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9章

    晒谷场的面积不够,附近的道路、空地、良田,全被征用过来建土炉。

    公社旁边本来有一片林子,估计是为了解决燃料问题,已经被砍干净了,只留下一些树桩,可怜兮兮的立在那里。

    周荣将整个洪安公社转了一圈,靠近公社的林子,都有被砍伐的痕迹,好在地里的稻谷全部收割了,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301章

    挖矿

    周家湾被抽调了三百多人去挖矿和炼钢,地里的花生、红薯、蔬菜,目前由留守的人收割、打理。

    周荣到周家湾时,邹奶奶和一群老人在村口的大树下摘花生。

    一见周荣,邹奶奶连忙打招呼:“大荣,你咋回了?”

    周荣:“我找传景叔和传义叔有点事,他们在村里吗?”

    邹奶奶:“不在,大队长带人去山里砍树挖矿了,小队长在挖红薯,就在前面那块地,你可以去找他。”

    “好,谢谢您!”

    周荣按照邹奶奶的指引,找到了周传景。

    他正在指挥大家抓紧挖红薯,自已也加入其中,奋力的挥着锄头。

    “传景叔!”

    周传景一见周荣,忙放下锄头,将她拉到一旁,小声说:“你真是神了,说农村要开始炼钢,就真炼钢了。

    幸亏你提前和我们说了这个事,村里的稻谷在前些天被抢收上来,不然壮劳力被抽走,靠现在的这些人,估计要忙到11月份才能忙完,万一碰到打霜,就完了!

    你瞧见村口的那些老人家了吗?要是以往,压根不用他们干活,但现在劳力不足,只能把他们动员起来。

    还好大家一心为村里着想,什么怨言都没有,让干嘛就干嘛,要不然花生、红薯这些作物,只能烂在地里了。”

    周荣浅笑道:“咱们周家湾的乡亲,一如既往的团结友爱,所以咱们为他们办事,心甘情愿!

    周传景:“谁说不是呢!每次看到大家同心协力办一件事,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

    周荣:“叔,收上来的稻谷,还没卖吧?”

    周传景:“没呢!现在忙的要死,没空卖,连公粮都没交,你回村子,应该路过了公社,晒谷场变成了那样,谷子挑过去都没地方放,我们打算晒干后先收进仓库,等上面的通知。”

    周荣:“嗯,交完公粮后,剩下的粮食别卖了或少卖一点,我听一位农业专家说,明年可能会有天灾,先是洪涝,接着是大旱,你带着乡亲们把所有粮食妥善保管,免得地里闹灾,大家都没得吃的。”

    周传景一惊:“真的假的?怎么报纸上没说这事?”

    周荣:“现在的形势,您也知道,真话不能随便说,尤其是炼钢任务的紧要关头,那位专家要是把自已的预测说了,大家不都抢着囤粮,谁还去炼钢?

    不就动摇军心了吗?您觉得他会落得什么下场?”

    周传景叹息一声:“估计像董老师那样被冤枉成y派,天天带去开大会。”

    周荣:“是啊,所以这事您知道后,不要随便抖露出去,和传义叔、传裕叔、张老师他们交流下怎么做好防范工作就行,其他人,就别说了,免得惹祸上身。”

    周传景:“我明白,等你传义叔回来,我就和他商讨这事,然后让他抽个时间去公社找传裕,尽量让整个公社都免于灾祸,否则别的生产队没粮,就我们有吃的,肯定会有人来抢。”

    周荣:“叔不愧是组织和乡亲们推选出来的干部,思想眼界就是不一样,能考虑到我们忽略的重大事情,周家湾在您的带领下,定会克服重重困难,蒸蒸日上!”

    这番马屁,听的周传景浑身舒畅,开心的说:“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是我的责任,你要去找传义吗?我带你去。”

    周荣:“行,我找传义叔,也是沟通囤粮的事,这事已经和您说了,没必要赘述。

    我主要是好奇咱们周家湾附近怎么会有矿山,大家又是如何挖矿的,我还没见过这种场景呢,想开开眼界。”

    一说起挖矿的事,周传景就来气,边走边把来龙去脉告诉周荣......

    周传裕听了周传义的建议后,把炼钢的土灶全部集中在公社那一带,需要燃料了,就砍公社附近的山林,为的就是防止周家湾的果林或蔬菜基地被破坏。

    前进大队的大队长徐大勇,眼红周家湾通过基地赚到了钱,而他们申请万头猪场、万鸡山、蔬菜基地等各种指标,没有一个批下来。

    就对外造谣,说周家湾的果林和蔬菜基地下面有铁矿,建议公社的人全来挖矿去炼钢。

    周传义得知后,气得不行,他认为和徐大勇这种人讲道理没用,只有打服了,以后就乖了,立马召集周家湾的乡亲,一起打到前进大队管理处。

    徐大勇早就提防着周家湾,周传义刚带人走到前进大队的地界,就被徐大勇带着一大帮人拦住了。

    周传义见徐大勇带来的人,比自已的多,感觉大事不妙,赶紧示意身边的人回去找帮手,他则和留下的人,与对方“文斗”,以拖延时间。

    胜利大队其他生产队的人,感谢周传义帮他们分到万头猪场和万鸡山的指标,得知周家湾在打架,各生产队长当即召集各自的社员,抄着家伙事去帮忙。

    帮手到位,周传义不再磨叽,一声令下,胜利大队与前进大队交战在一起,双方打得难舍难分。

    最后,前进大队惨败而归,徐大勇差点被打死。

    周传义让徐大勇写下保证书,不再和胜利大队的任何一个生产队作对后,才放过了他......

    讲到打架的情节,周传景还激动的比划起来,告诉周荣,周家湾出去打架,就没输过!

    周荣连连点头,很配合的夸赞了几句。

    周传景接着讲后来发生的事。

    前进大队虽然被狠狠教训了一番,但周家湾有矿山的事,还是被传的沸沸扬扬。

    现在炼钢任务胜过一切,何况公社确实缺铁矿,就算周传裕想帮周家湾开脱,公社党委书记和其他干部也不答应。

    周传裕无奈之下,只好请一位专家来周家湾勘测。

    果林和蔬菜基地经过勘测后,没有发现铁矿,村后面紧挨着祖坟山的那座山,也是之前周传义想开垦出来种果树,被周荣阻拦后放弃了,发现有少量铁矿。

    党委书记说不管铁矿的存量有多少,都得为炼钢服务,就下了指令,从各个生产队抽调一批壮劳力来周家湾挖矿。

    周传义不想大家乱砍乱挖,破坏了祖坟山,每天都在那亲自监督......

    第302章

    等铁矿挖完,我们的水塘不就修好了?

    公社调派了3000多人来周家湾的后山挖矿。

    被专家勘测出有少量铁矿的那片山,山上的树木已经被伐干净了,目前在清理地表的树蔸和石头。

    周传义背着手到处巡视,防止有人“越界”,破坏了祖坟山。

    见周传景带着周荣过来了,周传义迎上两人,激动的问:“你又预测到了什么大事吗?快和我说说!”

    周传义觉得周荣的眼光特别独到,判断也精准,比那些神婆还灵。

    他就是听了周荣的建议,没有砍伐附近的几座山林用于种果树,才保住了大批果苗。

    不然现在政策下来,那些种下去的树,全得被毁掉!

    他还把周荣之前的预判和提的几个建议,经过一番加工后,在合适的时机告诉周传裕,或在公社开会时提出,得到了不少表扬。

    而且周传义发现了一个规律,没有大事发生,周荣不会回周家湾,只会信件沟通,亲自回来,必有要事商量。

    周荣没有急着回答周传义的问题,而是让他带着自已在“矿山”附近转转。

    看完一圈,周荣示意周传景把专家的“预测”说了出来。

    周传义听罢,叹息道:“又是洪涝,又是大旱,老天爷不给人活路啊!”

    周荣:“天灾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我们这一带,近两年还算风调雨顺,老天爷不会一直偏袒我们,往后几年,估计会有极端恶劣天气,要想把损失降到最低,应尽快做好防范。”

    周传义:“你有什么建议?”

    周荣指着“矿山”,小声对周传义和周传景说:“两位叔,我们在这里挖个水塘怎么样?”

    周传义不解的问:“这里要用来开采铁矿,哪能修水塘?”

    周传景结合周荣之前说的明年可能要干旱的事,回过了味:“你是想蓄水,以躲过大旱?”

    周荣:“是的,我们把水塘挖大一点,深一点,明年春季雨水多,可以很快蓄满水,等干旱时,村后这一片的农田就不用为灌溉发愁了。

    山上清理出来的石头,别扔了,全部用来修水塘,我们要把水塘修坚固一点,免得遇到暴雨后,被冲垮了。

    水塘投入使用后,可以养鱼养鸭,为乡亲们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周传义:“听起来可行,但现在不是要挖矿吗?公社会同意我们修水塘?”

    周荣笑道:“好的铁矿是埋在深处的,挖矿的时候,让大家挖深点,再把范围稍稍扩大一点,等铁矿挖完,我们的水塘不就修好了?”

    周传义、周传景:“......”

    周传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矿山的旁边就是祖坟山,要是挖个水塘,会不会影响风水?”

    周传义一听,顿时紧张起来:“咱们村里有些老人家,思想迂腐的很,要是这个水塘破坏了村里的风水,他们肯定会带头闹事,这事要不再斟酌一下?”

    周荣:“我听说风水学上有句话叫‘前有照,后有靠’,说是墓地所在的地方,后背有山,前面有水,就是风水宝地,祖先们葬在此处,可保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

    您看我们的祖坟山,地势较高,后面有大山做依靠,要是在它的附近,再修一片水域,完全符合‘前有照,后有靠’的说法。

    因水塘地势较低,不会发生渗漏的情况,扰了祖宗们的‘清净’。

    除开风水,我们来回归现实,等大家把铁矿挖走,这里就剩个废坑,难道两位叔还会组织乡亲们去挑土来回填不成?”

    周传义:“......自然不会,你传裕叔想修几条公社通往各大队的大路,目前只修了一半,近期因为炼钢的事,给暂停了,等完成炼钢任务,修路的事会再次提上日程。

    山里挖出来的土,你传裕叔交代了,全部挑去地势低洼的地方,用于以后修路,这土都没了,我们拿什么回填?”

    周荣:“既然不能回填,我们就尽力去改变最差的结果,让废坑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造福百姓。”

    周传义:“事已至此,只能这样了,但愿这个水塘真的能改变咱们周家湾的风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个个有出息。”

    周传景:“我前些年去县里办事,在一家小饭馆遇到过一位风水大师,我俩当时坐一桌,就闲聊了几句,他说的东西和大荣那什么风水宝地差不多。

    我们现在也没其他选择,就鼓动大伙把矿山挖成水塘吧。”

    周传义:“好!”

    村里的公共食堂,中午的菜是清炒冬瓜和卷心菜,周传义为了感谢周荣每次一有事就和他通气,特意回家拿了几个鸡蛋,让曹大云帮忙煎了,给周荣加餐。

    来周家湾挖矿的那些社员,目前也是在周家湾的公共食堂吃饭。

    他们都按一顿三碗饭的标准,自带了口粮,但仅限于大米,油盐蔬菜等由公共食堂负责,好在周传裕拨了一笔款下来,周家湾没有亏本。

    周荣见有些人三碗饭下肚,都像吃不饱的样子,小声对周传义说:“叔,我今天是搭了一个顺风车回来的,一路上见到数不清的炼钢炉。

    大家都在全力以赴的炼钢,很多粮食在地里没人管,包括我们清平县,有些地方的粮食也没收。

    我还听说了一个民谣,内容是: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

    要不了多久,天气就要转凉了,炼钢的任务,不到年底没法结束,那些没收上来的粮食,估计要烂在地里了。”

    周传义摇头叹息道:“作孽啊!照这样下去,明年开春,那些地方肯定会缺粮。”

    周荣:“是啊,我们是团结互助的国家,那些地方缺粮,组织不会看着不管,定会到其他地方筹集粮食。

    一方有难,八方支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帮助那些缺粮的地区是我们应该做的,就怕杯水车薪,受灾面积大,而筹集的救济粮又有限。

    叔改天见到传裕叔,和他透露下这个事,看他能不能发挥自已的人脉关系,让咱们清平县那些还没收割粮食的地方,赶紧把粮收了。”

    周传义:“没问题,但这事要斟酌着办,外面的形势你也知道,谁敢阻碍炼钢,被批评和丢官是常有的事。

    你传裕叔毕竟只是一个社长,上面还有党委书记压着,不能为所欲为,何况人心隔肚皮,县里的领导得知这事后会给出什么反应,不好说。

    我先寻个机会把事情告诉他,怎么去办这个事,看他自已吧。”

    周荣:“好。”

    第303章

    我们的钢铁终于炼成了!

    周传义想邀请周荣回周家湾过年。

    周荣说:“街道给我们单位下的跃进指标,还差了不少,年底大评比时,不知道会不会被罚,现在不敢说能请到假,极有可能会加班。”

    周传义:“你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三个孩子,怪不容易的,要不你把三个孩子送回来读书?我们帮你看着,你就没那么累了,他们的口粮,由村里承担。”

    周荣笑道:“谢谢叔的好意,我家三个孩子很听话,能照顾自已,不用我操心,大娃和七广读书很刻苦,已经跳级上了初三,还会发明收音机呢。”

    周传义:“真的?!这俩孩子真有出息,以后定会成为栋梁之材!

    尤其是七广,以前在村里和我家的家星一样,人嫌狗厌的,没想到进城几年,变化这么大,还能自已发明收音机了,我要是说给大伙听,保证没一个人信。”

    周荣:“村里现在没电,大娃他们发明的收音机需要插电才能用,不然我就带一个回来了。

    等回城后,我和他们商量下,看能不能发明上电池的收音机,这样大家就能快速接收外界的最新消息了。”

    周传义:“我祝他们顺顺利利,马到成功!”

    周荣:“借您吉言。”

    周荣没有在周家湾过夜,说单位事情多,去县里碰下运气,要是能遇到顺风车,就直接回城。

    周传义知道各单位都在为跃进目标而奋斗,谁要是不积极,一旦被人上纲上线,后果不堪设想,就没有挽留周荣,让她常写信回来,互通消息......

    农民兄弟都能炼出钢,城里工人老大哥就更没问题了。

    上级领导机关直接给各企业下达了钢铁指标,各行各业迅速组成自已的炼钢队伍,积极投入到炼钢任务中。

    单位大一点的,就自已搭建炼钢炉,小单位,则是三五个合作建一个炼钢炉。

    周荣他们铺子收到的任务是上交300斤钢,但布店和服装店加一起就二三十人,后院又堆了些布料等易燃物,没办法建炼钢炉。

    周荣就和附近几个商铺协商,在一家陶瓷店的后院内,盘起了两座小土炉,通上风箱,将煤炭点燃后,再扔进一些四处收集来的废铁,开始“炼钢”......

    大家只会做生意,对炼钢一窍不通,煤炭明明点燃了,炉火也很旺盛,可就是化不开废铁,反而把土炉给烧塌了。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出去请教别人的炼钢方法,得知有很多单位和他们一样,钢没炼出来,炉还炸了,心里多少平衡了点。

    任务还没交,大家只好派代表跑一趟钢厂,请教懂炼钢技术的师傅如何炼钢,原来土炉需要耐火材料,才能不爆裂。

    得知诀窍后,大家就去搜罗材料,重新垒起了土炉。

    这次确实有收获,终于把废铁给烧结在一起了。

    各单位都在忙炼钢,没人逛街,各家铺子只留了一两个人看店,其余人全部投入到了炼钢工作中。

    大家见废铁有了反应,顿时欢呼起来:“我们成功了!钢铁炼成了!”

    许曼搂着周荣,又蹦又跳,兴奋的说:“我们的钢铁终于炼成了!”

    周荣:“......”

    因是废铁与煤炭混合烧制,所以炼出来的钢都是豆腐渣形状,分社负责回收钢铁的同志,没说不合格,反而称重计数。

    既然上面认可了这种“钢铁”,大家就继续冶炼,以完成任务。

    但原料和燃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能找到的废铁,都扔进了火炉,离目标任务还差一大截。

    许曼通过王城南的关系,弄到了一批煤炭,暂时解决了燃料问题。

    原料,王城南也没辙,他自已都为单位的炼钢指标发愁,帮不了许曼。

    各单位为了完成炼钢任务,都在千方百计的寻找废铁,要是下手慢了,什么都找不到。

    大家搜不到废铁,就砸铁锅、砸铁器、砸铁门铁窗,只要是带铁的什物,一概收缴投入炉中。

    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铁门、铁窗、铁链、铁锅等,全被搜走了。

    陈公馆和许家的大铁门,已经被文工团和工商联拆了,化成了铁水后,凝结成铁疙瘩......

    许曼悄声向周荣嘀咕:“早知道组织要求我们炼钢,陈公馆和许家的院子就不借出去了,只要把两家的大铁门拆下来,我们的300斤炼钢指标,就能完成了。”

    周荣:“......明天开始,我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转,看能不能花钱买点废铁。”

    许曼:“好,花了多少钱,直接找财务报销,我们是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不能自已贴钱,何况每月利润全得上交,我们就更没理由让自已吃亏了。”

    周荣:“嗯。”

    居委会也搭建了自已的炼钢炉,为了寻找原料,长安里那些家里有铁门铁窗的人家,都被搜刮了一遍,为炼钢做“贡献”。

    谁要是不愿意,就是破坏组织的炼钢计划,是y派分子,直接带去开大会。

    一位旧军人的家属,不满意家里被翻的乱七八糟,小声嘀咕了几句,被带走连开两天大会,伤痕累累的回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