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章

    可她没到,旁人却不会忘了她。

    第12章

    琅嬅

    素来以无脑著称的嘉贵人,以一种不经意语调挑起了事端。

    “今日阖宫觐见,原是大好的日子,姐妹们都到齐了,怎么哲贵妃却没来,怕不是对太后与皇后娘娘不敬。”

    她声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地让在场每一个人都能听见,言辞间既有对宜修的质疑,又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指责的风险。

    闻言,皇后眉宇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不悦,但很快复了平静,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哲贵妃小产后身子一直未曾痊愈,加之抚养大阿哥辛苦,皇上体恤她的不易,特意下旨免去了日常请安见礼,诸位姐妹也该多多体谅才是。”皇后的话语中暗含着对后宫秩序的强调。

    众人反应各异,有不屑鄙夷,也有可怜同情。高贵妃这个狗腿子突然插话,她对与自己同为贵妃的宜修敌意很大。

    “话虽如此,但毕竟也是皇上亲封的贵妃,打从生产那日咱们竟再没见过。听说她容貌大变,该不会是……变成了一个见不得人的丑八怪吧?”

    这话说得直接而刻薄,皇后出面制止了她,又讲了些规矩,众人便散了。

    平静的日子里,宜修也没有闲着,视线落在自己手腕上的艳红小痣,一直在考虑如何扳倒甄嬛。若说简单的,直接下药毒死倒也干脆,只是后患无穷,眼下和她有血仇的,宫里头只有自己,皇帝必得怀疑她。

    得想一个万全的法子,把自己摘出去,最好是能让皇帝动手。

    再说皇帝,自那日从景仁宫逃出来后,心中便如被乱石激荡,难以平复。纠结了几天他猛然想起自己还有个宠妃,连忙将如懿召了来。

    然而今天他是不可能舒心了,如懿进来后期期艾艾看着皇帝。

    “皇上,万一,臣妾是说万一啊。一个夫君只有一个妻子,没有任何妾室呢?”

    皇帝闻言,眉头皱得更紧,“朕看你是傻了,啊?是不是听郎世宁说的那些闲话了?”

    “臣妾知道,臣妾只是想着万一如此也是挺好的。”

    “真是痴话”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是女子,又在宫中,得守着三纲五常还有君臣夫妻、嫡庶尊卑的道理。”

    “道理纲常之外,也有别的可能啊。”如意嘟起了嘴。

    轻叹了口气,皇帝语气中透露出几分疲惫,“那些西洋外来的风俗,不同于我们天朝上国。好了,别再说这些了。”

    对话至此,气氛已降至冰点,二人不欢而散。如懿赌气告退,转身离去,留下一室冷清与更加不畅的皇帝。

    如懿和弘历吵架的消息在宫中不胫而走,在宜修看来,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抗。在封建社会依靠丈夫的怜悯绝行不通,不如自己掌握权柄,一夫一妻的可能性还更大些。

    同样听闻消息的皇后立刻让另外几个嫔妃多去侍奉皇帝,企图借此分宠,可皇上态度十分冷淡。

    正当皇后烦躁地在御花园踱步时,恰逢下学的永璜,鬼使神差一路跟到了景仁宫。

    虽说先帝的景仁宫皇后几近废后,但这里毕竟是曾经的中宫住所,知晓哲贵妃住在这时,她是很不情愿的。带着这种复杂心情,宫人通传后,富察氏缓步进了内殿。

    富察氏的目光在庄严的殿中搜寻,直至定格在那一抹身影上。宜修正斜倚榻上,一身锦衣更衬其超凡脱俗的气质,眉宇间透露出的冷冽与高贵,如同冬日里最耀眼的寒梅。

    呦,好巧,这不是她上辈子的七弟妹吗?弟妹是我儿媳兼姐姐,好一个大型家庭伦理剧。

    瞎想半天,宜修丝毫没有要起身的意思。

    “给皇后娘娘请安。”宜修声音略带慵懒,打破了室内的沉寂,“臣妾身子不适,就不能起身了,皇上也是允了的。”

    富察氏心中不禁微微一震,眼前的哲贵妃,确实与从前大相径庭,那份威严慑人的气场,竟让她一时之间有些手足无措。愣了好半晌,皇后才勉强找回自己的声音,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妹妹不必多礼,身子要紧。”

    第13章

    伴驾

    宜修知道这个皇后最注重表面上的贤德,当然不会和自己计较。轻轻抬手。

    “娘娘坐吧,入宫后一直没去拜见,原是怕过了病气出去,不想您竟亲自来了。”

    富察皇后这才想起此行目的,目光落在宜修那张冷艳绝伦的脸上,心中想法愈发坚定。只要如懿不得圣宠,其余的嫔妃,谁都可以。

    “今日本宫在御花园观赏,忽然想到妹妹总在自己宫里养着,应该也是闷得慌。不如随着几个姐妹们,去陪陪皇上。”

    宜修闻言,秀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本宫也要去?”

    富察皇后轻轻一笑,那笑容中多了几分深意。

    “是啊,妹妹要是担心身子,大可叫太医先来瞧瞧。若太医说并无大碍,便可安心前往,陪皇上说说话解解闷,应当也累不着。”

    “行吧。”宜修心下无语,她身体健康的很,若真叫来太医,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只得无奈同意。

    富察皇后满意微笑,又随意寒暄几句,随即站起身往出走。

    “长春宫还有许多琐事要处理,就不打扰妹妹休养了,本宫改日再来看望。”宜修仍然没有起身,只跟着喊了句。

    “娘娘慢走,臣妾就不远送了。”

    翌日午后,午觉刚醒,打扮齐整的宜修由轿辇一路抬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内,弘历正埋首于公务,忽闻殿外脚步声响起,紧接着是太监尖细的通传声,他抬头望向殿门,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忙让人进来。

    “怎么过来了?”弘历的声音中既有意外也有欣喜,屋里侍从被他轻轻挥手示意退下,整个大殿瞬间只余二人。

    宜修带着几分戏谑与无奈,“你的好皇后亲自跑过来,告诉本宫,该跟其他妃妾一样来陪伴圣驾呢。”

    弘历闻言,先是有点不知所措,随即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隐秘的开心。

    养心殿流淌着一种轻松的氛围,宜修自顾自地拿了桌上精致点心,于书房一隅的软榻上享用。由于没有了往日的侍从环绕,弘历连磨墨这样的琐事也得亲力亲为,他动作虽略显生疏,但脸上挂着的微笑却透露出他此刻的愉悦与放松。

    今天宜修的到来,让他决定暂且抛下从前无谓的纠结,反正宜修现在人在后宫,是众人皆知的,他弘历名正言顺的哲贵妃。

    批阅着手中厚重的奏折,弘历的思绪偶尔飘远,但很快又被拉回现实。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更加专注于眼前的国事。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状似不经意问道。

    “皇额娘,您觉得,论为君之道,儿臣与皇阿玛相比如何呢?”

    吃得正开心的宜修奇怪瞥他一眼,轻轻啜了一口手中的香茗,缓缓开口。

    “皇帝想听实话吗?”

    “那是自然。”弘历眼中满是兴致勃勃。

    宜修也不客气,直言不讳,“和你皇阿玛相比,差得远了。”

    许是这几天受到的挫折太多,弘历心理素质高了不少,闻言没有显得过于沮丧,反而像是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继续追问下去。

    “那依皇额娘之见,儿子差在哪里?又该如何改进?”

    看出他的认真,宜修也不自觉端坐起来,“为君之道,在于御下,在于制衡。”

    宜修的话语,不仅仅是理论阐述,更是她自己曾经数年治国的经验。

    “御下之道,无外乎以德服人,以情动人,以刑慑人。让臣子心悦诚服,共谋大业。”宜修目光如炬,那双熠熠生辉的眼中既有对权力的冷静分析,也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弘历目光紧随宜修,他微微颔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敬佩与赞叹。

    “制衡之术,更是微妙而复杂。如棋盘布局,每一子皆有其位,相互牵制,又相互依存。君主需洞察人心,巧妙布局,方能确保朝纲稳固,国家长治久安。”

    宜修手势轻盈,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幅朝堂风云变幻的画卷。她言辞中透露出一种凌驾于权力斗争之上的智慧,仿佛曾站在历史的巅峰,俯瞰着过往的兴衰更替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第14章

    节俭

    看着如此耀眼的宜修,弘历心中涌动的情感复杂而深刻。他先是感到一股由衷的敬佩,然而,在这份敬佩之外,心中又悄然生出一抹难以名状的钦慕。

    “此中精妙,非言语所能尽述,需用心去悟,以行去证。”宜修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几分柔和与宽慰,“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先帝四十五岁登基,你比他年轻许多,往后还有大把时间学习历练呢。”

    深吸一口气,弘历郑重点了点头,“儿臣受益良多,谢皇额娘教诲。”

    宜修满意地点了点头,站起身,轻轻抚了抚衣摆,“时候不早了,本宫也该回去了。”

    闻言,弘历立刻站起身,“儿臣送皇额娘。”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养心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你,慢走。”

    弘历站在殿门,目送着宜修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情愫愈发汹涌。

    回到景仁宫,脱下繁重的宫装,宜修换上一身轻便的常服。她坐在软榻上,回想着今天与弘历的对话。统治者的决策直接关乎民生,她是真心想教导出一位明君的。

    “娘娘,今儿走时奴婢瞧着皇上似乎很高兴。”茗春在一旁小心翼翼观察着宜修的神色。

    茗春是搬回景仁宫后新拨来宫女,她捡了两个机灵的,取名“茗春”和“凝冬”,和之前从弘历那带回来的煜夏、霁秋又凑成了春夏秋冬。

    “是吗?”宜修不置可否,“梳洗吧,本宫乏了。”

    “是。”

    去一次养心殿意思意思后,宜修便没去过,皇后或许是感觉到了威胁,也不再来催她。

    转眼已经入冬,一日请安,皇后以衣裳之故,引出节省宫中开支的提议。

    “本宫以身作则,效法祖宗旧制,从今日起,不再用江南所进贡来的昂贵衣料,不佩戴贵重首饰,平日里用的胭脂水粉和冬日里的碳火也要减半分发。便是撷芳殿,伺候阿哥、公主的奴才们也要……”

    皇后正要宣布最后决议,忽闻殿外通报声,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打破了原有沉寂。

    “哲贵妃娘娘到。”

    这几个字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吸引,让众人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目光纷纷投向殿门。

    在自己宫里宅了几个月的宜修,原本是不愿意大早上6点来凑这个热闹的。只是撷芳殿的突然求见,说是一下子要撤走半数人手,想到她年幼的小永璜,宜修怎么还坐得住。她强压下早起的不情愿,一路匆匆赶来。

    宜修步入大殿,“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从前年世兰虽争宠斗艳,但那样的肆意与无人敢惹,也不错。

    “嫔妾等给哲贵妃娘娘请安。”随着宜修的声音落下,殿内其他嫔妃也纷纷起身行礼。

    众人的目光汇聚之处,只见哲贵妃容颜确与往昔大相径庭,曾经的温婉柔情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锋利所取代,眉目如剑、冷艳绝伦,透露出一种逼人气势。她的到来,让原本就紧张的氛围变得更加压抑与紧迫。

    皇后端坐在凤椅之上,眼中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哲贵妃身子弱,今日难得来,快坐吧。”

    “臣妾今儿原是不打算来的,只是实在担心孩子,才拖着这身病躯强撑着来了。”

    说完,宜修装模作样轻咳几声,侍女连忙上前,为她递上手炉,她继续说道。

    “皇子公主们贵为天子血脉,说句难听的,他们才是这紫禁城真正的主子。咱们这些妃妾又算得了什么?如今贸贸然就要裁撤撷芳殿一半的人手,知道皇后娘娘节俭,可从古至今,节俭之道,亦需合乎情理。”

    言罢,宜修的目光地扫过,众嫔妃早就心有不满却不好明言,此时看着她眼里都在放光。

    皇后的眼神变得复杂,却仍旧维持着端庄的笑容,“哲贵妃所言极是。只是本宫提出节省宫中开支,也是为了给皇上分忧。”

    “皇后娘娘贤德,自然是没话说的。”宜修微微一笑,只是那笑容中却带着几分冷意,“只是若皇子公主们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谁又能担待得起呢?”

    第15章

    暗示

    皇后被宜修问得一时语塞,她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她的心中,那些阿哥公主自然有乳母嬷嬷们照料,又有宫女太监服侍,哪里会出什么闪失?可是如今也不敢真担下这个责任。

    “这……”皇后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此事关乎皇嗣安危,本宫会再好好考虑的。”

    随后像是为了挽回作为皇后的尊严,她继续补充道。

    “只是后宫所饰,民间往往追捧,所以才使得京城中江南所来的衣料翻倍而涨,就是绣工也愈加昂贵,如此下去奢靡成风还如何了得?皇嗣便算了,咱们后宫姐妹们还是要做好天下女子的表率,节俭持家,方不负圣恩。”

    听见还有自己的事,众妃面面相觑,心中皆是不愿。她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宜修,希望这位厉害的贵妃能再次出言反驳,为她们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皇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微妙的气氛变化,她微微一笑,将话题引向宜修。

    “哲贵妃,你觉得呢?”

    不过是些吃穿用度的事,宜修不打算再反对下去。一来给皇后些面子,二来嘛,皇后自掘坟墓,她又何必多此一举。

    “皇后力行节俭,臣妾自然没有异议。”

    回想起前朝,宜修也只是自己节俭,从不强求他人。旁的不说,就份例减半这事,曾经沈眉庄的例子还不够吗?高位嫔妃自然所受影响不大,可位份低微的答应常在们用着减半的炭火,怕是连这个冬天都难过去。

    闹吧,闹得再欢点,她好看戏。

    今日请安在沉闷的氛围中结束,妃嫔们身着华美宫装,三五成群,眉头紧锁,各自怀揣着心思步出长春宫。宜修也在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坐上轿辇,正欲启程返回,却被叫住。

    “哲贵妃且慢,臣妾与哲贵妃住的那样近,却从未有机会亲自登门探望,倒是本宫疏忽了,实在不该。”

    来人原是如懿,不过正巧,宜修也有事需要她做。示意轿辇暂停,宜修转过身,目光与自己这个侄女交汇。

    “娴妃若是有心,大可随本宫一同回去坐坐。”

    “只要贵妃娘娘不觉得臣妾叨扰就好。”如懿微微颔首,跟上宜修的轿辇。

    “自夏天以来,便不曾与贵妃见过面,如今一看,您的变化还真是大,仿佛脱胎换骨,说换了个人臣妾也是信的。”如懿目光在宜修身上流转,言语中带着几分试探。

    宜修嘴角的笑意微微敛去,如懿就是这样,发现点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好像要所有人都觉得她精明似的。

    “本宫也是死过一回的人了,许多事情也都看开了,有点变化再正常不过。”

    闻言,如懿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娘娘能如此豁达,真是令人钦佩。”

    两人沿着曲折幽深的宫道,一路行至巍峨庄严的景仁宫前。面对这个曾经姑母的宫殿,如懿心内有些复杂。在一众侍从的恭敬簇拥下,宜修缓缓坐定,没有半点局促。如懿紧随其后,目光在大殿内游移,心中想得却是从前自己在这里玩耍的场景。

    两人间的气氛略显尴尬,却又带着几分微妙的默契,闲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题。终于,许久不曾面圣的如懿鼓起勇气,想要从这位受宠贵妃处探听一些皇帝的近况。

    “只是,皇上他……近来不知如何了?许久不见,他肩上定是又添了许多重担。”

    如懿声音沙哑面带怀念,看着她身上暗色老气的衣料,宜修不知为何想起了李金桂,那个弘历真正的生母。

    怎么像个老妈子似的?

    不过就等着她这一问呢,宜修开始了她的表演,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仿佛有多关心皇帝一样。

    “皇上刚登基,自然是有诸多烦心事需要处理。”宜修的声音仿佛带着许多哀愁。

    “高处不胜寒,如今没剩几个直接的血亲在世,想必也是倍感孤独。我们这些妃妾,又能做什么呢?”

    如懿听她这话,面上满是不赞同,“我等身为宫中之人,虽身不由己,却更要为皇上排忧解难。”

    第16章

    兄弟

    懒得和她争论,宜修随意扯了些关于衣裳款式、日常琐碎的闲谈。然而,如懿的心思显然已不在此,找了个由头起身告辞,步伐中带着几分急切,仿佛有什么十分重要的事情。

    目送如懿匆匆离去,宜修正在闭目养神。过了一阵,门帐轻掀,进忠悄无声息像条毒蛇般步入室内。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与磨合,宜修对进忠的评价更加清晰——这是一个机灵又够足狠辣的太监,对弘历也没什么忠仆情绪,只要使用得当,不失为一个助力。

    “主儿。”进忠的声音恭敬却透着几分不正经,“果亲王世子被太后接入宫中相聚,路上恰好遇到娴妃,二人已经一齐往慈宁宫去了。”

    把玩着手中的佛珠,宜修声音格外清晰,“你办事得力,库房里有个翡翠的云纹玉韘,拿去玩吧。”

    闻言,进忠心下一喜,他就知道跟着这个主子前途无量,像过年推拒亲戚红包一样装模作样,“奴才怎么敢当,为主子办事原就是分内的。”

    看穿了进忠心的小九九,宜修并没点破,只略微敲打。“甭在这装相,快去拿吧,只要往后莫辜负了本宫的一番心意。”

    “谢主子恩赏,奴才定当竭尽全力,为主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从慈宁宫出来,如懿直奔养心殿。

    面对如懿的主动求见,弘历自觉找回了作为帝王应有的尊严与主动权,挥挥手让她进来。二人互诉衷情,和好如初。

    “如懿啊,朕知道你入宫以来受了不少的委屈,朕想护着你,却也有诸多无奈,所以为了朕,你忍一忍。”

    弘历借保护之名推卸责任,仿佛从没有把如懿抛到脑后。

    言罢,他从案几上拿起张宣纸,笔走龙蛇,上书“慎赞徽音”四个大字。他将这幅字交给如懿以作安抚,并嘱咐内务府将其制成匾额,悬于延禧宫正殿之上。

    如懿十分感动,感动之余更没忘此行目的,她自觉贤德胜过皇后,当然要时时劝谏君主。

    “皇上,您初登大宝,正值稳固朝纲之际,更应展现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美德。六皇子弘曕虽已过继,却是太后亲子,您关系最亲近的弟弟,如今才三岁稚龄,何不将他接进宫来教养,也让天下人见证您的大度与仁心。”

    弘历闻言,目光闪烁,似是在揣测如懿此言背后的深意,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