的知青已经把粮食领回来了,你们是自己开火还是跟我们几个老知青一起?
女知青负责一天三顿,男知青负责捡柴砍柴,还有知青点后面的菜地浇水,也是男知青负责。”
陈刚跟何花同意跟老知青合伙,不合伙不行,他们票又没,钱就这么一点,不合伙他们怕会饿死。
苏甜想着那两个碍眼的人,只想一个人开火。她连忙说了自己会请人帮忙搭灶头,柴火自己也会捡。反正又不用挑水,自己开火巴适得很。
自己开火,剩下的事就没她什么事了她还急着去找大队长帮忙找人砌灶呢。
苏甜从房间里拿了一小袋的红糖,就跑去大队部。
她看到大队长宋爱党还在,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宋爱党表示这件事包在他身上,让苏甜给砌灶头的人两毛钱就行。
苏甜开心地把红糖塞到他手中,说了好几句赞扬的话,转身走了。
‘这苏知青真是个妙人,会做人,又大方。’宋爱党暗暗想着。
苏甜回到知青点的时候,老知青郑媛媛正在做晚饭。她连忙问道:“苏知青,你今晚这一顿跟我们一起吃吗?”
“不了,我下火车的时候有在国营饭店买了几个馒头,我今晚吃馒头就行,谢谢你了。”
“那好的,我先忙了。”
等晚上七点的时候,宋爱党带着一个老大伯来了,苏甜跟宋老伯说:想把灶砌在她房间外的角落那。
苏甜住在女宿舍的最后一间,在那里砌灶就刚刚好。
砌灶的泥砖是现有的,宋老伯已经挑了过来,苏甜跟他说好要砌两个灶。
宋老伯听完,立马动手砌起来。不到三十分钟,这土灶就建好了。
“苏知青,这土灶晾干一个晚上,明天就可以用了。我们这里温度高,没有雨,干的快。”
“哎,真的是太谢谢你了,宋老伯,这是你的工钱。”
苏甜给宋老伯塞了两毛钱加两个大白兔,也不忘给大队长宋爱党也塞了两个。
两人的心里都非常高兴,这大白兔是城里的玩意,有钱都买不到,他们乐呵呵地拿回去给孩子们吃。
等他们走后,苏甜哼着歌走回了房间。拿出放进空间里的红烧肉加米饭,关好门关好窗就吃了起来。
这年头的人鼻子会很灵,就算吃屎,他们都会闻得出来。没办法,谁叫这年代太穷了。
苏甜吃完了红烧肉饭,再从空间里掏出了一根老冰棍,甜滋滋地吃了起来。
吃完冰棍,开了门开了窗,看向距离知青点五米远的茅厕加洗澡房。
苏甜想洗澡了,趁现在还很热,洗冷水不会感冒。
从空间里拿出一个木盆,装上香皂毛巾还有要换的衣服。走去井边压水,一上一下就把水压上来了。这清凉的井水,把苏甜燥热的心给抚平了。
坐在房间门口的何花看到苏甜忙活的身影,看到她手里的香皂毛巾木盆,心里对苏甜更恨了。
她想去质问苏甜,但又怕她的大力气。毕竟一百斤的包裹,她能轻轻松松地扛起来,想来她打人是非常痛的。
陈刚也看到了这一幕,发现苏甜与以往的性情一点都不一样。
现在的苏甜看起来更阳光更灿烂更有神,以前的苏甜虽然也开朗也爱笑,但她大多数都是任性骄纵的。
陈刚发现苏甜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他越来越感觉不到从前的苏甜了。
如果让苏甜知道陈刚这样的想法,只能说你是不是在想屁吃。
苏甜洗完澡洗完衣服,把衣服晾在房间里。她房间宽的地方有搭了一根竹子,是给知青挂衣服挂毛巾用的。
坐在床上看了看她从家里带来的高中语文书,发现已经很晚了,都已经十点。
苏甜只能放下书,关了手电筒,这手电筒还是苏妈妈王琳给买的。
下乡第一天希望自己能做个好梦,她很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第9章
去镇上
一夜无眠,夏日的清晨,早上六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苏甜早早就起床,做好了去镇上的准备,因为还要去邮局发电报给家里人报平安。
她匆匆忙忙赶到村口,村里的牛车早已在等候。
“去镇上来回一毛钱,宋老伯对苏甜说。
“好的,老伯,给你一毛。”
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都是村里的大婶。
苏甜甜滋滋地打招呼:“各位大婶,你们好啊,我是新来的苏知青。”
张大婶说道:“你这闺女说话真好听呀,你去镇上买什么吗?”
“我去镇上给家里发电报报平安。”
牛车上又上来了两位老婆子后,整个牛车都已经坐满了,宋老汉赶着牛车出发了。
其中一位婶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南瓜瓜子递给苏甜:“苏知青,你是哪里人啊?”
“婶子,我是广省来的”
“哟,广省啊,广省好啊,大省城。”另一位有点见识的婶子说道。
“真那么好吗?”
“好,广省那经济比我们桂省发达,并且我悄悄地告诉你们,这广省还靠着港市呢?”
“这么牛的吗?我的乖乖。”
“苏知青,你岂不是会讲广话?你叫我王婶吧。”
“我会说广话,呵呵……”
“你说一句来听听?”
“你好得意呀。”
“哈哈哈……这广话听起来跟我们钦州话有点像哎。”
“的确是……”
牛车在苏甜她们的笑声中,摇摇晃晃,一个小时后终于到了镇上。
虽然路颠的屁股疼,但好过走路。
“中午十一点在那棵大树底下等,过时不候啊。”宋老伯说。
“各位婶子,我先去邮局了,有空在村里再一起聊啊。”
“哎,好呀,你得空的时候记得来找我们啊,我们在大树底下等你啊。”
“好,我先走了哈。”
“这苏知青可真好玩,一点架子都没有。”王婶子嗑着瓜子说道。
苏甜没空跟她们聊天,她此时正忙着找邮局。
进了邮局,为了省钱,只发了四个字:已到勿念,这四个字一共花了四毛钱。
发完电报,她当然是要去国营饭店吃早餐了。
早上的国营饭店,早餐总类非常丰富,有白粥配萝卜干、素米粉、肉米粉、粽子、糍粑、馒头、肉包子、素包子……
苏甜看到黑板上的吃食,越想越要流口水,这些吃食在末世都是没有的,往往是吃了这顿没下顿,要么就是一个礼拜都是吃泡面,有时连泡面都没得吃。
苏甜给了一两粮票加两毛钱,要了一碗肉米粉,还要了十个肉包子加二十个馒头,花了一块多。
苏甜找了一个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迅速地吃了起来。
她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发现才八点半。就想着去供销社逛逛,看看有什么是空间里可以拿出来的。
到了供销社,空间的东西跟供销社的都差不多,这一下稳妥了。
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从空间里拿出了一个小的铁锅、一个陶瓷锅、一个暖水壶放在背篓上。
连背篓也是从空间拿出来的,这背篓是陈刚家扫荡而来的。
走在路上,刚巧遇见陈刚跟何花气喘吁吁地走到镇上。
他们看见苏甜,就像是饿狼看见大白兔一样。
苏甜只管往前走,理都不理他们,又不是吃饱了撑着。
可他们不想这么轻易就放过苏甜,“苏甜,我在叫你呢,你怎么不理我啊?
我都说我跟陈刚哥没有什么了,你还在生气?我们不是好朋友吗?”何花茶言茶语地哭诉着。
苏甜真受不了,本来她脾气就很急躁了。这绿茶还茶到她身上,这还能忍。
“你跟陈刚什么关系,与我有关吗?
早就跟你们一拍两散了,还舞到我面前,犯贱吗?再到我面前哔哔个不停,别怪我对你动手。”
陈刚立马站出来,护着何花:“苏甜,你一向都是很温柔很懂事的,你怎么变成泼妇那样了?我感觉自己都快不认识你了,你就别闹了,我跟何花只是好朋友而已。”
“滚……”苏甜扇了陈刚一巴掌,他脸上立马肿了。
她背着背篓走到牛车旁,车上早已坐着跟她聊得来的大婶,苏甜一一都跟她们打了招呼,坐上牛车等出发。
“苏知青,来,再嗑一把瓜子。”王婶子又热心地给了她一把瓜子。
“谢谢王婶子,我也买了一点水果糖,一人一个,你们拿着吃甜甜嘴。”
“哎哟,苏知青,你也太客气了。”
“你自己吃吧,我们不要。”
“都拿着吧,婶子们,这糖不是很贵,都拿着吃吧。”
“好,那谢谢你了,你这闺女也太客气了。”
等人齐后,宋老伯赶着牛车,向村里走去。
回到村子里,也才中午12点。
苏甜把东西放回自己的房间,就看见了特意来找她的老知青陈婵娟:“苏甜,刚才大队长来你不在,他让我转告你,明天开始要割稻子了,往后一个月可能都没时间休息了。”
“谢谢陈知青,我知道了。”苏甜点了点头道。
现在是七月中旬,正是稻子成熟的季节。
钦州镇的稻谷一年收割两次,夏天一次,秋天一次。
春天插秧夏天收割,收割完育好了苗秧,便可以插秧,秋季十一月份又可以收割一茬。
夏季抢收是非常辛苦的,又热又晒。还要防止被稻草割到脸跟手,这没晒干的稻草割人又痒又痛。
稻田里还有很多飞虫、水蛭,有时也会有蛇。
在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几乎都干过这种农活,非常累人。
抢收的时候最怕遇上台风,台风一来,稻谷都会被吹得软趴趴在田里,七斜八歪,给农民增加了负担。
如果有大台风,几乎颗粒无收,这一年农民都白干了。百姓没饭吃,没粮交公,是每年几乎都出现的事。
所以村里对收割稻谷这件事都非常地重视,任何人除了特殊情况都不能请假。
苏甜对干农活没有什么感觉,该干就干。
为了吃好喝好,干活有动力。苏甜关好了门,从空间拿出来三个肉包子就着纯牛奶吃进肚子里。
吃饱以后,在床上坐了一会,看了会语文书,就躺下来午休。
睡醒起来,苏甜看了下手表,发现才两点,她发现自己没有装衣服的箱子,想去村里看看谁家有得卖。
往村里走去,看到一个大娘:“大娘,你知道哪里有装衣服的箱子卖吗?”
“知道知道……你来对地方了,就我家有,快进来快进来。”
“好的,谢谢大娘。”
“随便挑,大的三块钱,中的两块钱,小的一块。”
“我要两个大的,给你六块。帮忙送吗?”
“帮忙帮忙,我叫我儿子推板车送到知青点给你。大牛,出来,帮知青送两个箱子到知青点。”
这苏知青可真有钱,今天又赚到了一点,呵呵呵……
“好的,妈。”
箱子拉到知青点,宋大牛帮忙抬进了房间,苏甜跟他道谢以后递给了他两个水果糖。
大牛腼腆地说声:谢谢。
发现时间还早,苏甜想去山上捡柴。她把房里的东西归拢完,便背着背篓,拿着绳子和砍柴刀去了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