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承诺给大娃二娃他们的红包,周家广和几人说好了,回去后就分,先让他过过有钱人的瘾。大娃三兄妹不怕他赖账,也担心露财招灾,当场分红包会引来更多孩子或大人的掺和,同意了他的提议......
周父在江家喝了一杯茶后,说想到处转转,江林海亲自作陪,向他讲解军区大院的一些主要景致。
周父越看,心里越是拔凉,大院里有很多土兵把守,凡是重要人物住的小院,都有持枪守卫的警卫人员,江林海家的门口就有两个。
大闺女说的对,凭他们的血肉之躯,根本靠近不了江家。
江林海见周父情绪低落,问:“亲家,你怎么啦?是哪里不舒服吗?”
周父:“我没事,就是被那些守卫的土兵震撼到了,感觉他们好辛苦,他们平日都不休息的吗?得一直这么站着?”
江林海:“不是,每2小时轮换一次,辛苦肯定是有一点的,但这也是军人的荣耀。
新娘子应该快到了,我们去食堂参加仪式吧。”
周父:“好。”
周彩坐在吉普车里,直到嫁妆全部抬进江家,并完成铺床环节,她和江逸明才被指引着去食堂,参加正式婚礼。
食堂被布置的很喜庆,挂了很多彩带。
来参加婚礼的,不仅有部队里的领导,政府机关的一些干部也到场了。
司令员做证婚人,首先让两位新人面对大首长画像敬礼,然后给所有来宾敬礼,最后面对面,互相敬礼。
周彩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婚礼仪式,看着英姿飒爽的江逸明,激动又带着几分娇羞。
江逸明看着明艳动人的周彩,则是一脸傻笑。
礼毕后,几位重要领导发言,接着是两位新人讲话。
江逸明给所有人敬了个礼,神情坚毅的说:“感谢各级领导和亲朋好友来参加我和周彩同志的婚礼。
我很高兴找到了我的革命伴侣,虽说我今后多了一个丈夫的身份,但作为军人,我不会忘记祖国的重托。
我将和我的爱人一起保家卫国,用我们的脊梁,同千千万万个脊梁一起,为我们的国家,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啪啪......啪啪......”的掌声响起后,由周彩发言。
鉴于周桂结婚时的场景,周荣知道周彩的发言环节必不可少,她提前在家给周彩培训了一番,教了几个核心要点。
周彩被江逸明的话,及现场一个个棕绿色军装感动,同时回想她大姐教的发言要领,大声说:“感谢各级领导,感谢诸位亲朋好友来参加我和江逸明同志的婚礼。
我俩的相识,非常的偶然,我从没想过自已有一天能嫁给军人。
在我的心目中,军人是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是最可爱的人、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女,是真正无私无畏的勇土!
在军人血汗的见证之下,我们的祖国才会这样强大、富足、安康,我们的生活才会这般宁静、幸福、温馨。
我为军人而自豪,为嫁给军人而骄傲!
从今以后,我会和江逸明同志一起,尽自已所能报效祖国!”
“啪啪......啪啪......”司令员带头鼓掌后,整个食堂的掌声久久不息。
大家没想到周彩的思想觉悟这么高,瞧瞧这番话,多么的真诚、动听,不愧是江家看上的儿媳!
江林海和田慧珍脸上的骄傲神情,毫不掩饰,还冲几位老战友挤眉弄眼,似在告诉大家,我们家的儿媳厉害吧?!
要是往日,几位军长、将领对江林海的嘚瑟样肯定要挖苦几句,但今天,他们心服口服,老江挑的这个儿媳,确实没话说。
江逸明也被周彩的话语惊到了,他媳妇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原来内心这般刚毅!
沈春恒、秦艳华今天也来参加了周彩的婚礼,两人冲着周父周母不停竖大拇指,夸赞他们会教导孩子。
其他宾客也纷纷看向周父周母,佩服他们把孩子教的这么出色。
周父周母的腰杆挺得直直的,他们养育出来的孩子,自然没有一个是差的!
两人以前觉得自家的家世配不上江家,但听了周彩的话,周父周母一同觉得,他们的女儿这么优秀,别说是军长家了,就是天王老子,也配得上!
第299章
二姐真是害人不浅
发言环节结束后,周彩作为儿媳,给江林海、田慧珍敬茶。
在证婚人的起哄下,江林海、田慧珍均给了周彩一个大红包。
别人结婚时,江逸明只要有空参加,都会用各种招数折腾新郎。
今天他结婚,大家自然要把往日受过的罪还给他。
先啃吊着线的苹果。
再来取筷子,把一支筷子放置酒瓶中,露出一截,新郎新娘一同用嘴唇把筷子取出。
不管是哪个游戏,新郎新娘都极容易亲吻到一起。
周彩脸皮薄,每次亲到江逸明,都羞的脸蛋儿涨得通红。
她这羞涩的样子,像花蕊嫩瓣上的露珠,清新又让人心动,江逸明见了,呼吸不由加粗几分,想快点结束婚礼,也后悔之前“树敌”太多,搞的今天一时半会儿收不了场。
大家越玩越起劲,有人起哄,让江逸明抱着周彩给所有男宾点烟。
这是一个体力活。
很多人故意捉弄两人,不是晃动着脑袋,就是把火柴吹灭,周彩想烟一支烟燃,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江逸明很快就累的两鬓流汗,胳膊酸得不行。
有人开玩笑的说:“江营长,顶住!要是顶不住了,我们来帮你!”
江逸明:“不用!我的媳妇轻的很,一点都不累!你们今天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这么好的精气神,不用在训练中太可惜了,明天的任务都加倍!”
“江营长,我有理由怀疑你在公报私仇,这不是男子汉作为。”
江逸明:“胡说!我这是就事论事,都别废话了,老实在那坐好,等着我媳妇给你们点烟!”
闹的差不多了,大家不再为难江逸明,也担心他小心眼的“报复”自已,全都老老实实地配合......
等给所有男兵点完烟,江逸明感觉他的胳膊都快不是自已的了。
周彩轻轻帮他揉着,心疼的说:“我应该少吃饭,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江逸明笑道:“和你没关系,这帮人今天就是来‘报仇’的,我要是不受点苦,他们定会没完没了,你放心吧,你男人我从不吃亏,改明儿就收拾他们。”
周彩:“......”
宴席开始后,江逸明拉着他的接亲团去挡酒,说这是他们的义务。
刚才闹的最欢的,就是这帮接亲团的兄弟,今天不把他们灌醉,白瞎了他“黑狼”的外号......
周家人吃席时,规规矩矩的,没有端着酒杯到处敬酒,以巴结诸位领导,让很多大院家属高看了几分。
个别干部想加深和江家的关系,不动声色的将周家人的容貌、工服记在了心里,想着有机会就拉拢一下,或提拔一二。
许曼提前给周母送了一个红包,没有到周家观看仪式,而是随着王城南来参加婚礼,坐在公社干部那一桌。
男人们抽烟喝酒聊工作的场景,她不太喜欢,烟熏缭绕的,也让她闷得慌,借着上厕所的名义,到外面透气,遇到了同样闷得难受的周荣,两人就坐在一个花坛旁聊天。
二区的公社书记谭少军尿急,去茅房时看到了两人,见周荣和许曼在一起有说有笑,猜想两人关系不一般,心里有了计较。
王城南经常带着许曼出席一些宴席,他也参加过两人的婚礼,对许曼一点都不陌生。
周荣在54年的抗洪救灾活动中,被评为三好市民,演讲台上的那番激情演讲,他至今都记忆深刻,只是周荣的出身太普通,提拔上来,意义不大,就由着街道办随意安排了。
如今周荣成了江营长的大姨姐,身份不同往日,待寻个合适的契机,可以往上提一提了......
宴席结束后,江逸明送别诸位领导、战友,并安排卡车送周家族亲回家或回厂。
等一切忙完,他感觉比打仗还累。
江逸明拉着同样疲惫不堪的周彩回婚房,想亲热一番,被周彩吓得连忙推开:“你干嘛?爸妈在客厅呢!”
江逸明打开房门确认一番,说:“他们中午被灌了不少酒,已经回房休息了,不到半夜醒不来,不会来打扰我们。”
周彩紧张的说:“我......我还没准备好。”
江逸明:“你不用准备,躺着就好,一切有我。”
周彩:“......”
周彩心跳加速,不知道怎么应对这种场合,突然想起周桂塞给她的那本书,说是可以缓解紧张,还能心情愉悦。
她忙从口袋里掏出来翻看,等看清里面的内容后,脸嗖的一下就红了,从耳根、到脖子、经背脊红下去,直到脚跟。
江逸明好奇周彩在看什么,凑过来一瞧,浑身的血液顿时沸腾起来,一把将周彩抱到床上,声音沙哑的说:“原来夫人是有备而来,为夫受教了。”
周彩:“!!!......”
一番颠鸾倒凤后,周彩感觉骨头都快散架了。
二姐真是害人不浅,等上班后,一定要找她算账!
三朝回门,周彩和江逸明直接去的肉联厂。
周母见周彩一脸疲惫,就知道年轻人没个节制,劝说周彩别太惯着江逸明了,该拒绝的时候就得拒绝。
周彩也想拒绝啊,但江逸明总是有各种话来哄她,什么一次就好,会轻点,然后就停不下来了,还拉着她商讨小人书里的各种动作。
哎,说多了都是泪。
单位给周彩放了七天婚假,她上班后,就去找周桂悄声质问,为什么要“暗害”她。
周桂装糊涂的问:“什么害你?我是你亲姐,怎么会害你?”
周彩:“你不是说要给我传家宝吗?怎么把那种书给我?害得我这几天凄惨无比!”
周桂笑道:“那书是大姐给我的,说很实用,可当传家宝,你要不喜欢就还给我。”
书已经被江逸明没收了,说要仔细研读,探寻其中奥秘,周彩哪里有书还给周桂?
支吾道:“书被我扔了,你以后搞这些小动作前,必须告诉我!”
周桂:“没问题,等大姐买到续集,我立马分享给你。”
周彩:“......”
第300章
这种合作共赢的事,周荣喜欢干
58年10月1日某报纸报道,有地方的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大家要是不信,可随意参观。
没两天,报纸又报道某地的一块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独领风骚。
各地不甘示弱,纷纷放出自已的高产卫星,山药亩产120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芝麻亩产2000斤,玉米亩产3500斤,高粱亩产22000斤等等。
嗯,周家湾的蔬菜基地也放了个卫星,萝卜亩产一万斤。
周传义在给周荣的信里解释说,这是县里要求报的,整个清平县要是一个卫星都不放,对外没面子,周家湾示范基地的名号,也会被人嘲笑。
至于怎么“瞒天过海”,周传义在信里做了简单解释,在萝卜地里刨满小坑,要是有人来参观,就说之前是种了萝卜的。
大家要是不信,就带去参观“堆积成山”的萝卜,要是还不信,就是“保守派”。
谁都不想被扣帽子,只能默认这个“现实”。
如果有人想要萝卜,可以带几个回去,好在萝卜是大家吃腻的东西,没人带走。
周传义还告诉周荣,现在说大话的人有光彩,不知道谁想出的“损招”,县里下了通知,亩产报得多,就由公社奖励一面红旗,报得少则给白旗。
大家为了脸面,只好多报产量。
周荣理解周传义身处那个职位的不易,上面的领导喜欢漂亮的数据,大家为了自保,只能“一级熊一级”,否则要面临的,不是被批评,就是丢官或扣顶保守派的帽子......
目前农业领域的口号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除了水稻、小麦外,玉米、高梁、蚕豆和红薯,蔬菜、水果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放卫星”。
有地方说他们那一条黄瓜80斤;一个冬瓜四人抬;一个南瓜用车推;一个辣椒一斤半;一棵苹果树,能结5000斤苹果;还有地方说,他们的梨树,能结万斤果。
眼花缭乱又振奋人心的报道,让大家觉得国家越来越富裕,有吃不完的粮食。
其实西部地区、北方及南方的某些城市,自年初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粮食大面积减产,只是大家的心思都在跃进计划上,没人报道而已......
截止10月份,年产1070万吨的钢铁目标仍然相差甚远。
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按现在各工业企业的产能,就算不眠不休,也完成不了任务。
但中央已经定了目标,就必须得完成。
每个省份都摊派了任务,为了完成指标,各地政府便号召当地百姓参与炼钢。
农村人口多,劳力足,又能就近挖矿,于是从农村开始,所有农民齐上阵。
在“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政策指引下,大江南北,紧急行动起来,为完成炼钢计划而努力奋斗。
很快,在田间垒起了成批的小土炉,用土法炼铁炼钢。
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
由于铁矿不足,很多地方为了找矿,由党委书记亲自带领壮劳力上山寻矿、挖矿。
各家各户还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犁耙等,只要是含有金属成分的东西都“贡献”出来,融入火炉,化为“钢水”。
没有燃料,就上山伐林。
一座又一座的青山被砍光,有些成年果树,也在此次浩劫中,被砍了扔进火炉......
有些地方建造高炉的材料不足,甚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说是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谁要是阻拦,就是y派分子,是人民的敌人。
因成年男子劳动力要去挖矿、伐木、炼钢,各地的农田,几乎都由学生和妇女打理,而且没人监管,导致“上山一条线,坐地头是一大片,刚起来拔两棵草,又打铃吃饭”,劳动积极性很差。
还有地方弃农业生产于不顾,男女老少齐上阵,只管背着镢头,带上锅灶,浩浩荡荡地去挖煤炼钢炼铁,让红薯、玉米、高粱等烂在地里,也没人去收......
周荣每隔一两周就给周传义写一封信,告诉他城里的一些新动态,如组织要求各单位不惜一切代价的炼钢,估计农村很快也要参与了。
周荣建议周传义带领胜利大队的乡亲,把地里的粮食都抢收起来,并把这个提议转达给周传裕,以免新政下来,整个洪安公社来不及收粮,开春后没得吃的。
越级沟通是职场大忌,周传义又是极好面子之人,周荣要是越过他,直接和周传裕谈事,周传义会觉得自已这个大队长不被尊重,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有想法,以后想找他落实什么事,就难了。
权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由隔绝信息得到的。
周荣没想过到洪安公社任职,不用讨好周传裕,自然不会去做那得罪人的事。
把这个机会让给周传义,只要他能好好把握,定能在领导面前出风头。
他得了利,自已和家人,包括整个周家湾,都会跟着一起获利。
这种合作共赢的事,周荣喜欢干......
有一个多星期没收到周传义的回信了,周荣不确定周家湾的粮食都收上来了没有,也想看一下洪安公社的炼钢工作,目前是如何开展的。
周荣开着房车回周家湾时,特意到其他地方转了一下。
田野间的小土炉星罗棋布,火光冲天。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各种醒目的标语,看的周荣连连叹息。
田间还有人现编诗歌:“大胆干来大胆想,不用分文办钢厂。堆起黄泥当平炉,架起毛竹当钢梁。又炼铁,又炼钢,风箱扯得呼呼响”。
“高山顶上放声唱,歌声嘹亮过海洋。唱得山下奔铁水,唱出工厂万吨钢。”
“钢铁元帅已上马,小高炉遍地开花。摔锅献铁表红心,咱永远要听党的话。”
洪安公社管理处旁有个很大的晒谷场,是为了方便大家交公粮,特意平整出来的,如今被一座座小土炉占据。
周荣驾着房车大致数了下,目前建好投入使用的有100多个,还有些正在修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