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9章

    我毕业后立马回国,一是想用自已的学识为国家出份力,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外太乱了,我没有安全感。”

    周荣:“既然不想出去,就要顺应国内的形势,从古至今,所有的当权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疑心重,喜欢清旧账。

    你在国外的那段经历,能为你锦上添花,要是哪天被小人恶意揣度,说你收了国外的好处,是特务之类的,你有口难辩。

    趁着现在形势还没那么严峻,你得为自已想好后路,最好是将自已‘隐藏’起来,不被人关注。”

    沈博宣沉思片刻后,说:“学校里建筑专业的老师严重短缺,你之前建议我辞掉老师的工作,我申请过,但没批下来,回去后,我再提交一份辞呈试一下。”

    周荣:“嗯。”

    12月初,下放的干部前往各自的下放地点,参加劳动锻炼。

    政府举行了欢送会。

    周家人都去集合地点送周彩。

    周母为周彩准备了一箩筐的腊鱼、腊肉、油炸花生米、脆萝卜、豆豉、酱鱼块,好让她在农场解馋。

    周彩只要了一罐子的豆豉、油炸花生米和酱鱼块,其他的没要,说是大家住一起,她一个人吃独食不好,每次拿出来分享,再多的东西都不经造。

    她少量带点过去,感受下家里的味道就行了,实在馋了,就请假回家,反正路程不远,遇到顺风车的话,一天就能来回。

    周母想想,觉得有道理,交待她注意安全,别一个人独自在外行走,要是在农场扛不住了,就直接请假,前程没有生命重要......

    周荣看了一圈,在下乡的女干部里,周彩的容貌属于佼佼者,她担心有人色胆包天,悄悄给周彩塞了一把匕首,便于防身。

    还告诉周彩,不要相信任何男人的话,十个男人,七个好烟八个好酒九个好色,不想上当受骗,就要远离他们。

    周彩连连点头,说她都记住了,不会被男人骗,谁要是敢打她的主意,就暴揍一顿......

    第249章

    失望攒够了,就不会有任何期待了

    几乎每个下乡的干部身边,都围了几个亲人,送衣送物或各种叮嘱。

    杨晋林拎着行李,挤在大家中间,很是失落。

    冯巧兰说要照顾孩子,没空参加欢送会,只帮着杨晋林收拾了几件衣服,人没过来。

    杨开运他们回乡了,杨晋林没有其他亲戚,只能独自惆怅。

    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树木房屋,杨晋林莫名心慌,总感觉此次离开,他短期内都无法回城......

    到了龙门镇,天快黑了,杨晋林不敢走山路,打算在镇上的旅社住一晚,并去饭馆点了几样荤菜犒劳自已。

    他暗中赚的外水及帮人迁户口的钱,一直没拿出来,攒了1500多块,全部存进了一张存折里。

    加上他每月的工资,就算这里偏僻,也不影响他的潇洒日子,还没有父母、孩子烦他。

    这么一想,杨晋林觉得来龙门镇挺好的。

    翌日早上,杨晋林找人打听何家湾的具体位置及行走路线,对方告诉他,出了县城,一直往北走,翻过两个山头就到了。

    杨晋林以为大家说的去何家湾,要走两天山路是吹牛,等他看着远处的山峰,精疲力竭时,才体会到了“望山跑死马”,不是假话......

    杨晋林在破庙将就了一晚,第二天继续前往何家湾,半路上遇到出来觅食的三头野猪,要不是恰好有几位狩猎人赶到,他不死也得残。

    历经一番心酸,杨晋林终于到了何家湾。

    不大的村庄,房子全是用木头和树皮搭成的。

    村子里行走的人,都是穿着打了些补丁的灰粗布衣料,裤子长了,卷裤脚,袖子短了,露臂膀,这些不合身的衣服,肯定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才这样的。

    杨晋林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地方好穷。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鞋子补了又补,挎着个篮子,似刚挖完野菜回来,见杨晋林站在那一动不动,问:“你是哪个?干啥子滴?”

    老人家的方言,和江城话有一点点相似,杨晋林勉强能听懂:“婆婆好,我是响应政府号召,来咱们何家湾锻炼的干部,请教您一下,村长家怎么走?”

    老婆婆指着一间房子说:“那个就是滴。”

    “谢谢。”

    杨晋林找到村长,说明来意,出示了自已的介绍信。

    村长何旺财把他带到一间破败的房屋,说:“旺民前些日子死了,他冇得子女,房子空了,你先住着。”

    杨晋林有点忌讳,想换个房子,但村里目前只有这一间空房,他只能将就着住,想着过几天,花点钱找人重新盖个像样的房子。

    杨晋林归置行李时,发现存折不见了,将每件衣物翻了个遍,都没找到。

    他明明塞进被褥里的,怎么会不见呢?

    难道是在火车上被偷了?

    但他的衣物没有被翻动的痕迹,小偷是怎么隔空取物的?!

    杨晋林百思不得其解,心想着对方不知道银行的具体地址,也没有他的印信,拿到存折没用,等他回城,去存钱的银行补办一个存折就行了,他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房屋年久失修,到处都是破洞,冬天的冷风呼啸而过,发出些奇怪的声响,一阵阴森森的寒气扑面而来,杨晋林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

    这个房子不是人住的,他必须尽快盖新房!

    还好身上留了几十块的零钱,盖个房子应该够了,等下个月,他的工资寄过来,他就不愁钱了......

    杨晋林踏上火车的第三天,冯巧兰找到周荣,递给她一个厚厚的信封。

    周荣打开一看,见里面装的是钱,用眼神询问冯巧兰,什么意思。

    冯巧兰浅笑道:“晋林说他每月要给你31元的抚养费,他现在下乡了,没办法正常支付抚养费。

    信封里有700元,是他偷藏的,被我无意间发现了,我替他把抚养费一次性给你,以后就得辛苦你一个人照顾三个孩子了。”

    周荣把信封还给冯巧兰:“我不缺钱,我的工资足够养活自已和三个孩子,每月找他要抚养费,是想告诉他,女人不是好欺的,从他不安好心的那刻起,就得一辈子受苦受难。

    我上次找杨晋林拿抚养费时,他不想给,说你又生了个孩子,他养家的任务太重,让我体谅他。

    他不在城里,你的孩子又小,花钱的地方多,这些钱你都留着吧。”

    冯巧兰没有接信封:“杨晋林有一张存折,里面有1500多元,我爸和银行经理打了声招呼,我把钱都取了,你拿700,剩下的归我。

    他每月的工资,我爸也和财务打了招呼,给他寄5元后,其余的全给我,所以你不用担心,我是有钱养孩子的。

    杨晋林亏欠了我们太多,用他的钱,你不用客气。”

    周荣看着冯巧兰,叹息一声:“你和以前不一样了。”

    冯巧兰苦笑道:“失望攒够了,就不会有任何期待了,心肠也会硬起来,你当初不就是这样吗?”

    是啊,女人的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又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伤。

    周荣理解冯巧兰的心情,也为她的及时回头感到欣慰......

    那700块钱,周荣坚持不要,让冯巧兰把钱都存起来,好好照顾几个孩子,如果想找人聊天,她愿意做倾听者。

    冯巧兰握着周荣的手:“谢谢!如果没有我,你或许不用离婚,你这么善解人意,你们的小家,一定过的很幸福。”

    周荣:“就算没有你,也会有其他女人,杨晋林一心只想走捷径,攀高枝,我的家世帮不了他,他为了上位,肯定会巴结有权势的人。

    要想人家全心全意帮他,必须和对方牢牢绑定在一起,成为那人的乘龙快婿,就是最便捷的途径。”

    冯巧兰心酸的笑笑:“好多人和我说过这番话,但我当时被所谓的爱情迷了心智,听不进去,现在想想,感觉自已好傻。”

    周荣:“你现在能想通,也不晚,你的人生还有大好时光,带着孩子,好好过日子。”

    冯巧兰:“嗯,你如果遇到麻烦,可以来找我,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会帮你。”

    周荣:“好。”

    第250章

    妈是心疼你,才让你留在这里的

    大黑十已经投入市场了。

    因日常能接触到大黑十,周荣到银行只兑换了3000元的连号币,想着每月的工资攒下来,等大黑十退出历史舞台,她也能攒不少。

    市场上的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周荣也收集了一些。

    若有幸活到千禧年后,或能带着空间再次穿回去,她就发达了......

    12月中旬,肉联厂给周父分了一间房,有20几个平方。

    周母心疼周父每天凌晨起床,还要骑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厂里,夏天还好点,到了冬天,哪怕戴着围巾手套,包裹的严严实实,脸和手都冻了,擦哈利油也没用。

    周母决定搬去肉联厂,让周父少遭罪。

    铁厂为了提高职工福利,开设了幼儿园哺乳班,哺乳期可以随时去给婴儿喂奶。

    陈茉莉的女儿周薇,一直在哺乳班由专职人员照顾,没有劳烦周母。

    从钢厂家属区到谢翠莲上班的瓷器店,坐公共汽车加上走路的时间,需要2个多小时。

    周家华心疼媳妇,上个月给主任塞了点烟酒,在食堂为谢翠莲谋了个打饭的工作,工资和在瓷器店一样的,都是33元。

    钢厂的子弟学校,在9月份时正式开放,幼儿园哺乳班、小学、初中全都有。

    周庆宏和妮妮在9月初都上了一年级。

    谢翠莲调去钢厂后,就把周庆宏转去了钢厂的小学,把周笑送到了哺乳班,下班后就把孩子接回家自已照顾。

    他们全家的户口,也落到了钢厂。

    在周荣的建议下,谢翠莲把她在瓷器店的工作卖了,卖了380元。

    她本想把工作送给娘家人,周荣说僧多肉少,送给谁都不合适,还容易得罪人。

    瓷器店是个小店,没有资格给职工挂靠户口,如果谢家兄弟没有城里户口,只能吃高价粮,赚的钱根本没有剩的。

    万一政府政策收紧,要求非城市户口的人回乡,他们就是第一批被动员的对象,到时钱没挣到,工作也没了,什么都落不到。

    不如自已换点钱在手上,逢年过节走动一下,或给家里寄点吃的用的,大家更会念着她的好。

    谢翠莲一想,是这么个理,她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妹,薄待哪一个都不像话,她的好心,很可能引来埋怨,还不如不送。

    她之前给家里寄的冬衣,小弟特意写信过来道谢,说爹娘哥嫂都很开心,让她照顾好孩子,保重身体之类的。

    想必大家更喜欢这种实在的东西,等过年的时候,要是有假期,回去看下他们,多带点礼物,爹娘他们定会开心......

    周母不用带孩子,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搬去肉联厂。

    至于周家广,被周母留在了周荣家。

    让他继续负责周荣家的三餐饭,及日常家务活。

    周母定期送口粮过来。

    周家广委屈极了,拉着周母的手说:“妈,我舍不得你和爸,我也想搬去肉联厂。”

    周母知道周家广心里盘算着什么:“肉联厂那边条件简陋,就一间房,你跟着过去,只能打地铺,妈不想委屈你。

    妈年纪大了,你爸说我们是时候享福了,你要是过去,洗衣做饭那些活,肯定全是你的。

    住你大姐这,有大娃他们帮着分担,你每天其实没多少活干,而且肉联厂那边没有中学,你搬过去,光上下学就要把腿走断。

    妈是心疼你,才让你留在这里的。”

    周家广琢磨一下,好像有点道理,就答应了留下来。

    心想着周荣不在,他就是家里辈分最大的,到时使唤下大娃三兄妹,自已说不定什么活都不用干。

    搬家那天,周母只带了些简单的衣物去肉联厂,藏在周荣床底下的那个箱子,没有带走。

    长安里的街坊邻居都很和善,“豹子荣”又名声在外,东西放在这里,比在肉联厂安全......

    等周父周母搬去肉联厂,周荣又去上班了,周家广决定行使他舅舅的权力。

    中午放学到家,大娃问周家广今天做什么吃的。

    周家广扔下书包,靠在椅子上,慵懒的说:“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尊敬长辈,弘扬美德。

    我作为你们的舅舅,从没享受过任何优待,反而要照顾你们的一日三餐,这要是被老师知道了,你们都得受批评。”

    大娃盯着周家广看了半晌:“你想干嘛,直接说。”

    周家广:“你们舅舅我,今天不舒服,不方便做饭,你们三人做顿饭给我吃吧。”

    二娃问:“你哪里不舒服?”

    “头疼的厉害。”

    周家广说着,就扶着自已的脑袋,哼唧起来。

    二娃:“你是头疼,又不是手断了,应该不影响做饭吧?”

    周家广:“......你们有没得孝心?我平日那么关照你们,让你们给我做顿饭,不行吗?”

    妮妮伸着手在周家广的脑袋探了探,见一点都不烫:“你是在装病吗?我等下告诉妈妈!”

    周家广:“......我不是发烧,你当然摸不出来了!反正我今天不想做饭,你们作为外甥,必须给我弄吃的。”

    大娃想了想,说:“老师说要尊老爱幼,我们尊敬了长辈,给你做饭,礼尚往来,你是不是要爱护小辈?”

    周家广:“那当然,以后你们被人欺负,我肯定第一个冲上去帮你们打架。”

    大娃:“那个有点不切实际,以我们的身手,谁欺负谁还不一定呢,我们来点实际的,中午这顿饭,我们三人一起做,作为回报,往后一个月,我们名下的家务活,你全包。”

    周家广:“不行!太亏了!”

    一母同胞,二娃猜到他大哥想干嘛了,帮腔道:“那给你少两天,帮我们干28天的活,怎么样?”

    周家广:“还是不划算。”

    二娃:“再给你少三天,25天总可以了吧?”

    周家广:“你们当我傻呀?!除非你们给我做25天的饭,我就给你们干25天的活!”

    大娃:“你是舅舅,既然开了这个口,我们就勉为其难的答应吧,但每餐吃什么,由我们说了算,哪怕不好吃,你承诺帮我们干的家务活,也不能减少。”

    周家广:“你们都是学过做饭的,如果故意做的难吃,我肯定不认账,你妈晚上回来,也不会答应,还会说你们浪费粮食。”

    大娃:“保证不难吃。”

    周家广:“成交!”

    为了防止周家广耍赖,大娃拿出作业本,和他签了个书面协议,二娃和妮妮一起签字,并做见证。

    现在是冬天,大家很少换衣服,偶尔换几件,大姐也会帮着洗,家务活只有做饭、洗碗、扫地、擦桌子。3504

    做饭是最累的活,除掉这个,其他的对周家广而言,不要太轻松,他觉得自已的做法很明智,开心的哼起歌......

    第251章

    大姐家的三个孩子,就没有一个是好骗的

    中午,大娃做的是猪油拌饭。

    为了节省孩子们的做饭时间,周荣每天上班前,就在钢精锅里焖上一点饭,只要把煤炉的风门控制好,炉火不会熄,饭一直是热的。

    万一熄了,饭冷了,去柴火灶里炒一下就可以了。

    今天的炉火没有熄,大娃直接给每人盛了一碗热饭,再来一勺猪油,一勺酱油,搅拌搅拌,就好了。

    周家广看呆了:“你和谁学的?”

    大娃:“我们班的张建设同学告诉我的,说他家住的远,为了省时间,就这么吃,他说可好吃了,但家里不是经常有猪油,要吃一顿不容易。

    你今天有口福了,让你尝尝新菜式,要是觉得淡了,配点脆萝卜和豆豉就行了。”

    周家广抱着迟疑的态度,小尝了一口,味道不错耶!

    周家广吃了三碗,才放下筷子,二娃和妮妮也各吃了一大碗,说晚上还要这么吃。

    大娃笑道:“小舅舅,我们已经给你做饭了,你答应帮我们干的家务,别忘记了哦!”

    周家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