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周传安踹了胡兵一脚:“畜生!居然说出卖老婆的话,看来是打轻了!”周传安怒上心头,下手更重了,胡兵的额头、脸颊、胳膊、大腿全是伤。
因他有前科,不管他怎么求饶,周传安没有要停手的意思,围观的人也没有帮着求情,都想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胡兵不想被打死,见求饶没用后,怒喊道:“郑兰你个贱人,你男人都快被打死了,还不快来帮忙?”
郑兰死死的盯着胡兵,神情淡漠的说:“我打不过他们,帮不了你。”
胡兵:“打不过,挡在我前面也行啊!老子要是被打死了,你就得守寡了!”
郑兰冷笑一声,将胡小花抱在怀里,跪在地上,心如死灰的说:“我们三个是一家人,不能分开,胡兵罪孽深重,死不足惜。
麻烦你们把他打死后,将我们三人一起掩埋,若有来世,我一定报答大家的恩情。”
围观的人:“???......”
胡兵:“!!!......”
闻讯赶来的周传景,了解事情始末后,让郑兰别再闹事了,赶紧带着胡小花和胡兵离开,以后不要来周家湾了,否则他们下起狠手,后果自负。
郑兰苦笑道:“我没有地方可去,这个畜生让我出来讨饭,要是讨不到吃的,说要把我的孩子煮了。
我家小花自出生后就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你们能不能行个方便,让我在这待一会儿,要是小花没了,我就将她好生安葬,守着她几天,省得她被自已的亲生父亲毒害。”
周传安听罢,对着胡兵又是一顿揍。
围观的村民也骂胡兵不是东西,竟然想吃自已的孩子,也不怕天打雷劈。
胡兵狡辩,说他没有说过这番话,是郑兰胡说八道。
挤在人群里的周荣,见郑兰怀里的胡小花脸色苍白又瘦小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
周荣靠近郑兰,悄声问:“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摆脱那个人渣吗?”
郑兰酸涩的说:“我不止一次的想摆脱他,却又逃不掉,他脾气很坏,我要是不顺着他,不是打就是骂,或是用孩子威胁我。”
周荣:“等下你好好配合,剩下的交给我。”
郑兰:“好。”
周荣走到胡兵面前,冷声说:“你媳妇跳水的水塘,是我们生产队的饮用水来源。
我们与你媳妇无冤无仇,她却抱着孩子跳水寻死,污染了水源,也破坏了我们生产队的风水,必须赔钱。
我们不要多的,就赔88块钱,你既是当家人,就由你赔吧,要是敢不赔钱,我们就把你送去公社的人武部关起来。”
胡兵一听这话,忙说:“我没钱,要是有钱就不会出来逃难了,我没有逼着郑兰跳水,只是让她出来要个饭而已。
谁知道她会自作主张的跳水,你们要赔偿就找她去,等回去后,我也会狠狠的教训她!”
周荣问郑兰:“你有钱赔吗?”
郑兰:“没有。”
周荣:“夫妻一体,你闯祸,你男人赔钱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你们都没有钱赔,我们把你男人卖去采石场做苦力,你没意见吧?”
郑兰:“......没意见,你们尽管卖吧,我还有一个婆婆,就在村子外的一片荒山上坐着,可以一起卖给你们,两个人还债,比一个人快。”
周荣:“好,我们现在就把他们送去采石场。”
周荣给周传安耳语几句,对方连连点头,承诺一定会把事办好,然后招呼几个民兵队的人,架着胡兵就往村外走。
胡兵拼命挣扎:“我不要去采石场,那地方去了就回不来了,你们快放开我!
郑兰闯的祸,她自已负责,我现在就休了她,你们要钱,尽管找她去,凭什么抓我抵债?!”
民兵队的人不听胡兵的辩解,在周传安的带领下,去找孙婆子......
等胡兵被带走,周荣探了下胡小花的额头和鼻息,说:“孩子发热了,需要尽快送去卫生所打针。”
郑兰带着哭腔说:“可是我没钱......”
周荣:“我借给你,等孩子病好后,你去干活还给我。”
郑兰:“好,谢谢!”
第323章
落户
周荣将周传景和周传义拉到一旁,小声说了自已的打算。
要是胡小花可以命大的活下来,周荣希望周传景和周传义能收留郑兰母女。
如果老天不给机会,胡小花没挺住,就让郑兰自已出去谋生。
周传义说:“村里有个茅棚,一直空着,那孩子真能活下来,姓胡的男人又不来纠缠,收留她们没问题,每天和大家一样下地赚工分就行了。”
周传景:“我也没意见,这对母女看着就可怜,定是被男人和婆婆逼的没有退路了,才来寻短见,我们要是见死不救,良心难安啊!”
周荣:“辛苦两位叔带些人去处置下胡兵和他娘,我先带郑兰和孩子去医院。”
周传义:“好。”
从周家湾通往公社还有两条小路,周荣不想胡兵看到自已有意救郑兰和胡小花,从而死咬着不放。
她回家给郑兰挑了件干净衣服,还从空间里拿出妮妮的旧衣,让郑兰把胡小花身上的湿衣服换下来。
之后走小路,等避开了胡兵他们,才骑着自行车,带着郑兰和胡小花飞速赶往公社的卫生所......
医生给胡小花检查一番后,说孩子饿的太狠了,又在发烧,能不能救回来,不好说,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因胡小花太瘦了,医生找不到血管,无法打吊瓶,只能在屁股上打了一针。
得老天垂怜,一小时后,胡小花退烧了。
担心胡小花会反复发热,医生开了些药,让郑兰带回家给孩子服用。
医药费共花了1.2元,郑兰拿着医药单,再三向周荣承诺,她会尽快还钱。
周荣:“我相信凭借你的勤劳,可以很快还清我的钱,我们大队长和小队长那边估计处理的差不多了,我们先回去。”
郑兰:“好。”
胡兵和孙婆子见周家湾的人,坚持要他们赔钱,否则就动手,再卖去采石场。
母子俩嘀咕一番后,说郑兰闯的祸,自已承担责任,和他们没关系,要卖,就把郑兰母女卖去采石场。
两人还说要和郑兰断绝关系。
周传义不信两人的说辞:“郑兰是你们胡家的媳妇,上了你们胡家的户口本,又给你们家生了个孩子,你们说断绝关系就断绝的?
到时你们拿着户口本,带着公安来要人,不是害我们吗?”
胡兵:“周队长,郑兰是我花钱买的媳妇,我们没打结婚证,她一个外来人,生的又是闺女,哪有资格上我们家的户口本?
郑兰之前住的郑家村,迂腐的很,女娃都是不上户口本的,你们把郑兰和小花卖去采石场,保证没人查到他们的底细。”
周传义:“你说的都是真的?”
胡兵:“当然,我可以发誓!就是你们卖了她们后,能不能给点吃的我们?
我和我娘已经几天没吃东西,饿的难受,你们行行好,可怜下我们吧?”
周传景冷哼道:“你刚才在我们生产队耍横的时候,哪里有半点可怜样?!
就你老婆孩子那瘦不拉几、不能干活的样子,采石场的人未必会收,就算收了,也给不了多少钱。
你们跟我们一起去采石场,要是你老婆孩子卖的价钱不好,你和你娘正好顶上。”
孙婆子一惊,害怕的说:“我不要去采石场,那两个赔钱货不是我们家人,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找我们麻烦!”
周传义和周传景又步步紧逼了几下,胡兵和孙婆子不想去采石场做苦力,主动写下承诺书和断亲书,保证以后再也不来洪安公社的地界,更不会靠近周家湾,要是食言,任凭处置。
周传义和周传景才放他们离开......
等周荣带着郑兰回到周家湾,周传义和周传景已经在村口等着她们了。
两人将事情经过告诉周荣后,她把断亲书给到郑兰:“从今以后,你和那些人渣没关系了,你和小花可以先在我们周家湾住下来,你也可以回娘家。”
郑兰抱着胡小花,激动的说:“谢谢你们帮我摆脱了胡兵和他娘!我自跟了胡兵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了,我爹娘他们也从未到胡家看过我,我早就没有娘家了。
你们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我想带着小花留在这里,报答你们的恩情。”
周传义:“我们不用你报恩,带着孩子好好过日子就成。”
周传景:“你和孩子没有户籍,以后生产队分东西不好安排,明天我给你们办一个,就落户到我们周家湾。”
郑兰:“好,谢谢周队长!”
周传义把之前给董慧儒搭建、却迟迟没派上用场的茅棚,分给了郑兰。
周传景让会计拨了20斤谷子和50斤红薯给到郑兰,说是先借给她,等她赚了工分,就从工分里面抵扣。
周传景还从库房里翻出了两个陶罐、几副旧碗筷给郑兰,让她先将就着用,以后手里有钱了,再去置办新的。
一些热心的村民,得知郑兰的遭遇,把家里的旧棉絮、旧衣服收拾了几件,送给郑兰母女。
郑兰红着眼眶,向大家不停的道谢。
晚上,周荣拎着个篮子到郑兰所住的茅棚,询问胡小花的病情。
郑兰:“刚刚醒了,说想喝水,这会儿好像又睡着了,我摸了她的脑袋,有点发热,我正准备给她喂药喝。”
周荣将篮子递给郑兰:“这里有一斤红糖,十个鸡蛋,你抽时间做给孩子吃,她的身体要好好养着,不然挺不住,也会落下病根。”
郑兰抱着篮子,感动的说:“谢谢,我会一辈子记着你的恩情。”
周荣不想郑兰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说:“东西不是免费给你的,我家里也缺吃的,这些红糖和鸡蛋,是我费了很大劲才弄到的,算我借给你,等你有钱的时候,要还给我。”
郑兰:“没问题!”
之后的一段时间,郑兰边下地干活赚工分,边照顾胡小花,给她熬粥,蒸蛋羹,喝红糖水。
经过调理,胡小花不再发热,身体有所好转,能下地走路了。
有周传景和周传义的关照,郑兰和胡小花的户口正式落到了周家湾。
郑兰特意带着胡小花去给周传义、周传景及周荣磕头,感谢他们救自已和孩子于水火......
第324章
提拔
8月初,周荣收到了回城调令。
周传义很不舍,在周荣的回城报告上写下一长串的好评后,让她有空多回来看看。
周荣笑道:“周家湾永远是我的家,等有假期了,我一定回来。”
周传义:“行,你这么快就被调回城了,定会高升,我祝你前程似锦,我们周家湾也以你为荣!”
周荣:“领导的心思,我猜不透,升职的事不好说,只能尽力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
周传义:“我相信你的本事。”
周荣回到单位后,廖伯闻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要求她分享此次下乡的经验感受。
周荣说她每天不仅和社员们一起下地赚工分,还经常和小队长、大队长去公社或其他生产队学习。
遇到灾民,更是亲力亲为的为他们解决问题,安抚情绪,还拿出自已的口粮分享给一对苦命的母女。
这些事,是周传义写在周荣的回城报告上面的,周荣声情并茂的讲述出来后,会议室内的掌声经久不息。
廖伯闻夸赞周荣品行兼优,其他人也夸她思想进步,为单位争光。
周荣一本正经的说:“廖局长经常教导我们,‘见困难要上,见荣誉要让,见先进要学,见后进要帮’。
我时刻谨记廖局长的话,并把它们运用到工作中,才能在此次下乡活动中取得一点微小的成绩。
今后,我会更加用心的向大家学习,争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组织做贡献。”
“啪啪......啪啪......”廖伯闻带头鼓掌后,会议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周后,周荣被提拔为人事科的副科长。
周荣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几乎滴水不漏,谁要是找麻烦,她也不怕,直接上纲上线,手中又有实权,大家对她敬畏中带着几分巴结。
她在单位,游刃有余......
为解决粮食和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省、市委提出在城区开展“寸土必爱、寸土必争、寸土不让、寸土不闲”的运动,建议市民立即把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
并要求各机关、企业、部队、学校尽快做到吃菜全部自给或自给有余。
之后,所有机关、企业、学校、部队齐行动,广泛开展了见缝插针,大种蔬菜的运动。
全市共开出基建余地和房前屋后、院内院外、沟边道旁的零星空地共达1.2万余亩......
工商局院墙边上的花坛,里面的花卉全被拔了,种上了萝卜白菜。
许曼为了配合组织的政策,把她家院子里的花卉给挖了,种了各种青菜。
周荣弄了十来个破陶罐、旧竹篮、篓子回来,摆在院子里,带着二娃、妮妮和周庆宏去挖土回来种菜,还买了只母鸡孵小鸡仔。
长安里的居民,几乎家家都在院子里种了菜,有的是把原来种树种花的地方挖了,有的和周荣一样,弄些陶罐、竹篮装土后摆在院里。
各家的小作坊自开年后,就陆续关了,一是生产原料短缺,其次是入不敷出,公社收不上利润,无法贴补小作坊,要求大家自负盈亏。
作坊生产出来的物品,都是初级食品或简单的生活用品,价格较低,微薄的利润没办法支付帮工之人的工资,只能解散......
麻绳作坊解散后,姜文娟以为她家终于能过几天平静日子了,不料组织又要求“开荒”。
历经了这么多事,姜文娟他们已经明白了,组织的任何新政,都是不可抵抗的,与其被人找上门来寻麻烦,不如主动配合,还能争取个思想先进的表扬。
为了响应组织政策,姜文娟家的院子,只要能挖的地方,全被他们挖了,种满了蔬菜......
周家广和大娃要参加学校的生产劳动实践,整个暑假,不是在农场干活,就是在学校挖菜园子。
等两人8月底回到家,再次成了又黑又瘦的“黑娃”,连眼神都没之前清澈了。
两人在农场和学校都是吃的大麦馍馍和各种糊糊,定量供应,根本吃不饱。
周荣担心他们亏了身子,从空间里拿了些排骨出来炖汤,给孩子们补身体。
现在的食材纯正,哪怕只放一点生姜,都能香气四溢。
周荣不想别人知道她家吃的太好,炖汤时都是关着厨房的门窗,但丝丝香气还是通过空气的波动传了出去,让路过她家的人,不停咽口水......
因田里遭了灾,生产队的公共食堂无法开办,山上能吃的,都挖完了,刘老太只能随着大儿子李大军一家,来投奔城里的小儿子李小军。
李小军只是印刷厂的普通工人,媳妇张翠虽是城里户口,却没工作,他们又有两个孩子要养,手头并不宽裕,刘老太他们来了后,日子更加艰难了。
张翠以为她婆婆、大伯哥、三个侄儿侄女只是小住两天就回去了,没想到一住就是半个月,还没有要走的意思。
家里的米缸早就见底了,粮本上的份额也用完了,近几日吃的粮食全是在黑市买的高价粮。
张翠不想,也没能力负担她婆婆和大伯哥一家,开始赶人。
城里吃喝不愁,刘老太不想回到乡下去挨饿,加上李大军的蹿戳,她和张翠大吵了一架,还以死相逼,说儿媳不孝,要饿死婆婆,她现在就撞死在门口算了。
张翠拿她没办法,也不想背上坏名声,同意她再住一个星期,并要求李大军出去找工作,养活自已和三个孩子,否则全部滚回乡下。
李大军没有学历,嘴巴子也笨,别说正式工了,连码头的苦力活都找不到。
为了不被赶回乡下,他只能想偏招。
李大军发现长安里有不少寡妇,很多都是本地户口,有些还有房产和工作。
就让他娘去挨个说媒,只要有一个同意和他结婚,他就能光明正大的留在城里了,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地里辛苦刨食了!
刘老太觉得这主意不错,但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配做她儿媳的。
那种成分不好,没有家底,没有孝心,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她绝不考虑。
为了增加成功率,刘老太就找一些消息灵通的人,逐个打听长安里所有寡妇的信息。
她和张翠吵架时的动静,很多人都看见了,有人不喜欢这种胡搅蛮缠的老太太,还有人抱着看戏的心理,故意向她隐瞒了一些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