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所有金额,周母都记了数,便于日后还礼......薛婉仪在人群中看见了许曼,忙招手,示意她坐到自已身旁。
陈展宁、陈笑薇来长安里找周家广他们玩时,已经告诉了薛婉仪,许曼怀孕了。
薛婉仪从起初的惆怅,到释然,再到祝福,许曼既已嫁人,怀孕生子很正常,只有这样,她的婚姻才能更加稳定、幸福......
许曼的孕肚已经显怀了,但在列宁装的遮挡下,并不明显。
薛婉仪盯着许曼的肚子看了看,笑道:“恭喜你们,等孩子生了,告诉我一声,我给孩子封个红包,再备几身衣服。”
许曼:“谢谢姆妈,你在这边还习惯吗?家里缺不缺东西,我去帮你买。”
王城南接话道:“阿姨不用和我们客气,家里缺什么,直接说,如果有重活累活,也可以交给我办。”
薛婉仪:“谢谢你们,我在这住的挺好的,周荣和她的家人很关照我,我一个人不想做饭,经常到她家蹭饭。
街坊邻居很和善,有么事,他们直接搭把手帮我处理了,你们不用担心,好好过自已的日子。”
许曼:“嗯,你要是遇到问题,可以去找我,想展宁、笑薇了,也可以去我那住几天。”
薛婉仪:“好!”
第222章
周桂出嫁
席间,周家兄弟拉着沈博航和他的接亲团不停喝酒。
沈博航这才知道,周家人不仅会打架,喝起酒来,个个海量,要不是他偷偷塞红包,贿赂一圈舅兄舅弟,今天准得喝趴下......
宴席过后,周家华带着自家兄弟,整理嫁妆,方便等下挑走。
周家湾有哭嫁的习俗,周母拉着周桂的手,边抹泪边说着不舍的话。
周父那么要强的一个人,今天也哭了,说周桂小时候总是缠着他要骑大马,当年他背在肩头的闺女,如今长大了,要嫁人了,他舍不得。
在场的人被气氛感染,都在那悄悄抹泪。
周荣的眼泪,也不听使唤的往下掉。
周桂哭的稀里哗啦的,有点后悔嫁人了......
媒人见房里的人都在哭,连新娘的妆都给哭花了,忙给接亲的人使眼色,示意他们放鞭炮催妆起行。
周母听到鞭炮声,抹了一把泪,说:“走吧,好好过日子,有什么事,立马回来找我们。”
周桂和沈博航一起给周父周母磕了三个头,哽咽道:“女儿过几天就回来看你们。”
周父眼里含泪的说:“好,爸在家等你。”
在周家湾,有条件的娘家,都会为女儿准备待客的吃食,像米泡儿、花生、糖果等。
周母担心沈家那边有亲戚找周桂讨要新娘茶,为了不让周桂被人笑话,她提前买了几斤糯米,蒸熟晒干后,炒了些米泡,便于给客人泡茶,还买了些花生、麻花、糖果等。
(炒米泡,小时候的美食,放点白糖或红糖泡着吃,很香)
周母给周桂买了四个大木箱,两个装吃食,两个装周桂的衣物。
周母为周桂准备吃食时,周家广、大娃他们都是知道的。
几人以为自已今天的任务,就是拿这些吃食,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挑太重的东西不合适。
万一在路上饿了,也能偷偷尝一下......
自家的孩子,周母太了解他们的秉性了,说:“吃的东西已经锁箱了,不能拿出来,你们有其他的任务,看见那边的几个包袱了吗,里面是些床单被罩,你们一人背一个。
路上小心点,别掉地上了,弄脏了,红包就没了。”
周家广、大娃、二娃:“......”
一阵鞭炮声中,周庆宏扛着布帐竹,雄赳赳气昂昂的打头阵,与送亲队伍一起往沈家方向走。
长安里今天有很多人来围观周桂的婚礼,没有不羡慕她的。
一是羡慕她的嫁妆多,被家里人重视。
其次就是挑嫁妆的人,清一色的兄弟子侄,看着就有安全感。
周荣、周彩、周香、周甜,作为周桂的姐妹,也是送嫁的成员之一。
送嫁的队伍很壮观,一路上引得很多人的侧目,有那胆大的,会上前说几句恭贺的话,媒人或接亲人员,都会发糖发烟。
到了祥和里,周家华等挑嫁妆的人,在两位接亲人员的带领下,先一步去沈家安置嫁妆和铺床。
媒人则带着两位新人和周荣她们,候在祥和里外,等沈家安置好了,鞭炮声响起,他们再过去......
秦艳华这两天一直处于兴奋和紧张中,小儿子娶媳妇,她高兴,又担心某个环节没弄好,让周桂生气,或被亲朋好友笑话。
嫁妆一进门,秦艳华忙请沈博航的舅妈唐子珍帮着铺床,免得新娘在外面等久了。
唐子珍边铺边说着吉祥话: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家庭和睦,幸福吉祥,一铺鸳鸯戏水,二铺龙凤呈祥,三铺鱼水合欢,四铺恩爱情长,五铺早生贵子,六铺儿孙满堂,七铺百年好合,八铺地久天长,九铺家庭和美,十铺前途辉煌......
等唐子珍铺完床,并在床上撒了些红枣、花生、桂圆,秦艳华连忙吩咐自家侄子放鞭炮,迎接新人。
秦艳华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再三确认自已的仪表没问题,松了一口气。
沈博航的哥嫂要出任务,没办法回来;姐姐沈博宣,从京都赶回来参加婚礼,见她妈这副样子,打趣道:“你又不是第一次娶儿媳,至于这样吗?”
秦艳华:“你哥结婚时,就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他要结婚了,和你嫂子的婚礼也是在部队举办的,我和你爸全程没参与。
现在博航结婚,我相当于是头一次操办所有流程,能不紧张吗?”
沈博宣笑道:“你别照镜子了,周家抬嫁妆的人,你是不是还没给红包?赶紧给了,别让人说闲话。”
秦艳华猛拍下脑袋:“瞧我这记性,把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记了,幸亏你提醒了我。
你爸也真是的,只知道和他那帮同事聊专业、核算数据,都不搭把手,里里外外全是我一个人张罗,脑袋完全不够用。”
秦艳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挨个发给周家华、周家风他们,每个红包都是8元。
周庆宏扛布帐竹,年龄又最小,秦艳华给了他一个20元的红包。
把周家广、大娃、二娃羡慕坏了。
周家广给大娃、二娃使个眼色,两人秒懂。
三人将周庆宏拉到一个角落。
周家广小声说:“我们之前说过,要有福同享,你现在得了个这么大的红包,应该和我们均分,我们不要多的,你给我们每人3块钱就行了,以后我们会继续罩着你。”
大娃:“没有我们,你根本没有扛布帐竹的机会,大家都是亲兄弟,你不能不讲道义。”
二娃:“这么多钱,你放在身上容易掉,分给我们后,可以降低你的风险,我们还记着你的一个人情,很划算。”
周庆宏将自已的衣服解开,指着几个口袋,笑眯眯的说:“我妈在我的每件衣服内侧,都缝了口袋,我把红包放这里,绝对不会掉的。
你们想分红包,不是不行,但我有条件,以后我名下的活,你们得帮着干,还要帮我洗澡、洗脚,端茶倒水,捏肩捶背,让我也享受一把你们在我这享受到的待遇。”
周家广哼唧一声说:“你想当贵公子,让我们服侍你?只有晚辈孝敬长辈的,哪有长辈服侍晚辈的道理?这要是被人知道了,我们还要不要混了?!”
大娃说:“我们是不会为金钱折腰的,你不分红包就算了,以后你的家务活加倍!”
二娃:“你把我的课本都拿去折撇撇了,我回去后就告诉外婆和你爸妈,看他们怎么罚你。”
周庆宏:“!!!......”
第223章
我们沈家,是没有蠢人的!
在周家广、大娃、二娃的联合“威逼利诱”下,周庆宏妥协了,愿意分红包。
周庆宏的红包里是4个5元,周家广他们的红包里是一个5元一个3元。
周家广提议,周庆宏先给他们每人一张5元,等回去买零食拆开后,就把2元钱给到周庆宏。
周庆宏可不信周家广的话,要求他,要么现在找钱,要么回去后,自已去找奶奶把钱换开。
这事要是捅到老妈那,事情就闹大了,红包不仅拿不到手,可能还要受罚,周家广忙拉着大娃、二娃去找周家华他们换零钱......
沈博航和周桂在沈家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就和亲友们一起去了附近的饭店参加宴席。
同时在那里举办一个正规的婚礼仪式。
沈春恒是桥梁专家,又参与了大桥修建项目,和很多领导、专家都有交情,大家卖他面子,今天都来参加了婚宴。
秦艳华在学校的人缘很好,与她相熟的老师,几乎都来捧场。
沈家在乡下的亲戚,来了一部分,加上街坊邻居、沈博航的同事、秦家的亲戚、周家送嫁的人,婚宴摆了20桌。
区里的一位领导,做证婚人,感谢了党中央、各级领导后,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接着是两位新人发言。
沈博航不喜欢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有说那些场面话,直接说能娶到周桂,是他的荣幸,他会用一辈子去爱惜周桂,绝不辜负她。
周桂见沈博航说完,证婚人的笑容淡了下来,只好发言,将氛围拉回来。
“感谢党中央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各级领导和亲朋好友参加我们的婚宴,感谢证婚人辛苦主持婚礼,因为有你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和完美。
以后,我们会紧跟党中央的步伐,拥护组织的一切政策,在自已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工业化贡献自已的一份力!”
“啪啪......啪啪......”证婚人带头鼓掌后,其他人连忙鼓掌。
很多人都悄声夸赞周桂有本事,会说话。
李小娥也来参加了婚宴,她随了5元钱的礼金,本来只想随2元钱的,石锦山说太小气了,容易被人笑话,她才把礼金涨到了5元。
为了能回本,李小娥把儿子儿媳孙子女儿,全部喊来吃喜宴。
李小娥以为城里结婚和乡下一样,新娘子进门后就能开席了,她早上特意没吃早饭,也不准家里人吃,打算在宴席上多吃点。
结果发现有这么多仪式要搞,开席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小娥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很是后悔。
石家的其他人,也埋怨李小娥,说她害得自已饿肚子。
周桂的嫁妆抬入沈家时,李小娥边数数,边仔细瞧着有哪些好东西。
有自行车、缝纫机等贵重物件就算了,竟然还有十床喜被,几条毛毯,四个大木箱,她又羡慕又嫉妒。
李小娥不相信这些东西是周家贴补的嫁妆,猜想肯定是沈家给周家的彩礼。
要不是周桂插一脚,她家春红就是沈家儿媳了,那些好东西就成了她家的了。
这样她小儿子要娶媳妇的所有东西就齐全了,她就不用为了彩礼的事,愁白了头发。
李小娥当时眼眶都气红了,现在又被家里人数落,怒火更甚。
区里的领导,为沈家做证婚人,还有那么多干部、行业专家来参加婚礼,石锦山胃里的酸水,都快泛到嗓子眼了。
如果他当年没有回乡,成就不会比沈春恒差。
就因为他回乡避难,沈春恒成了业内专家,他只能是设计院的一个打杂的。
想起两人各种待遇上的天差地别,石锦山的心里就窝着一股气。
石锦山扫了李小娥一眼,知道孩子娘又要大吵大闹了,但现在场合不对,在他没有混出名堂前,搅和了沈家的婚宴,对他没好处。
石锦山拉住即将暴怒的李小娥,压低声音说:“这里不是家里,你老实点,敢让我丢面子,我就把你送回老家!”
七寸被拿捏,李小娥瞬间蔫了,委屈巴巴的坐在凳子上,看着主席台上的一对新人,在嘉宾的起哄下,啃一个吊着线的苹果。
这“甜蜜蜜”的场景,再次刺激了李小娥,她心中的愤怒和不甘,要是不找个人说说,非憋死不可。
家里人都不理解她,街坊邻居只会嘲笑她,不认识的宾客,不会听她说话,李小娥分析一圈,决定找沈家来参加婚宴的十几个乡下亲戚“吐苦水”......
李小娥搬着自已的凳子坐过去,自来熟的和沈家亲戚聊天。
大家不认识她,只是礼貌性的偶然点头回应。
李小娥见大家不排斥她的话,忙说:“你们家博航太单纯了,被人骗了还在那傻乐呵。”
沈博航的一位宗族奶奶徐英子,好奇的问:“谁骗他了?”
李小娥:“还能是谁,当然是新娘子周桂啊!你们是不晓得,周桂魅惑人的本事可高了,我听说她之前谈过好几个对象,和那些人搂搂抱抱的,不清不楚。
我家春红本来和博航处对象处的好好的,就因为周桂偷偷勾搭博航,害得两人分手。
我们家都是大度的人,两孩子没缘分,我们不强求,博航要是踏踏实实的娶一门好媳妇,我们肯定会祝福他,但他怎么能找周桂这样的狐媚子呢?
你们瞧见抬回来的嫁妆了吗?那些东西全是周桂开口要的,就她这贪心不足的德行,你们沈家迟早被她败光!
娶妻当娶贤,你们沈家都是文化人,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有些事不能不防,你们作为博航的长辈,得多上点心才行。”
徐英子白了李小娥一眼,讥笑道:“艳华说祥和里的街坊邻居,个个都是和善之人,要我看,不见得,眼前不就有漏网之鱼?!”
沈博航的宗族婶娘刘燕,接话道:“就你那点脑瓜子,就想在我们面前搬弄是非,嚼舌根?当我们住在乡下,真的没见识?
你一开口,我们就知道你拉的什么屎尿,想挑拨我们和博航媳妇的是非,你来坐享渔翁之利?”
徐英子:“回去练上几年,再来和我们说话吧,我们沈家,是没有蠢人的!”
李小娥:“???......”
第224章
你怎么光吃饭,不长脑子呢?
李小娥不知道自已哪里出错了,一开口就被人识破,不死心的问:“我说的都是实情,你们不信就算了,哪能埋汰人呢?!
我是真心为你们沈家着想,不希望你们被人骗了,才说那些掏心窝子的话,你们凭什么质疑我?”
刘燕:“就凭我们隔着辈分,没权力干涉别人的家事!
你对博航的媳妇有看法,大可以去找博航的爸妈说这事,我们一年都来不了一回城里,又是隔着好几辈的,哪有资格去管他们的闲事?
别说不能管,就算能管,我们也不会管,艳华看着挺喜欢周桂的,那周桂的话,在家里就会有分量。
万一老家再闹个什么灾,需要艳华他们搭把手帮衬一下,周桂得知我们在背后搬弄是非,你觉得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李小娥:“......你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利,赌上沈家的前途啊!”
徐英子瞥了李小娥一眼,叹声气说:“我瞧你岁数也不小了,你怎么光吃饭,不长脑子呢?!
我们说了半天,你就听不出我们话里的深意?
我们沈家今天得了一门好媳妇,我心情好,就和你掰扯掰扯,你错在哪。
春恒和艳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读书厉害的人,脑瓜子都好使,眼光也不会差,你瞧他们家,大儿媳和女婿,哪个不是人中龙凤?
博航这孩子虽皮了点,但绝对是个孝顺孩子,我就不信,他挑媳妇,会不经过他爸妈的同意。
你瞧见春恒和艳华脸上的笑容了吗?就凭这个,说明他们是喜欢周桂的,认可这个儿媳。
我们昨天进城时,打听过周桂的情况,人家成分好,还是大学生,现在税务局上班。
家里的爸爸、哥哥、姐姐妹妹全有正式工作,而且姐姐和妹妹也是大学生,就这样的家世,在江城,怕是也找不出几家。
你再看看他们周家那一溜烟的男丁,只有被老天关照的人家,才能生出这么多男娃,可见他们家的家风正,风水好,老天爷才会庇佑他们。
周桂出生自这样的人家,就算不是大学生,人品也不会差到哪去,她要是做了我们沈家儿媳,沈家只会越来越好,我们也能跟着沾光。
你刚才把你闺女吹上天,我想问一下,你闺女是什么学历?你家里人,有几个大学生,都在哪上班?”
李小娥尴尬的笑笑:“你们扯远了,娶儿媳哪能光看学历呢?我家男人当年和你们家沈春恒上的同一个大学,现在也是同一个单位,两人关系可好了。”
徐英子:“关系好,你还来编排他家是非?是不是有点不要脸?”
李小娥:“......我敬你是长辈,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太伤人了!”
徐英子:“我要不是看你是晚辈,才不会说出那些忠言,你好赖不分,还想倒打一耙?”
刘燕:“你这人心术不正,不要和我们说话,赶紧走开。”
李小娥冷哼道:“你们才是好赖不分!等周桂把沈家败光了,你们就知道我说的都是真话,没有骗你们。”
刘燕:“我看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你说来说去,就是眼馋周桂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