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3章

    但父子俩没有提出质疑的话,默认了田慧珍给的彩礼数额。

    田慧珍一看周彩的样子,就知道是被自家儿子骗到手的,她有点羞愧,只能在彩礼上多给一点,以表达歉意......

    周母:“谢谢你们对五彩的看重,等她出嫁的那天,所有彩礼,我们都会让她带走。”

    田慧珍:“我们住的那,什么都有,给的彩礼你们可以留下。”

    周母:“不用,孩子他爹有工作,几个孩子也会时不时的给孝敬,我们什么都不缺。”

    田慧珍很欣赏周母的性子,不再提彩礼的事,开始商量婚期。

    他们想尽快办婚礼,让周彩住到军区大院。

    周父不同意,说周彩腿伤没好,不适合办婚礼,而且现在太热了,宴请宾客,菜很快就馊了,等年底了,天气冷了,老家的亲戚也得空了,再办婚礼也不迟。

    周彩和江逸明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领了结婚证,好好的女儿,说被拐走就被拐走,延期举办婚礼,是他最后的坚持......

    第285章

    要是我都不管她,谁能给她依靠?

    江逸明没想到,他娶妻路上的最大障碍,会是一直沉默寡言的老亲爷。

    为了尽快完婚,江逸明不停给田慧珍使眼色,示意她把婚期提前。

    田慧珍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终于说服周父周母同意9月28日举办婚礼......

    吃饭时,江林海拉着周父喝酒,不停夸赞周父有本事,会养育孩子。

    周父听了高兴,多喝了几杯,滔滔不绝的说他几个孩子多么有出息,个个不让他操心,还说周彩小时候很调皮,做了很多古灵精怪的事,给家里添了不少欢乐。

    说着说着,周父就哭起来了。

    “我家五彩性子单纯,你们一定不要欺负她,别以为你们官大,我们就不能拿你们怎么样,你们要是敢欺负她,我活着不能报仇,死了也不会放过你们!”

    周母扶起周父,说:“你喝多了,我带你去歇歇。”

    周父:“我没有喝多,我作为五彩的爹,必须给她撑腰!要是我都不管她,谁能给她依靠?!”

    周彩被周父的话弄的眼泪直流,拉了拉坐在身旁的江逸明,小声说:“我们去领离婚证好不好?我不想嫁人,我想一辈子陪着我的爸妈。”

    江逸明:“!!!你爸是担心你在我家过的不好才这么说的,我向你保证,绝不欺负你,要是食言,你想么样就么样。”

    江林海和田慧珍也做出承诺,会善待周彩,如果让周彩受了委屈,任凭周家处置。

    周父说:“口说无凭,你们立个字据给我,要是欺负了周彩,我就把这个字据公之于众,让所有人知道你们说话不算数。

    我还会带着兄弟子侄打上门,你们要是不服气,就把军区大院门口的警卫撤掉,也不许用机枪扫射,我们来个公平较量!”

    江林海、田慧珍、江逸明:“???......”

    周荣、周母:“......”

    为了不让周父担忧,江林海同意立字据,还在承诺书上注明,周家打上门,江逸明不许还手,否则他就用鞭子抽。

    亲爹和老亲爷,没有一个是江逸明敢惹的,他只好在承诺书上签字,并立誓保证,会善待周彩。

    周父拿着承诺书,心里踏实多了,继续拉着江林海喝酒,说周彩小时候的趣事,及周家湾的一些厉害人物和风光历史......

    江家离开时,周母同样只留下了6斤肉,其余的,全部返了四份给江家,还给了江逸明一个66元的红包。

    江逸明知道周彩对这桩婚事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一直认为是假结婚。

    为了让周彩认可自已,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江逸明只要有空,就来看周彩,给她带各种吃食,或一些头花之类的小玩意。

    还帮周荣家挑水劈柴,也会时不时的去肉联厂看周父周母。

    与江逸明接触多了,周彩觉得这男人挺不错的,有时还会盼着他来看自已......

    自中央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后,大首长号召大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市政府为了完成组织的跃进目标,继续深入整风,集中抓紧整改,要求大家鼓起革命干劲,全面改进和提高工作,促进生产和各项工作的大“跃进”。

    同时号召家庭妇女走出厨房参加工作,为祖国建设和跃进奉献一份力。

    工厂和各单位都是饱和的,没办法给大家安排工作,居委会就鼓励大家在家里办工厂。

    谁家的院子大,或有空余房间,就征用过来。

    周传祥他们这些进城的族亲,经过重重考核,外加送礼,都顺利的成为正式工,并各自分到了一间房。

    严秀珠、沈小梅她们全搬到了工厂,和自家男人住一起。

    罗秋月家有两间空房,院子也大,居委会和她做了思想工作后,分了一拨人在她家炒芝麻。

    炒过的芝麻装在麻袋里用木棰打,走进长安里的巷子,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芝麻香。

    打过的芝麻,由居委会派人送去食品厂,用来加工食品。

    姜文娟家的院子也大,虽说她家人住的多,但因为成分不好,居委会要求征用他们的院子,开一个麻绳厂,用手摇的机器做麻绳,他们就算心里不愿意,也只能同意。

    否则就是阻碍跃进计划,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是y派分子。

    自公私合营后,贾德远、贾德阳就知道资本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往后的日子,能过成什么样,全看自已能不能听话。

    国家前段时间出台了新政策,对私营房屋进行改造。

    私房出租,采用国家经租的方式,由国家按民用公房租金标准向住户收租,然后按同一标准,以租金收入的20—30%给房主评定租息。

    贾家在市内和城郊的几套房子,以前每月能收几十块的租金,现在每月只有几块钱,他们曾提出过不满,差点被关起来。

    贾德远他们不敢和组织对着干,居委会要征用他们家的院子,除了同意,没有其他选择......

    有人说周荣家的人少,房间多,也可以征用过来办工厂。

    陶芬带人查看后,否定了这个提议。

    周彩住在一楼养伤,周荣家二楼的房间都堆满了东西,院子里又搭了鸡圈和淋浴室,根本没有空间办工厂。

    还有一点,陶芬不想得罪周荣。

    她去街道办开会时,已经知道周荣从预备干部转正了,而且人家貌似还有区长做靠山,她怎么会傻到和前途过不去?

    何况她明里暗里收了周荣不少东西,豹子荣的绰号她也听过,要是惹毛的人家,后果好像有点严重。

    长安里又不是没有合适的场地,何必得罪人呢?

    各单位为了完成跃进目标,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用各自的智慧、能力,向组织交成绩。

    6月,报纸报道,某地小麦亩产4353斤,几天后,《人民日报》又报道了某地有小麦试验田亩产4689斤。

    之后,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媒体,掀起了一场竞放高产“卫星”的大竞赛......

    6月下旬,江城纱厂纺放出市内第一颗“卫星”,号称纺出了“190支高级纱”,全市为之欢喜,也深受鼓舞。

    7月初,市委召开会议,提出58年全市的工业总产值必须比57年至少翻一番,有些企业翻一番以后还要继续地向上翻。

    会后,市委向全市人民提出:“苦战两年,改变面貌,把江城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基地”的行动口号,把全市的跃进,再次推向高潮......

    第286章

    你的疑问里,已经有了答案

    许曼看着报纸上各地放出的高产“卫星”,及街道办下达的业绩指标,问周荣,他们要不要也放一个卫星?

    周荣反问:“你想怎么放卫星?说我们月产多少件衣服,还是赚了多少钱?”

    许曼:“......好像都不合适喔,就我们后院那几位裁缝师傅,哪能和服装厂的产量比?

    现在大家都在忙生产,好多单位周末都不放假,大家没空逛街,买衣服的人和之前比,变少了很多,每个月能不亏钱就不错了,哪能把利润翻几番?”

    周荣:“你知道就好,而且把利润翻几番,要是被些小人拿来做文章,说我们牟取暴利什么的,被人扣上一顶帽子,多冤枉啊!”

    许曼:“也是,那我们先这么干着,看组织的下一步动向。”

    周荣:“嗯。”

    7月中旬,一块号称亩产1.6万斤的水稻“卫星田”,登上报纸头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觉得这数据有点不真实,怀疑是自已看错了、听错了。

    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这则报道变相证实了亩产万斤是真实存在的。

    榜样既出,谁都不想落于人后,都想受到组织表彰,纷纷效仿。

    之后,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争取晚稻收割时,也放一个大卫星。

    某地甚至大翻“卫星田”,深达一丈二......

    8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会上研究了超英赶美、大炼钢铁和成立人民公社等重大问题。

    提出58年钢产量要在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

    并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

    随后,会议精神很快传达到基层单位,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周荣觉得是时候回一趟周家湾了,免得周传义他们为了一时的面子,掏空周家湾的“家底”......

    为了响应组织政策及更好的实现跃进计划,农村陆续成立了人民公社,并开办公共食堂。

    洪安乡与附近的几个乡进行合并,改名洪安公社,周传裕为社长,新设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管理8-10个生产小队,所有村落改为生产小队。

    周家湾和附近的几个村子,组成胜利大队。

    周传义因在示范基地项目上立了功,又有周传欲的照拂,成为了胜利大队的大队长。

    周传景兼任周家湾生产队的小队长。

    杨林坡与周家湾很近,林大河本想沾点周传裕和周家湾示范基地的光,提出申请,想并入胜利大队。

    周传义记恨杨林坡的人之前亏待过周荣,不答应。

    周传裕也不满杨林坡以往的种种表现,尤其是杨晋林的人品,让他对杨林坡没有一点好印象。

    哪怕林大河在除四害时,超额完成组织要的打麻雀和老鼠尾巴任务,都没有改变他对杨林坡的看法。

    杨林坡最后并入了前进大队,林大河由村长变为生产队长。

    前进大队的几个生产小队,不管是地理环境还是人脉上,没有一个出挑的。

    林大河知道周传裕和周传义拒绝他,多半是对杨开运一家亏待周荣的事,心里不痛快,借着这个机会给他们点教训。

    因杨开运家的私事,让整个杨林坡跟着受累,也让自已没有出头之日,林大河想想就来气。

    为了给自已出气,在之后的时间里,林大河只要寻到机会,就给杨开运一家穿小鞋,脏活累活全指派给他们干,不干好,就扣工分......

    跃进不仅仅是工业和农业,各地的基建,同样在跃进,大修公路、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等。

    周荣开着房车回周家湾时,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基建工程。

    洪安公社也在修路,貌似是通往周家湾方向。

    周荣在村口外的林子里,出了房车,见周传景站在一块晚稻试验田的田埂上发呆,就过去打招呼:“传景叔,你在干嘛呢?”

    周传景一见周荣,就拉着她问:“你说那些亩产万斤的稻田,是怎么做到的?

    张老师和董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也只把我们的早稻亩产提高到800斤左右,这产量,在目前的洪安公社来说,是数一数二的。

    好多生产队的亩产在400斤左右,隔壁杨林坡不知道怎么搞的,亩产300斤都没达到。

    我们费了这么老大劲,都达不到亩产1000斤,人家怎么就能做到亩产万斤呢?

    报纸上说那个村子采用的是密植办法,要深翻土地,深插秧,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田里通风,晚上还要有灯光照射。

    我们试了一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说用鼓风机往田里通风这事吧,差点没把秧苗吹跑。

    村里没有电,我们不知道人家说的那个灯光照射是咋回事,就用手电筒和煤油灯试了一个多星期,感觉没有任何变化。

    不知道是时间短,还是方法不对。

    我们去请教张老师,她说这些方法不知道是哪个想出来害人的,让我们千万别学。

    张老师说按照她的研究,密植办法不利于秧苗的成长,说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吸收阳光、空气和营养,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这也是我们到了时间就要移栽插秧的原因。

    还说深翻土地和深插秧不会增加产量,要是栽插过深,分蘗节位处在温度较低的泥土层,吸收受到抑制,不利于分蘗快生快发,甚至不发;反而水稻浅插有利活棵快,分蘗优。

    多施肥料就更不可取了,张老师说,在天旱的情况下,施了过多的肥料,秧苗有可能不会徒长。

    要是雨水充足,就会长势过猛,分蘗过多,从而导致有效蘗减少,茎蘗小、茎叶柔软、叶子下披等情况发生,等收割时,会严重影响产量。

    我觉得张老师的说法有道理,和我们以往种田的经验相似,但我不解的是,人家用这个办法,怎么就能亩产万斤呢?

    还有一点,我一直想不明白,你看啊,一亩地就这么大,我们就当人家的方法有效,把田里全部插满稻杆,每根稻杆上挂满稻穗,没被虫蛀,颗颗饱满的情况下,我算了下,撑死2000斤,哪里能达到万斤的产量?”

    周荣笑道:“叔,你的疑问里,已经有了答案。”

    周传景:“???!!!......”

    第287章

    他们怎么做到的?

    周传景细细琢磨周荣的话,回过味后,惊诧的说:“你是说那数据是假的?

    报纸都报道了,他们要是作假,不怕人家查吗?

    我看报纸上说,有不少人去学习经验呢,是真是假,大家一看不就知道了?

    到现在都没人提出质疑,报纸也没纠正,你怎么能断定是假的呢?”

    周荣:“不是没人提出质疑,是质疑的人都成了保守派,被扣上了y派的帽子,而且去参观的人,确实看到了堆成小山的稻谷。”

    周传景悄声问:“他们怎么做到的?”

    周荣:“割稻时,没人看见,把几十亩地的产量集中到一起就行了,反正上面只要一个好听的数据交差,其他的不管。”

    周传景陷入沉思,周荣担心他效仿,忙打断他的思路:“叔,报出的数目,是要上交的,要是把几十亩地的产量按照一亩地交了,你有想过大家吃什么吗?又拿什么去卖钱?

    一时的功名看着很耀眼,等大家没得吃的用的,估计都要骂队长,碰到那性子急的,还要和他拼命。”

    亩产万斤的事,自已不说,大家为了面子和任务,也会琢磨出来其中的门道,不然各地的高产卫星如何放出来的?

    到了秋收时,各种高产卫星更加夸张,山药亩产120万斤、水稻亩产12万斤、皮棉5000斤等,看的人心潮澎湃,争相效仿,接着就是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

    村里的日子要是不好过,他们住在城里的,能看着不管?

    就凭周父和周传国他们的那份兄弟情,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接济。

    趁着现在还有机会规避,不如把其中的利害关系摆到台面上,要是周传景他们仍为了面子,不顾大家的死活,周家湾就可以弃掉了......

    周传景讪讪一笑:“你说的道理我都懂,不会干那种傻事,我才上荣誉墙,不会让自已的名字被抹掉!

    你传义叔还打算让我去学习学习,争取也搞个亩产万斤的试验田,既然是假的,那我还去干嘛?

    快下工了,中午食堂会做冬瓜焖肉,我们快点去占个位置,我让打饭的,给你多打点肉。”

    周荣笑问:“食堂里天天都有肉菜?”

    周传景:“通常都有,没有的话,也会多放油,或搭配鸡蛋。”

    周荣:“米、肉、蛋,还有油,都是从哪来的?”

    周传景:“早稻不是刚收上来吗,我们没有分给各家,也没卖,交了组织的任务后,全部进了仓库,食堂做饭的时候,直接去仓库里拿就行了。

    肉和蛋是基地里的,棉油是我们拿公账上的钱去公社买的,为的就是让大家吃饱吃好,才有力气干活。”

    周荣笑道:“咱们村里的伙食,比我们城里好多了,城里目前没有公共食堂,吃饭都是需要钱和票。

    很多人家为了省钱,都不敢多放油,要吃肉,也只有周末的时候吃一顿,想不到咱们周家湾这么快就过上了好日子。”

    周传景:“都是组织的政策好啊,要求社员‘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话集体化’,同出同进,吃喝不愁,说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志。

    大家都说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按照大家目前吃的饭菜来看,好像是这么回事。”

    周荣开玩笑的说:“组织的政策确实好,但咱们周家湾这么多人,哪怕每天杀一头猪,几十只鸡,要是吃上几个月,基地里的猪和鸡,估计都要绝种,年底分钱的时候,也不晓得大家能分多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