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两人在树林里发生了争吵,王金忠一怒之下打了女知青一巴掌。对方受不住力道,摔了一跤,不慎磕到了一块石头上,昏了过去。
王金忠担心女知青醒了后,不依不饶,决定除了这个“后患”。
他找来铁锹,直接在林子里把人埋了......
王金忠对外宣称那女知青请病假回家了,大家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一个知青的去向。
但这事后,王金忠经常做噩梦,梦见女知青来找他索命。
周荣那日的女鬼装扮,让王金忠觉得梦境变成了现实。
他在房梁上被吊了三分多钟,家里人才将他放下来,脑部本就缺氧,呼吸困难,惶恐不安下,直接中风瘫痪了......
第488章
他难得碰上报仇的机会,怎能放过?
王珍珠从小到大没被人打过,如今不仅被打,还是被“女鬼”用粗麻绳不停的抽,疼痛加上恐惧,她病倒了,高烧不退。
张翠花也被“女鬼”吓的不轻,还要照顾中风的王金忠,成天脑袋晕乎乎的,就把照看王珍珠的任务交给了四个儿媳。
王家四位嫂子对王珍珠厌恶至极,对她的病情根本不上心,连退烧药都懒得去买。
张翠花来查看时,就假模假样的哭两下,说王珍珠可怜,遭了大罪,还骗张翠花,已经喂过药了。
张翠花觉得她四个儿媳不敢怠慢王珍珠,没有详查,就回房休息了......
自“女鬼”出没,王家河每天热闹异常,大家不管是上工还是休息时间,都在那讨论“女鬼”的事。
都说是王金忠和王珍珠做了缺德事,招来女鬼的报复,才让两人一个中风,一个发烧。
很多老人借着这个机会,警告家中晚辈,以后要多做好事,不要害人,老天爷那里有“账本”,要是招来“大仙”,全家都得跟着倒霉。
因大家把“女鬼”的样子描述的特别吓人,爱哭闹的孩子现在只要一听大人说:“再哭,就让女鬼把你吃了!”
孩子立马噤声。
一些言行不坦荡的大人,这几日都是战战兢兢的,才到傍晚,就不敢出门了,生怕“女鬼”来算账。
没人怀疑“女鬼”是假的,那晚不少人看见了,且王金忠家的门口,还有一堆纸钱为证呢!
王金忠中风后,无人张罗去部队闹事,大家也担心这种行为会惹怒“女鬼”,不再提王珍珠那日落水的事,都把精力放在了八卦上。
边议论王金忠做了什么坏事才引来报复,边猜测王家河的下一任生产队长是谁。
毕竟王金忠已经中风了,歪嘴斜眼的,话都说不清,拿什么领导王家河?
副队长想顶替王金忠的职务,给大队支部书记送了几包烟,并反馈了王金忠一家的情况。
支部书记打算核实完情况后,就把副队长提上来。
书记刚到王家河,就和公社那边来下达指令的干事遇上了。
得知王金忠一家做的事,及县里要求严惩他们,书记当即发话,一切按照公社领导的决定办事。
要是以往,像王金忠和王珍珠这种情况,是可以在家里休养的,直到能下床走路,再去执行裁决。
可副队长记恨王金忠之前对他的各种打压,还找他索要大量钱财,才愿意给他儿子一个招兵的名额。
他难得碰上报仇的机会,怎能放过?!
再说了,把王金忠和王珍珠放在村子里,还得找人照顾他们,不仅浪费劳力,万一这两人好了,得知他当了队长,定会报复他。
这种给敌人留报仇机会的蠢事,他绝不能干!
副队长将王金忠之前苛待村民的罪行,列举了一箩筐,说这种人只有去了水库工地,才能真正的改邪归正。
支部书记觉得有道理,让副队长安排几个村民,把王金忠和王珍珠抬去水库工地,在那里边养病边为祖国做贡献......
张翠花哭天喊地的说他们家是冤枉的,她的四个儿媳也说自已和孩子是无辜的,所有的罪行都是王金忠和王珍珠犯下的,和其他人没关系。
副队长不想“养虎为患”,把他们全送去了水库工地,并收缴了王金忠贪污的钱财,上交给支部书记,以博得好感,希望日后能受到关照。
支部书记很满意副队长的这番操作,给他投去赞赏的眼神,当即宣布他是王家河的下一任生产队长,管理村里的一切事务......
工地的条件简陋,大家又要忙着干活,没人管王金忠和王珍珠。
没几天,王金忠病情恶化,去世了。
王珍珠因救治不及时,烧成了个傻子。
王家四位嫂子,为了给自已和孩子换得一份轻松点的工作,说服了自家男人,把王珍珠送给了工地的一个工头......
张翠花得知后,气的要去撕打四个儿媳,可她已经不是“队长夫人”了,没人怕她,连她四个儿子都觉得王珍珠是个累赘,帮着自家媳妇说话。
张翠花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还以死相逼,想拿回掌家权,没人在意她,随便她怎么闹腾。
张翠花哭闹无效后,只能去找那个工头,想以丈母娘的身份免除劳动,还要求对方给几百块钱的彩礼,并和王珍珠去领结婚证,再办一场婚礼。
工头听笑了,把已经睡过的王珍珠还给了张翠花,说他又不是没老婆孩子,怎么可能娶一个傻子?
张翠花见工头糟蹋了她闺女,还不想认账,打算乱嚷嚷,把事情闹大,被工头关进一间臭气哄哄的杂物房,三天不给吃喝,她就服软了,再也不提要工头负责的事。
还主动巴结讨好,希望工头给他们安排点轻松的活计。
这个要求,工头答应了,但要王珍珠每晚去他房里。
张翠花觉得王珍珠已经是工头的人了,也不想再被关起来了,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没多久,王珍珠怀孕了,工头起初不想要这个孩子,张翠花和几个儿子、儿媳认为这是他们翻身的机会,和工头谈判,说王珍珠要是生了儿子,就留下,如果生的是女儿,就抱去送人。
工头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但儿子呆呆傻傻的,四岁多了,说话还不利索,大家都说他是个傻子。
工头一直想再要一个儿子,可他媳妇不能生了,要是王珍珠能给他生个儿子,他就不用为那个傻儿子操心了,反正他养得起。
工头同意了张翠花他们的提议,并把王家人全部调去轻松的岗位,还时不时的给王珍珠送些鸡蛋、面条养胎,以便生个健健康康的儿子。
工地条件艰苦,吃的饭菜也没有油水,难得看到鸡蛋、面条这样的好东西,谁会不动心?
工头送来的吃食,几乎都进了张翠花他们的肚子。
王珍珠因营养不足,又疯疯癫癫的,怀孕7个月的时候摔了一跤导致早产,来不及送医院,就在工棚里生孩子。
没有接生婆,张翠花只能凭借自已的经验给王珍珠接生。
不料王珍珠孩子还没生下来就大出血,她不会止血,眼睁睁的看着王珍珠在她眼前断气......
没了孩子做筹码,张翠花他们又被工头安排去做苦力,直到五年期满......
第489章
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
周荣在周庆安那住了5天,由梁静怡和黄四菊陪着,在附近转悠了下,品尝了当地各种美食后,就返回了江城。
周荣刚离开,王家河发生的事,就被人传出去了,因周庆安、梁振邦他们的职务关系,家属院闹的沸沸扬扬。
有人心疼周庆安他们的遭遇,怒骂王金忠一家不是个东西。
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说女人的名声很重要,周庆安要是不娶了王珍珠,她就难以嫁人了。
还有那好事者,故意去找梁静怡,说她工作好,又有父母和兄弟护着,就算没了男人,一辈子也不用愁。
但王珍珠就不一样了,她是乡下姑娘,要是没了名节,周庆安又不娶她,日子就艰难了。
那人希望梁静怡发发善心,可怜一下王珍珠,把周庆安让给对方。
还说周庆安与王珍珠是互相喜欢,不然不会救人,组织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梁静怡应该成全他们。
要不是周庆安早就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梁静怡,被大家这样胡编乱造一番,她肯定会误会周庆安。
她既然知道实情,就不能任由别人诬陷她男人,破坏他们的家庭和睦!
梁静怡把那些来挑拨是非的人,全部告到了政治部,说他们歪曲事实,恶意挑拨内部团结,应当严惩,给其他家属树立好的榜样。
周庆安他们在王家河发生的事,早就有相关报告提交上来,还有团部领导的审批签字,政治部有备案,对梁静怡的诉求直接批准。
所有被告的人,全部记大过,需要写一份书面检讨,当着全体家属的面朗读,并当众向梁静怡和周庆安道歉,以后要是再犯,就赶出家属院。
这些处罚,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大家再也不敢议论周庆安,他和梁静怡的生活恢复了平静,也能一心一意去执行各项任务了......
2月底,文工团和工商联全搬去了街道办那边办公。
周荣确认房子都腾空了,在夜里悄悄把许家的家具都放进了许宅。
陈公馆的家具,她暂时没放,薛婉仪短期内不会搬进来,这房子得空着,放了家具没用,也容易遭人惦记,不如先放自已空间,待时机成熟,再拿出来......
许父许母他们见自家房子不仅收回来了,家具也跟着摆好了,直夸周荣仗义。
许母摸着自已用了多年的家具,感慨道:“这些家具之前说好了要送给周局长的,想不到她把东西都还回来了,还保存的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谢她了。”
许父:“周局长心胸宽广,不是占便宜的人,现在像她这样的好官,太少了,可惜我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送钱她也不要,看以后能不能报答她吧。”
66年之后,所有公私合营的商铺、工厂、经租房都变成了公家的,也不再向原产权人支付赎金或租金。
施琪家的几处宅子、商铺、棉纺厂,包括她父母住的小洋楼,也被强行充公了。
施家人在特殊时期跟着王城南去了部队的农场,房产那些身外物,他们没有精力管,也没能力管,当时只盼着不被带去开大会。
农场的条件太苦了,施父施母年纪大了,继续干农活吃不消,恢复了平民身份后,他们想搬到城区养老,也想给子孙留点祖业。
可他们之前住的房子,全被政府作为各单位的福利房分了下去,他们无权无势,要去讨回来,根本不可能。
施琪的大哥施瑞,曾找过王城南帮忙。
但王城南目前是个闲职,去房管局打听情况时,人家直接以组织没有颁布返还房屋政策为由,就把他打发了。
施瑞得知许宅和陈公馆能收回来,是周荣搞定的,就找到施琪,希望她去联系周荣,帮施家收回一处房子,以便家里人有地方住。
走动关系需要的任何费用,由施家承担,事后施家也愿意向周荣支付一定的感谢费......
施琪和周荣没什么交集,只能小声问许筠,能不能去找周荣帮忙,将他们家的房子要一处回来。
施瑞承诺的条件,施琪也说了。
许筠有点为难的说:“我们能认识周局长,是托我姐的福,她出面拿回这个宅子和陈公馆,估计费了不少劲。
我们现在一点价值都没有,钱财那些身外物,以周局长的为人,她不会要的,你让我么样开口去求她办事?”
施琪:“我晓得这事很难,尽力吧,能成就成,不成就算了,我爸妈他们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才走这一步。”
许筠:“行,我去试一试。”
施琪:“谢谢。”
许筠卡着周荣下班的时间,拎了几瓶罐头、几包糕点来她家。
周荣一看他这样子就是有事,直接把他领到书房,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
许筠将施家想收回一处宅子自住的想法,如实告知周荣。
国家为了吸引外商投资,目前只返还归国侨胞的祖产,其他人在特殊时期充公的商铺、工厂、住房等,暂未出台返还政策。
许宅和陈公馆能顺利要回来,是因为之前签了租借协议。
施家的房子,能不能收回来,周荣不敢承诺,说她只能去打听一下,要是各部门态度强硬,她也没办法。
许筠:“我们知道这事很为难,你能帮忙打听情况,我们已经很感激了,不管事情能不能成,我们都万分感谢。”
周荣留许筠吃晚饭,他想着他爸教的“人情要厚积、关系在往来”的处世之道,就同意了。
在部队农场住的那些年,许筠已经学会了各种家务活。
施琪生了一儿两女,家庭、工作上的烦心事,使她脾气大涨,许筠要是翘着腿在家等着饭熟,定会惹来一顿打骂。
许父许母每天也要下地干活,自已都累得要死,哪有精力管小儿子?
许筠被施琪打了几顿,就开始学做家务了,且越来越顺手,三个孩子的教养,也落到了他身上......
许筠见陈展宁在做饭,主动帮忙,还去清扫陈瑾瑜来不及跑去公厕,在院子里拉的粑粑。
周荣看着他干家务活认真仔细的样子,不由感慨,环境真的能改变一个人。
想当年,她还因为许筠的不着调,去套过麻袋呢!
人家现在竟也变成了家务小能手......
第490章
如果让你做生意,你打算做什么?
施家之前出租的几套房子,“经租房”政策出台后,全部交由房管局统一管理,在特殊时期,因“破私立公,消灭私有制”,全变成公家的。
周荣让秘书章子松去打听施家房产信息时,房管局的主任说,施家的几处经租房,有的在继续出租,有的作为单位福利房分下去了,不能返还,也没有相关政策说可以返还。
但施家的一处小洋楼,是66年施家人去了农场后,因房子无人居住,城里的住房又紧张,就给征用了,目前是几位干部在居住。
这处宅子协商一下,可以返还,前提是,施家需要给里面的住户安排好住房,方便他们搬迁......
周荣听了章子松的汇报,直接去拜访了一下房管局的局长。
局长的儿子在财政局上班,他知道周荣和周桂的关系,及周家背后的关系网。
局长为了儿子的仕途,决定卖周荣一个人情,直言施家的小洋楼会尽快腾空,也不用他们出房子安置住户,房管局会处理......
施家的小洋楼,是在5月份拿到手的。
之前的宽敞大宅子,被间隔成了很多小房间,墙面上也被各家的油烟熏的不成样子。
施家人虽惋惜,却万分庆幸房子收回来了。
很多像他们一样身份的人,至今都没地方住呢!
他们应该知足。
施家人为了感谢周荣,让施瑞作为代表,给她家送了些礼品,还有一个600元的红包。
周荣没要,说他们再这样,以后就不要来往了。
施瑞:“这次的事,多亏了周局长帮忙,才让我们家有了安身之处,我们知道您什么都不缺,这点东西只想表表心意。
您若是有其他开支,尽管告诉我们,我们一力承担。”
周荣:“没有什么开支,你把东西都拎回去,好好过日子,要是让别人知道你给我送礼,我麻烦大了。”
施瑞不想给周荣添麻烦,就收回了那个红包,拎过来的水果、糕点、罐头等,他没有带走,说很久没见到陈瑾瑜了,他作为长辈,来看一下孩子。
周荣看东西不贵,就没有吭声,留施瑞吃晚饭。
施瑞欣喜不已,他不会做饭,就在书房里和周荣聊些工作上的话题。
施瑞之前帮着他爸管理棉纺厂及家里的几间商铺,后来公私合营,他被任命为棉纺厂的办公室主任,去了部队农场后,就卸任了所有职务,如今在家吃老本。
周荣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
施瑞笑笑,犹豫一番后,说:“家里那么多人要吃饭,靠之前的那点家底,管不了几年。
我和我爸去找过棉纺厂的现任厂长,想谋个职务,随便干什么,哪怕当车间工人都行,只要每月有工资能养活家里人。
厂长告诉我们,现在很多职工的孩子都等着安排工作,我们好歹有积蓄能撑一段时间,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才是厂里急需帮衬的对象。
重回棉纺厂这条路走不通,其他单位也不要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有做生意一条路了。
可现在的政策,我有点琢磨不透,担心发生变故,全家跟着遭殃,不知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荣:“如果让你做生意,你打算做什么?”
施瑞:“我是家里的长子,我爸一直想让我接他的班,也希望我能把施家的产业发扬光大,我从7岁开始,就被他带着出入各种生意场合。
我对工厂、商铺的管理,有一定的心得,但以我现在的情况,重新办厂不现实,资金不够,政府估计也不允许。
我只能先去市集上随便摆个小摊,赚点生活开支,其他的,以后再说。”
政府目前对个体经济持保留态度,且82年会有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整肃运动,施瑞现在“下海”,没人罩着,不仅钱财会充公,还会有牢狱之灾。
周荣想了想,说:“我听说你家有个亲戚在香江?能联系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