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卧房里没有找到证据,李援朝又转战书房。他在书架上仔细翻找,一本“毒草”都没找到,全是伟人诗集和中小学课本。
李援朝有点失望,当他看到书房里堆放了几排箱子,兴奋极了。
“这里面一定有证据,你把箱子上的锁都打开,否则我就撬开了!”
周荣:“我妹妹下乡了,这些箱子是她寄存在我家的一些旧衣物,没有你想找的东西。”
李援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你说没有就没有吗?快点打开!”
周荣将箱子一一打开,叮嘱道:“你找东西的时候小心点,别翻乱了,不然我妹妹还以为我看上她几件旧衣服。”
李援朝:“......不翻动,怎么找证据?你让开!”
李援朝把箱子里的衣物一件件抖开,没有掉落出任何罪证。
他开始慌乱,又去其他房间逐一翻找,连厨房都翻查了一遍,仍是一无所获,脑门上开始冒冷汗。
李援朝强装镇定的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今天没搜到证据,不代表你没有犯错,你在家好好反省自已,我们以后再来搜集你的罪证。”
说罢,就想逃离周荣家。
周荣一把将他拉住:“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你偷盗百姓钱财,是革命同志的耻辱,我们要将你绳之以法!”
李援朝一惊:“你胡说!我什么时候偷你家的钱了?你有什么证据?!”
周荣仍借用小书里的话骂李援朝:“死皮赖脸,乱吹一顿,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你口袋里的钱,就是证据。”
李援朝:“我口袋里的钱,是我妈给我的!”
周荣:“是吗?你把钱都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辨认,就知道哪些是你妈给的,哪些是你偷的。”
李援朝心想着,钱都长的一样,任凭周荣再怎么会狡辩,都没法证明他偷了钱,利索的翻出口袋里所有的钱,放在大堂的桌子上。
小将们在周荣的提示下,将桌子上的钱拿起来仔细查看。
片刻后,所有人都以一种嫌弃、鄙视、厌恶的眼神看着李援朝。
李援朝不明所以,夺过几张纸币,看完后,瞬间傻眼了。
每张纸币的最下方,都写了一行小字:“感谢党中央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生活——周荣”。
“永远忠于大首长——周荣”。
“拥护大首长的一切指示——周荣”。
周荣见李援朝愣着半天不说话,再次将小书放在心口,义正言辞的说:“我们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你打着geming的借口,故意偷盗百姓钱财,败坏组织形象,绝对是反geming份子,要是不严惩,我们的geming事业将严重受阻!
他的父母肯定也有问题,我们去他家里搜集证据后,把他和他的父母一块带去开大会,务必要清除潜伏在人民内部的所有敌人!”
这一顶帽子扣下来,李援朝毫无招架之力,他想不明白,一个看起来柔弱不堪的女同志,说话办事竟比他们这些小将还厉害。
李援朝家被查时,找出了几块他偷拿回家的金子和银元,坐实了他的罪名。
他们全家被当做敌对份子,天天带去开大会,后不堪折磨,一起逃跑,被人发现后,直接枪毙......
李援朝带着人雄赳赳气昂昂的到周荣家找茬,自已却不得善终,让长安里的人再次见识到了周荣的厉害之处。
大家不知道她还有哪些手段,不想惹祸上身,再也不敢打她家的主意......
第369章
所有的路,自己走过才会懂
9月初,中央发出通知,规定来京的师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
《通知》下达后,外地大专院校和中学师生纷纷奔向京都;而京都的学生则纷纷奔赴外地。
cL一开始限于师生,后规模日益扩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群众也参与其中。
数以亿万人到处游走,造成全国停学、停产,铁路拥挤,交通堵塞,社会秩序混乱......
妮妮和她的同学想去京都见世面,周荣担心她在外面出事,希望她留在家里。
妮妮:“妈,你不是说我长大了吗?我想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也想寻找一些答案。
这段时间,我脑子乱糟糟的,有好几个小人在打架,我不知道哪些东西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我想出去验证它们。
你教的防身招式,我都学会了,不会有事的,大芬小芬她们会和我一起去,长安里的不少小伙伴都会去,我们会互相照应。
我不在家,你一个人我挺不放心的,要不你回周家湾和外公外婆住段时间?”
上次小将们来家里闹事,妮妮事后知道了,恼怒不已,带着她的同学天天去给李家人开大会,直到他们逃跑又被枪毙。
妮妮担心她不在家,又有不长眼的上门挑事,只能劝她妈回乡暂住......
所有的路,自已走过才会懂。
周荣见妮妮坚持,不再劝阻,给了她一点钱应急,交代她注意安全,过年前一定要回家。
妮妮:“我尽量赶回来,京都离二哥的学校很近,要是时间充足,我想去见见他。”
周荣:“他们学校经常要出任务,你去了不一定找得到人。”
妮妮:“试一下吧,要是不凑巧,我就立马回家。”
周荣:“好。”
妮妮去cL后,周荣一个人待在家里无聊,便回了周家湾。
现在的火车、汽车上全是小将,挤都挤不上去,连周家湾进城送菜的卡车,在回程时都得载一车人。
司机要是不愿意,就是破坏gm。
谁也不想被扣顶帽子,只能配合小将们的一切要求。
周荣庆幸她有房车,不然就得走路回周家湾了......
周桂的假期到了后,就去单位上班了,沈春恒、秦艳华和三个孩子与周父周母一块住。
周桂、沈博航隔三差五就通过送菜的卡车,给他们带些城里的吃食。
周家湾没人贴zb,没有各种大会小会,三个孙子孙女又在身边,沈春恒、秦艳华的日子很轻松,赶上农忙,还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
他们干不了重活,只能在旁边打打下手,或帮着摘果子、记账,日子充实又有趣。
周荣到周家湾时,大家刚好下工,准备回家做午饭,一见她,纷纷打招呼:“大荣回了?等下到我家吃饭啊!”
周荣:“谢谢婶子,我先回去看下我爸妈。”
“忙完了,来婶子家玩啊。”
周荣:“好的。”
沈清然目前在胜利大队的小学读书,因老师经常被小将们带去开会,他们都处于放养状态,想去学校就去,不想去,可以不去。
因为到了学校,也未必有老师上课。
沈春恒、秦艳华索性就在家里教她。
在门口玩跳房子的沈清然见周荣回了,一把扑过去,笑眯眯的说:“大姨,我好想你!”
周荣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糖给她:“我也想清然。”
沈清然得了糖,笑的更欢了:“大姨你快到房里坐坐,我给你倒茶。”
周荣:“谢谢。”
在抓蚂蚁的沈善琪、沈善瑞,见他们姐姐有糖,赶紧凑过去,同声说:“姐姐,我很乖,能分糖吗?”
沈清然看了眼自回乡后,就浑身是泥土的两个弟弟,有点嫌弃:“帮我扫三天的地,就给你们一人一颗糖。”
沈善琪、沈善瑞:“......好吧。”
周父见周荣这个时间回来,问她是不是城里出事了。
周荣把她在城里见到的一些的情景,及妮妮和同学出去京都的事都说了。
还说他们单位现在很乱,她不想掺和那些事,就请了病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沈春恒听了,后怕的说:“幸好我们回来了,不然那些小将被人一鼓动,肯定会去我家闹事。”
秦艳华叹息一声,嘀咕道:“这种乱糟糟的局势,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结束。”
周荣:“短期内不会结束,我们要做好长期打算,刚才那种话,秦姨切不可在外人面前说,否则被人扣顶帽子,划不来。”
秦艳华:“我晓得,我和乡亲们聊天,从不谈政策,连我们在城里的工作也说的少,大家只知道我是当会计的,老沈是建筑工程师,现在退休了,来乡下住段时间。”
周荣:“那就好,人心难测,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自已。”
农村也有大会,主要批评那些di主、fu农及被定身份后下放到村里的人。
有些积极的生产队,白天、晚上都在开会,不关心地里的生产。
周传裕批评了几句,被人扣上阻碍ge命的帽子,开了几次大会,前段时间出台抓ge命、促生产,保证ge命和生产两不误的政策后,他才解脱。
之后立马办退休,回周家湾养老......
周传义、周传景不想再经历大饥荒的事,不论什么时候,胜利大队和周家湾的会议都是在晚上开。
不想被人纠错,周家湾祠堂里的祖宗牌位已经藏起来了,祠堂改成了文化室,作为开会场地。
除了小孩,只要是住在村里的人,都得参加晚上的会议,连周荣这种回乡暂住的人,也得参加。
周家湾是示范村,效益好,还有卡车,在外人眼里是福地,那些被定身份,又没有门路的人,没有资格分到这里。
所以上台开会的人,都是村里原有的di主、fu农。
同为宗亲,平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家不好意思下手。
每次开会,周传景说完一番“义愤填膺”的话语后,大家依次排队上前数落他们的不是。
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坏人!以后不能干坏事了,要重新做人,我们会一直监督你,直到你变好为止。”
轮到周荣,她也学着乡亲们这么发言。
因周家湾人多,等所有人发完言,都快12点了,大家打着哈欠,赶紧回家睡觉,明天一早还得上工呢......
第370章
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何家湾的人没读过什么书,只上了一段时间的扫盲班。
何旺财就请杨晋林这个大学生,农闲之余教村里的孩子识字,每天给他记5工分。
杨晋林不想干农活,求之不得,后来给何旺财买了几瓶酒、几包糕点,做了何旺财的文书兼小队里的会计。
跃进期间、及后面的所有新政,杨晋林凭借他的“聪明才智”,教何旺财如何吹牛、坑害对手,挣回了不少红旗。
他很受何旺财的器重,即便不干活,每天也能拿满工分。
除了吃的方面不能和城里比,杨晋林在何家湾的日子非常惬意。
但这不是杨晋林想过的日子,他的满腹才华,绝不能埋没在这个偏僻乡村!
杨晋林每月都给冯巧兰寄一封信,即便得不到回信,他也不放弃。
杨晋林把自已在何家湾的生活,说的无比凄苦,说村里受灾时,他先是吃野菜,后来连野菜都没有了,他就和乡亲们一起吃树皮、吃观音土,只要能入口的东西,他都往口里塞。
只为能活着回去见冯巧兰,一家人团聚。
还说他病了好长一段时间,差点没熬过来。
杨晋林以为能唤起冯巧兰的一点同情,然后去找冯兴武说情,安排自已回城。
可这么多年过去,他始终没收到任何回信。
他心里充满了恨意,又想通过冯巧兰回城,只能继续写信......
在何家湾待了将近9年时间,杨晋林一直没收到回城调令,他感觉自已这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了,没想到组织发动了文化大gm,还允许四处走动。
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担心自已单枪匹马的进城,会被人欺负,杨晋林跑了一趟龙门镇,煽动当地的中学生和他一起去江城。
cL中,部分学生在各地建立了联络站,还给联络站起了些别样的名称,如:“全无敌”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
杨晋林到了江城后,打着拥护大首长,清除一切反动势力的旗帜,怂恿和他一块进城的小将,组成“决胜”战斗队。
之后查了一个有钱人的家,把人家全家赶走,腾出来的房子,作为他们的联络站。
至于吃饭、住宿,全在附近的旅社和国营饭店解决,只要他们手持小书,没人敢收费......
为了扩充自已的势力,杨晋林天天带着“决胜”战斗队出去找那些身份有问题之人的麻烦,并拉拢那些还没有入伙的小将,加入他们的队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队伍就有了近千人,没收了不少金银财宝。
杨晋林觉得他反击的时候到了,立马去找冯巧兰,要求离婚。
冯巧兰见到杨晋林,有点意外,试探道:“你怎么回了?”
杨晋林冷声说:“见到我很意外?你们冯家人是不是巴不得我死在外面?”
冯巧兰在杨晋林身上感受到了一股瘆人的气息,安抚道:“你想多了,你是我孩子的爹,我只会盼着你好,怎么会希望你出事呢?
你肚子饿了吗,要不要给你煮碗面?”
杨晋林:“不必了,我是来和你离婚的,我们去办手续吧。”
冯巧兰总感觉杨晋林这次回来,憋了一肚子的坏水,如果没有婚姻的捆绑,他定会肆无忌惮。
“我不离婚!当初结婚的时候,你说了要一辈子对我好的,我为你生了两个孩子,辛苦操持家务,如今年纪大了,你不能弃我于不顾!”
杨晋林冷着脸说:“这个婚,你离也得离,不离也得离!你肚子不争气,连儿子都生不出来,你没用,我只能去找能生儿子的人结婚。”
冯巧兰:“你离婚,只是为了找人生儿子?”
杨晋林:“当然!”
冯巧兰:“好,那我们离婚。”
现在的政府机关被小将们闹的处于半瘫痪状态,很多不合规的事情,只要亮出小书,并找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办事员不敢不办。
杨晋林搬出小书里的几条指示,在没有介绍信的情况下,很快办好了离婚证。
拿到离婚证后的第一件事,杨晋林就带着他的“决胜”战斗队,去把已经退休的冯兴武拉出来开大会。
冯兴武看到杨晋林,起初有点诧异,随即轻蔑一笑,对他胡编的各种罪名,一概不认。
杨晋林让人把冯兴武带走,三天两头给他“架飞机”,开大会,关起来写交代材料,还让他去打扫马路和厕所。
冯兴武每次回家,李桂芝都要哭上半天。
冯兴武再次被“架飞机”,因时间太长,双手迟迟放不下来。
李桂芝边帮他搓着胳膊,边哭诉:“都怪巧兰那个缺心眼的,招了个豺狼回来,把你害成这样!”
冯兴武:“都已经这样了,再去抱怨孩子有什么用?巧兰这些年也不容易,别把那畜生做的事告诉她,免得她难受。”
要不是理解闺女的艰难,李桂芝早就吵上门了!
老伴都退休了,还要遭这种罪,李桂芝实在憋不下这口气,照顾冯兴武休息后,就去找冯巧兰,把杨晋林做的缺德事全说了。
“你说你,找了个什么男人?当初我们极力反对你们在一起,你偏要嫁给他,追求你那所谓的爱情,现在他逮着机会就来害你爸,这是人干的事吗?”
冯巧兰得知她爸的遭遇,气得浑身颤抖:“妈,对不起,我去找他。”
李桂芝:“你找他有什么用?他手底下有那么多人,你是吵得过,还是打得过?”
冯巧兰将家里的存折、现金和票都找出来,交给李桂芝:“我有我的办法,你不用担心。
新萍带着孩子回乡下看望公婆了,新华和同学去京都了,你帮我照顾下新月吧。”
李桂芝:“你想干什么?可别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