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章

    周荣拍了拍周家星的肩膀:“别胡思乱想,你爹娘很疼你,他们不可能一直陪着你,等你长大了,他们就老了,你要是学会了做家务,就能自已照顾自已了。

    你哥嫂有自已的小家要照顾,管不了你,你以后只能靠自已,你也不想被人嫌弃,是吧?”

    周家星重重的叹息一声:“哎,活着太累了,没劲。”

    周荣担心周家星想岔了,做出什么过激的事,宽慰道:“七广一开始也是不习惯,后来发现读书考高分,可以获得奖励,减少家务的数量。

    所以他现在特别喜欢读书,他说要把初中、高中和大学全部读完,这样就能找到好工作,不被家里人小瞧了。”

    周家星半信半疑的问:“读书真的能减少家务量?真要这样,我明天就去读高小!”

    周家星不爱读书,混了几年私塾后,就在家里玩,周传义想让他读高小,他死活不愿,强行送去学校,就逃学,在外面瞎逛,或与人打架,惹是生非。

    周传义和杜娟不想再去赔礼道歉了,索性把他关在家里,在眼皮底下看着,能少惹些事端,还能用教做家务的方式,灭性子......

    周荣浅笑道:“不是读书能减少家务量,是考高分能获得奖励,减少一定数量的家务。”

    周家星:“那也不错!总比我现在一个人忙活全家的家务活要好,我每天就像个陀螺一样,烧火、扫地、洗衣服、叠衣服、喂鸡、喂猪,还要上山挖野菜、打猪草,没有一刻停歇。

    我决定了,我要好好读书,摆脱这望不到头的家务活!”

    周家星说干就干,扔下火钳,跑出去找周传义,说他要去读高小。

    周传义不信周家星的话,以为他是为了逃避劳动找的借口,正要训斥一番。

    周荣把周传义拉到一旁,悄声解释了自已和周家星在厨房的对话。

    “家星是个聪明孩子,好好引导,将来定成大器,叔可以设置一些阶梯式的奖励措施。

    比如考80分能得到什么奖励,考90分和满分又能得到什么,要是没考及格,会受到什么处罚等,以激发他学习的动力。”

    周传义琢磨片刻,认同道:“你说的有道理,一直把他关在家里不是个事,他得去学校,多学点本事,像你们一样考上大学,日后就不用我们操心了,老周家也能多个大学生。

    只是这小子荒废了太多课程,赶得上进度吗?”

    周荣:“咱们村里可是有现成的牛人,叔可以请他帮忙指导下家星。”

    周传义恍然大悟:“你是说董老师?是哦,我怎么把他给忘记了,他能教大学生,家星这种连小学生都不算的,肯定能教好!”

    周荣半开玩笑的说:“董老师身份敏感,您如果找他教家星,是有一定风险的,要是被不怀好意的人乱扣帽子,可能会遭殃。

    凡事有利有弊,您要考虑清楚,万一出事,可别说是我怂恿的,这种罪过,我可担不起。”

    周传义权衡一番,为了小儿子的前程,决定赌一把:“我心里有数,不会把事情捅到明面上,不是我吹牛,就周家湾目前的情况,我还是能全面把控的。”

    一说起这个话茬,周荣想起董慧儒他们住的是周德旺家,好奇的问:“叔,德旺叔公他们搬哪去了?”

    周传义:“我把他们逐出了周家湾,现在住哪,不知道。”

    周荣:“他们犯了什么事?这么严重?”

    周传义:“不顾组织律法,召集村民聚众赌博,不严惩,以后村里的年轻人,都会无法无天,不干正事,天天想着赌钱。”

    周荣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叔不愧是村里的当家人,大公无私,刚正不阿!”

    周传义哼笑几声,心想,周传武命里克他,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其回村,才能化解危机......

    晚上,周传义把董慧儒、张秀英请到家里吃饭,还把周传景一块喊来喝酒。

    去请周传景时,周传义悄声把董慧儒和张秀英的身份,及自已的打算说了。

    一听董慧儒是y派,周传景想劝诫周传义离他远一点,后得知张秀英是省农科院的专家,说出口的话,立马变了。

    “张同志来的太是时候了,我们的晚稻和地里的蔬菜,要是有她的指导,肯定能大丰收,果树嫁接也能安排上了。

    董老师要是愿意教孩子,把我家天赐也算上吧,那混小子天天在家唉声叹气的,学我们大人说日子太难,过不下去之类的话,我担心他钻牛角尖。

    董老师是教大学生的,定有办法引导天赐,他要是能‘改邪归正’,我就算被定身份,也值得!”

    周传义:“咱俩只要配合的好,情况不会糟糕。”

    周传景:“嗯,我们先不说董老师的y派身份,等张同志帮我们增产丰收了,大家得了实惠,不用我们说,都会护着他们。”

    周传义:“我也是这么想的,张同志能来我们村,多亏了大荣,我打算明天开早会时,当着全村人的面,让她给祖宗们上柱香。”

    周传景:“可以,我支持!等会儿我们问下她,过年能不能回来一趟,我想给她上族谱。”

    周家湾和那些沿用旧习的村子一样,女性不能入本姓族的族谱,而是记入丈夫姓氏族谱。

    能进入周家湾祠堂族谱的是本村6岁以上的男丁,以及冠夫姓的妻子们。

    儿媳通常也是只记姓,不记名。

    而本村的女儿家,别说已经出嫁在外的,就是超过二十岁未嫁,甚至终身未嫁的,都不能在族谱上留下一笔。

    周传景的这个提议,令周传义很是惊讶:“你确定要这么操作?!”

    周传景坚定的说:“确定!我们周家湾从来都是按功绩说话,大荣为村子做的那些事,很多儿郎都比不上,你也承诺过,示范基地的事要是成了,就把她的名字刻入荣誉墙。

    这才不到半年,四个菜店在她的指导下,收益稳定,乡亲们都分到了钱,等下半年,养殖场的鸡、猪、羊能卖了,大家分的钱更多。

    她现在又给村子弄来了专家,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这样一心一意为村里的娃娃,她不能入族谱,谁有资格?!”

    周传义:“你说的对,她都能上荣誉墙了,入个族谱有什么不行的?我们一起去和她说说这个事,让她带着孩子,提前回来过年。”

    周传景:“好!”

    第239章

    周荣这是要开先例?

    吃饭时,周传义让周荣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带着孩子回周家湾过年,说是有惊喜。

    周荣回想她查到的资料,1月份开始,就要“跃进”了,到时各单位就像上了马达一样,过年很可能没假。

    “叔,下半年的政策,不知道会不会有变动,万一有大领导要下来检查,或出个什么新政,不让休假,我要是请假,很难批下来,严重的,还要被人扣顶帽子。

    您有什么好事,现在告诉我也是一样的。”

    周传景:“好多人在城里上班,你爹娘也不在村里,我们说的事,要是现在操办,显得不够重视。

    各单位再怎么忙,过年的三天假肯定要放,不然大家一年忙到头,都没个时间团聚,不得有怨言?

    你大年三十回来,我们初一办正事,你单位要是忙,初二就能进城了,不会耽误工作。

    我们要做的事,对你,对我们整个周家湾,都有很大意义,你一定要回来。”

    周荣:“行吧,我尽量把时间安排出来。”

    酒过三巡,周传义把周家星的情况告诉了董慧儒,希望他能帮忙指导下孩子的学业,以免蹉跎岁月。

    董慧儒浅笑道:“周村长要是不介意我的身份,我愿意略尽绵薄之力。”

    周传义:“董老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高尚工作,被小人陷害,才变成这样,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你一直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我小儿子交给你管教,我放一百个心。”

    周传景接话道:“我那个大孙子,也是个不着调的人,麻烦董老师一起管教下,他日定有重谢。”

    董慧儒:“周村长和周族长言重了,你们看得起我董某人,是我的荣幸,我会竭尽所能,把自已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周传义:“多谢!”

    一顿饭,宾主尽欢。

    杜娟本想让周荣在她家和儿媳挤着睡一晚,曹大云来把人拉走了,说自家房子都空着在,铺盖也是现成的,不用麻烦村长家。

    严秀珠她们现在收入稳定,每月工资及加工碎布头的钱,有30几块,加上自家男人的工资,每家都小有存款。

    手里的钱多了,对家里的长辈就大方了。

    严秀珠她们几妯娌商议后,每家每月往家里寄5块钱。

    周传国有四个儿子,每月能收到20块钱,吃的菜是地里的,除了偶尔去乡里买点肉和酱料之类的,没什么花销。

    儿媳们寄回来的钱,足够周传国和曹大云用了,还有结余。

    两人年纪大了,想多享点儿孙福,不再干8工分、10工分的活计,专挑3工分、5工分的工作,只图赚点口粮。

    要是不舒服,就直接请假,在家休养。

    这份福气,羡慕了不少人,大家都夸周传国生了几个好儿子。

    周传国知道,他们家能有今天,全是沾了周荣的光。

    等曹大云把周荣领回家,周传国忙说:“你坐会儿,我让你伯娘去煮几个溏心蛋。”

    周荣:“......大伯,我刚刚在传义叔家吃了饭,不饿。”

    周传国:“他们家人多,又有几个大男人喝酒,你哪能吃得饱?你伯娘的溏心蛋做的可好吃了,我们前些天去乡里买了点红糖,给你多放点,你瞧你,都瘦的不成样了!”

    曹大云:“家里的鸡蛋,我一直都留着在,6个蛋够不够?还是煮8个吧,吉利!”

    周荣:“......大伯,大伯娘,我真的不饿。”

    曹大云:“一家人,别和我们客气,你的腰上一点肉都没有,要是摔一跤,都不经造,大伯娘给你好好补补。

    这女人呐,腰上得有肉,才显得壮实,不好欺!”

    努力维持身材的周荣:“......”

    最终,周荣没有拗过周传国和曹大云,在两人的注视下,把8个甜腻腻的溏心蛋吃了。

    害得她不停打饱嗝......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像往常一样,集中到祠堂,等着周传义发布今天的任务。

    见人差不多到齐了,周传义让周荣站到自已身旁,大声说:“我们村的大功臣回来了,大家鼓掌欢迎!”

    “啪啪...啪啪...”一阵掌声后,周传义接着说:“我们能把基地办成,并在城里开店,顺利分到钱,大荣功不可没。

    这等功臣,应当被列祖列宗们知晓,现在,由她为老祖宗们上一柱香,以告慰祖先!”

    周传义的话,让乡亲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周家湾建村到现在,还没有女人在祠堂里给祖先们上过香呢!

    周荣这是要开先例?!

    不过以她为村里做的那些事,有资格站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上香。

    周传景给周荣递上三支香。

    周荣面对祖宗牌位,双手举香,躬身敬礼,之后将香插入香炉。

    礼毕后,周传景示意周荣给大家说几句话。

    周荣说:“作为周家湾人,我很自豪,能与大家成为亲人,是我的荣幸。

    我们用自已的双手创造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再接再厉,把基地做大做强做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啪啪......啪啪......”周传义、周传景带头鼓掌后,村民们再次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周传义让一部分人去犁田,一部分人去蔬菜基地锄草,他和周传景则带着董慧儒、张秀英、周荣去果园和养殖场。

    果园和养殖场都被围起来了,目前有专人照看,民兵队的人每天都会背着土铳巡视,防止有人搞破坏。

    张秀英转了一圈,夸赞周传义他们做事细致严谨,周家湾的基地办的有声有色。

    果树还没长成,担心牲畜把果树弄坏了,周传义单独寻了块空地养鸡、养猪、养羊。

    巡视到鸡舍时,负责喂鸡的婶子告诉周传义,有十几只鸡好像生病了,趴在那不动,不知道是不是鸡瘟,万一传染给其他鸡就遭了。

    周传义忙焦急的跑过去查看。

    张秀英也跟着去了,检查一番,说:“不是鸡瘟,天气太热导致的,多喂点水和菜叶子,情况会好转。

    在鸡舍上面多盖些茅草,可以隔热,鸡舍附近种些树,能遮阳。

    咱们这鸡舍太小了,要加大面积,这么多鸡拥挤在一起,很容易得病,鸡粪要及时清理,鸡舍的卫生要打理好。

    为了预防鸡瘟,我等下列个单子,周村长去买点药物,我来配药。”

    周传义:“好!”

    第240章

    有些事,我只是不屑于做,不是不会做

    周荣在周家湾住了两个晚上才返回江城。

    她临走时,周传国、周传泰及乡亲们,各送了点鸡蛋、山货。

    她回周家湾,就拎了个布包,回去时,挑了一担箩筐,要不是她跑得快,大家还要送东西......

    有了张秀英的加入,周家湾的果林和养殖场项目,如顺水行舟,得心应手......

    设计院要提拔两位副主任,像沈春恒这样的专家级人物,可以直接举荐。

    石锦山为了能成功竞选,向沈春恒暗示,能不能举荐自已。

    沈春恒回复石锦山,有好几位同事找他举荐,他要根据大家平日的表现,综合评比,才能确定最终人选。

    石锦山以为凭借他和沈春恒的关系,被举荐是板上钉钉的事,接连高兴了好几天,还让李小娥提前买了排骨炖汤做庆祝。

    但最终公布出来的名单里没有石锦山的名字,他打听后,得知沈春恒把名额给了一位才进单位半年多的大学生,说是对方做事踏实认真,勤学苦干,还解决了些技术难题,当之无愧。

    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石锦山不想听,觉得是沈春恒故意打压他,想让他在基层干一辈子。

    他都快50了,错过了这次升迁机会,怕是再也没办法往上奔了。

    石锦山表面上对沈春恒一如既往的恭敬客气,实则恨透了他,想借着反y倾运动将沈春恒拉下来。

    正好单位里有人被打成了y派,且对方素日里和沈春恒有交情。

    石锦山便怂恿沈春恒去为对方说情。

    沈春恒深深的看了石锦山一眼,说:“大桥快建成了,我们有很多收尾的工作要忙,帮人申辩,不是一两句话就成的,我没那么多时间耗着。

    我一个人说话,份量也不够,这样吧,你写一份书面材料,我们一起签字,两个人作证,总比一个人好。

    材料审核需要时间,不会耽误我的工作,万一不行,我再抽空去找领导说明情况。”

    石锦山琢磨着,有书面证据更好,这样沈春恒想辩驳都没办法。

    “行,我尽快写好材料,只是我人微言轻,提交材料的事,得辛苦你跑一趟。”

    沈春恒:“嗯。”

    石锦山的速度很快,当天晚上就写好了申辩信,本想第二天给到沈春恒,却怎么都找不到人了。

    询问一圈后,才得知沈春恒住到了工地,说是要时刻监察大桥修建工作。

    担心夜长梦多,石锦山打算去工地找沈春恒,不料在走廊上和人撞了一下,申辩信掉落在地。

    对方捡起信件看完后,当即揪着石锦山去党委办公室,说他思想不纯,是坏分子。

    石锦山辩解,说那封申辩信是沈春恒请他代写的,他对坏分子是深恶痛绝的,绝没有要帮衬的意思。

    党委办公室的同志去找沈春恒核实,他矢口否认自已让石锦山写申辩信的事,还说他工作很忙,不要来打扰他,如果耽误了修桥进度,谁也担不起责任。

    石锦山被开大会,公开批评几次后,定为了y派,下放到一个偏远山村。

    他本想申请回自已老家,但没有人脉帮忙,上面不批。

    李小娥因为石锦山被定身份,还要下放的事,去沈家大闹,说是沈春恒故意陷害她男人,要是不帮她男人恢复身份,就撞死在沈家。

    李小娥的儿子儿媳,也在一旁哭喊,说沈家缺德,要断他们家活路。

    秦艳华不想和李小娥做无谓的争辩,关着大门不让他们一家进。

    李小娥他们就在沈家门口哭天喊地的,吸引了很多人来围观。

    围观的街坊邻居在那议论纷纷,有人说沈家的人品有目共睹,不会做这种缺德事,肯定是石家诬陷他们。

    有人说石家的做派,出事是迟早的,如今被定身份和赶回乡下,是活该。

    有人说,如果真是沈家陷害了石锦山,那就太恐怖了......

    沈博航每天都要接周桂下班,两人回到祥和里,见自家门口围满了人,从大家议论的只言片语里,猜到了是石家来闹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