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4章

    (50-60年代的驾驶证)

    另外三人也不负众望,该掌握的技术都掌握了,驾驶证顺利到手。

    卡车的牌照上好后,4人在4月16号(星期天),开着绑了大红花的两辆新卡车,神气十足的回了周家湾。

    周家星本想邀请周荣一起回村,见证激动时刻,同时让乡亲们好好感谢下周荣。

    周荣说她每个周一都要开会,没办法请假,只要卡车顺利回村,她就开心了。

    周家星没有过多劝说,心想着回去后让他爹给周荣谋点好处,不能总是让大荣姐白帮忙......

    周家星提前几天给他爹发了电报,说卡车16号回村。

    周传义得知这消息,比他当了大队长还高兴,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着。

    16号一早就让人拿着锣鼓鞭炮在村口守着,打算给两辆卡车办个欢迎仪式。

    今天周家湾的人都无心上工,时不时的探着脑袋往那条新修的路上瞅。

    村里即将拥有两辆新卡车,他们作为周家湾人,必须见证一下荣耀时刻!

    等卡车鸣笛声传来,田里干活的人,不约而同地扛着工具就往路上跑。

    周传景理解大家的心情,什么都没说,反而背着手和乡亲们一起去路边迎接。

    他也很期待新卡车回村呢!

    附近的生产队见状,很是好奇,周家湾干嘛都往一个方向跑?

    难道又要出去打架?

    都是一个大队的,周家湾有麻烦,必须去撑场子!

    周传义看着其他生产队的人,扛着锄头、铁锹冲过来,以为要来闹事,站上前,黑着脸说:“你们要干嘛?”

    一人说:“大队长,我们来帮忙的!说吧,今天要干倒哪个大队?!”

    周传义一脸迷茫,问清缘由后,好笑的说:“今天不干架,我们是在路边欢迎周家湾的新成员,你们既然来了,就一起凑个热闹吧!”

    周家湾全村出动,连锣鼓都摆出来了,估计有大领导下乡。

    一人问:“今天哪个大人物到周家湾视察?”

    车没开到村里,就有可能出变故,周传义、周传景不想闹出笑话,一直不让周家湾的村民对外说村里即将有两辆新卡车的事。

    今天车子终于回来了,周家湾的人,没有不激动的。

    对于大家的疑问,周传义还没开口,一村民就抢答了:“不是大人物,但比大人物更厉害!我们周家湾马上要有两辆新卡车了!”

    第342章

    啥?周家湾要有两辆新卡车?

    啥?周家湾要有两辆新卡车?!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难以置信,以为是周家湾的人吹牛,正想调侃几句,卡车的鸣笛声越来越响亮。

    两辆军绿色的卡车,如钢铁巨人由远及近,等车子停在自已跟前,大家不得不相信,周家湾真的有卡车了!

    “乖乖,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新卡车呢!周家湾也太厉害了,闷声不响的就弄到了两辆新卡车,这得花不少钱吧?!”

    “我听人说一辆卡车得一万多呢,周家湾一次性买两辆新卡车,哪来的钱?”

    “周家湾的蔬菜基地和养殖场办得早,又在县里和省城开了自已的菜店,听说生意不错,要买车应该问题不大。”

    “不对呀,周家湾之前赚的钱,都分下去了,公账上不可能有几万块,我觉得这里面有门道。”

    周家湾的一村民听了大家的议论,接话道:“我们队长说了,两辆卡车是用基地里的菜、猪肉还有鸡蛋,和汽车厂置换的,我们要给他们供一年的货呢,和自已花钱买的差不多!”

    其他几个生产队的队长听罢,当即找到周传景,问能不能和汽车厂联系,他们也想用养殖场里的鸡和猪肉,换一两辆卡车回来。

    周传景:“汽车厂里的卡车可不像我们地里的菜不值钱,我们生产队能换回两辆卡车,纯属运气。”

    一队长说:“这事我们不强求,你帮我们留个心,要是汽车厂还想置换,事成了,少不了老哥的好处。”

    周传景:“行,我帮你们留意。”

    不少村民对卡车很是好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卡车的外壳,以平息自已激动的心情。

    连周传义也在那不停的摸着车子......

    周家星打开车门,从驾驶室跳下来,笑问:“爹,我没给你丢脸吧?”

    周传义拍了拍周家星的肩膀,眼里含泪的说:“没有,你好样的,爹为你感到自豪!”

    周家星嬉笑道:“爹,要不上去坐坐,我载着你回村。”

    周传义:“......也行。”

    在周传义的邀请下,周传景坐上了另一辆卡车的副驾驶。

    有那胆大的,爬上了车斗,想体验下坐新卡车是什么感觉。

    大家见爬上去的人没有被赶下来,很快,更多的人往上爬,两辆卡车的车斗,不出片刻就被挤满。

    周传义见还有人要往上爬,制止了他们,说卡车已经回村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坐车,要是挤了太多人,把车挤坏了,村里就没车子了。

    大家心疼车子,立马乖乖的站到路边。

    周家湾的两辆新卡车,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开进村子,停放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好让周家湾的祖先们也见识下村里的新成员。

    周传景带着所有男丁给祖先们上香,说村里这几年遭了天灾,过的很艰难,但大家没有放弃,如今在周荣的帮助下,多了两辆卡车,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周家湾一定会越来越好......

    洪安公社目前还没有卡车,连拖拉机都没有,平日都是靠双腿出行,或坐驴车和骡车。

    周传裕得知周家湾弄到了两辆卡车,也是兴奋无比,要不是去县里开会,赶不回来,他也会来参加迎车仪式。

    周传义、周传景早就和周传裕商量好了,以后洪安公社的运输任务,全部交给周家湾,运费按照路程远近收取,最低1元起步。

    周传裕还趁着去县里开会的时间,帮周家湾拉生意。

    等他周二回到村里,已经给周家湾接了几个运输单,主要是将县里几个加工厂的货运往省城,往返一次50元,周家湾的利润大概在20元左右。

    一个月运两次货,长年累月下来,也有不少。

    县里的卡车和拖拉机不多,都有各自的运输任务在身,没办法下乡收菜。

    之前周家湾基地里的蔬菜和肉类,都是县里安排驴车、骡车来拉,或组织村民用板车送到指定地点。

    每次运货,都能把人和牲畜累个半死。

    虽说县里让生产队给送货的人计了满工分,但这活,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太累了。

    现在有了卡车,就不用人去苦哈哈的送货了......

    周家湾要给汽车厂供货的事,需要给县里报备,不然被有心人揪着不放,乱扣帽子,所有人都得受连累。

    周传裕在县里开会期间,顺便把这事反馈了。

    县里得知周家湾弄来了两辆卡车,很是惊诧,原想征用,周传裕说是省里的特别关照,东西刚到手,就被要走了,不好交代。

    县领导找周传裕打听,是哪位领导在罩着周家湾,周传裕笑而不答,对方只能自已去猜。

    担心惹到大人物,影响仕途,县领导只好打消征用卡车的事,希望周家湾能利用卡车多为县里做贡献。

    周传裕说基地里的产出,以后都由卡车配送,县里给点运费补贴就行了。

    领导一脸为难的告诉周传裕,县里的财政紧张,没有钱补贴,顶多给周家湾弄点柴油票,并报销油费,再发点粮油票、布票、副食票之类的,等财政情况好转,再来算钱。

    周传裕转达县里的提议后,周传义和周传景表示这样已经很好了。

    县里报销油费,他们的车子相当于没成本了,只要多拉几趟货,一年下来能挣不少呢!

    卡车投入使用后,每隔一天给县里和省城的四个菜店送一次货。

    每次去了省城,大家都会给周荣家带点蔬菜和肉。

    周传义曾让周荣每天去省城的两个菜店拿菜,说她为村里做了那么贡献,村里理应承担她家的菜和肉。

    周荣不想占这种小便宜,一直没去。

    现在有了卡车,大家出行方便了很多,直接把菜和肉送到周荣家,由不得她拒绝。

    长安里的街坊邻居,每次看到有人给周荣家送吃的,就羡慕的不行,今年各地继续遭灾,加上还债,副食品比去年还短缺,有钱都未必能买到肉和菜。

    别人家从乡下来的亲戚,都是求接济,周荣家的族亲却是来送吃的,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343章

    大姑的优点全被你继承了

    胜利大队的小学开办后,孩子们都去那上课了,周家湾的开车、修车教学班,理论课就在原先的私塾上课。

    周家星自上学起,就是被老师嫌弃的学生,他从没想过自已有一天也会当“老师”。

    他讲课时很认真,把自已学到的知识倾囊传授,下面的“学生”,都夸他讲课讲得好。

    周家星得了夸赞,讲课时更卖力了,还向周传义申请,每次卡车出去拉货,带几个人在车上,方便实操,也能帮着卸货。

    周传义觉得这主意不错,答应了。

    三个月后,教学班的学员都能熟练开车及简单的维修。

    “毕业”后,意味着要落实工作。

    学员们没有门路,靠自已去找,很难成功,也浪费时间。

    周传义只好找周传裕和周荣帮忙,看县里和省城哪个单位需要司机,希望能帮忙引荐一下。

    县里的卡车不多,都有固定的司机,目前不招新人,周传裕在县里的维修厂,弄到了3个学徒工名额,一个月18元的补贴,同样采取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去上班。

    所有会开车的人,都能参与抓阄。

    大哥二哥都在城里,一年才回来一次,有时太忙,过年都不回来,周家星经常听他娘嘀咕,说孩子太有出息了未必是好事,不能在跟前尽孝,还不如傻点笨点,好歹一家人热热闹闹的。

    他要是去了县里,家里就只剩下父母了。

    虽说是“养母”,但周家星还是不想他娘伤心,主动放弃了抓阄机会。

    周传义前段时间给周荣写信,询问司机招聘的事。

    周荣回信,说目前没见哪个单位在招司机,且城里今年的供粮压力很大,即将大规模的压缩城市人口,现在进城,很快就会被遣返回乡。

    不如先待在村里,或轮流开车,等政策允许的时候,再进城。

    周传义转达了周荣的意思后,教学班的成员表示理解,他们这段时间跟车送货,在县里和省城看到了不少城里人,过的日子比他们周家湾还不如。

    周家湾有山有水有基地,只要不懒,就不会饿死,何必去城里遭罪呢?

    今年,全国范围发生了特大旱灾,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1865.4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西辽河流域。

    很多河流出现了断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全国有超过2.1亿人口缺粮。

    很多地方的公共食堂,连野菜粥和红薯都无法保障了,只能解散,让村民自已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

    截止到61年的6月,各地的公共食堂,几乎全部解散......

    周家湾为了保证田里和基地的收成,每天都安排人抢水,附近的河流断流后,就开着卡车去有水的地方运水。

    今年没有跃进指标,周传景为了给乡亲们多留点口粮,在公社开生产大会时,直接把水稻亩产压到了400斤以下,大家开垦出来的荒地面积,也是往少了报。

    其他生产队的队长,除了极个别爱面子的和前两年一样喊大话,都是低报产量和开荒面积,目的和周传景的一样,想为乡亲们多留点口粮。

    周传裕知道大家的心思,没有揭穿,让大家务必保证每一个村民都有饭吃,以对得起生产队长这个身份。

    等早稻收上来,胜利大队的亩产基本在400斤左右,因各队长报的产量偏低,能偷偷留下不少粮食。

    周家湾实际亩产586斤,数据出来后,周传景和周传义都松了一口气,乡亲们下半年应该不用饿肚子了......

    受灾情影响,城里的粮食供应更加紧张,连“幺零八”都未必能买到,粮店里最多的,就是各种“粉”。

    为了填饱肚子,天上飞了,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只要看得见,抓得着,都会想办法弄回家。

    长安里的孩子喜欢结伴去林子里或公园、江边找吃的。

    什么蝉蛹、蚱蜢、青蛙、螺蛳、蚌等,都是他们下手的对象,至于鸟、鱼之类的,早就被“赶尽杀绝”了......

    周庆宏对读书的兴趣不大,放学后想拉着妮妮去江边找吃的。

    妮妮:“周家湾的族叔,隔天就给我们家送菜和肉,我妈也经常去市集上买大米给我们熬粥,家里根本不缺吃的,你想去江边玩就直说,干嘛说谎?”

    周庆宏:“......你们不是经常和我说些‘善意的谎言’吗?怎么到我这就像犯了大错一样?”

    妮妮:“......那不一样,我们的理由很充分,你的理由太蹩脚,听着就是在说谎。”

    周庆宏:“我说不过你,不和你争辩了,我听同学说克马剥皮后,拿来烤着吃,或用油爆炒,非常的香,要不我们去抓点回来试一下?”

    妮妮:“那东西恶心死了,你想抓就自已去,我身上的裙子才穿了几次,不想弄脏弄破。”

    周庆宏:“行吧,我自已去,要是大姑问起来,你帮我打掩护。”

    妮妮:“你帮我洗一个星期的碗。”

    周庆宏:“呃......大姑的优点全被你继承了。”

    妮妮:“别废话了,你答不答应?”

    周庆宏:“答应......”

    周庆宏在江边学着游了半个小时的泳,才去找青蛙、摸螺丝。

    不出意外,一无所获,这些吃的,早被其他人弄走了。

    他沾着一身泥回来,本想偷偷洗个澡,换掉衣服,不料周荣今天去市政府开会,忙完后提前回家了。

    周荣扫了他一眼,问:“你干嘛去了?”

    周庆宏以为是妮妮告状,偷瞄了她一下。

    妮妮:“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我可什么都没说。”

    周庆宏不敢对周荣撒谎,低着头,小声说:“去江里游泳了。”

    周荣:“不是说过不许你们私自下水吗?”

    周庆宏:“天气热,我看好多人都在江里游泳,就跟着一块下水了。”

    周荣:“江边很危险,每年都有孩子在水里出事,你是想让你爸妈伤心吗?”

    周庆宏:“不是,同学笑话我在江边长大,却不会游泳,是个旱鸭子,我不想被他们笑话,才想着去练习的。”

    周荣:“所谓孝子之道,讲究‘道而不径,舟而不泳。’意思是说,真正的孝子,有大路走就不会走小路,有船坐就一定不会去游水。

    因为小路和游水都是不安全的,如果出了事,父母亲人会非常的伤心,是天大的不孝。

    所以,不会游泳的孩子都是孝子,明白了吗?”

    周庆宏:“???......”

    妮妮:“......”

    第344章

    他干了那么多年的工作,凭什么让给别人?

    61年6月8日,江城市委为了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发出《关于迅速动员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立即回乡生产的紧急通知》。

    自58年以来,全市由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约为17.1万人,6月上旬起,开始广泛动员,压缩城市人口。

    通知发出后,全市集中力量处理58年以来从农村来的职工返乡。至7月初,全市迁回农村的职工达3.3万人。

    7至8月,在继续动员来自农村的职工返乡的同时,开始动员城市居民、社会青壮年下乡生产,动员从农村来的学生还乡以及整顿企业、迁厂、定员、减人、精减下放干部和组织退休人员下乡生产......

    周家湾在跃进期间进城的人,除了双职工家庭,等《通知》发出后,几乎都被劝返回乡了。

    有人不想回去,企图给单位的人事科长送礼,但没有任何效果,就去找周荣帮忙。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