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邓佳佳一噎,还想辩解和争取一下,夏君兰不给她机会,以自已要开会为由,把人赶走了。一个心思不纯的祸水,儿子就算一辈子娶不上媳妇,夏君兰也不会把她招进家门,祸害一家人......
邓佳佳不愿放弃,打算琢磨些其他办法,嫁入谭家。
谭胜杰是不是瘸子或傻子,她都不在乎,她只想给自已寻一个避风港。
农场的工作太苦了,她想快速过上好日子,谭家就是她逆风翻盘的机会,她绝不能错过!
可她的新主意还没想出来,就收到了调令。
她被调去西部边境的一个山村。
穷山恶水出刁民,真去了那里,就回不来了,邓佳佳不想去,找农场场长各种哭诉。
场长不搭理她,并让人强行把她送走。
邓佳佳到了地方,才知道那里连饭都吃不饱,一些男同志更是一副色眯眯的眼神看着她。
邓佳佳不想被人害了,主动向生产队长的小儿子示好。
对方看她长的好看,还读了初中,要是娶回家,倍有面子,接受了她的好意。
两人很快结婚......
谭胜杰的伤势好转后,夏君兰就寻摸了一个家境普通、人员结构简单、老实勤快的姑娘做儿媳。
谭胜杰之前的名声本就不好,受伤后,更加被人嫌弃了,且他接连犯错,影响恶劣,单位已经将他开除了,前途尽毁。
谭文棋的口碑也一落千丈,手中的权力被陆续收回,只挂了一个副市长的空头衔。
知道谭家情况的人家,都不愿把女儿嫁给她。
谭文棋和夏君兰已经想开了,权势、地位都没有儿子的健康重要。
给儿子找一个可靠的伴侣,细心照顾他的后半生,并为谭家尽早开枝散叶,日子也算和和美美......
74年10月6日,周庆宏结婚。
他娶了同单位的一名女职工邱红玲,两人是自由恋爱。
邱红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有工作,且已成家。
邱父邱母为人比较和善,有退休金,和街坊邻居的关系融洽。
周庆宏多方打听,确认邱家没问题后,才追求邱红玲的。
他时刻记着他大姑的话,找伴侣,不仅仅找的是当事人,还有她的家人。
难缠的岳家会让自已的生活无比糟糕,也会给家里人带来无尽的麻烦。
他可不想因选错了岳家,被移出家族,所以他在挑选对象时,格外小心......
谢翠莲对邱红玲这个儿媳非常满意,也觉得她的亲家好说话,讲道理,没有漫天要彩礼,只要家里准备了48条腿,和四季新衣,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其他的没要。
且这些东西,邱家都陪嫁过来了。
无线电厂给周庆宏和邱红玲分了一间房,家具、自行车、缝纫机那些东西,谢翠莲请人全搬去了两人的新房,没有听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将东西昧下。
谢翠莲的大嫂、二嫂在寄过来的信里,多次提及,想把自家的侄女介绍给周庆宏,她每次都婉拒了。
一是儿子不喜欢,态度强硬,说要是敢撮合,就断绝关系。
其次,她自已也看不上对方。
她虽经常往老家寄东西,但那是看在父母的面子上,想做个孝顺女儿,可不是为了养哥嫂一家子。
她的儿子是城里户口,有学历、有好工作,容貌也不差,她怎么可能挑选一个什么都不突出的农村姑娘做儿媳?
何况对方还是她大嫂、二嫂的娘家侄女,就凭这两人对自已父母做的那些事,即便那姑娘的条件再好,她也不会答应......
周庆宏的婚礼是在自已的新家举办的,来参加仪式的,有他的同事,还有周家的亲人,谢家人没有出席。
因为谢翠莲没有通知他们......
第446章
她的兄弟,怎么会变成这样?
年初时,谢翠莲收到老家的来信,说谢母病重,快不行了,她便请假回谢家村看望母亲。
谢母枯瘦如柴的躺在病床上,话都说不清,但她还是下意识的把谢翠莲带回去的罐头、糕点,分给几位孙子、重孙吃,自已却舍不得吃一口。
谢翠莲当时特别难受,悄悄问谢老汉,她之前寄回家里的吃食,她妈是不是从没吃过。
谢老汉如实回答:“你娘吃了,只是吃的不多,乡下的日子不好过,难以买到好吃的东西,几个孙子孙女还有重孙站在跟前,我们哪能吃独食?每人分一点,就没了。”
谢翠莲从她爸的眼里看到了无奈,悄声问:“大哥他们对你和妈不好,是吗?”
谢老汉苦笑一声:“没有的事,你别多想,他们每天下地干活很辛苦,脾气变大很正常。
我和你娘年纪大了,没办法挣工分,只能在家里做点家务,带下孩子,和村里的其他老人比,我们没饿着肚子,已经是享福了。
你娘熬不了几天了,我的大限也快到了,以后别往家里寄东西了,你大哥他们能养活自已。”
谢老汉虽未点明一些话,但谢翠莲已经猜到了,她难过的眼泪直流。
她的兄弟,怎么会变成这样?
谢老汉见谢翠莲在哭,偷听的小儿媳刚好被孩子叫走,安慰道:“别哭,让你三个兄弟看见不好。
家里变成这样,都是穷闹的!
乡下一年收不了几个钱,可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都离不开钱,尤其是你几个侄子、侄女长大了,要成家了,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他们之前都很孝顺,我和你娘,有那么几年,一直被村里人羡慕,后来家里缺钱了,他们又没其他来钱的路子,心里难免会烦躁,脾气也跟着大起来。
我和你娘没用,不能像那些有本事的父母一样,给他们过好日子,被唠叨几句很正常,我们没有放在心上,你要是听到别人嚼舌根,别信,那些都是想挑拨咱们家是非的人,故意说给你听的。”
谢翠莲:“都到这时候了,你还帮他们说话。”
谢老汉:“没有帮他们,爹说的是事实而已,他们是我生养的,不管变成什么样,都是我的错过,是我没教好他们,我没理由埋怨他们。
你是嫁出去的姑娘,这些年为家里做的够多了,以后过自已的日子吧,不用管我们了,万般皆是命,让你大哥他们自已去拼吧。”
孩子大了,心也跟着狠了。
闺女近几年寄回来的吃食和钱,全被三个儿子儿媳以各种名义要走了,谢老汉觉得没什么,毕竟东西都吃进了自家人的肚子里,钱也在家里,没有便宜外人。
可他们不该在老伴生病时,互相推脱,都不愿拿钱出来,说一点小病不用去医院,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
还说家里如何困难,不能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硬生生的让他老伴成了今日这般。
谢老汉从没想过,他的三个儿子,会变成这样。
也后悔自已手里没留点钱,听信几个儿子儿媳会负责养老的话,将所有老底都交了出去。
既然他们变成了豺狼,就别怪自已断他们后路了......
谢翠莲心疼她的父母,本想带谢母进城治病,被谢老汉拦下了。
谢老汉:“你娘前些天咳血了,我们找大队卫生室的医生来看过,说治不好了,就别带她进城折腾了。
你娘要是进城,你哥嫂也会闹着去的,到时你们都有麻烦,就让她好好在家休息几天吧,你的孝心,我和你娘都知道,不会怨你。”
谢翠莲听罢,更加难受了。
谢老汉又安慰了一番,她的心情才好点。
谢家三兄弟,及他们的媳妇,轮番给谢翠莲做思想工作,希望她把谢母接进城里治疗。
谢翠莲被谢老汉提前通了气,没有答应。
谢金海他们为此数落谢翠莲不孝,还说被外人知道,名声就毁了。
谢翠莲看着越来越陌生的兄弟,冷声说:“爹娘有三个儿子,尽孝什么时候落到出嫁了二十几年的女儿身上了?
我这些年往家里寄了多少吃的、用的,还有钱,你们要是心里没数,我可是记了账的,只要我把账本拿出来,我看谁会说我不孝顺。
倒是你们,守在爹娘身边,又是如何尽孝的?
我寄回家的东西和钱,是给爹娘用的,不是给你们,你们贪墨了多少,需要我说出来吗?
要不是你们苛待爹娘,娘至于病成这样吗?”
谢家兄弟被说的脸红,都在那低头不作声。
谢家大嫂、二嫂忙出来打圆场,说他们没有苛待谢父谢母,是老人家自已舍不得吃喝,也不愿去医院看病,怕乱花钱。
谢翠莲不想和他们争辩,去了谢母的房间,为她擦拭身子,清洗味道难闻、一看就是好久没换洗的衣服被褥......
谢翠莲回谢家村的第三天,谢母就去世了。
她参加完丧礼后,就回了城里。
临走时,谢家大嫂、二嫂拉着她,不停的说家里的日子如何艰难,希望她有机会拉拔下自家兄弟,最好是给她的几个侄儿介绍份工作。
谢翠莲说她自已的孩子都没工作,哪有能力给别人找工作?
周笑高中毕业后,周家华走动了下关系,给她在钢厂的资料室谋了份工作。
周庆豪也快高中毕业了,工作还没着落。
要是不能给他走后门,谢翠莲打算过两年,办理提前退休,把自已的工作让给周庆豪,以免他下乡,从城市户口变成了农村户口。
自家孩子都顾及不了,谢翠莲哪有闲心去管别人的孩子?
何况那些人,也不值得她帮。
谢翠莲回到城里后,不再给老家寄东西。
谢金海他们寄信来问缘由,她也不回信。
直到7月份收到谢老汉病逝的消息,谢翠莲才回了一趟谢家村。
入殓时,谢翠莲发现她爸的额头上有伤痕,她质问谢金海几人,谁干的。
谢金海他们不敢告诉谢翠莲,是他们几兄弟因为钱的问题,发生争执,不小心推了来劝架的谢老汉一下,致使他摔倒。
几人将提前商量好的说辞告诉谢翠莲,说是谢老汉自已半夜起来上厕所,不小心滑倒,磕到了。
谢翠莲不信他们说的话,想从左邻右舍那找证据,大家都说不知道谢老汉怎么伤的,只听说他摔了一跤,然后就中风了,没两天就去世了。
谢翠莲找不到证据,没办法让公安来抓人,参加完谢老汉的葬礼,带着一身怒气回了城。
从此,和她的兄弟彻底断了关系,周庆宏结婚,自然也没通知他们......
第447章
儿女事,父母心
74年10月底,陈展宁转业回了江城。
他因上面无人提携,及许曼身份的影响,一直卡在连长的位置上不去。
他以为部队是净土,一切以军功说了算,没想到也要靠关系、论出身。
一些军功不及他的人,只因出身好,或有人罩着,早就是营长及团长了。
只有他,在连长的位置上待了好几年,迟迟上不去,不管他怎么立功,总有人拿许曼的身份攻击他。
陈展宁觉得待在部队没意思,便申请了转业。
事业无所成,他希望能用剩下的时间,陪着家人过点平凡的日子......
陈展宁是连长,转业到地方,只能从科员干起。
王城南虽说是驻军后勤部的副部长,但这个职位没啥权力,他之前的战友和首长,有的退休了,有的在前些年被人构陷去了乡下,他目前没办法帮到陈展宁。
陈展宁也不想麻烦王城南,爸爸已经为家里做的够多了,他不想因为自已的私事连累爸爸,他想凭自已的努力闯出一番事业......
组织把陈展宁分到了交通局做基层职员,他坦然接受,特意买了些酒菜回家,和家里人庆祝。
许曼对陈展宁的遭遇,很是自责,如果不是她,儿子定会有大好前程。
陈展宁见他妈择菜时一直皱着眉,开玩笑的问:“妈,你是嫌弃我在家吃饭吗?我可以出伙食费。”
许曼:“......没个正经!把这些菜拿去洗了。”
陈展宁:“好嘞!”
许曼见王城南在厨房里开心的忙着炖汤,小声问陈展宁:“你怪我吗?”
陈展宁知道许曼一直很愧疚,安慰道:“不怪!我非常庆幸有你这样的妈妈,没有你,我不会端正心态,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学会很多自食其力的本事,更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许曼:“可是我,总归是连累了你,不然你可以过的更好。”
陈展宁:“没有的事,你别乱想!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当兵的那些年,经常要出任务,我都没办法尽孝。
现在回来了,能时常陪着你和爸,还有奶奶,我也有稳定的工作,我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很踏实。”
薛婉仪蒸好饭,准备拿菜进去炒,听了陈展宁的话,笑问:“你年纪不小了,么时候带个对象回来啊?”
陈展宁:“这个不急,我想找个心意相通的人,不想将就的过一辈子,你们可别随便给我介绍对象。”
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好点的姑娘不会嫁进来,条件差的,孙子肯定看不上,嫁进来,是非也多。
薛婉仪不想给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家,招惹麻烦,同意了陈展宁的要求,承诺不给他说媒。
许曼的想法,和薛婉仪一样,嫌弃他们家的姑娘,是绝对不能要的,否则定会家宅不宁。
许曼也希望陈展宁能找到一个他喜欢的对象,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以免和自已的前半生一样,婚姻不幸......
快速熟悉工作内容及新的人际关系后,陈展宁想用休息时间去拜访昔日的朋友。
陈展宁细数了一下,发现他除了亲人以外,只有周家广、周庆平他们可以推心置腹,其他人都是泛泛之交,不能也不敢吐露心声。
有十来年没回江城了,陈展宁不知道周家广他们的近况,便找许曼打听。
许曼不想给王城南沾惹是非,更不想自已的身份给别人造成困扰,很少出部队,只偶尔给周荣写封信,诉说自已在部队里的一些生活。
周荣的回信里,大部分是自已的生活心得,很少提及子女和家人的工作。
许曼:“七广他们的事,我不知道,你小时候在你荣姨家蹭过不少饭,既然回来了,拎点礼物去拜访一下,别失了礼数。”
陈展宁:“我知道,这个周末就去。”
妮妮看见陈展宁很高兴,询问他部队里的事,还有陈笑薇的近况。
陈展宁只说了自已在部队里的一些趣事,其他的,没提。
“笑薇前几年嫁人了,嫁给了他们部队的一个营长,生了个女儿,快两岁了,她丈夫经常要出任务,他们部队所在地离家又远,不方便回来,我给她写信了,看今年能不能回来过年。”
妮妮:“我们有好多年没见了,等她回来,都不知道能不能认出我。”
陈展宁看着五官精致,只有小时候些许轮廓的妮妮,笑道:“估计认不出了,女大十八变,你和小时候有很多不一样。”
妮妮:“哪里不一样,变丑了吗?”
陈展宁:“......怎么会!越来越好看了,长安里就没有比你更好看的姑娘。”
妮妮得了夸赞,喜滋滋的去准备午饭。
陈展宁不好干坐着,就去打下手,还讲些趣闻,逗妮妮开心。
周荣在一旁看着两人的互动,总感觉他们太过亲昵。
等陈展宁吃完饭回家,周荣试探性的问妮妮:“展宁都28岁了,不知道有没有对象?”
妮妮:“你想给他说媒?”
周荣:“嗯,之前去市政府开会,见到一个很不错的女同志,想介绍给展宁。”
妮妮:“展宁哥刚才在这,你怎么不说?”
周荣:“年纪大了,你们一说笑,我就给忘记了。”
妮妮:“展宁哥就在交通局上班,想找他很容易,如果妈看好了那位女同志,我们抽个时间把这事告诉他,再安排他们见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