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午饭是周荣三姐妹准备的,周家广和陈展宁他们帮着择菜、烧火。吃饭时,沈春恒一改沉默寡言,拉着周父边喝酒边聊农村的一些事。
两人聊的很投机,很快就称兄道弟了。
沈博航还以为他爸今天会掉链子,没想到深藏不露,这么快就搞定未来老亲爷。
不愧是老爸!
按照规矩,沈家离开前,周家要将礼品返还给沈家一些,每种两份或四份。
俗话说闺女是娘身上的肉,是舍不得给别人的,沈家带来的那6斤肉,周母留下了,其余的,全部返了四份给沈家,还给了沈博航一个66元的红包。
沈博航转手就把这个红包给了周桂,说是之前说好了,家里的钱财由她保管。
大家见了,都夸沈博航是个好男人,会疼媳妇,也打趣周桂,说她这么快就当家做主了。
周桂的脸颊,一阵红过一阵......
两人亲事定下后,沈博航只要单位不忙,就往周家跑,和周家广认真学厨,顺便在周家人面前刷好感。
万一厨艺没学会,也能多几个人帮他说好话,免得婚期泡汤了......
周香、周甜同样读了几年私塾,两人年纪小,独自去上夜校,周传祥不放心,在周荣的建议下,去办购粮证的时候,给居委会的陶芬送了点礼,拿到了初中的推荐信。
直接让姐妹俩从初一开始读起,毕业后,算是个正经学历,读中专或高中都可以。
周荣把自已从学校弄来的小学课本,借给了周香、周甜,让他们在家自学,不懂的,可以来问她。
沈小梅心疼周家顺一个人赚钱辛苦,也不想在家吃闲饭,天天背着儿子铁蛋,上街找工作。
本想把铁蛋交给周家慈的媳妇万春苗照看一下,但铁蛋和石头不知道怎么搞的,八字不合,在一起就打架,且不把对方打哭不罢手。
周母要照看周庆宏和妮妮,还要忙刺绣,沈小梅不想打扰,只能带着铁蛋去找工作。
现在城里工作稀缺,身强力壮的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何况她带着个孩子?
没有单位要她。
沈小梅为此愁眉苦脸了好几天。
周母把她的情况告诉了周荣,小声说:“小梅也是个可怜孩子,自小家里穷,都没过上几天好日子,进城后,生怕拖累了家顺,天天出去找活。
我让她把铁蛋放我这,她不想麻烦我,非要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工作,她那个样子,哪个老板敢要?
你要是有门路,就帮帮她吧,她和家顺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以后定会念着你的好。”
周荣想了想,问:“她会针线活吗?”
周母:“乡下人谁不会针线活呀?家顺和铁蛋身上的衣服,都是小梅自已做的。
宋老板的刺绣店,最近单子接的少,不然我就让她和我一起做刺绣了。”
周荣:“我明天去店里,和许曼沟通一下,再答复。”
周母:“好,万一不方便就算了,许曼帮了我们太多,我不想给她惹麻烦。”
周荣:“我心里有数,不会让她为难的。”
周母:“那就好。”
周荣的空间,上次升级后,可以上网了,但是网费超级贵,一分钟10块钱,直接从账户余额里扣除。
周荣忍痛,在网上找了些适合碎布头制作的手工艺品,并用手机把它们快速拍下来。
因为下载用的是2g网速,太慢了,周荣不想浪费钱......
第二天上班时,周荣拿着自已草绘的几张图,和许曼商量,想把库房里的碎布头利用起来。
服装店和布店以前的碎布头,要么扔了,要么给店员拿回家,公私合营后,店里所有的物料都属于国家的,私人不准动用,全部堆到了库房。
许曼看了周荣的草图,笑道:“你的脑子就是好使,连这个都会!能废物利用,这是好事,我支持你。”
周荣:“店里的人员已经饱和了,我打算招些临时工来完成这些小物件的制作。
我们按件支付酬劳,每样5分到1角钱,出售的价格,翻一到两倍,因是碎布头制作的,我们不收布票,怎么样?”
许曼:“可以呀,这标准很公道,就这么定吧。”
周荣下班后,找到沈小梅,说:“我们服装店有些碎布头,想把它们利用起来,做一些发箍、头花、靠垫、坐垫、抱枕、布娃娃、手提包等。
裁缝师傅和店员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没有精力加工这些碎布头,你要是愿意,可以做我们店里的临时工,我们按件支付酬劳。
发箍、头花,5分钱一个的加工费,靠垫、坐垫、抱枕、都是8分钱一个,布娃娃、手提包,一角钱一个,按天结算,图样和原料,店里提供。
你要是愿意,明天去店里领材料,可以拿回家做,也可以直接在铺子的后院加工,如果拿回家,东西不能损坏和遗失,否则要赔偿,以后也不再合作。”
沈小梅不知道周荣说的那些东西是什么样啊,想着凭她的手脚,只要干快点,一个月挣个十来块钱,肯定没问题,欣然答应。
万春苗得知后,也想帮着加工,为家里挣点伙食费,周荣同意了。
这是一个拉人缘的好机会,周荣不仅找了沈小梅、万春苗帮忙加工碎布头,还让周母去找长安里那些没工作、又会针线活、且没有得罪过他们家的妇人,有没有感兴趣的。
薪资标准及合作条件,周荣都让周母帮着转述。
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大家哪有不答应的?
纷纷给周母道谢,说家里以后遇到事了,随时招呼她们一声......
国家正在执行“一五计划”,工业、农业、交通、民生等都有了大幅改善,工资与前几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入增加,消费能力自然也跟着增长。
沈小梅她们加工出来的小物件,在店里很受欢迎。
姑娘们对发箍、头花爱不释手,每个来买布或衣服的人,在店员的鼓动下,都会带1-2个发箍或头花回家。
布娃娃也广受欢迎,精巧灵动的样子,别说小孩喜欢了,连许曼都买了两个回家,给了一个陈笑薇,她自已留一个,没事的时候就摆弄一下。
周荣送了一个布娃娃给妮妮,从此后,她就抱着娃娃不撒手了,天天对着娃娃说话,讲故事......
第192章
我发现就没你办不到的事
各区每年都会评比先进单位和个人,不仅开会表扬,还会发奖状和锦旗。
虽说公私合营后,都是国家控股,但同行间,也是有竞争的。
其他铺子见头花、布娃娃等小物件卖的好,为了争先进,也跟着效仿,但他们的花样不够新,生意始终不如周荣他们的铺子。
周荣早就料到会有人抄袭,所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新图样,以保持绝对竞争力。
库房里的碎布头数量有限,不到半个月就快用完了,周荣想从区里的服装厂弄些货来。
不料服装厂的公方经理,看她是个女同志,模样又年轻,不愿卖面子,说厂里的碎布头另有他用,拒绝了她。
周荣也不气恼,直接去找街道办主任,说她想为组织解决点民生问题,多安排几个工作岗位,并把残缺物料合理利用起来,但她能力单薄,希望主任大力支持她。
周荣带了几个样品给主任看,说街坊邻居现在热情高涨,用碎布头加工出来的物品也深受大家喜欢,可惜原料不够,区里的服装厂又不愿配合。
主任听出了周荣的意图,拿着样品看了又看,觉得周荣办的这个事,是好事,也是小事,就让下面的一个干事负责。
周荣等了三天,都没有得到答复,就天天去主任的办公室喝茶。
主任看见周荣这副样子,有点头大,找那名干事了解情况。
干事说对方架子大得很,借口工作忙或要开会什么的,压根不见他。
主任无奈,只好陪着周荣专程跑了一趟服装厂,希望厂长多多支持周荣的工作,为区里创造更多效益。
主任的面子,厂长还是要给的,向周荣承诺,库房的碎布头,以后随她挑。
周荣可不信这种老油条会说话算数,服装厂有专门运货的拖拉机,她当即拉着主任和厂长去调了三辆拖拉机,把库房里的碎布头全部拉走了。
为了能去其他区的服装厂弄到碎布头,周荣找主任要了一个街道办干事的工作证,说是为了洽谈业务方便,也为了更好的推进组织的“一五计划”。
主任琢磨了一下,给周荣办了。
他发现,周荣就是个滚刀肉,要是不给办,以她的性子,肯定会拉着自已辗转于各个服装厂,到时候他主任的工作就不用干了,去当联络员得了!
何况王区长暗示过他,要关照布店和服装店,于情于理,他都要满足周荣的要求......
街道办干事的工作证,可比服装店经理的名头好用多了。
周荣利用这个工作证,把江城几个服装厂都跑了一遍,拉了不少碎布头回来,并和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自已主管的两个铺子,消耗不了那么多头花、布娃娃等,周荣就找城里的一些服装店、布店、供销社合作,每样物品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价3-5分钱卖给他们。
一些生意不好的铺子或冷门行业,政府为了帮扶他们,采取的是代加工及统购统销或配额生产的政策,大家对周荣的提议,并不感到意外和排斥,反而大力支持。
公方经理见了周荣的工作证后,同意了合作,让她定时给店里送货就行了。
周荣将这些店的地址一一记下,回去后就安排店员给他们配货。
许曼正担心加工的头花、布娃娃等数量太多了,卖不出去,没想到周荣就拓展了销售渠道。
她对周荣连竖大拇指:“你这脑瓜子里装的是什么呀,我发现就没你办不到的事。”
周荣笑道:“都是无奈之举,要是可以,我也希望什么心都不用操,但亲戚一场,又天天和街坊邻居们打交道,我家不愁吃喝,别人揭不开锅,迟早出问题。”
许曼:“你说的对,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大家都吃喝不愁,日子才能安稳。”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政策也相对宽松,周荣希望在能赚钱的时候,带着大家多赚点钱。
钱能解决普通家庭99%的矛盾,手里有钱,大家的日子会和谐很多,就不会拘泥于小事,她和家人才会有太平生活......
沈小梅手脚利索,加工的布娃娃多,一个月下来,挣了21.78元,乐得她手舞足蹈,抱着铁蛋亲了又亲,特意买了两斤糖果感谢周荣。
万春苗挣了19.55元,她对这个金额很满意,不用风吹日晒,还照顾了孩子,这笔收入,对她来说,简直是意外惊喜,她也买了些点心送给周荣。
长安里的其他妇人,也多多少少的挣了些钱,大家无不感激周荣和周母,把自家做的吃食送给她们。
蓑衣萝卜、咸蛋、麻花、油果等,只要自家有的,都给周家送了点,希望以后再有好事,继续关照他们......
沈小梅赚到了钱,想让周家湾的几个嫂子一块来加工碎布头,但给家里写信之前,她先征求周荣的同意。
孙红她们不敢进城,就是担心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开销大,靠自家男人的工资养不活全家。
周荣得知原委后,说:“大家户口都迁进城了,趁着政策还算宽松,应该尽早进城,就是住房方面比较麻烦,晚点我去打听一下,看谁家还有房子出租。”
沈小梅:“好的,谢谢!你就是我们的大恩人,以后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周荣:“自家人,不必客气。”
长安里有40几栋楼,石库门那没见贴有招租的单子,靠自已去打听住房消息,没个几天搞不定,周荣便问一位帮着加工碎布头的王嬢嬢,知不知道哪里有空房出租。
王嬢嬢:“我住的那栋楼,没有空房,但我的一个好姐妹,她住的那栋楼,好像有房子要出租,你要租几间。”
周荣盘算了一下,说:“估计要六间。”
王嬢嬢:“我帮你去问问,你先回去吃饭,等吃完饭,差不多就有消息了,确认好了,我去找你。”
周荣:“谢谢王嬢嬢。”
王嬢嬢:“这有么斯好谢的,举手之劳的事,我们还要感谢你为我们找到了活呢!
我以前都是靠儿子的工资过日子,这个月自已挣了近20块钱,我家老头子对我客气得不行,他以前都不做饭的,现在让他烧火,他都不敢犟嘴。
嬢嬢能在家里雄起,可是沾了你的光哦!”
周荣笑道:“嬢嬢心灵手巧,一手针线活做的出神入化,那些钱,是你凭借自已的技艺换来的,是你应得的酬劳。”
王嬢嬢:“我就喜欢和你们这样的文化人说话,听的真舒服,你要找房子的事,包我身上!”
周荣:“行。”
第193章
她就知道,曹家不是一个好归处
王嬢嬢往姐妹团里一吆喝,说周荣要找房子,大家立马行动,扩散自已的圈子打听。
周荣刚吃完晚饭,王嬢嬢就来找她,说六间房已经找好了,随时可以去看房和入住,租金在3角到5角钱不等,依据房子大小而定。
周荣带着沈小梅、周母一起去看了房子,每间房都收拾的很干净,三人很满意。
周荣让沈小梅把这些情况在信里告诉孙红她们,要不要现在进城,及哪家租哪间房,由她们自已决定......
孙红她们收到沈小梅的信后,惊喜若狂,将家里安顿好,就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进城了。
周家湾的乡亲们,再次羡慕。
为了感谢周荣,每家都给她带了些土特产,鸡、蛋、野菜、腊货等,全都有。
周荣帮忙找的房子,孙红她们很满意,家里孩子多的,就租大房子,孩子少的,就租小的。
大家都会手工活,先帮着加工碎布头,待日后有了其他出路,再做打算。
周荣表示没问题,“跃进”后,经济受挫,又逢三年灾害,百姓的消费水平大幅下降,头花、布娃娃等在那时就属于“奢侈品”了,远没有一顿饭来的实在,需求量会锐减。
加工碎布头,周荣也没打算长期做,只想让大家赚点闲钱。
要想在城里安稳下来,且避开下乡,还是需要一份稳定工作的。
不出意外,今年还会有几个大厂开建,到时想想办法,应能弄到一些招工名额......
孙红他们都进城了,用一个大户头,不方便办购粮证及买粮,商量后,进行了分户。
周家风他们找单位开了工作证明,加上陶芬提供的居委会居住证明,大家的分户办的很顺利,没有额外花钱。
孩子们也去学校插班上课。
大家渐渐融入城市生活......
56年3月28日,是杨耀睇出嫁的日子。
过年期间,她在江对岸找了好几天,都没有碰到顾秉钦,也没有看到周荣的身影,伤心了好久。
元宵节那天,杨晋林去他爹娘那吃饭。
杨耀睇重燃希望,想让杨晋林帮她找人,但她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只说是一个很高很俊的男人,那个人就是她想要的丈夫。
杨晋林以为她疯了,差点把她送去精神病院。
方婆子也嘲笑杨耀睇想男人想疯了,过了元宵节,就找曹家商议婚期。
曹家被杨开运、方婆子吹牛皮的话,美到了,想早日和杨晋林攀上关系,就把婚期定在了3月28日。
方婆子要的彩礼,曹家如数送来了。
喜得方婆子和杨开运一连乐呵了几天。
杨耀睇说她不想嫁去曹家,但她的反抗没用,杨开运、方婆子不仅把她臭骂了一顿,还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外出,生怕她偷偷跑了。
杨耀睇的工作,方婆子本想去请一个月的长假,餐馆那边不批,说店里的人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杨耀睇不上班,她的工作就没人干了。
非要请长假,只能辞退,店里再招其他人。
方婆子想着,一个月10块钱的工作,她儿子分分钟就能为杨耀睇找到,要求餐馆结算未发的工资,她闺女以后不来上班了。
直到结算工资,方婆子才知道杨耀睇的工资涨了,却瞒着家里不说,气得她回去后就打了杨耀睇一顿,并要求杨耀睇把私藏的工资交出来。
杨耀睇说她都花了,方婆子不信,把她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扒下来检查,在内裤的口袋里找到了2块3角5分钱。
气得方婆子又把杨耀睇打了一顿,说她敢乱花钱,欠收拾。
杨耀睇被打的嗷嗷大叫,家里的人,没有一个帮她,直到方婆子打累了,才停手。
方婆子叉着腰,咬牙切齿的说:“要不是看你快出嫁了,老娘非剥了你一层皮!竟敢偷藏钱财,真是活的不耐烦了!给老娘老实在家待着,再敢惹出乱子,老娘打死你!”
杨耀睇不想被打,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等着出嫁......
3月26日,曹智带杨耀睇去领结婚证。
民政科的人问杨耀睇是否自愿嫁给曹智时,她久久不回应。
曹智小声威胁道:“你要是悔婚,我家送去的彩礼,要一分不少的退回来,还要赔偿我家的损失,不然我们就去你家和你二哥的单位闹。”
杨耀睇听罢,乖乖点点,告诉民政科的同志,她愿意嫁给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