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3章

    大家翻看了日历后,把婚期定在了82年的1月10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也是腊月16,学校差不多放假,沈善琪、沈善瑞和宾客都有时间参加婚礼。

    文馨说他们家负责酒席,婚礼那天,两家的亲人都去璇宫饭店参加仪式,他们还会从香江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问沈清然还有没有想要的家电或是其他物品,他们好提前置办。

    这些时兴的家电,已经超过了沈清然的预期,她没有其他要求,用眼神询问周桂和沈博航,有没有要补充的。

    沈博航原想给闺女陪嫁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但许家要买彩电,他只好换点别的。

    “其他东西,我们会置办,不用你们操心,以后好好待我家清然,她要是在你们家受了委屈,我可不是好说话的!”

    文馨:“亲家请放心,我们会把清然当亲闺女对待,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要是食言,你尽管找我们算账。”

    沈博航:“我不听虚的,只看实际行动。”

    第527章

    你能不能不嫁人了?

    许策看的出来,沈博航很舍不得沈清然,担心他临时变卦,不嫁女儿了,吃饭时,一直给他和沈春恒敬酒。

    沈春恒和沈博航都有点酒量,许策一个人喝两个,差点喝趴下了。

    回去的路上,许策吐了几次。

    许瀚启帮他拍了拍后背,说:“你不能喝就别喝啊,干嘛喝那么多?”

    许策:“你懂什么?不把清然的爸爸和爷爷喝好,你休想顺利把媳妇娶进门!”

    许瀚启:“婚期都订了,岳父他们不会变卦的,而且清然会点拳脚功夫,结婚后我俩谁欺负谁还不一定呢!”

    许策:“......臭小子就知道抬杠!我和你妈能帮你的,都帮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已了。”

    许瀚启:“我想买套房子搬出去单过,你们同意吗?”

    许瀚华已经带着妻儿去了香江,许策本想把许瀚启留在身边,可孩子不乐意,他只好成全。

    “随便你吧,你哥当初结婚,我和你妈花了十几万美元,国内消费水平低,你要娶清然,目前没花什么钱,两个儿子我一视同仁,你要是看好了房子就告诉我,我和你妈出钱。”

    许瀚启:“谢谢爸!”

    目前城里的住房紧张,且大部分房产是公家的,很少有人卖房,许瀚启打听了好久,都没找到满意的房子,见陈公馆空着,就去找陈展宁,问他卖不卖房子。

    陈展宁说房子已经过户给妮妮了,要征求她的意见。

    许瀚启又去找妮妮。

    妮妮直言房子不卖,这是薛婉仪送给她的,也是人家的念想,她不能为了点钱,就罔顾亲人的情义。

    许瀚启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只能暂时把婚房安置在许家,打算以后再寻机会搬出去。

    许父许母和许策,面上不显,心里却极为开心,花尽心思为许瀚启布置婚房......

    82年1月1日,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周传义、周传景看到这则报道,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他们承包给乡亲们的田地,算是合法了。

    没了后顾之忧,两人加快了厂房的建造进度,打算在6月份之前完工,这样乡亲们年底时就能多分点钱了......

    许瀚启盼啊盼,终于盼来了1月10日。

    荀振超天天安排人去各单位催款,飞扬科技近段时间回了不少款项,许瀚启的名下能分15万多,他不差钱,为了向世人证明他对沈清然的喜欢,直接租了十辆出租车,两辆客车到沈家接亲。

    这排场,再次惊羡了祥和里的人。

    沈家、周家的亲戚,同样被许瀚启的大手笔惊到了。

    沈博航已经升为邮电局的局长了,周桂作为财政局的副局长,也是下任局长的热门接班人选,他们家难得办喜事,大家都来恭贺,顺便还之前欠的人情礼金。

    沈家屋里屋外站满了亲戚朋友,不用堵门,许瀚启和他的接亲队伍,想通过都不一件易事。

    许瀚启为人豪气,也不想在一些小事上闹的不愉快,逢人就发烟、发糖、发红包。

    大家见他这么豪爽,没有为难他,他很快就到了沈清然的卧房。

    沈善琪、沈善瑞并排站在门口,许瀚启很上道的给他们一人塞了个特意准备好的大红包。

    沈善琪将红包收好,说:“我们就一个姐姐,你一定对她好,要是敢欺负她,我和善瑞就直接给你套麻袋,扔进江里。”

    沈善瑞补充道:“拍砖头、敲闷棍也行,你到时候可以选一个自已喜欢的。”

    许瀚启:“......我不会欺负你们姐的,你们那些招式都用不上。”

    沈善琪:“但愿如此。”

    兄弟俩该说的话都说了,红包也拿了,将门口让开,放许瀚启过去。

    沈清然穿着一身红色呢子衣,娇羞的看着西装革履、英俊不凡的许瀚启。

    两人对视一眼,均脸色微红的低下了头。

    周荣在一旁打趣道:“你俩是打算就这么看下去,后面的环节不进行了?”

    许瀚启给周荣及屋内的其他人,各塞了个红包,然后牵着沈清然去给周桂、沈博航他们磕头。

    宾客来道贺时,沈博航一直都是乐呵呵的,这会儿见沈清然要出门了,他站在周桂身后,捂着脸一直哭。

    他一哭,秦艳华也跟着哭起来了。

    沈清然先给秦艳华擦眼泪,之后抱了抱沈博航说:“你是世上最好的爸爸,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给你做女儿,你和妈,还有爷爷奶奶要保重身体,我过两天回来看你们。”

    沈博航哭着说:“你能不能不嫁人了?我养你一辈子!”

    许瀚启一惊,忙拉着沈清然给他磕头:“爸,我会好好待清然,也会和她一起,经常回来看你们的。”

    沈博航:“你要是敢说话不算数,我饶不了你!”

    拜别父母后,周琴作为伴娘,为沈清然撑着红伞,送她去婚车上。

    沈清然的嫁妆在许瀚启“过五关斩六将”时,已经送上了客车。

    周桂和秦艳华为她准备了十床喜被,一块新手表、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台双卡录音机、四季新衣数十套,还有一些生活用品,许家给的10001元和宾客的红包,全给沈清然带走了。

    周桂另外给了沈清然1000元的压箱底,秦艳华也从自已的养老金里取了1000元给她。

    沈清然上班后的工资,周桂没有让她上交,她觉得自已没为家里做什么贡献,想把许家给的10001元留在家里。

    周桂让她都拿着,说女人有钱,腰杆子才硬,真想尽孝,以后就常回家吃饭,多陪陪他们。

    沈清然当时很想哭,暗暗发誓一定要对她的家人好,她可以没有男人,但不能没有父母亲人......

    新郎新娘上车后,宾客也跟着坐车去饭店。

    周父周母、周家华、周家风等所有在城里的亲人,沈家的族亲,加上周桂和沈博航的同事,都来参加婚礼。

    大家依次去坐车,场面极为壮观,沈清然的婚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超越,街坊邻居只要提及,没有不夸赞的......

    第528章

    如今的许家,他们得罪不起

    许瀚启与沈清然结婚,让许家直接迈上了一个阶层,昔日觉得他们除了钱以外,啥也没有的人,借着这个婚礼,都来争相巴结。

    自从自家顶了个资本家的帽子,有很多亲朋好友都不走动了,有些人许父都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和容貌,如今来送礼,他才想起来自已曾经认识他们。

    这些人的贺礼,许父一概不收,也不邀请他们进饭店喝茶吃饭,他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大家心里盘算着什么。

    一些领导卖周家和沈家面子,都来参加婚礼,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人,无非是想借着这个契机,进去巴结人,他才不会傻傻的给人做嫁衣!

    被拒的人,虽然恼火,但不敢表露出来,谁让如今的许家,他们得罪不起呢?

    只怪他们反应的太慢了,要是早点和许家恢复走动,现在也能搭上他们的顺风车,家里的子孙后代就不用愁了......

    许瀚启与沈清然的婚礼结束后,很快到了新年。

    周庆平和周庆安今年都申请到了假期,写信告诉周荣,说会带着妻儿一起回江城过年。

    钟循慈、乔冬菁也会随着周庆平一块回来。

    周婕、周庆泽他们长大了,周家广的两居室显得有点拥挤,周家华、周家富的房子也小,周父周母来参加沈清然的婚礼,一直住在周荣家。

    马上要过年了,周荣就让他们留下来一起过个热闹团圆年。

    周庆平他们回来后,长安里的房子住不下,周荣原打算去招待所开几间房,妮妮说陈公馆那么多房间,空着浪费,提议今年去那里过年。

    周荣想了想,同意了。

    从妮妮和陈展宁结婚起,他们和陈家就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陈公馆只要不卖不拆,哪怕放在那里无人住,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人,甚至把里面的几扇门窗给撬走了。

    再这样下去,那宅子就废了。

    不如住进去,给里面添添人气,要是有人来找晦气,就偷偷的收拾了,反正现在乱的很,死个把人,公安和群众都见怪不怪了......

    周荣说她先找人把房子修缮、打扫一下,再把陈公馆之前的家具摆进去,弄好了后,大家再搬家。

    许策不再回美国,薛婉仪无法请他带信,只能按照许策提供的地址,给陈楠明寄了一封信,但至今没有收到回信。

    薛婉仪不知道信是丢了,还是陈楠明故意不回信,她很伤心,又不想大家担心她,一直没有表露自已的情绪,和往常一样帮着做家务,带重孙。

    得知要搬回陈公馆,薛婉仪非常开心,那里有她的很多回忆,她想去寻找一遍,以后入土了,就没有遗憾了......

    之前的家具,薛婉仪已经送给周荣了,她不好意思要回来,拿出300块钱给周荣,说她出钱去打家具。

    周荣:“那些家具,我堆在一个朋友的库房里,放着也是放着,干嘛浪费钱去置办新家具?”

    薛婉仪:“可那些东西说好了要送给你的。”

    周荣:“房子写的是妮妮的名字,她搬去陈公馆,算是乔迁之喜,那些家具就当我这个当妈的,送她的乔迁礼了。”

    薛婉仪笑道:“行吧,回头我看一下家里还缺什么,也给她备一份乔迁礼。”

    孩子们已经放寒假了,周荣找了师傅安装好门窗后,就天天带着周纪帆、钟乔恩、陈瑾瑜去打扫卫生,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独立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待房子打扫干净,周荣悄悄把家具放置好。

    搬进陈公馆的那天,周父看着这么气派的房子直咂舌,向周母小声嘀咕:“陈家被定为资本家,一点都不冤。”

    周母拽了他一下,没好气的说:“一把年纪了,嘴巴还不把门,组织早就摘了他们的帽子,现在已经没有资本家了,你刚才那话要是让展宁和薛姐他们听见,会不高兴的。”

    周父:“我就是向你发表下自已的感想,没其他意思。”

    周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以后别再说了。”

    周父:“好,听你的。”

    今年是家里难得的一个团圆年,周荣心里高兴,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江城的各条街道,寻找美食囤年货。

    在一条马路边上,周荣遇见了冯巧兰。

    她和冯新华带着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站在一辆三轮车旁卖卤菜。

    周荣刚要过去打招呼,三个年轻人拿了冯巧兰称好的卤菜后径直走了,没有付钱。

    冯新华将人拦住:“那些卤菜一共5角7分钱,麻烦你们给钱。”

    一男子拿出一把匕首,对着冯新华恶狠狠的说:“你他娘的是要钱还是要命?老子吃你一点东西,是看得起你,不滚开,别怪老子不客气!”

    冯巧兰见状,忙把冯新华拉走。

    等那三个年轻人离开,冯新华垮着脸说:“妈,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第四伙混混了,这些东西卖完,都挣不到他们吃白食的那些钱,就没人管管他们吗?”

    冯巧兰:“我听人说公安局每天都挤满了报案的人,根本管不过来。”

    冯新华:“这世道怎么越来越乱了?还不如继续进行文化大gm呢,他们就不敢作乱了。”

    “你别乱说话,要是让人听到,我们就麻烦了!”

    冯巧兰说完,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周荣,想和她打招呼,但一想到自已目前是个练摊的,又不好意思。

    周荣推着自行车过去,笑问:“你们的卤菜,我能尝尝吗?要是好吃,我就买点。”

    冯巧兰:“可以的,随便尝!”

    冯巧兰的卤菜摊上,目前只有卤豆腐、卤千张、卤藕片、卤海带。

    周荣尝了一块藕片,说:“味道还不错,我家人多,把这些卤菜一样给我称两斤,我孙子喜欢吃肉,你们能卤一点荤菜吗,我明天来买。”

    冯巧兰:“我们卤了猪头肉、猪耳朵、猪肝和猪心,被几个混混全部拿走了,明天要是摆出来,东西估计和今天一样保不住,你还是住在长安里吗?我卤好后抽空给你送过去。”

    周荣:“我换了住址,现在外面很乱,你们这样摆摊很难挣到钱,我们村子在城里开了两个菜店,离这不远,我去问一下门口能不能摆摊。

    要是可以,你们就固定在那里卖卤菜,彼此有个照应,那些混混见你们人多,应该会收敛一点。”

    冯巧兰:“谢谢!”

    第529章

    你就是偏心她!

    等周荣去“团结菜店”询问消息,冯新华问:“妈,那是谁呀?”

    冯巧兰:“你爸的前任前妻。”

    冯新华:“啊?!你和我爸的前任前妻,关系这么好?”

    冯巧兰:“......我们都是被你爸欺骗过的不幸之人,但我没她想的透彻,也没她有本事,给不了你们好生活。”

    冯新华:“你别这么说,是我自已傻,没有听你的劝告,执意去兵团,还在那里结婚生子,又没本事考上大学,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冯新华在兵团待了几年才发现,她期待中的报效祖国和现实完全不一样,他们像农民一样,天天要去垦荒,日子一复一日的重复着,像看不到头。

    她后来认识了兵团里的一位男知青,两人日久生情,然后结婚生子。

    冯新华共生育了两个孩子,一子一女,她以为自已会在兵团待一辈子,没想到国家恢复高考,可惜她和丈夫考了两次,都没能考上大学。

    后来组织允许知青回城,但她和丈夫不在同一个城市。

    丈夫为了回城,提出离婚,并带走了她的大儿子,把小女儿留给了她。

    冯新华当时不愿意离婚,她昔日脾气温和的丈夫,对她破口大骂,说她和孩子都是累赘,后悔结婚,还一连几天不和她说一句话。

    冯新华觉得她丈夫像变了一个人,继续过下去,就不是夫妻而是仇人了,到时不仅她受罪,孩子也会受影响,同意离婚。

    冯巧兰的工作已经被冯新月顶替了,冯新华回城后找不到工作,为了养活自已和孩子,只能学人家出来摆摊。

    还好她有一位好妈妈,全力支持她,教她怎么卤菜,还陪着她一起出摊......

    冯巧兰:“以前的事别去想了,我们往前看,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冯新华:“嗯。”

    严秀珠、万春苗她们已经退休了,“团结菜店”目前是她们的孩子在打理。

    大家是听着周荣的事迹长大的,很乐意卖她面子,让冯巧兰随时来门口摆摊。

    周荣征得同意后,就去找冯巧兰。

    冯巧兰连连道谢,把三轮车上的卤菜用油纸各包了两斤,说今天的菜不收钱,她请客。

    周荣故意冷着脸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曾经好歹是干部,你怎么能让我犯作风问题?要是被人举报了,我的老脸往哪搁?”

    冯巧兰:“抱歉,是我没考虑不周,你给我5角钱吧。”

    周荣:“现在菜价都涨了,我买几斤新鲜的菜,都不止5角钱,你这卤菜比新鲜菜贵多了,你卖别人多少,就卖我多少,不缺斤短两就行。”

    冯巧兰:“那不会!我们的秤都是规规矩矩的,不是别人那种8两秤!这些菜一共2元1角钱,你买的多,那1角钱我给你抹了。”

    周荣:“行,你的生意做的活,我明天就来找你买卤肉。”

    冯巧兰笑道:“好,你要是买的多,我继续给你优惠。”

    周荣付了钱,就带着冯巧兰她们去“团结菜店”,将她引荐给大家认识。

    冯巧兰很会来事,给菜店里的职工各送了一点卤菜,还从店里买肉、买菜回去加工。

    菜店的人很喜欢她的性子,只要有混混来吃白食,就会帮着出头,把人赶跑,天气不好的时候,也会在店里给她腾个位置。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