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5章

    周荣全部拒绝了,说她没有办法违抗组织的政策,让大家放心回乡,等政策松了,再进城。

    周荣是干部,在村里又有很高的威望,以后总有求人的时候,大家不敢说难听的话,见她实在不愿帮忙,只能无奈的回乡......

    沈家的族亲,也有不少人在58年的跃进扩招时进城了,此次被劝返回乡,他们很不甘心,想让沈春恒和秦艳华出面协商,把他们留下。

    秦艳华为难的说:“你们当初进城时,我们就说好了,只帮你们引荐单位,能不能留下,我们不管,全靠你们自已。

    这两年城里供应紧张,已经有很多人下乡了,你们不是城里户口,回乡是迟早的事。

    你们这几年应该存了不少钱,回乡下,日子不会差到哪去,等哪天政策宽松了,再进城是一样的。”

    一族亲说:“我们一个人赚钱,要养活全家,根本没存下钱,就算有钱,到乡下也买不到东西啊!

    我听人说,乡下的灾情很严重,饿死了好多人,这个节骨节把我们赶回去,不是要逼死我们吗?

    亲戚一场,你们在城里过上了舒坦日子,不能不管我们啊!”

    沈春恒:“我们不是不管,是管不了,不服从组织安排的,都要被批评,严重的还要被带去开大会。

    之前政策允许,你们想进城找工作,我们哪次没帮忙?现在政府有困难,需要大家回乡建设家乡,我们理应贡献自已的一份力。”

    一族亲反驳道:“那你们干嘛不下乡?”

    秦艳华:“我儿子儿媳都下乡了,我和老沈留下,是单位还没通知下来,也是为了照顾孙女,我们一直都是严格遵守组织的政策,希望你们别为难我们。”

    大家见沈春恒和秦艳华始终不松口,只能心有不甘的回乡,回到沈家村就说两人的坏话,说他们不顾亲情,见死不救之类的。

    徐英子的孙子和刘燕的儿子,因进城时间早,又读了夜校,没多久就转正了,还娶了城里媳妇,近几年也往家里寄了不少钱和吃的用的。

    她们感激沈春恒一家之前的帮忙,听到有人说沈家坏话,就会上前帮着辩解,还骂那些回乡的人不知好歹,占了人家便宜不知足,昧着良心做事,迟早遭报应。

    村里多次收到沈博航寄回来的书,孩子们很是喜欢,读书的兴趣起来后,成绩就上来了,目前出了好几个初中生和中专生。

    生产队长感念沈家对村里的付出,也会呵斥那些编排是非的人。

    那些人被骂、被训后,老实了很多,但个别人心里始终不痛快,觉得沈春恒一家薄情寡义......

    杨耀娣一家因为下乡的事,正闹的不可开交。

    曹家只有曹智一个人是酱菜厂的正式工,父亲曹鹏飞、大弟弟曹勇都是木材厂的临时工,母亲孔芙蓉,小弟弟曹全没有工作。

    除了曹智以外,其他人都符合下乡的标准。

    孔芙蓉偏疼小儿子曹全,自已也不想下乡,就和曹智做思想工作,希望他把工作给曹全,然后带着杨耀娣下乡,至于孩子,她会帮着带。

    曹智不愿,说他干了那么多年的工作,凭什么让给别人?

    孔芙蓉:“那是别人吗?那是你亲弟弟!你的工作是我托人帮你找你的,费了两斤肉和几斤鸡蛋呢!

    当初为了给你结婚,我们拿出了所有家当,还借了不少钱,这几年嫁了大莲、小莲才慢慢还清。

    因为家里冇得钱,小勇至今没有成家,你占了家里这么多好处,理应为家里做点贡献。

    我又不是让你去干么斯缺德事,只是把工作让给亲弟弟而已,这是你作为大哥的责任!”

    曹智冷哼道:“责任?我这些年上班的工资,除了留下少量过早和买烟的钱,其余的全部上交了,我不欠家里的,我也从冇听说哪家的大哥有养弟弟的责任。

    你偏心小弟,就自已去给他找工作,莫把主意打到我身上,我的工作只能我自已干!

    小勇没有成家,你也莫把责任推到我身上,他之前谈了个对象,要不是你嫌弃人家的家世不好,非要给小勇找个条件好的媳妇,自已又拿不出高彩礼,他早就结婚了!”

    孔芙蓉:“你个不孝的东西!要气死我吗?!我不管,我和小全不下乡,你必须把工作让出来。”

    曹智懒得和他妈争辩,跑到外面抽烟,生闷气。

    杨耀娣也不想下乡,找到曹智后,小声说:“我听人说,下乡后就回不来了,只能当农民,而且农村受灾严重,没有吃的,去了就得饿死。

    你这些年为家里做了很多贡献,妈一直看不到,反而觉得在家吃闲饭的小全样样都比你好,我真是心疼你。”

    曹智瞥了杨耀娣一眼:“别废话了,说说你的想法。”

    这几年的相处,曹智发现杨耀娣外表看着老实,心里的坏水比谁都多,总是说他妈的坏话,还教他怎么私藏工资。

    他妈有些事确实做的过分,且藏钱对他有利,他就照做了。

    现在他妈竟然为了保全小弟,逼他交出工作,去乡下自生自灭,就别怪他不顾母子情分了......

    第345章

    这个家,终于是她说了算

    杨耀娣直言:“你是正式工,我们的两个孩子又小,按照政策,可以留在城里。

    你是家中长子,可以代表家里人做一切决定,我们去居委会,你只要替爸妈小勇小全他们在下乡同意书上签字,问题就能解决了。”

    曹智:“......爸妈要是知道,不得闹翻天?”

    杨耀娣:“他们现在不是已经在闹了吗?你如果不交出工作,妈会饶了你?”

    曹智:“......行吧,就听你的。”

    杨耀娣:“妈要是知道我们帮她签了字,定会生气的把家里钱、票、粮本、户口本全部带走。

    粮本和户口本,我们去居委会说点好话,可以开证明补办,钱、票要是没了,就麻烦了。

    你要下个月初才能发工资,这期间我们如果没钱,就得饿肚子,我们大人勒紧裤腰带可以忍个一两天,两个孩子还那么小,肯定扛不住,我们不为自已,得为他们考虑。”

    曹智:“妈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骗个一两块钱,只要借口合理,能到手,多了,她肯定不会给。”

    杨耀娣:“我有一次路过妈的房间,看到她把存折藏在大首长的画像后面,而家里的票、粮本、户口本,就在她一直很宝贝的那个红木箱里。”

    曹智:“......”

    孔芙蓉的房间,挂了一幅大首长的画像,特意裱了镜框。

    对外的说辞是,大首长是她最崇拜的人,她要将大首长的画像高高挂起,天天瞻仰,以示自已的诚心。

    曹智为了拿到存折,去卫生所买了点泻药,让杨耀娣做饭时掺在饭菜里。

    孔芙蓉他们吃了后,不停跑厕所,为了不让人起疑,曹智、杨耀娣也吃了有泻药的饭菜,只是两人吃的比较少。

    曹智跑完一趟厕所后,趁着家里人还在公共厕所没回来,把存折、票、粮本、自家四口人的户口本全偷到手,然后去居委会,在孔芙蓉他们的下乡同意书上签字......

    曹智签好字的第二天,居委会就来催孔芙蓉他们出发。

    孔芙蓉觉得莫名其妙,居委会的人解释,说曹智帮他们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孔芙蓉顿时火冒三丈,要去曹智的单位大闹,被居委会的人拦住,要求她立马动身下乡。

    孔芙蓉不能去找曹智的麻烦,想把气撒到杨耀娣身上,结果找一圈都没找到人。

    曹全:“妈,大嫂说我们昨天吃坏了肚子,需要点好东西补补,她一早上带着两个孩子去江边抓鱼了,还冇回。”

    孔芙蓉:“抓鱼?我看是故意躲着我们吧?以往她去江边抓鱼和摸螺丝,早就回来了,这都快晌午了,还不见人影,估计是做了缺德事,不敢见我们。

    小智帮我们签字的事,肯定是杨耀娣那个小贱人教唆他干的,等老娘见了她,非撕了她不可!”

    曹全:“妈,莫说狠话了,现在么办啊,我不想下乡。”

    居委会的人接话道:“同志,下乡是组织的政策,也是为祖国做贡献,只要你们在乡下好好干,肯定能很快回城,以后进一些大单位,下乡的经历是可以锦上添花的。

    要是违抗政策不下乡,就是和组织对着干,我们只能报公安,送你们去采石场锻炼一段时间。”

    曹家人:“!!!......”

    孔芙蓉他们不想被抓去采石场,只能快速收拾行李,不情不愿的去乡下搞农业生产。

    孔芙蓉为了报复曹智和杨耀娣,打算把家里的钱、票、粮食、粮本、户口本全部带走。

    当她取下大首长画像的镜框,却发现存折不见了,藏在箱子里的各种票、粮本、及曹智一家的户口页,也不见了。

    孔芙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她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孔芙蓉向居委会的人说尽好话,并再三保证,说家里的钱都被大儿子拿走了,他们没钱,没办法坐车下乡,要在家里等一天,等晚上拿到了钱,明天一定离开。

    居委会的人见她说的很真诚,同意了她的请求。

    直到晚上,曹智一家四口都没有出现。

    孔芙蓉去曹智的单位打听,酱菜厂的经理说他肚子疼,请了两天病假。

    孔芙蓉和曹鹏飞他们将附近的卫生所、医院、旅社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曹智和杨耀娣。

    到了与居委会约定的时间,孔芙蓉还想通融,居委会的人不想和她掰扯,直接把她往公安局拖。

    孔芙蓉不想去公安局,只能翻出她藏在床板缝里的几十块零钱,带着一身愤怒,和曹鹏飞、曹勇、曹全一起下乡......

    曹智和杨耀娣带着两个孩子,躲在其他区的一个旅社里,预计着孔芙蓉他们差不多下乡了,并去居委会确认一番后,才回到家里。

    看着被翻的乱七八糟的家,杨耀娣的心情却格外的好。

    以后,再也没人能对她指手画脚,骂她没用,只会吃闲饭,还逼着她继续生儿子了。

    这个家,终于是她说了算......

    周家广和大娃,高中又跳了一级,7月15-17日参加了高考,8月初收到了入学通知书。

    周家广报的是华中工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大娃报的是江城大学的理化系物理专业。

    周父得知两人都拿到了通知书,乐得合不拢嘴,请周荣帮忙,去找“熟人”买了很多糖,逢人就发两颗,还把周家华、周家富、沈家、江家全部请到饭馆吃饭。

    要不是现在市集上不好买粮,天气也热,周父都想大摆宴席,宴请周家湾的族亲和所有长安里的街坊邻居。

    周桂和沈博航在7月底被调回单位了,周桂升了副科长,沈博航则是他们单位的副主任。

    江逸明他们已经开采完了一个矿区,回城休整一段时间再去执行新任务,这次的宴席,他也参加了。

    参加宴席的人,都给周家广和大娃包了红包,以激励他们用心读书,多为祖国做贡献。

    都是自家人,且全都有工作,大家的红包金额最少都是10元。

    周家广粗略数了下手中的红包,有100多块呢!

    这些红包,老妈说了,不用上交,是自已的私产,周家广没想到他考上大学,还能发笔小财,心里美滋滋的......x02

    第346章

    他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人了

    现在上大学,不仅没有学费,学校还有补贴。

    补贴的金额,根据家庭困难情况而定,最高的每月20多元,低的也有10来元,带薪上学的不发补贴,即入校之前已工作5年以上的可带薪。

    周家广的父母属于双职工,家庭条件不错,学校给他定的标准是,每月补贴10元伙食费。

    大娃也是这个标准。

    周家广开玩笑的说,他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人了,以后不用靠父母养着了。

    周母:“你那10块钱的补贴,得省着花才行,手里的钱也要看紧点,要是霍霍光了,回来要生活费,我们可是要打欠条的。”

    周家广:“妈,你要对你儿子有信心,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乱花钱了?”

    周母:“你的钱要不是存在大娃那,早就拉饥荒了!”

    周家广:“......你就别提存钱的事了,别人存钱是越存越多,我是越存越少,那高额利息,比资本家还黑心。”

    周家广边说边留意大娃的神情,见他嘴角轻勾,坏点子即将冒出来。

    赶紧找补的说:“他虽然黑心,但我非常感谢他,要不是他帮我补习功课,教我做各种实验,我不可能用这么短的时间考上大学。

    大娃,来,我敬你一杯。”

    大娃:“我即将上大学,是大人了,请不要再叫我的小名。”

    周家广:“行,庆平,小舅舅敬你一杯。你才14岁,以后独自在江城大学上学,没人罩着你,要是被欺负了,赶紧回来通知我们。”

    周庆平:“你被人欺负了,我都不会被人欺负。”

    周家广:“......”

    江林海笑道:“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没人敢欺负你们,真受了委屈,就来找我。”

    周庆平:“谢谢江爷爷!”

    江逸明:“这段时间部队里没什么事,我可以教你几套拳,用于防身。”

    周庆平:“防身的招式,我会一点点,只是一直没派上用场。”

    “是吗?我来试试你的功夫。”

    江逸明说着,就向周庆平出招攻击。

    周荣不想孩子们花费过多时间和敌人周旋,近几年教的都是一些实用且“阴毒”的招式,以便快、准、狠的制服敌人,或赢得脱身机会。

    江逸明要不是躲闪的快,差点被“猴子偷桃”。

    江逸明站定后,示意休战,笑问:“你的这些招式,都是谁教的?”

    周庆平:“我妈。”

    江逸明:“???......”

    周荣见江逸明满脸疑惑的看着自已,面不改色的说:“孩子的爸,以前嘴欠手也欠,我俩动手的次数多了,就琢磨出了些门道,慢慢的熟能生巧,就有了今日的成果。”

    众人:“......”

    周父想带周家广和周庆平回乡祭祖,邀请周荣一起回去给老祖宗上柱香。

    趁着现在放暑假,周荣建议把所有孩子带回去住几天,让他们感受下农村的生活,免得在城里住久了,忘了苦难和自已的根。

    周父赞成这个提议,问周桂和周彩,要不要把沈清然、江嘉诚也弄回去住段时间。

    秦艳华不想自已白白净净的孙女变成“黑妞”,婉拒了周父的提议。

    田慧珍一天不见江嘉诚,就想的厉害,也婉拒了周父。

    周庆豪、周庆轩目前走路还不利索,带回周家湾,不好照顾,周母提议把他们先留在城里,等大点,再带回周家湾“历练”。

    周庆宏、周笑、周薇、二娃、妮妮都是“下乡”对象。

    妮妮回到家后,把自已的花裙子全都小心叠好,放进挎包里,衬衣、裤子一件没带。

    周荣见了,笑道:“乡下的蚊子比城里要多出几倍,你不想被咬的浑身是包,就把裤子衬衣都带上。”

    妮妮:“......好吧,我再带几件衬衣裤子,白天穿裙子,晚上穿裤子。”

    周荣:“......你把小时候的衣服都整理一下,我们带回周家湾送给那些缺衣服的人家。”

    妮妮:“没问题!”

    白天的太阳毒,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周家湾的卡车几乎都是凌晨出发,到省城,天刚蒙蒙亮。

    等卸完货,到周荣家送肉和菜,也不过七八点的样子。

    周荣和送货的人说好了,等卡车下次到省城送货,就载一下他们回周家湾。

    送货的人满口答应,说周家湾随时欢迎他们。

    周荣请了两天假,陪着大家一起回村,等忙完村里的事就回城上班,孩子们则继续待在周家湾,直到开学。

    周父周母都有工作要忙,也只能在周家湾待2天,其余时间,需要靠孩子们自已。

    坐在卡车的车斗上,孩子们很兴奋,也期待没有大人管束的自由日子,脸上无不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周母见孩子们这样没心没肺的,提醒道:“我们只给你们带了10天的口粮,但你们要在周家湾住20天,怎么解决口粮问题,需要你们自已解决。”

    周庆宏:“这个容易,小叔和大娃哥、二娃哥都长大了,天天去上工,赚的工分可以和村里换粮食,我们不会饿肚子。”

    周庆平:“......不是说了吗,不许再叫我的小名。”

    二娃:“我今年跳了一级,马上读初三了,也不许再喊我的小名。”

    周庆宏:“好,庆平哥,庆安哥,我记住了。”

    周庆平:“你是周家的嫡长孙,理应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以后你要和我们一起下地赚工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