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1章

    他想起自已很长一段时间没给家里写信了,趁着养病期间,给周荣写了封信,说自已一切都很好,每餐能吃三碗饭,比之前长胖了好几斤,让周荣不要担心他。

    还说他的工作有调动,京都那个地址没办法收到信,现在的工作地址也不方便收信,等他放假了,就回家看大家......

    周荣是在6月中旬收到周庆平的来信,寄件地址仍是一个代号。

    看完周庆平的信,周荣心里的担心少了许多。

    她知道这封信的内容有很大的水份,和她之前向家里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一样,但好歹,孩子给她回信了,说明人暂时是没事的。

    这样就足够了......

    65年6月26日,中央发出“六·二六”指示。

    大首长批评“城市老爷卫生部”,说卫生部只为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这15%主要还是“城市老爷们”。

    广大农民却得不到医疗,他们一无医,二无药,再这样下去,卫生部可以改名叫“城市老爷卫生部”。

    大首长指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到农村去,应当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病的预防和医疗上。

    城市里的医院留下一些毕业一、二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

    根据大首长的这些意见,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的报告,决定今后要做到经常保持13的城市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到农村,组织巡回医疗队去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开展医疗卫生工作。

    江城政府为了响应组织号召,派遣大量医疗人员下乡,为农民群众防病治病,并为农村培养了大批不脱产的卫生员,还结合生产,开展了群众爱国卫生运动。

    全国各级卫生局所属单位积极为农村培训卫生员,不久,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并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

    周传义趁着这个机会,在胜利大队各生产队里挑选一些略懂医术病理的人,及被组织下放的知识青年,送去县医院集中培训,等他们毕业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

    周传义还向公社申请,成立胜利大队的卫生室,为乡亲们宣传卫生知识,治疗常见病等。

    赤脚医生没有固定的薪金,每月能从生产大队拿到一些补贴,农忙时也要赤着脚下地干活,和大家一起赚工分......

    65年的7月,周家广大学毕业,被分到了无线电厂。

    他有大学文凭,在校期间研制出了几款新设备,一进厂,就被研发部作为技术骨干培养,每月有55元的工资。

    周家广觉得他终于“逆天改命”了,再也不是小时候被人嫌弃的对象。

    他心里高兴,周末放假到周荣家时,见周母也在,豪气的说要请全家人下馆子。

    周母:“你工资还没发?哪来的钱请我们下馆子?”

    周家广:“我上大学那几年,得了不少奖学金,都没怎么用,一直存着在,没有庆平坑我,我的钱不会越存越少,请你们吃顿饭而已,绰绰有余!”

    周庆平自去了京都后,和家里联系的次数,屈指可数,像极了别人口中所说的不孝子。

    大家担心周荣难过,一直避而不提。

    现在被周家广提起,周母连忙拍了下他的胳膊。

    周家广也意识到自已“犯了忌讳”,赶紧岔开话题:“你们想去哪家饭馆吃饭?我们今天吃顿好的!”

    周荣:“去璇宫饭店吧,那里的菜,又贵又好吃。”

    预感到自已可能要破产的周家广:“......”

    第361章

    她的儿子,才不是不孝子!

    周家男人言出必行,都说了吃饭地点随便挑,周家广只能硬着头皮,带大家去璇宫饭店吃饭。

    这顿饭,花了周家广30

    几块钱,占了他私房钱的五分之一。

    结账前,他担心自已身上的钱不够,忐忑了好久。

    还好,在承受范围内,周家广悄悄松了一口气。

    通过这件事,周家广算是明白了,他大姐是个护短的,就算周庆平有再多不是,别人也不能说,否则就等着被坑......

    回家的路上,周母悄悄塞给周家广15块钱,叮嘱道:“省着点花,希望能撑到你发工资。”

    周家广把钱还给周母:“妈,我身上还有钱,足够我的花销了。我们单位管两顿饭,我除了过早花点钱,没什么开支。

    你和爸年纪大了,多吃点好的,别太省了,等我发了工资,每月给你们30,你们想吃什么,尽管买,不够再找我要。”

    周家广他们单位,对职工的福利,照顾的比较周到,职工宿舍、食堂、单身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小学、大礼堂等福利设施全部齐全。

    职工还能享受公费医疗,小病在本厂设立的医务所看病,大病就拿三联单到医院就诊,医疗费用在三联单上直接划拨,除了挂号费以外,不用自已掏钱。

    他只要没有不良嗜好,工资绝对够花。

    但孩子有钱,和愿意给父母花,是两码事。

    周母见证了太多人情冷暖,很多子女花父母的钱,总是心安理得,父母有事找孩子要钱时,就被各种嫌弃。

    尤其是那种子女多的人家,几个孩子互相攀比,不是说哪个兄弟混的好,应该多出点钱,就是父母偏心谁,谁就该出大头或全部。

    周母很欣慰,她家目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几个孩子都很孝顺,她和老伴也有能力养活自已,不用给孩子增添负担。

    周家广提议每月给周母30块钱的事,她没有拒绝。

    小儿子心智还不够成熟,平日在单位的时间比较多,万一被人教唆,花些不该花的钱,再多的工资都未必够用。

    把钱放在自已这,就当给他存起来了,等他以后成家,再慢慢补贴给他们的小家是一样的......

    本年是“二五”计划后国民经济三年继续调整的最后一年,经济形势呈现全面高涨的局面。

    江城政府通过调整价格、扩大购销、增加贷款、技术革新、社会临时救济及职工困难补助等系列措施,使江城地区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度增长24.2%,三年平均增长21%;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

    农业总产值增长30.54%,粮、棉、油、菜、猪、鱼、水果、牛奶等产量大幅度地增长。

    财政收入达到50489万元,比1962年增长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7817万元,比l962年增长97%。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1965年,提前还清了苏联的86亿军售债务,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我国终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上。

    因此次还债举动,我国在国际上得到了巨大的尊重......

    66年1月初,江城市委批转《江城晚报》社党委关于《在报纸上开展政治和业务关系问题大辩论的请示报告》。

    《报告》要求通过辩论解决三个问题:一、摆正政治与业务的位置,切实把政治放在第一位;二、明确突出政治就是突出伟人思想;三、各方面工作都要坚持伟人思想挂帅”。

    2月,一场政治与业务关系的大检查、大辩论在全市许多单位逐步展开。

    《江城晚报》开辟专栏,刊登讨论文章。

    同时,各单位掀起学习伟人著作新高潮......

    周荣不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在家,只要有空,就伟人著作,并把里面的内容背熟,与人说话,伟人的言论张口就来。

    同事都夸她思想进步,立场坚定。

    妮妮见她妈每天晚上都在家里背书,不解的问:“妈,你背这些干嘛?”

    周荣:“你们老师没要求你们看伟人著作?”

    妮妮:“要求了,课间时,同学都在或讨论伟人著作内容。”

    周荣:“只看,显示不出来你对伟人著作的喜欢,把里面的内容背熟,且一个字都不错,才是真正的喜欢。

    你想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夸赞,就和我一起背书。”

    妮妮:“......行吧。”

    自此,母女俩每晚在家背书,并互相抽查......

    周荣在《晚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把伟人思想和贡献一顿猛夸。

    她的文章被作为范文,贴在工商局的公告栏,方便同事学习。

    在年底的工作总结大会上,周荣被多次表扬,还被提拔为工商局的副局长。

    廖伯闻直接颁布的任命,没有提前知会周荣。

    周荣不想当众驳了廖伯闻的面子,接受了这个任命,心想着,过几个月形势就紧张了,到时找个借口办辞职,一样可以脱身......

    周桂、周彩也在报纸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深得领导心意,被提拔为单位的科长。

    周庆平仍没有回来过年,给周荣写了一封信,还寄了200块钱,说他在单位一切都很好,让大家不用担心他。

    寄回来的钱,周荣随便花,他以后会经常给家里寄钱。

    周庆平让周荣别太辛苦了,他会帮着养家。

    周荣读着周庆平的信,眼眶渐渐湿润,她的儿子,才不是不孝子!

    周庆安今年也没有回来过年,说是陆建平要带他去参加一个军事演习,正好卡在了过年的时间,没办法赶回来。

    吃年饭时,周荣把周庆平寄钱的事说了。

    周母夸赞道:“我们家庆平从小就懂事,现在主动承担养家的责任,不愧是我们家的骄傲。”

    周家华好奇的问:“大姐,庆平到底干啥工作啊,几年都不回家。”

    周荣:“他在一家单位做会计,单位之前留的账目不够清晰,他们需要从头核算,工程量很大。

    他是单位里年纪最小的,为了挣表现,只能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了。”

    这番话说服了大家,不再追问周庆平工作的事,都夸他懂事、孝顺......

    第362章

    我才14岁,非得去上班吗?

    66年年初,政府发行了第三套钱币的1965版10元及1962版1角纸币。

    与第二套钱币比价为1:1,即第三套钱币和第二套钱币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1960版1角纸币已在62年发行;1960版2元及1962版2角纸币,则在64年发行;1元及5元纸币将在69年发行;5角纸币将在74年发行。

    第三套钱币在第二套钱币的基础上,对版别进行了全面调整、更换,取消了第二套钱币中的3元券,并回收“大黑十”。

    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80年发行),全套面值合计18.80元。

    今年发行的1962版1角纸币,背面的花纹中间为棕色、两端为绿色,被称为“背绿”,其中少量使用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印刷,称为“背绿水印”,是第三套钱币中的珍品。

    周荣查了资料,并把钱币放入空间估价,单张全新1962年版“一角背绿水印券”纸币价格在3万元左右。

    全套钱币的价格,资料显示,市场价格在4万元到5万元。

    周荣到银行换了200张崭新的“背绿水印”,其他面值的新币,她也兑换了部分,存入空间......

    66年4月10日,中央发表《关于政治挂帅问题的意见》。

    《意见》提出:现在许多工厂是奖金挂帅,农村是工分挂帅,其实都是物质刺激。

    以后只搞精神鼓励,不搞物质刺激。

    工作做得好就表扬,做得差就批评,不采取物质鼓励,也不采取物质处罚的办法,才能真正做到政治挂帅。

    中央批示:现在实行的一些奖金制度,是不符合政治挂帅精神的,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不是靠工资、工分的奖励,而是靠人们政治觉悟的不断提高。

    《意见》发出后,各单位纷纷取消了奖金制度,实行精神鼓励......

    胜利大队这几年和纺织厂、毛巾厂、暖水瓶厂、农具厂等多次置换物资,村民们欢喜,各工厂也乐意。

    新政出来后,他们不得不停止“合作”。

    有村民觉得组织的新政损害了自已的利益,私下里与小队长抱怨了几句,被人举报到了周传义那。

    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周传义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组织的政策是不会有错的,更不能私下妄议,否则就会招来无妄之灾。

    周荣写回来的信,也暗示了这些。

    周传义想给大家敲个警钟,当即把那些思想消极,政治觉悟低的人带来开批评会议。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那些对新政心有不满的村民,顿时老实了......

    无线电厂以前针对职工的优异表现,都设置了不同等级的奖金奖励,研发部是最容易拿奖金的部门。

    现在为了响应组织政策,不得不取消奖金制度。

    有人不满,又不想自已出面,觉得周家广是新职工,年纪也小,就向他发牢骚,暗示他去找领导反馈。

    周家广一直牢记他大姐说的,祸从口出,除了父母,没人希望自已过的好。

    以后还要和同事们朝夕相处,周家广不想与人树敌,任何来找他发牢骚的人,他都是乐呵呵的听着,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就当耳朵被风吹了一下。

    大家见他呆愣愣的,听不懂自已话里的意思,不再找他“诉苦”,以匿名信的形式,表达自已的想法。

    没有效果不说,匿名信还被领导追查来源,最后通过对照笔迹,查出了写信之人。

    他们被批评一顿后,送去农村“历练”......

    4月底,周荣问来家里玩的周庆宏,想去哪个单位上班。

    周庆宏:“我们7月份毕业,下个月学校会有相应的安排出来,不出意外,应该是去器械厂做学徒工,也有可能去外地。

    我听同学说,现在工厂的职工指标都是满的,想留在城里,得去送礼,要不然就得去外地,或直接下乡。”

    周荣:“你爸妈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安排吗?”

    周庆宏:“我爸想让我进钢厂,说只要我愿意,他就去给厂长送礼,弄个指标下来,但我现在才14岁,不符合招工条件,我爸想把我的户口本改了,改成16岁。

    可我不想去钢厂,我想去无线电厂。我虽然不能像小叔那样搞发明,但能摆弄那些新奇的电子设备,我心里就高兴,就有干劲!”

    周荣:“干工作不能凭三分钟热度,你要是进了无线电厂,估计要在里面干一辈子,能坚持吗?”

    周庆宏:“能!”

    周荣:“好,男子汉大丈夫,要言出必行!回头我去找你小叔,看能不能弄个招工名额。

    如果能进无线电厂,就在里面好好干,万一进不了,就去钢厂吧,有份工作,总比下乡的好。”

    周庆宏:“明白,全听大姑的安排!”

    当天晚上,周荣拉着妮妮长谈,说她收到小道消息,高考即将取消,趁着现在还能买到工作,要不要弄份工作到手。

    妮妮惊诧的问:“妈,你哪里来的小道消息?!”

    周荣:“这个你不用管,你也别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否则引起恐慌,或被人追查,我就和你断绝关系。”

    妮妮:“......我才14岁,非得去上班吗?厂里应该不收吧?”

    周荣:“我可以去打点一下,把你的年龄改成16岁。”

    妮妮:“......妈,我一心在为考大学做准备,短期内没想着去上班,我现在脑子一片混乱,你让我想一想,好吗?”

    周荣:“可以。”

    妮妮的心里很纠结,一直没给周荣答复。

    周荣也不催她,孩子确实还小,强逼她去上班,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单位里容易被人利用或欺负。

    特殊年间,不成熟的心智下说出的话,极有可能给家里带来灭顶之灾。

    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家里冷冷清清的,小闺女陪着自已也不错......

    周家广受周荣所托,给人事科的主任买了些烟酒糕点,还塞了个60元的红包,说想帮自家侄子弄一个招工指标。

    烟酒糕点,人事科的主任收下了,红包没要。

    周家广的档案他看过,三个姐姐都是干部,职位还不低,且三姐夫是军官,父母哥哥也有工作,这样的家庭,能量强大,以后说不定有求人的地方。

    厂里反正要招人,不如卖周家一个人情......

    第363章

    是我连累你了

    周庆宏的招工指标到手后,周荣建议周家华尽快给他改户口年龄,然后直接上班,不用等到7月份毕业。

    周庆宏求之不得,到学校办好毕业手续后,5月中旬就到无线电厂上班了。

    周家广担心有人看他年龄小,欺负他,让他和自已住同一间宿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