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9章

    ......

    周父寻了个空档,把周家广拉到一个僻静处,小声说:“你妈的白头发比以前多了,人也憔悴了,你发现了吗?”

    周家广:“发现了,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小婕满九朝后,我本想让她回周家湾休养,我请个人照顾晶晶和孩子,她不愿意,说她的儿媳和孙女,她要自已照顾,交给外人,她不放心。”

    周父把周母和自已说的那番话,转述给周家广。

    “晶晶担心我们重男轻女,你妈当然不敢回去!她为你们兄弟姐妹几人操心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们老了,就能享清福了,没想到你们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每生一个,你妈就得受累。

    我现在特别后悔,生了你们几个,不然我和你妈,不知道多快活!”

    周家广:“......爸,对不起,是我们忽略了,等下我去联系个婶子,请她帮忙照顾晶晶和小婕,妈明天和你一起回周家湾。”

    周父:“不行!你妈才和我做好思想工作,你就让她跟我走,不是明摆着出卖我吗?

    先依你妈的,让她再住几天,晶晶那边,你自已去沟通,别生了埋怨,让你妈之前做的,白白付出。”

    周家广:“我明白,我会和晶晶好好说的。”

    周父离开后的一周,周家广故意卡着周母去买菜的时间,以想念周婕的名义跑回家,和肖晶晶说了些他小时候的事。

    “以前没当爸爸的时候,总以为做父母是件很轻松的事,现在自已有孩子了,才知道里面的心酸。

    我们才一个孩子,就经常手忙脚乱,我妈生育了七个孩子,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肖晶晶:“妈确实挺不容易的,是我敬佩的女性,以后我和你一块孝敬她。”

    周家广:“谢谢,能娶到你,我三生有幸。”

    肖晶晶开心的说:“能嫁给你,也是我的幸运。”

    周家广见肖晶晶心情不错,斟酌着说:“我妈的头发都快白完了,背也开始驼了,还在为我们操劳,我很是过意不去。

    从小到大,她最疼我,我不想她病倒了,我打算请个有照顾孩子经验的婶子来帮忙,让我妈回老家休养,你觉得怎么样?”

    第408章

    她的婆婆,才是世上最好的!

    肖晶晶想了想,说:“请人照顾我们,会被人说成是ziben家做派的,厂里有哺乳班,我们给里面的老师送点礼,然后我每天抱着小婕去那里,向她们学习如何照顾孩子,还能打发时间。

    吃饭的话,就在食堂解决,这样就不用麻烦妈了。

    等妈回去的时候,我们多给她一点钱,再给她和爸买几身衣服,你看下,还要备点什么让她带回去。”

    周家广:“有这些就够了,难怪我妈逢人就念叨,说你是全天下最好的儿媳,果然实至名归。”

    肖晶晶听罢,更加开心了,她的婆婆,才是世上最好的!

    等周母买完菜回家,周家广把肖晶晶要带着周婕去哺乳班的事告诉了她。

    “妈,你这段时间受累了,孩子我们自已能照顾,你回周家湾好好休息,明天我们给你买点东西,后天一早,我送你去‘团结’菜店那边坐卡车。”

    周母见肖晶晶在卧房里逗孩子,不确定的问:“你真要我回家?是我哪里没做好,你们心生不满?”

    周家广:“......妈,你别乱想,你是世上最好的妈,能给你当儿子,是我的福气。

    你大半辈子都在为我们姐弟几个操心,如今退休了,还要帮我们带孩子,我很愧疚。

    现在是你和爸应该享福的时候,我们不该让你这样操劳,你在周家湾陪着爸,好好过点清闲日子,我们都是大人了,能照顾自已的,你什么都别担心。”

    周母欣喜的笑笑:“你受哪位高人点拨了?”

    周家广笑嘻嘻的说:“没有高人,就是良心发现而已。”

    周母:“臭小子,没个正行!以后家里就靠你和晶晶了,她带孩子很辛苦,你要多干点家务活,放勤快点,知道吗?”

    周家广:“我晓得,家务活我全包!”

    周母:“好,有什么事就给我写信,趁着我和你爸还能走动,能帮衬的,我们就帮衬,超出能力的,你们也别埋怨我们没用。”

    周家广:“妈,别说这种话,你和爸为我们做的够多了,以后的路,我们自已走,你和爸安心享福。”

    周母:“好。”

    肖晶晶给周母准备了很多吃的用的带回周家湾,还给了她200块钱。

    周母不想收钱,说她和周父有退休金,村里没什么花销,退休金够用了。

    肖晶晶坚持要给:“妈,这钱是我和家广的一点心意,你务必要收下,这段时间辛苦你照顾我和小婕,等小婕大点,我就带着她回去看你和爸。”

    周母:“行,你们在城里好好过日子,家广要是欺负你,就给我们写信,我和你爸一块来教训他。”

    肖晶晶笑道:“妈,家广很好,他不会欺负我的。”

    周母:“别太相信男人的嘴,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妈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肖晶晶听到这话,感动极了,把自已陪嫁的布匹,又往周母的行李里塞了几块......

    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由此开创了我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月份,罗大芬在地里干活时,听几位消息灵通的婶子议论,说胜利大队小学的一名老师要退休了,因校长在开会时说错了首长的一条指示,被带去写交代材料了,学校的事务,暂时由大队领导接管。

    大队准备向公社请示,安排新老师过来。

    罗大芬听到这个消息的当天晚上,就去找周传义,塞给他一个20元的红包,直言自已想当老师。

    周传义把红包退给了罗大芬,说:“你这小娃娃,怎么能让我犯作风问题呢?”

    罗大芬恳切的说:“大队长,我真的想当老师,您帮帮我可以吗?”

    周传义小声道:“你和妮妮是好朋友,我把你当做自家后辈看待,和你说几句心里话,以前当先生,是光宗耀祖,现在当老师,稍有不慎就被带去开会,这工作有什么好的?值得你来给我送礼?!”

    罗大芬:“谢谢大队长愿意把我当亲人看待,但我很需要一份工作,证明自已的能力。

    我家世清白,只要上课的时候谨慎点,不怕那些孩子闹腾。

    我们在城里经历过很多‘战斗’场面,即便有些胆大的孩子要找茬,我也有办法应付,大队长不用担心。”

    周传义:“我能劝的都劝了,你既然坚持,我明天去找公社领导汇报的时候,直接把你的名字报上去,公社那边要是没问题,你就能去学校代课了,等那位老师正式退休,你就接他的班。”

    罗大芬:“谢谢大队长!”

    回到家里,罗大芬把自已去找周传义的事告诉了罗小芬。

    罗小芬不解的问:“姐,你为什么想去当老师呢?”

    罗大芬:“妮妮之前提过她妈说的一句话,说你与他人的关系,并不取决于你对他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手中是否有与人家交换的筹码。

    我觉得这话说的特别在理,我要想找到一个男人‘主动’和我处对象、生孩子,还愿意让孩子随我姓,手里必须有别人羡慕的筹码。

    大队小学的老师,每月有21.5元的工资,还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地干活,这份工作和收入,会让所有知青心生羡慕,到时候自然就有人主动靠近我了。”

    罗小芬:“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城里的老师,过的什么日子,你我都是亲眼见过的,你不怕被人带去开会?”

    罗大芬:“被人针对和带去开会的老师,都是固执已见,不会变通的,那些脑子灵活,还怂恿小将们出去闹事的老师,哪个不是风光无限?

    现在的政策没有前面几年严苛了,乡下也不像城里,有那么多喜欢挑事的人,我相信形势会一年比一年好的,先把工作弄到手,免得形势变好,大家都来争抢。”

    罗小芬:“姐姐既然下定了决心,我就义无反顾的支持你,如果在学校遇到事,立马回来告诉我,我们一起面对。”

    罗大芬:“好。”

    在周传义的帮助下,罗大芬顺利拿到了代课老师的名额。

    知青点的知青,此刻没有人羡慕她,还有人笑话她是“自讨苦吃”。

    罗大芬没有和大家争辩,每天都把自已收拾的干净利落,一副知识分子的形象,和那些因为干农活而无精打采,或身上沾满泥土的女知青,形成鲜明对比。

    看的几位男知青心神荡漾......

    第409章

    妈,我真的能去上大学了吗?

    70年6月27日,中共批转京都大学、华清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决定废除考试制度。

    “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9月21日开学。

    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土兵和青年干部,是京都大学、华清大学此次试点招生的重点对象。

    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一经当地ge委会推荐,审查合格后,也可成为京都大学和华清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制是三年,毕业后,直接回原单位上班,组织不另行分配工作,除非在某些领域有特殊才能,可破格提拔......

    市工商局有一个工农兵学员的指标,周荣没有动用,由单位奖励给了先进职工。

    周荣请徐月芳帮忙,走市ge委会的渠道,给妮妮弄到了一个京都大学的推荐名额。

    妮妮拿到上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激动的眼泪哗哗往下流。

    她抱着周荣边哭边问:“妈,我真的能去上大学了吗?”

    周荣:“通知书都在你手上了,还有假?”

    妮妮:“谢谢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为你争光的!”

    周荣:“你上大学不是为我争光,是为了你自已的前程,有个事,我要先和你说一下,工农兵学员和你哥他们那种正儿八经考上去的大学生,是有一定区别的。

    等你们毕业,在单位里的起薪相当于大专生,而不是大学本科生。”

    妮妮:“我明白,能去读大学,我已经很开心了,其他的不奢求。”

    周荣:“你能这样想最好,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先把手里的工作处理好,再调理好心态,开学的时候,我送你去京都。”

    妮妮:“我长大了,可以自已去学校。”

    周荣:“你外公外婆还没去过外省,他们年纪大了,我想趁他们身体还好的时候,带他们到处走走,正好这次和你一块去京都。”

    妮妮:“我对京都有一些了解,可以带你们去爬长城,吃烤鸭,逛故宫。”

    周荣:“好。”

    周家湾因是先进生产队,得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指标。

    周传义想让自家出个大学生,也想让周家星以后接自已的班,找周传景商量,那个指标能不能给他家。

    周传义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换上别人做大队长,周传景一点都不放心,如果是周家星顶上,周家湾在各方面仍然有优待。

    对周传义的提议,周传景毫不犹豫的答应。

    周家星已经结婚了,娶了其他大队的大队长女儿,去年生了个儿子,有一岁了。

    他觉得自已和两个哥哥相比,除了不是城里户口,堪称完美。

    现在他爸帮他弄了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他直接反超两个哥哥!

    一想到自已能去京都上大学,周家星就乐的合不拢嘴......

    知青们每次见到周家星的开心样子,就羡慕嫉妒恨,虽说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组织不包分配,但在京都待上三年,他们就不信寻不到其他出路。

    只要巴结上一个大人物,这辈子就飞黄腾达了!

    可惜他们不会投胎,没有一个当大队长的爹。

    不想被针对,知青们即便心里再不痛快,也不敢表露出来。

    几个心思灵敏的知青,通过组织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政策,分析一番后,觉得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还会招生。

    不想错失机会,他们都想方设法的去巴结周传景,希望村里再有指标的时候,能优先给他们。

    不管谁来送礼,周传景都没有收。

    如果真有工农兵大学的指标下来,周传景心想,他肯定优先村里的孩子。

    近几年不能高考,城里的工作也难找,很多初中、高中毕业的孩子,都荒废在了家里,有人直接抱怨读书无用,说读再多的书,还是要回来种田。

    一些小娃娃听信了这种言论,都不爱学习了,经常逃课。

    大人想责骂,都找不到切实有力的说辞。

    要是能把那些初中、高中毕业的孩子都推荐去上工农兵大学,应该能让大家看到新的希望......

    8月底,周荣请进城送菜的司机给周父周母带了封信,说想带他们去京都玩几天。

    周父一直想去外面转转,又寻不到借口,周荣的信,让他高兴不已,连忙拉着周母收拾行李。

    周母也想去京都见下世面,可一想到家里还有这么多人,就开始纠结要不要去。

    周父知道周母在顾忌什么,小声说:“我们不欠他们的,这些年的尽心照顾,再大的恩情也还完了,等下我去和他们说大荣要带我们去京都的事,相信他们可以理解。

    人生七十古来稀,咱们都60出头了,活一年少一年,趁着现在还硬朗,我们得多出去走走。

    我还没去过京都呢,要是有机会见到大首长,等到了下面,够和老祖宗们还有阎王吹上好一阵子呢!”

    周母:“......行吧,我来收拾行李,你去和几位亲家说我们要进京的事。”

    周父:“好!”

    沈春恒、秦艳华和田慧珍得知周父周母要去京都玩几天,全都大力支持,还将自已知道的一些好玩的地方告诉他们。

    周父笑道:“你们说的这些地方,光听着就好玩,我和孩子娘这次去了,一定要玩个遍,我们不在,家里就辛苦你们照看了。”

    秦艳华:“你们放心去玩,家里我们会照看好,这几年得你和亲家母的关照,我们才过了些安枕无忧的日子,也扰了你们的清净,万分抱歉。”

    周父:“一家人别说这种话!孩子们都在外面闯荡,我和孩子娘要是独自住在周家湾,多冷清啊,有你们陪着,热热闹闹的,让这个家才有个家的样子。

    大荣在信里说,京都有很多好吃的,等我回来的时候,给你们带,我们一块尝尝,京都群众每天吃的啥好东西!”

    田慧珍笑道:“行,我们在家等着你们的美味。”

    第410章

    他爹这么在意他,他肯定是亲生的

    周传义听说周父周母要去京都,他也想去见下世面。

    为了保住面子,周传义对家里人说,不放心周家星出远门,要亲眼看着他进校门才安心。

    周家星:“爹,我都26了,这么大的人,不会把自已弄丢的,妮妮和我一个学校,大荣姐他们也会一块去,我们路上有伴,不会出事的,你安心在家,等我到了京都,就给你们写信。”

    周传义:“......你大荣姐他们是去送妮妮的,人家一家人路上有说有笑的,你一个外人掺和进去不合适,还是我送你去吧。”

    杜娟知道老伴的心思,见周家星又要开口拒绝,忙帮腔道:“你再大,在我们眼里,也是个孩子,京都那么远,你爹不跟着,我不放心。

    我们养了你26年,花费了那么多心血,可不想你被人拐走,让他跟着吧,听说京都那边有不少好吃的,你爹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点,让你媳妇孩子尝尝京都的口味。”

    周家星的媳妇严玉红一听这话,眼睛一亮:“从京都寄信回来,估计要十来天,这期间我们不知道你的消息,得天天担心。

    爹要是去了,等他回来,我们就能马上知道了,就让他一块去吧。”

    周家星见家里人都同意,他爹也满脸期待,点头答应。

    心想着,他爹这么在意他,他肯定是亲生的......

    从省城去京都,需要坐两天的火车,而9月15日又是中秋节,周父周母、周传义和周家星便9月16日去江城与周荣汇合。

    大家提前几日出发,以便能在京都多玩两天。

    周荣以公干的名义,买了6张卧铺票,其中4张是下铺,妮妮和周家星的是中铺。

    大家第一次坐卧铺,很是新奇。

    周父感慨,国家发展的真快,火车上都有床了。

    周家星悄声说:“火车上一直都有床,只是我们普通人买不到,火车站只卖给单位里出差的,或身份贵重的人。”

    周父:“这样啊,是我见识少了,以后多出门才行。”

    周荣:“您和妈好好养着身体,等我退休了,带你们玩遍祖国。”

    周父:“行!”

    周荣准备了些酱菜、饼子、馒头、水果,大家在火车上边吃边聊边欣赏沿路的风景,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到京都时,已经到了傍晚,周荣他们找了间招待所休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