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3章

    只是农村人读书少,学东西慢,要是派来的两个人,没学会就麻烦了,浪费了师傅们的时间不说,还辜负了丁姐的一番好意。

    你看能不能多给几个学车名额,我让队长把村里的聪明人都派来,总有一两个学会的。”

    丁春华笑道:“只要这事能办成,多几个人学车都是小问题,你让他们先派4个人来,要是资质不行,我们马上换人。”

    周荣:“行,我回去就给队长写信,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他!”

    第339章

    姐,我发现这世上就没有你忽悠不了的人

    丁春华与周荣聊天时,廖伯闻看见了。

    回家后,廖伯闻问丁春华找周荣干嘛。

    丁春华:“你管我干嘛,我还能吃了她不成?”

    廖伯闻心累的说:“我不是和你说过吗,她是江军长家的亲戚,我关照她没别的心思,你怎么就不信呢?”

    丁春华:“以前不信,现在信了,周荣同志说你们这些男人都是累赘,单身比结婚快活,我觉得有道理。”

    廖伯闻:“......你俩聊那么长的时间,就是探讨这个?”

    丁春华:“当然不是,周荣老家的生产队有蔬菜基地和养殖厂,我打算用两辆卡车和他们生产队换点蔬菜、鸡蛋、肉类,我现在要写申请报告,你自已去看书,别来烦我。”

    廖伯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让丁春华把细节都告诉他。

    等听完丁春华的讲述,廖伯闻叹息一声,单位里的人都传周荣同志比狐狸还狡诈,果然不假。

    汽车厂确实缺蔬菜和肉类,又是自已的妻子主动送上门被人套路,廖伯闻没有拆穿周荣的计谋,只交代丁春华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别太轻信人,就去看书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和往年一样,周父周母把周家华、周家富两家人喊到周荣这边吃年饭。

    周桂和沈博航目前还没有收到回城调令,两人是请假回城过年。

    周桂和周彩都有自已的小家和公婆要孝敬,没办法到周荣家吃年饭,两人都是初二的时候来拜年。

    江逸明还在矿山执行任务,过年没有假期,周彩独自带着江嘉诚来拜年。

    江嘉诚有一岁半了,田慧珍通过军供渠道,给他弄到了奶粉,小家伙被养的白白胖胖的,家里的孩子都喜欢逗他。

    周家广还给他发了5角钱的压岁钱。

    沈清然见周家广只给江嘉诚发了压岁钱,没有自已的份,忙把拜年的祝福语又说了一遍:“小舅舅,我祝你新年行好运,心想事成,越来越俊!”

    周家广知道沈清然想要红包,故意装糊涂的说:“谢谢清然,你的祝福,小舅舅收下了,我也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沈清然:“小舅舅,我妈说对一个人好,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要用行动表示。”

    周家广:“我等下给你做好吃的。”

    沈清然:“......小舅舅,你能发明收音机,应该很聪明啊?怎么会猜不到我心里的想法?”

    周家广拿出5角钱给沈清然:“我当然能猜到你的想法,是要这个?”

    沈清然连连点头,开心的说:“小舅舅最好了!我等下和妮妮姐姐一起去买鞭炮,你帮我们放啊。”

    周家广:“没问题!我放鞭炮比发明收音机还厉害!”

    周家广和大娃前段时间把装电池的收音机倒腾出来了,请周家华、周家富在各自的厂里推广一番后,大家觉得买电池太费钱了,不如插电的收音机划算,目前只接了两个私单。

    加上之前存的私房钱,足够给小辈们发压岁钱了。

    周家广给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发了5角钱,连大娃、二娃、妮妮都有,说是他作为长辈的一番心意。

    但家里的孩子,除了沈清然和大娃以外,其他人都只能留下一角钱,剩下的需要上交。

    即便这样,孩子们仍然很高兴,结伴去逛街,买自已喜欢的零食和玩具......

    周桂初三要回周家湾,周荣把置换卡车的事告诉了她,请她转述给周传义和周传景,如果同意,尽快发电报答复。

    周桂笑道:“姐,我发现这世上就没有你忽悠不了的人。”

    周荣一本正经的说:“别乱说!我们是各取所需!”

    周桂:“嗯,大姐说的,永远都是对的。”

    周荣:“供应的份额,我尽量往低标准谈,那4个学车名额,你让传义叔他们尽快定好人选,挑些资质好的,我们争取一次学会。

    万一哪天生产队的车辆增多,不至于临时找不到司机,大家也能替换着开,以免疲劳驾驶。”

    周桂:“这种好事,传义叔他们一定很积极。”

    初三,周桂和沈博航回到了周家湾,沈清然继续交由秦艳华和沈春恒照顾。

    沈清然已经上了幼儿园,秦艳华负责接送就行,只要有吃的玩的,她就不哭不闹。

    周桂相信秦艳华能把她照顾好,放心下乡......

    周荣遵守承诺,请周桂带了一台装电池的收音机回了周家湾,把周传义和周传景高兴坏了,直夸周家广和大娃厉害,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两人要给钱,周桂不要:“这台收音机是大姐送给村里的,大姐说希望大家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丰富认知,紧跟实事。”

    周传景:“大荣就是心细,晚点我给乡亲们开个会,把大荣送收音机的事告诉大家,以后出工的时候,就把收音机拿去田间放,让大伙儿知道咱们国家每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周桂:“可以,还有个事,大姐让我转述给两位叔。”

    等周传义和周传景得知可以用蔬菜、猪肉、鸡蛋和汽车厂换两辆卡车,两人高兴的不知所措,毫不迟疑的答应置换。

    周传义欣喜的说:“还是大荣有本事,连蔬菜换汽车的主意都能想到,还能把事办成,她又为村里立了一个大功。”

    周桂:“这事还没成,我姐说你们要是同意,尽快给她发电报或写信,再把学车的人定好,她好去汽车厂协商。”

    周传义:“写信和发电报都太慢了,大荣之前给我写信时,说了她的办公室电话,我过两天去县里给她打电话。”

    周桂:“行。”

    学车的名额,同样采用抓阄决定,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与抓阄。

    周传义和周传景担心那些没有文化,资质又差的人抓到了名额,学不会,浪费了,也让汽车厂的人嫌弃农村人。

    两人要求周家湾最少小学毕业、为人勤快、且年龄在15-25岁之间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抓阄......

    第340章

    计不在高,有用就行

    周家星在董慧儒的教导下,已经上了初三。

    只是现在学校动不动就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上课的时间少,他渐渐的对上学失去了兴趣,也嫌弃干农活累。

    得知村里即将弄来两辆卡车,就找自已的老爹商量,说他想去学车。

    周传义瞥了周家星一眼,冷着脸说:“学习和干工作一样,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已经上了初三,坚持一下,就能上高中,然后上大学,等大学毕业,就能进城当干部了,现在半途而废,怎么对得起董老师的教导?”

    周家星:“爹,学校现在上三天课,就有两天要下地干活,碰上农忙,一两个星期都得在田里待着,和农民有什么区别?

    不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能当干部的,好多都是进厂当工人。

    你每次拿回家的报纸我看了,政府为了减轻供应压力,一直在压缩城市人口,咱们生产队前几年进城的,不就有好几个被遣返回乡了吗?

    往后的形势不好说,等我大学毕业,要是碰上政策不好,很有可能被派到乡下种田。

    绕了一圈,要是还回家种田,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

    反而让我和你一起失去希望。

    我要是学车,就不一样了,好歹有了一技之长,到哪都能养活自已,不用靠你们,还提前解决了工作问题。”

    周传义若有所思:“你真的想学车?万一学不会呢?”

    周家星:“学不会就回来继续读书啊!听你的话,读高中,考大学,遵从组织安排。”

    周传义:“......那行吧,我帮你弄一个名额。”

    预定名额需要和周传景通气。

    谁去学车都是一样的,还能卖周传义一个人情,周传景二话不说的就答应了。

    计不在高,有用就行。

    周传义、周传景这对老搭档商量一番后,还是决定用私藏抓阄纸条的办法搞定名额......

    当司机的人,就算不用出车,每天也是计满工分,这一点很多人不在乎,主要是神气!

    一想到自已开着卡车到处跑,引来阵阵羡慕的眼光,村里的年轻人都积极报名。

    周传景把那些懒汉直接剔除出去。

    有人不服气,说他小学毕业了,为什么不能参加抓阄?

    周传景:“学车不比下地干活轻松多少,你们几个,平日上工看不到人,或是挑些轻松活计干,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们能用心学车?

    好的机会永远青睐于那些踏实肯干的人,要是不服气,以后就放勤快点!”

    那几个懒汉还想狡辩,周传景懒得听,直接让民兵队的人把他们赶到一边,并派人守着,防止他们捣乱。

    最终,有23人符合抓阄条件。

    周家星因早早的拿到了“学车”的纸条,顺利入选。

    周传义和周传景的儿子,等各自厂区的家属区建好后,就给主任送礼,顺利分到了房子。

    还给自家媳妇在厂里找了个工作,把老婆孩子接进城,并把全家的户口迁到厂里,目前都是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

    周天赐也转去城里读书了。

    好事都让自家占了,担心有人心生埋怨,不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

    周传义和周传景向那些没有抽到名额的人承诺,等卡车顺利回到村里,就让那四个学车的人,成立一个培训班,教其余的人,学成后,可以自已进城找工作。

    大家听闻还有这种好事,原本失落的心情,顿时好起来,还把周传义和周传景一顿夸,说他们是人民的好干部......

    周荣初五接到周传义的电话后,就去汽车厂找丁春华。

    丁春华说她的申请报告才上交给厂长,审批没那么快。

    周荣:“姐,咱们厂是市里和省里的重点单位,厂长定是大忙人,哪有时间管这种小事?

    等他分出精力来签字审批,估计都到了四月份,厂长今天在吗?我们直接去和他当面把事说清楚,争取尽早为工人们改善伙食,提升福利。”

    丁春华想了想,同意了周荣的提议。

    汽车厂厂长刘兴国,因上一任厂长在跃进时是保守派,被下放了,厂里的党委书记又是他的表姐夫,只是这层关系很少有人知道,他才从主任提了上来。

    他虽然觉得置换的主意不错,工人们不闹情绪,开心搞生产,他作为厂长,也是有政绩的。

    但这么快的就做批示,没先例啊!

    也会显得他这个厂长没威望。

    刘兴国:“你们汇报的事,我知道了,申请资料我回头研究一下再做批示。”

    周荣:“......可以,我们先给拖拉机厂供货,明年再和咱们互相支援。”

    刘兴国:“......你这小同志,答应了我们的事,哪能反悔?这不是一个好干部应有的作风。

    这份申请报告上连个供应数额都没有,我们需要商量一下,你先回去等等,等我们商量好了,尽快给批示。”

    周荣:“好,我过几天要和廖局长一起去市政府开会,要是厂里有困难,刘厂长方便透露的话,可以告诉我,我在开会时反馈给市委。”

    刘兴国一惊,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是市工商局的科长,后面有廖伯闻做靠山,而廖伯闻又背靠江军长。

    要是把人得罪狠了,自已这个厂长怕是表姐夫出面,都保不住。

    刘兴国一改态度,和善的说:“我们厂里一切都很好,就算有点小问题,也能自已解决,不必劳烦小周同志向市委反应。

    你们刚刚说的那个互相支援的事,我觉得很好,工人兄弟是我们完成工业化的强有力支撑,不能薄待了他们,农民兄弟种粮辛苦,更不能受委屈。

    你们的申请,我批了!”

    周荣笑道:“刘厂长不愧是咱们汽车厂的领头羊,眼界卓识非一般人能比,汽车厂在你的带领下,定会更上一层楼。”

    刘兴国最喜欢听人夸他能干,周荣的马屁还没拍完,他就在申请文件上签好字了......

    蔬菜、肉类的具体供应数额,刘兴国不管,由丁春华这个人事科长去落实。

    工人要是有怨言,自然也是由丁春华去背锅......

    第341章

    周家湾有麻烦,必须去撑场子!

    丁春华知道“置换”的工作不好做,稍不留神,就会里外不是人。

    在与周荣协商供货数量时,丁春华希望周家湾每周供应300斤猪肉,200斤鸡蛋,4000斤蔬菜。

    这么大的数量,周荣哪会答应?

    “姐,这么个供应法,哪个生产队供应得起?农民最讲实在,不划算的买卖绝不做!

    因副食品持续短缺,目前市集上的白萝卜能卖到一元钱3斤,胡萝卜一元钱两斤,猪肉和鸡蛋也涨了不少。

    您算算账,要按照您的要求供货,一年下来,我们生产队可是有好几万块的供货数额,咱们一辆新卡车卖出去,也不过万把块钱。

    这么大的出入,要是被人恶意揣度,说咱们故意占农民兄弟的便宜,再乱扣个帽子,多冤啊!

    我们的出发点是要为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谋福利,别好心办成了坏事,到处落埋怨,还搭了前程。

    我们生产队长为这事很上心,专程跑去县里给我打电话,说基地里每周能调动的份额,只有100斤猪肉,50斤鸡蛋,1500斤蔬菜,这是最大量了。

    队长希望我再往下压一点,但咱俩这关系,我哪好意思往下压啊?!

    要不先这么供应着,要是合作的愉快,明年再来置换,然后定新的标准?”

    丁春华陷入沉思,还没来得及反应,周荣又连番哭穷、加不停拍马屁,听的丁春华于心不忍,同意了她的提议......

    周荣在工商局上班,不好代表周家湾生产队签字,且她也没有印章,只能先和丁春华达成口头承诺,等周传景带着印章过来,再签一个正式的“互相支援”合作书。

    每次开着房车回周家湾,找的借口都是遇到别人的顺风车,“运气”太好,次数多了容易让人起疑。

    且她这个科长,总是请假,影响不好。

    周荣出了汽车厂就给周传景发了份加急电报,说置换的事已经谈妥,让他们尽快带着印章和学车的人赶到省城。

    发电报分正文与地址两部分,正文一个字一毛钱,地址一个字5分钱。

    加急电报在道路好走的地方,可当日送达,掏加急费即可,普通电报一般是次日到,偏远地区要延迟一两天。

    周荣是初五下午发的电报,周传景初六上午就收到了,和周传义商量后,初七就带着四个学车的人和印章到了周荣家。

    他给周荣带了两只母鸡,一些鸡蛋、黄豆、花生、绿豆等,还给丁春华带了一只母鸡,十几个鸡蛋。

    丁春华见周传景这般质朴,又会来事,没有任何刁难,爽快签了“互相支援”合作书,还说学车的4人,在学车期间,厂里负责吃住。

    61年的3月1日(星期三)正好是元宵节,丁春华希望从这天开始供货,正好晚上给工人们加餐,以庆祝节日。

    卡车要等学车的人学会了才能开走,周家湾现在没车配送,丁春华提议,把肉和菜放到火车上,到了江城,汽车厂派车去接就行了。

    周传景表示没意见。

    安排好周家星四人的寝室,周传景交代他们好好学习,尽快把车开回村里。

    周家星拍着胸脯说:“叔,你放心吧,我看着那些卡车浑身都是劲,肯定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学会,然后开着它回村,让整个公社都羡慕我们周家湾!”

    周传景:“好样的!我们在村里等着你!”

    送周传景去火车站时,周荣建议,等卡车到手,可以去公社及县里的一些单位接点运输任务,为村里赚点外快。

    周传景笑道:“你这提议非常好,现在出门不方便,运点东西更是难上加难,我相信我们的卡车定能接来不少单子!”

    周荣:“运费怎么计算,你和传义叔或传裕叔商量一下,定个标准。”

    周传景:“行!”

    周家星在学车方面很有天赋,不到两个月,就把车学会了,拿到了驾驶证,简单的维修都能处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