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2章

    “给口水喝总可以吧?”

    “不方便。”

    周母担心赵梅借故讹他们,只能拒绝。

    赵梅:“你这老太太怎么这样心狠?!我瞧你穿的不错,你家不会也是资本家吧?信不信我去政府告你?”

    周母:“你尽管去告,你一个立身不正的人成天告这个告那个,到时咱们看一下,政府的人是抓你还是抓我。”

    赵梅一噎,她一个下九流的人,自然不敢去政府大闹,无非是想吓唬下别人。

    赵梅见周荣家只有周母一个老人家,和几个半大的孩子在家,想着应该很好拿捏。

    她接连被男人骗,身上的钱越来越少,再不找到收入来源,她和孩子就活不下去了。

    赵梅牵着宝儿,直接坐到周荣家的客厅,不要脸的说:“你们要是不给吃的,我们就不走了,没有米饭,糊糊也行,再把你们炸的东西弄点出来,我们不挑剔。

    你们要是敢对我动粗,我就出去嚷嚷,说你们全家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我就不信,没人主持公道。

    用一顿饭,换你们全家的安宁,还是很划算的。”

    周母跟周荣相处的时间久了,也学到了一些新词,她呵笑一声:“我之前还有点同情你,觉得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挺不容易的,看来是我的同情心泛滥了。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你落到今天这个处境,定是你一手造成的,怨不得别人。

    想讹我家?你打错算盘了,七广、大娃、二娃、庆宏!”

    周家广、大娃、二娃、周庆宏不喜欢赵梅这个不速之客,尤其是听了她的一番话,都想教训她一下。

    现在听到周母的传唤,四人连忙同声应答:“到!”

    周母:“把这两人给我抬出去,扔到垃圾堆那。”

    “是!”

    赵梅和宝儿在惊愕中,被周家广四人架着,扔到了垃圾堆里。

    担心赵梅造谣,败坏自家的名声,周家广逢人就说赵梅去他家偷吃的,被抓个现行还死不认账,想反过来讹他们家的钱。

    周家广告诫大家,一定要警惕赵梅,把房门关紧,别让她进门,给她讹人的机会。

    街坊邻居听罢,对赵梅母子的同情,顿时消散无余,纷纷关好自家的房门,以防赵梅串了进来......

    姜文娟在二楼看到赵梅在周家闹事,既开心又担心。

    豹子荣的家,赵梅也敢去招惹,简直活得不耐烦了!

    但反过来,豹子荣要是把这事迁怒到自家怎么办?

    计算着周荣的下班时间,姜文娟从后门出来,早早的在巷子口候着她。

    一见周荣,姜文娟主动交代了赵梅去周家闹事的事,并赔不是。

    赵梅不上门寻事,周荣不会管她和贾家的闲事。

    她非要仗着小聪明算计别人,就别怪自已送一程了。

    周荣问:“姜嬢嬢,你想把她弄走吗?”

    姜文娟:“想啊!做梦都想!你有么斯好办法?”

    周荣:“目前有两个办法,一,向居委会举报,说赵梅母子是流民,让居委会配合公安部门将他们遣返回乡。

    但这个办法,有一个弊端,赵梅要是一口咬定宝儿是贾叔的儿子,并能提供证据,他们是来寻亲的,然后寻死寻活的要你们家给个说法或赔偿。

    一旦证据确凿,你们家就占下风,居委会和公安同志为了息事宁人,估计会要你们家出点钱粮。”

    姜文娟:“贾家现在就是个空壳,家里还有一堆人等着吃饭,赵梅要的钱太多了,我们根本拿不出来,第二个办法是么斯?”

    周荣:“和贾叔签一个离婚协议,他净身出户,家里所有的钱财归你,再把他送给赵梅,让他们两个凭借自已的双手去过日子。”

    姜文娟:“啊?!你要我离婚?我孙子都有了,现在离婚,不被人笑掉大牙?”

    周荣:“离婚协议只是个形式,不是真要你们离婚,万一贾叔想假戏真做,他没有钱,又一把年纪的,除了一身臭毛病,什么都没有,姜嬢嬢觉得他能找到什么样的好女人?

    他要是没钱,赵梅会要他?到时候贾叔会求着你收留他。”

    姜文娟:“也是哈,他这两年老是喊这里疼那里疼的,让我捏肩捶背、端茶倒水的伺候他,晚上的呼噜声也吵的人冇得法睡,赵梅要是喜欢,送给她也冇得关系,我反而轻松了一大截。

    还是你脑瓜子灵活,回去后把就双管齐下,两个办法一起尝试,要是事成了,我定要好好谢你。”

    周荣:“我听人说,江城的媳妇,都有一项基本功,就是拍得息对手,盘得顺老公。

    我相信就算没有我出点子,以嬢嬢的能力,也能搞定这件事。”

    这话姜文娟听的浑身舒畅,笑着说:“我就喜欢和你来往,说话实在,对胃口,我已经想好么样对付赵梅和我家那个死老头了。”

    周荣:“预祝嬢嬢成功。”

    姜文娟:“你就看好吧!”

    第337章

    你靠我过日子?你要不要脸?

    贾德阳一开始不想按照姜文娟的要求签离婚协议,姜文娟拿刀逼问他,是不是想用家里的钱财继续养皮盼和野种。

    贾德阳矢口否认:“你是不是吃饱了冇得事做?苕吃多了?就晓得胡思乱想!”

    姜文娟:“你才苕吃多了,饿狗子只记得千年屎!

    你想我相信你的话,就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按手印,只要你能搞定赵梅母子,这份协议就作废,否则就一分钱的不许带,滚出家里!”

    贾德阳还想狡辩,贾德远发话了:“都莫争了,这事确实是老二做的不对,就按文娟的意思办吧,反正只是个形式,等赵梅母子走了,我们还是一家人。”

    姜文娟的儿子儿媳,都站在他们妈这边,贾德阳孤立无援,只能无奈的签下那个不平等离婚协议,并交出身上所有的钱......

    贾德阳按照姜文娟教的说辞,找到赵梅后,说他被家里人赶出来了,一分钱都没带,以后他就靠赵梅过日子了。

    赵梅听笑了:“你靠我过日子?你要不要脸?”

    贾德阳:“你把我的家拆散了,我一把年纪的又冇得办法出去找工作,你是舞女,好歹有一技之长,我不靠你,靠哪个?”

    赵梅气得呼吸不畅,也不信贾德阳真的被赶出来了,在他身上翻找一圈,没找到一分钱,闹着要去贾家讨要说法。

    直到贾德阳拿出那份离婚协议,赵梅才不得不相信现实。

    姜文娟嫌弃的男人,赵梅哪会看得上?!

    何况贾德阳还是个资本家,走到哪都被人歧视,她和孩子真跟了这人,往后休想有安稳日子过。

    她来找贾家麻烦,为的就是钱。

    钱没弄到手,她要个一无是处的老男人干嘛?

    赵梅将离婚协议扔给贾德阳,生气的说:“你离不离婚,和我没关系,我为你生了个儿子,抚养费必须给到位,否则我就去告你!”

    贾德阳:“你凭么斯断定宝儿一定是我的儿子?只要我告诉别人,你是舞女,以接客为生,就冇得人相信宝儿是我的伢。”

    赵梅:“你太不要脸了!我和你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根本没和其他男人接触,我们不夜天的妈妈可以做证。

    我们所有姐妹每次和男人出去,她那里都是有记录的。”

    贾德阳:“一个老鸨的证词,别个会信?你真是傻的天真?”

    赵梅:“我们每次同房,我也做了记录,房东太太可以证明我们相处的那段时间,我没有其他男人,而且宝儿和你长的很像,就凭这一点,你赖不掉!”

    贾德阳:“这世上长的像的人多着呢!难道每一个长得像的人,都是父子或父女?

    我懒得和你掰扯,因为你,我的家散了,你要对我负责,以后我就跟着你了,你马上去找工作吧,我还等着吃饭呢。”

    赵梅:“......”

    赵梅始终不信,贾德阳被赶了出来,跑去贾家大闹。

    贾家今天没有紧闭大门,姜文娟抄着擀面杖站在门口,扬言赵梅和贾德阳敢跨进门口一步,她就动手。

    赵梅将贾德阳往门口方向推了一下,见果真迎来一顿打,她才相信姜文娟说得出做得到。

    赵梅不想被打,离姜文娟最少十步远,气愤的说:“你们家这么不讲道理,小心遭报应!

    我不和你们耗着了,直接给我1000块钱和100市斤的粮票,我立马带着宝儿离开,再也不来找你们麻烦。”

    姜文娟:“哼!钱和票冇得,男人倒是有一个人,你带走吧,还能给我家省点粮食。”

    赵梅:“......你这个泼妇、无赖!贾老板是你们家的一家之主,在外做生意的那些年,给家里赚了不少钱,你凭什么一分不给的让他出门?你把他的那份家产交出来!”

    姜文娟:“你算老几,呛尼玛个苕一样滴,在这里对我指手画脚?从他签下离婚协议的那刻起,他就不是我屋里的人了。

    你们都给我潜远点,再敢来烦我,我一巴掌把你们挎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

    赵梅有大半江城话都听不懂,只觉得不是好话,她骂不过姜文娟,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对院子里看热闹的贾德远说:“大哥,孩子真是你们贾家的种。

    就算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们也不能苛待孩子啊,不然等他长大了,得多记恨你们?”

    贾德远摆摆手,说:“我都是半身入土的人了,冇得精力管别个的闲事,你们有么斯恩怨,自个儿了结。”

    贾德远说完,就背着手回了书房......

    赵梅还想和王淑珍套下近乎,姜文娟的儿子已经带着居委会的人来了。

    城里粮食供应紧张,连本地人都要尽可能的劝到乡下,何况是流民?

    居委会的人核实完赵梅的身份,就要带她走。

    赵梅奋力挣扎,说她是带着儿子来寻亲的,她不是流民,还说她有证据。

    但她提供的证据,都被贾德阳当面一一驳斥。

    赵梅又没有其他切实有效的办法,证明宝儿就是贾德阳的儿子,只能被居委会的人强行带走。

    她在离开前,怒骂贾德阳是败类,迟早遭报应。

    贾德阳凑近她,小声说:“你没有经过一个男人的允许,擅自生下他的孩子,就应该承担所有后果,回去后好好养着宝儿,莫让他恨你。”

    赵梅愤怒的瞪着贾德阳,想打他几巴掌,居委会的人已经把她拖走了......

    赵梅因舞女身份,曾和她的姐妹们一起被当地政府送去纺织厂改造,顺便让她们有个工作自食其力。

    她吃不了工厂的苦,加上肚子大了,就把工作卖了,一直靠手里的积蓄和寻找有钱人度日。

    不想找到的都是假的有钱人,她的积蓄被陆续骗走......

    赵梅被遣返回乡后,当地政府没有空余岗位给她安排工作,直接让她带着宝儿下乡,凭借自已的双手赚工分,养活自已和孩子......

    贾德阳见事情圆满结束,想找姜文娟要回她手中的那份离婚协议并撕毁。

    姜文娟不给,说她是看贾德阳可怜,才暂时收留,要是贾德阳哪天臭毛病又犯了,或又有不三不四的女人找上门,离婚协议同样生效。

    贾家其他人,都赞成姜文娟的做法。

    把柄被人捏着,身上又没钱,贾德阳在家里只能忍气吞声,还每天被姜文娟使唤着做各种家务。

    他在贾家喝茶看报、每餐只等饭熟、没事就出去咵天的悠闲日子,一去不复返......

    第338章

    我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找个男人嫁了

    61年的除夕是2月14日。

    2月13日,工商局内部员工在自已的食堂吃年饭,一些领导的家属也参加了。

    廖伯闻的夫人丁春华,应付完大家的敬酒后,主动坐到周荣身边,笑道:“听人说咱们局里有位年轻漂亮、才华横溢的科长,今日总算见识到了,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

    明明是夸赞,但周荣就是在丁春华的言语神态中感觉到了杀气。

    近期单位里好像有传言,说她和廖伯闻是亲戚,才会被格外关照。

    她和丁春华没有交集,对方却对她带有敌意,估计是因为传言产生了某些误会。

    周荣浅笑道:“丁同志过奖了,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大儿子都上高中了,每天操心家里的琐事,头发都急白了,年轻漂亮这个词用在我身上不合适。

    至于‘才华横溢’,愧不敢当,我们单位人才济济,很多同志的能力都在我之上。”

    丁春华开玩笑的说:“他们真比你有本事,不就全当科长了?”

    周荣凑近丁春华,耳语道:“这两年好多同事下乡了,或即将下乡,我只是顶一段时间而已,等他们回来,我就调岗了。”

    丁春华:“是嘛?小周同志还年轻,不考虑再找一个?我们单位的一位车间主任,是包办婚姻,他与老婆志趣不同,离婚了,要不介绍给你?”

    周荣:“不用,我前夫当初就是打着包办婚姻的借口和我离婚的,我发誓,这辈子不嫁人了,独自带着三个孩子过。

    我现在有工作,有收入,有亲人,男人对我来说就是添堵的,我不喜欢他们仗着丈夫的身份,对我指手画脚,想想就烦。

    还是单身好啊,没有公婆管着,不用掺和夫家的各种琐事。”

    丁春华:“你真这么想?”

    周荣:“当然了!我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找个男人嫁了,为别人家操劳一生,我只想用自已的学识,为国家多做点贡献,以感谢组织对我的栽培。”

    丁春华见周荣说的很认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猜疑,笑道:“你的思想觉悟很高,单位提拔你做科长是有道理的。”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周荣把丁春华一顿夸,两人直接姐姐长妹妹短的称呼彼此。

    周荣从丁春华的言语中,得知她是汽车制造厂的人事科长,眼睛一亮。

    自城区成立人民公社后,很多单位喜欢以“互相支援”的名义,互换物资。

    周荣故意向丁春华透露,说周家湾有个蔬菜基地和养殖场,还把乡亲们因为受灾的凄苦生活说了。

    丁春华听罢,若有所思。

    汽车制造厂虽开垦了一些旮旯角落种菜,但无法满足整个厂区近千人的蔬菜供应,尤其是肉类,极为短缺,工人吃不好,就私下发牢骚,还说是干部贪污,克扣了伙食。

    她这个人事科长总是莫名背锅。

    丁春华斟酌一番,试探着问:“你老家的那个养殖场和蔬菜基地,能自已做主分配物资吗?”

    周荣:“量少了可以,多了不行,我们生产队在县里和省城各开了两个菜店,政府允许我们配货,其余的要送到各大供销社、食品店、菜店,为组织解决副食品短缺的问题。”

    丁春华:“你能不能和生产队长沟通一下,定期给我们厂送点蔬菜、猪肉、鸡蛋?回头我让库房的同志,整理一些旧铁器给他们,可以用来打造锄头、铁锹。”

    周荣笑道:“旧铁器打造锄头、铁锹需要不少工钱,现在村里遭灾,稻谷没有收成,全靠基地里的一点菜、牲畜,维持乡亲们的生计。

    大家虽没读什么书,简单的账目还是能算明白的,鸡蛋、猪肉、蔬菜都是紧俏货,供应到哪都能换钱。

    前些天我们生产队长给我写信,说拖拉机厂的人和他联系,想用两辆新拖拉机换鸡蛋、肉类、蔬菜的两个月供应,问我这种交换是否划算。

    年底了,我工作忙,还没来得及回信,我觉得拖拉机厂的提议可以考虑,村里有了拖拉机,运货方便,还能帮着耕地,我打算今晚就给队长写信,应下这个事。

    队长能调动的份额有限,要是给拖拉机厂供货,就没办法给咱们汽车厂供应了。

    姐,咱俩这么投缘,您的提议我会在回信里一并告诉队长,至于村里会不会同意,我不敢承诺。”

    丁春华拉着周荣的说,焦急的说:“听你刚才的描述,你们那应该属于山区,以现有的路况,拖拉机没办法耕地,而且车斗那么小,装不了几箩筐的货,速度也慢,一点都不实用!

    你先别急着回信,回头我向领导申请一下,用两辆旧卡车和你们生产队置换,你们给我们供两个月的货。”

    周荣:“咱们厂里的旧车,估计都是返厂维修,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弄到乡下万一坏在半路上,大家只有哭的份。”

    丁春华:“那就用新车换,你们多给点份额。”

    周荣:“我不是村里的当家人,具体供应数额,做不了主,我先给队长写信,问下他的意见。”

    丁春华:“没问题,你们生产队长要是同意,你就去汽车厂找我,我们年后开始供货。”

    汽车厂附近还有纺织厂、毛巾厂、暖水瓶厂、农具厂等,既然折腾一番,就要利益最大化。

    周荣琢磨一下,说:“只供两个月的货,大家的嘴要是养叼了,往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我们每周供货一次怎么样?持续一年,既能改善工人的生活,也不会落埋怨。”

    丁春华:“还是你考虑的周全,就这么办!”

    周荣:“丁姐,我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听人说开卡车很难的,要是生产队长同意交换,没人会开车也不行啊!”

    丁春华:“这个容易,让你们生产队派两个人到我们厂里学开车,我们顺便教他们怎么修车,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周荣:“丁姐的建议非常好,我替乡亲们谢谢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