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周传泰说:“我也不想进城,我在周家湾住了大半辈子,这里是我的根,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进城折腾了,名额给你们吧。”周传安拍了拍自已的断腿,笑道:“我这样子,肯定不适合进城,你们年轻人去拼搏吧。”
如果他们三人弃权,8个名额就刚好够分了。
周传国有6个孩子,两个女儿已出嫁,4个儿子中,周家顺已经是钢厂的工人了。
周传泰有5个孩子,女儿也都嫁人了,在家的3个儿子,可以和周传国家各得三个名额。
周传祥也是5个孩子,长子周家慈已成家,次子周家善在钢厂上班,两个女儿是双胞胎,未满14岁,老幺周家行在上高小,他们家得两个名额。
将名额分配好,周传国说:“老三在信里说了,城里是定量供应口粮的,买口粮需要购粮证,只有本地户口才能办购粮证,发粮票。
要是没有购粮证和粮票,就只能去黑市买高价粮,浪费钱不说,万一被稽查队的人抓了,是要关进局子的。
政府目前限制城市户口,要转户口,只能托关系,需要花钱打点,你们把自家的钱都带上,如果不够,再想办法。”
周传泰的长媳孙红说:“今年生产队才分了29块钱下来,往年家里也没存下什么钱,城里的户口既然那么紧俏,想必找人打点的花费不会低,我们这点小钱,也不知道够不够。”
周传泰:“不管够不够,先带着吧,在城里总比农村有出息,工人一个月的工钱,都抵我们一年的收入了。”
孙红:“听说城里什么都要花钱买,两桶水要一分钱。先让家福去城里吧,我带着孩子留在乡下,等他在那边攒了点钱,安定下来了,我们再过去。”
周家的其他儿媳赞同孙红的说法,都说让家里的男人出去务工,她们继续住在周家湾,等手里攒点钱了,再进城......
周传国:“你们这样安排也行,老三还在信里说,江城有规定,孩子的户口随着娘,如果只是家风他们迁了户口,孩子的户口还是落在乡下。
为了孩子们着想,户口还在娘家的,都去把证明开好,总是折腾了一番,能迁就一并迁了,万一不行,再说。”
孙红:“那就听大伯的安排,我的户口就在娘家,我明天回去开证明。”
其他几个户口同样还在娘家的儿媳,也说明天回去开证明。
沈小梅的户口也在娘家,她开好证明后,给周家顺写了封信,把家里攒的100多块和转户口证明一起放进信封里,请周传祥帮忙带进城......
周家湾的人得知老周家一次性弄了8个进城名额,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个别心眼小的妇人,开始说酸话,说周荣和周父在城里混好了,只顾自家兄弟,都不帮下村里的乡亲,亏他们还是周家湾的人,一点都不仗义。
这些话如果被周传义和周传景听到,定会引来一顿呵斥,问他们自已家里有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不拿出来分享,赚的钱干嘛不给乡亲们用。
人家老周家又不欠乡亲们的,凭什么无条件帮忙?
要想得人好处,就要与人为善,不想着怎么与人交好,天天在背后嚼舌根,有好事也轮不到他们家!
有两人的管束,加上周传国几兄弟的维护,那些长舌妇很快消停了......
周传祥带着子侄们进城时,几乎每家都给周父带了土特产,母鸡、鸡蛋、花生、野鸡、野兔等全都有。
怕周父他们在城里的口粮不够,连大米都带了两袋子。
担心周传祥他们不认识路,周荣请了半天假,和周父一起去火车站接他们。
看着他们大包小包的样子,周荣开玩笑的说:“五叔,你们把家都搬来了?”
周传祥:“冬天衣服厚,又带了两床被褥,就看着多,这些鸡、野兔之类的,都是给你们的。”
周荣:“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周传祥:“这不是客气,这是礼数!你爹在信里说了,我们能进城,全是你的功劳,家里没值钱的东西,就这点吃的,你别嫌弃。”
周荣:“哪能嫌弃啊,我可稀罕了,好久没吃到野鸡野兔了。”
周传祥:“你喜欢,五叔就高兴!回头我给你二伯写封信,让他再去抓点野鸡野兔,给你捎过来。”
周荣:“不必了,这些足够我解馋了,再劳烦二伯他们,我过意不去。”
周父:“我们在城里不缺吃的,进山危险,让大哥二哥别折腾了,这些够我们吃好久了,你三嫂已经备好酒菜,为你们接风,我们等下好好喝一杯。”
周传祥:“行!”
周荣家的院子,摆了些晾晒衣物的竹篙子、叉棍等用具,又建了冲凉房,空间小了不少,周传祥他们一同进去,都有点转不开,周家风、周家福他们就站在院门口闲聊。
街坊邻居得知周家又来兄弟了,还是八个壮汉,无不感叹周家真是“大户人家”......
第156章
和你相比,我绝对是品行兼优
给周传祥他们的接风宴,摆了两桌。
席间,大家都要给周荣敬酒,感谢她帮自已找了工作。
周母的“锦绣山河”提前完工,顺利拿到了160元,宋紫兰又给了她一个“花开富贵”的任务,同样是一年内完成,酬劳为160元。
(花开富贵图)
周母觉得自已也是“挣大钱”的人,3分钱一瓶的汽水,她豪气的买了一箱。
大家想喝酒就喝酒,想喝汽水就喝汽水。
周荣举着自已的汽水瓶,说:“你们不用谢我,上工的名额能顺利拿到,是我爹的功劳,他给了20块钱我去买礼物,招工办的人得了好处,自然就好说话。”
周传祥听罢,举着酒杯对周父说:“三哥,多谢!等我领了工钱,就把送礼的钱还你。”
周家风几兄弟也对周父连连道谢。
周父摆摆手,不在意的说:“没多大事,自家人不必客气,你们去了工地好好干,争取都留在城里,我们老周家也算改换门楣了!”
周传祥:“来了城里,要是不干出一番名堂,回去肯定被乡亲们笑话死,三哥放心,我会监督孩子们好好干活的。”
周荣:“我爹可能在信里没和你们说,我补充一下,大家目前干的是建筑工,要想做工厂的正式工,是需要专业技术的。
招工办的主任说了,厂房建成后,会对你们培训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才能当正式工,否则就是打杂的临时工。
这两个工种,待遇是不一样的,正式工的工资是每月33元,如果技术过硬,评的等级高,工资也会跟着涨,还会优先分房。
临时工每月只有18元,不参与分房,其他的福利待遇可能也会减半。
大家既然进城了,就发挥我们周家人特有的勇往直前精神,铆足了劲的干,争取全部成为正式工,让所有人对我们刮目相看!”
周荣的话,听的大家热血沸腾。
周家福说:“大荣,你就看好吧,我们老周家的人,走哪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我们定会用心学习,全部通过考核!”
周荣:“我相信家福哥!你们干活的那个片区应该有夜校,你们得空了去打听一下,要是可以,都去报名吧。
多学知识,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免得图纸都看不懂,而且文化水平高,晋升的机会更大,在评定工资等级的时候,也是有优势的。
中专水平,每月最低37.5元,如果是大学生,最低49.5元,转正后有56元,技术岗的工资估计更高。
这些工资,是我们种田不可能赚到的,所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是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最便捷途径。”
周家男人都不爱读书,勉勉强强上了几年私塾,知了几个字,他们看见课本就头晕想睡觉,本来对上夜校有点排斥,一听可以加工资,顿时激动了。
周家禄说:“明天我就去报夜校,我要和课本死磕到底,顺利毕业,然后升职加薪!”
其他人也表态,说他们会用心学习,争取拿到更高工资。
周荣:“让我们为未来的高工资、好日子干杯!”
“干杯!”
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对未来的畅想,吃完晚饭。
房间不够,大家就在客厅里打地铺,满腔热血为他们驱除了冬日的寒冷......
离去工地上工还有两天,周荣让周母和周彩带着周传祥他们在周围转一转,她则去找杨晋林沟通户口的事。
一见周荣,杨晋林就垮着脸:“还没到1号,你来干嘛?”
周荣直言道:“家里来了几个亲戚,想迁户口。”
杨晋林:“现在政策紧,办不了!”
周荣笑道:“杨副主任,我相信你可以办,你要是给我办了,我以后就不打你了。
要是不办,那些亲戚为难我,我就只能为难你了,你也不想我进你们单位闹事吧?”
“你......你们这些流氓,无赖!亏你还是党员,有没有半点素质?!”杨晋林怒指着周荣,气得不行。
周荣:“和你相比,我绝对是品行兼优。”
杨晋林:“......”
周荣:“别傻愣着了,乡下的证明文件我都带了,利索的去把事办了,你好我也好。”
杨晋林:“我一点都不好!你们在我身上得了多少好处,心里没数?你们给过我什么?只会给我添麻烦,耍无赖!”
周荣:“这个你得从自已身上找原因,我们家人以前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还不是你这个师傅教的好,我们只是现学现用而已。
你和你爹娘欠我家的钱,到现在都没还过一分哟,论无赖程度,我们还是差远了。”
杨晋林:“......我懒得和你争辩,现在迁户口很难,也有指标限制,除非你们花钱去买指标,否则我那朋友不会办这事的。”
周荣:“你想要多少钱?”
杨晋林想了想说:“1000块钱一个人,我要先收钱。”
周荣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杨开运当初签的那份欠条,说:“这上面写了,你们家还差我们周家2010个大洋,10800斤大米,1380斤肉,那个迁户口的费用,就从这里面抵吧。”
杨晋林:“不行!这是两码事,我要收现钱,我那朋友也不会认这些欠条的。”
周荣:“是不是一码事,我把欠条拿进你单位,给你们领导鉴定一下就知道了。”
杨晋林:“你太过分了,你就不能放过我吗?非得把我整死你就开心了?”
周荣:“你应该庆幸自已还有利用价值,否则以你对我做的那些事,我早拿杀猪刀捅了你十遍八遍,你这会儿的坟头草都快到我膝盖了。”
杨晋林:“......500块钱一个人,这是户籍办收的最低价,必须拿现钱办事。”
周荣:“100块迁全家,你要是不答应,我就检举你们,到时别说赚钱了,采石场欢迎你们!”
杨晋林气得哼哼,偏偏又拿周荣没办法,咬牙道:“300块钱,是底价,我去说合一番,给你迁全家。”
周荣做出沉思状,说:“这价格太贵了,乡下人哪里拿得出来?我回去和大家商量下再来找你。”
杨晋林:“你最好快点决定,政策一天一个样,哪天又出新政,给1000块都未必迁得了。”
周荣呵呵一笑,转身离开......
第157章
知恩图报是人的底线
周传祥他们得知要300块钱迁户口,有点纠结,主要是拿不出这么多钱。
周荣看出了大家的为难样,说:“300块钱可以迁全家的户口,均摊下来,一个人就几十块钱,还是很划算的,在城里住上一两年,省下的吃穿有度就回本了。
有了城里户口,以后子女上学、工作、单位分房,都是有优势的。
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渠道,单个人就要收500块,相比之下,杨晋林这个渠道要便宜很多。
你们要是钱不够,我可以借给你们,等你们发工资了,分期还给我。”
周母说:“既然想在城里安定下来,户口肯定是要迁的。
我们斜对门住的那几个孩子,是外地户口,没有购粮证,没有粮票,每月都要求着别人借购粮证,买粮票,还经常去黑市买高价粮,看着就心酸。
老五啊,你家香香和甜甜过几年就要说婆家了,如果是城里户口,说的婆家门第自然要比乡下的高,家行那孩子也能转到城里来上学。
这里的老师水平,可比周家湾那几位先生强多了,我家七广那样不爱读书的一个人,现在都能考到85分了,大娃更是次次满分。
家行学习刻苦,是个读书的料,再加上好老师的指导,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你面上多有光啊!”
双胞胎女儿是周传祥的心头宝,一听能让两个女儿嫁得好,他顿时就心动了,何况小儿子还有机会上大学,他彻底没疑虑了。
“那就迁户口!家善往家里寄了不少工钱,加上我们自已存的,我手里有240块钱,大荣借60块钱给我就成了,等我发了工资就还你。”
周荣:“可以。”
周家大伯、二伯都给孩子分了家,为了省钱,周家风问能不能先立一个户头,等户口本拿到了,再去分户。
这样均摊一下,每家只需要几十块钱,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要借也不用借多少。
周荣:“应该可以,等你们成了正式工,户口就能迁到单位了,要分户,也容易,万一有阻碍,就去送礼打点一下。”
周传祥:“大荣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办!”
当天晚上,周荣去找马大丫,说有一个迁户口的机会,一个户头300块,问她要不要迁。
马大丫激动的问:“是我们三姐弟都能迁到城里吗?一共300块?”
周荣:“是。”
马大丫:“我迁!但我手上没这么多现钱,明天去银行取了给你,可以吗?”
周荣:“可以的,我先帮你垫上,你明晚回来给我就行。”
马大丫:“谢谢荣姨!你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会一辈子记着你的恩情!”
周荣:“不必,我只是顺手的事,希望你们在城里能闯出自已的一番天地。”
马大丫眼眶泛红的说:“荣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我知道你家什么都不缺,但知恩图报是人的底线,来日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报荣姨。”
周荣:“不说这些了,去把你家的户口本拿来给我。”
马大丫:“好!”
翌日,杨晋林见周荣来找他,抑制着有点小激动的心情,说:“想通了?钱都带了吗?”
周荣:“我要迁四个户口,你这人的信誉有问题,所以钱只能在迁好户口后给。”
杨晋林:“你信不过我,我还信不过你呢!万一你不给怎么办?”
周荣:“我可以当着户籍科同志的面,把钱给你。”
杨晋林:“你那不是让人质疑我们作风有问题吗?”
周荣将手指捏的咯吱响,沉着脸说:“我先给你50块钱,剩下的事成后给,这是我的底线,不要挑战我的脾气,我有好几天没打人了。”
杨晋林:“......行吧,钱拿来。”
周荣给了杨晋林50块钱,两人一起去公安局的户籍科。
杨晋林找到自已的好友万宗文,简单说了几句,周荣的四个新户口本很快办好。
杨晋林拿着新户口本,将周荣带到僻静处,轻咳一声,示意周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周荣拿出一个大信封,说:“明天是一号,到了你给抚养费的日子,我不能天天请假,31块钱直接扣了,加上刚才给你的那50,剩下的1119块钱,都在里面了。”
杨晋林:“你提前算好了?”
周荣没有回答,将信封扔给杨晋林,夺过他手里的户口本:“两清了。”
杨晋林生怕周荣糊弄他,忙打开信封查看,见里面装的真是钱,顿时松了一口气。
等周荣离开,他就把信封里的钱数出600元放好,然后折回户籍科,用眼神示意万宗文出来拿分红。
公安局旁边就是家属区,万宗文直接将杨晋林带回自已家,数了下信封里的钱,问:“这么少?”
杨晋林:“这人我之前和你说过的,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难缠的很,家里又穷,这次是帮她家亲戚办事,都是没钱的主,我就意思一下,一个户头收了200,你占大头,分600。”
万宗文:“还是你仗义,以后我们多合作。你那个远房亲戚长的不错噢,成家了么?”
杨晋林:“一个半老徐娘的人,肯定成家了,但她脾气暴躁,被男人抛弃了,你瞧上了?”
万宗文:“那么大年纪,我哪能瞧上?我要找也要找小姑娘,我表哥好这一口,只要人好看,不论年龄。
你家这个远亲,长得好,又没背景,符合他的标准,要不要撮合一下?”
杨晋林:“是你那个当科长的表哥吗?”
万宗文:“对,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杨晋林不知道去哪找周荣,只好说:“可以,但我最近手头上的事比较多,只能12月份帮你办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