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4章

    市委的领导担心政绩受影响,权衡一番后,同意了周荣的提议,指派一名干事去找李彦林,反馈讨论结果。

    并调整出口产品的内容,将搪瓷盆、剪刀、手电筒、暖水壶、电子元器件等作为出口主力军......

    周荣开了一天的会,心力疲惫,下班回家,看见儿子儿媳一家都回了,心情瞬间好了不少。

    在门口玩的周欣欣,一见周荣,笑眯眯的说:“奶奶你回了,我去给你舀热水泡手。”

    周荣:“谢谢欣欣。”

    周庆安接过周荣的公文包:“饭已经好了,妈洗了手就能吃饭了。”

    周荣:“有你们在,我真是太幸福了。”

    周庆安:“那我们在家多住一段时间,元宵节后再回去。”

    周荣:“好,你们不管住多久,我都欢迎。”

    第502章

    逆天改命,自有代价

    周庆安那间房的床睡不下五个人,吃过晚饭,就和周欣欣商量,让她去和周荣一起睡。

    别人家奶奶身上一股味道,她家奶奶身上香香的,还有睡前故事听,周欣欣很乐意和周荣一块睡。

    睡觉前,周欣欣按照以前的习惯,说要泡脚。

    周荣看着她把小脚丫放在自已脚上,笑问:“是奶奶这里好,还是你爸妈那里好?”

    周欣欣:“都好,我都喜欢,奶奶会给我讲故事,还有好多吃的,爸爸会抱着我举高高,妈妈会给我梳好看的头发,我喜欢你们!

    奶奶,你搬过去和我们一起住好吗?这样我就能天天看见你了。”

    周荣:“奶奶要上班,等我退休了,就搬去和你们一起住,你到时候可不能嫌弃奶奶哦!”

    周欣欣:“才不会呢!我的奶奶是世上最好的奶奶,我家隔壁的小兰,她奶奶总说她是丫头片子,以后是别人家的人,没有男孩子顶用。

    家里有好吃的,全留给她弟弟,不给她,和故事里的老巫婆一样坏。

    我家的奶奶,就是故事里的仙女,什么都会,也不偏心,哥哥弟弟有的,我都有,我喜欢奶奶。”

    周荣笑道:“要是奶奶什么都不会,家里也没吃的,你还喜欢我吗?”

    周欣欣:“也喜欢!爸爸说你养育他很辛苦,没有你,就没有他,我喜欢爸爸,当然就喜欢奶奶了。

    我有很多好朋友,等奶奶搬过去,我带你去认识他们呀。”

    周荣:“好。”

    薛婉仪看着周荣与周欣欣的互动,羡慕极了,如果她在陈展宁和陈笑薇小时候也能这样“平易近人”,应该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好在老天是眷顾她的,给了她瑾瑜,还有两个快出生的重孙,所有的遗憾,可以在他们身上弥补......

    周父周母今年在周家湾过年,初二正好是星期天,周桂一家来给周荣拜年,带了些美国的糖和饼干。

    周欣欣和陈瑾瑜看着包装上的英文,对美国很新奇,缠着沈清然问美国是什么样的,好不好玩。

    沈清然:“那里有很高的房子,有的都快到云端了,还有很多小汽车,吃的也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吃面包、烤鸡、牛排、咕噜肉,不爱吃米饭。

    还喜欢喝奇奇怪怪的酒和饮料,像什么啤酒、葡萄酒、威土忌、白兰地、可乐,这些我们国内都没有,我吃不惯那边的东西,我还是喜欢国内的生活。”

    陈瑾瑜:“姨,你说的那些东西听起来好好吃,我都没吃过,你还去美国吗?能带我去尝尝吗?”

    周欣欣:“我也想去,带我一起好吗?”

    沈清然:“......我应该不会去美国了,而且那些东西不适合小孩子吃,你们要是吃了,会生病,要打针吃药。

    那边的人都长着蓝眼睛、黄头发、大鼻子,还有很多坏人,专门抓小孩拿去卖,你们要是去了,被抓了怎么办?”

    陈瑾瑜和周欣欣一听要打针吃药,还有妖怪抓小孩,忙说不去了,就在家陪着爸爸妈妈。

    薛婉仪在沈清然与大家的交流中,得知她在美国待了一年,翻出陈楠明年轻时的一张照片,悄悄问她,有没有见过这个人。

    沈清然没见过陈楠明本人,也不想在过年的时候让一位老人家伤心,摇摇头,表示不认识。

    薛婉仪失望的收起照片,她家那个不孝子,在美国也不晓得怎么样了,这么多年了,都没个消息,以后去了下面,怎么向老陈交代?

    周庆安一家正月十六返回了单位,周荣的生活再次恢复了单位和家里的两点一线......

    5月2日一早,妮妮比预产期提前半个月发作,周荣和陈展宁忙把她送去医院。

    薛婉仪则拄着拐杖,去通知许曼。

    妮妮这次怀的是双胎,生产时比头胎还艰难。

    和许曼一起赶来的薛婉仪,对着天空不停的拜,请陈家的列祖列宗保佑妮妮母子三人平安无事,说她愿意以命抵命。

    妮妮进产房两个小时后,医生出来说她有大出血的征兆,但她已经没力气生孩子了,打算为她剖宫产,把孩子取出来。

    因妮妮身体虚弱,羊水也破了,手术过程中,产妇和孩子都有可能出现危险,医生让家属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薛婉仪晃动了下身体,抓着医生的胳膊,恳求道:“医生,能不能把我孙媳妇和重孙都保下来?”

    医生:“我们尽力。”

    陈展宁:“医生,如果出现危急情况,我要保大。”

    许曼:“对!一定要保证大人平安无事。”

    周荣赶紧拿出玉佩躲到一个角落里许愿,希望妮妮和孩子都能平安。

    周荣以为玉佩会像上次一样,不会给出实际反应,不料脑子里响起一个浑厚的男音:“一次心愿,折寿5年,你可愿意?”

    突然想起的声音,让周荣吓了一跳,稳了稳心神,她试探性的问:“如果我不许愿,能活到多少岁?”

    “102。”

    周荣:“上次您救我女儿,扣了我5岁吗?”

    “因果循环,天道轮回,皆有命数,逆天改命,自有代价。”

    周荣琢磨了下,102岁减去10岁,她还能活92岁,很长寿了!

    “我同意您的条件,麻烦您救我的女儿和外孙。”

    周荣刚说完,玉佩闪了一下,不出片刻,产房里就传出了婴孩的啼哭声。

    很快,两名护土各抱一个孩子出来:“恭喜家属,是一对龙凤胎。”

    薛婉仪看着襁褓里的孩子,老泪纵横的说:“天佑我老陈家啊!”

    周荣见孩子平安出生,松了一口气,问妮妮怎么样了。

    护土:“这位产妇好奇怪,她原本有大出血的征兆,也没力气生产了,医生准备给她剖宫产时,情况突然好转了,一下子就把孩子生出来了。

    她现在有点虚脱,休养一段时间应该就好了,医生在帮她清理身体,等下就能出来了。”

    周荣:“辛苦你们了,谢谢!”

    护土:“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太小了,你们把他们抱进产房吧,免得吹风了。”

    周荣:“好。”

    第503章

    你也觉得这世上有神仙?

    许曼和薛婉仪抱着孩子回产房,周荣与陈展宁则等着妮妮出来。

    妮妮回到产房,休息了半天,精神稍稍好了点。

    陈展宁去给大家买吃的了,薛婉仪和许曼在帮两个孩子换尿布。

    妮妮见大家没关注她这边,拉着周荣小声说:“妈,我刚才看见神仙了,他白发苍苍,一身黑衣,飘在我的跟前。

    在我快挺不住时,他大手一挥,我突然浑身就有劲了,要不然两个孩子肯定生不下来。”

    周荣:“你善良孝顺,从没做过坏事,有神仙保佑你很正常。”

    妮妮:“你也觉得这世上有神仙?”

    周荣:“我没见过神仙,但只要他能保佑我的孩子平平安安的,不管他是人是鬼还是仙,我都敬重他,也愿意相信他的存在。”

    妮妮担心别人不信她说的话,不敢把她看到的事大声说出来,只敢悄悄告诉周荣,因为她坚信,她妈无论何时都会站在她这一边。

    听了周荣的话,妮妮动容的说:“我上辈子、上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很多好事,老天爷才让我投胎给你当女儿。”

    周荣:“有你们几个孩子,也是老天爷对我的眷顾,想喝水吗,你的嘴唇都干了。”

    妮妮:“好,谢谢妈。”

    妮妮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确认大人孩子都没事后才回家坐月子。

    龙凤胎取名陈瑾琛、陈思甜。

    家里又多了两个孩子,周荣、陈展宁要上班,妮妮和薛婉仪忙不过来,许曼就搬到了周荣家住。3908

    王城南一个人待在家里无聊,也惦记他的孙子孙女,征得周荣的同意后,也搬过来了。

    周家已经生了好几对双胎,街坊邻居们羡慕不已,都找周荣请教经验。

    周荣说她又没生过双胎,没有经验可分享,不过他们周家祖上是生了几对双胎的,估计是遗传,但也不是百分百,还是靠运气。

    大家觉得运气是其次的,周家祖上肯定是大善人,才会得老天眷顾。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老祖宗的话不会错......

    1970年以后,政府就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可这些只能满足少数人回城,9成以上的知青留在了农村。

    77年恢复高考后,让一部分人通过考上大学,回到了城里,但那些考不上的人,也迫切想回城。

    他们想念自已的父母亲人,也想摆脱农村的贫苦生活,用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

    有人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服用麻黄素、升压灵来制造高血压,还有人喝10%高效麻醉药制造“心力衰竭”,喝农药制造“胃痉挛”,喝墨水制造“胃穿孔”。

    他们不惜一切,只为回家......

    各地政府向中央反馈后,80年5月初,首长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

    10月1日中央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但在执行中,知青想回乡,是有诸多限制的,与当地农民(包括农场职工)结婚的,不能返城。

    不同城市的知青夫妇不能回到一个城市,为了回城,他们只有离婚。

    知青的子女,最多只可以有一个人迁回父母所在的故乡城市,且下乡未满三年的,暂时也不能回城。

    符合回城条件的,都在政策出来的第一时间开证明回家,不符合条件的,很多人就去“创造”条件。

    周传景和周传义这段时间忙的不行,天天都有知青给他们送礼,请吃饭,只为尽快拿到回城证明。

    没有成家的知青,两人都给大家开了方便之门,这些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每天也干不了多少活,留下来没什么作用,不如放他们回家,和亲人团聚。

    那些成了家,想通过离婚回城的,除非都是知青,否则两人不给开证明。

    想抛弃乡下的妻儿回城享福,想得美!

    一些知青,在周传景和周传义那走不通,只好和自已的另一半商量,承诺自已先回城,等安定了就接他她和孩子过去,希望他们能出面做思想工作。

    因发生过周巧巧和丁世昌的事,大家不信这种承诺,说周家湾现在的日子就很好,不用进城。

    无法回城的知青,觉得自已的前程被毁了,天天和伴侣吵架,甚至动手,弄的家不成家,孩子也跟着担惊受怕。

    吵闹了几次,大家感觉这样的生活没意思,同意离婚,但家里的钱财,一分钱都不能带走。

    只要回城了,找到工作,周家湾赚的这点小钱不值个什么,知青们同意了伴侣的要求。

    近期村里乱糟糟的,每天都有人为了逼迫对方离婚,大打出手,周传景也意识到了强扭的瓜不甜,非要把人留下,只怕会成为怨偶。

    那些协商好了离婚,要来开证明回城的知青,周传景都给他们办了。

    周传景不信,这么多人赶着回城,政府会有工作岗位安排,到时候他们就会知道,在周家湾的日子,才是最舒服自在的......

    周家康担心罗小芬也想回城,他想把人留下,这段时间表现的特别勤快,家里家外的事全包揽了,每天晚上还会做上一桌罗小芬喜欢的菜。

    罗小芬在78年的6月生了个儿子,名叫周庆贤。

    这段时间知青回城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她知道周家康的心里不踏实,等洗漱好躺在床上,说:“我不回去,就在这里陪着你们。”

    周家康:“真的?!”

    罗小芬:“嗯,这里有你,有珊珊,有庆贤,有我喜欢的教书工作,回去后,一切都得重头再来,我也舍不得你们,以后就在这里扎根了。”

    周家康搂着罗小芬,开心的说:“我向你保证,会一辈子对你好,让你不后悔留下来!”

    罗小芬:“我们拉钩,你要说到做到。”

    “嗯,拉钩!我要是骗你,就不得好死!”

    周家康发完誓后,接着说:“我们再生个孩子吧,这次不管是男是女,都姓罗。”

    罗小芬:“好。”

    第504章

    许策回国

    许瀚启每隔半个月就给沈清然写一封信,诉说自已的生活日常,并暗示很想她。

    沈清然收到了一部分信件,因从国内寄信到美国,一次需要花费三四块钱,她觉得太贵了,一年下来,只给许瀚启回了三封信。

    对于许瀚启的暗示,沈清然坦然的表示,她不想谈没有结局的恋爱,也不会外嫁,她的丈夫必须和她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许瀚启给沈清然回信,说会想办法回国,让她不要答应做别人的女朋友,一切等见面了,再沟通。

    收到沈清然的第一封回信时,许瀚启就催许策回国。

    许策的餐厅和文馨的服装店,三爷都是大股东,除掉各项开支,每月需要上交七成利润。

    因两人做事踏实,又有经商头脑,每年能为三爷赚不少钱。

    许策的长子许瀚华在华尔街的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帮三爷管理部分资产,这几年通过股市赚了些钱。

    许策一家的价值,在三爷眼里,比身边那边只会打架、喝酒、闹事的手下,强出百倍。

    任何敢打许策一家主意的人,三爷都会去收拾他们,为了就是保住自已的“摇钱树”。

    许策在收到许父回信后,就向三爷提出想回国。

    三爷不同意,以餐厅利润不及去年为由,不准他离开,除非把利润提上来,就放他半个月的假。

    许策为了回国,近一年都在想方设法的提升餐厅利润,终于在12月份,达到了三爷的要求。

    在许策的再三恳求下,三爷批了他两个月的假期,但只能他和许瀚启两个人回国,文馨和许瀚华一家得留下。

    许策尝试了很多办法,甚至愿意交出自家在美国的9成资产,三爷仍不同意他带着全家人离开。

    他只好先和许瀚启回国,其他的事,以后再做打算......

    80年1月5日,许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出机场的时候,他感慨万千,之前以为国外的日子会比国内好,可去了后才知道,他比在国内时,生活的还要卑微。

    要是时光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带着妻儿出国,就陪在父母的身边,过点简单的日子,总比在美国寄人篱下,提心吊胆的好......

    江城目前没有国际机场,许策他们的航班停靠在京都机场。

    许瀚启一想到这里就是沈清然上学的地方,提出先去华清大学找沈清然,再坐火车回江城。

    许策作为过来人,理解年轻人谈对象时的迫切心情,同意了许瀚华的提议。

    许策不想去碍眼,在机场换了些国内使用的钱币后,就找了个华清大学附近的招待所休息,让许瀚启自已去找人,晚点一起吃饭就行。

    沈清然没告诉许瀚启,她在哪个班级。

    许瀚启给广播站的播音员塞了一把他从美国带回来的糖,请他们帮忙喊一嗓子,让沈清然到广播站楼下等他。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