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7章

    周母:“叫你一声‘贤婿’,是给你脸面,你既然给脸不要脸,那我们就撕破脸,看谁倒霉。”

    杨晋林捂着被扇疼的脸颊,愤怒的说:“你们这些无赖!小人!蛀虫!我都和你们断了关系,凭什么还要纠缠我?!”

    周父朝着杨晋林的脑袋重重的拍了一下,黑着脸说:“狼心狗肺的东西!再敢说些不干不净的话,老子打死你!”

    周母讥笑道:“你问凭什么?那我就好心告诉你,凭你欺负了我家大荣,凭你忘恩负义,凭你和你爹娘还欠了我家钱!

    不要和我们找借口,你都被开除了,还能重新混进单位,可见神通广大,我相信你的能力,迁个户口而已,对你来说易如反掌。”

    杨晋林试图和周父周母讲道理,说明自已的难处,希望他们体谅下,别在单位门口撒泼放赖,影响不好。

    两人根本不听。

    周母说:“别和我们废话,组织能开除你一次,就能开除两次,你再磨磨唧唧的,我们就多喊几声‘贤婿’,再进去把你们杨家做的那些缺德事全部抖出来。

    利利索索的帮我们把户口迁了,我们立马离开。”

    周父:“你小子痛快点,再磨蹭下去,天就黑了,要是误了最后一班船,我们今晚就去你那住。

    我们还没住过当官的机关大院呢,正好去见识一下,再和你的新媳妇新丈人唠唠嗑。

    你新丈人不是大官吗?你要是不能迁户口,他肯定可以办,我们找他也行。”

    杨晋林要被周父周母的无赖样气死了,他当初怎么就被周荣的容貌迷惑,同意了结婚呢?

    看看,这家子都是些什么人呐!

    马上就到下班时间,到时人来人往的,这两个无赖真要大喊“贤婿”,单位同事定会议论他。

    万一事情闹到冯兴武那,他现在的闲职,估计也要被撸掉。

    为了摆脱麻烦,也为了以后能拿捏周家,杨晋林气闷的说:“政府现在管控城市人口,没有工作单位和村里、乡里的证明,不让迁户口,走关系也不行。”

    周父刚想说工作已经落实,证明回去开下就行,都不是难事。

    周母拽了他一下,抢先开口:“开证明容易,找工作有点为难我们,你是当大官的,能力强,背景硬,帮我们把工作一并搞定吧,省得我们搬来城里,全家靠大荣那点工资,日子紧巴巴的。”

    杨晋林一听周家人全要依赖周荣生活,原本憋屈的心情,瞬间好了许多。

    周家的这些人,和他爹娘一样,都是寄生虫,还惯会耍无赖,若他们真的搬来江城,周荣甭想有好日子过。

    杨晋林奸笑道:“你们年纪大了,该享福了,出去上班多辛苦啊,城里找工作可不容易,目前只有码头招临时工,那工作又累,工钱又低,不是人干的。

    周荣作为你们的长女,是时候尽孝了,你们尽快把证明开好,迁户口的事,我来办。”

    周母:“你说的有道理,大荣在城里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必须要跟着沾光,才不枉费生养了她一场。

    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我们明天就回去开证明,过两天再来找你,你要是敢戏耍我们,那就等着一起回乡下挣工分吧。”

    杨晋林:“你放心吧,我这人言而有信,答应了你们的事,自然会办到。”

    周母:“但愿如此。”

    回家的路上,周父回过味了,对着周母一顿夸:“还是你聪明,知道怎么拿捏杨晋林那混小子,不然我就着了他的道了!”

    周母:“杨晋林那种小人,见不得别人比他过得好,我们要是说都找到了工作,他肯定会嫉妒死,别说帮我们迁户口了,说不定还会来我们住的地方找茬。

    只有我们处处看起来不如他,他心里才会舒坦,才会放下戒心帮我们办事,他的这种心态,和咱们村里那些善妒的妇人是一样的。

    大荣这段时间在村里风光无两,犹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物极必反,乡亲们要是知道大荣帮我们落实了工作问题,定会觉得她本事很大,然后缠着她为自家孩子找工作。

    大荣自从离婚后,性子大变,不像之前那样优柔寡断,也不喜欢沾惹麻烦,对不喜欢的人和事,都会毫不客气的拒绝,甚至动手。

    周家湾是她的退路,孩子还年轻,名声不能坏了,有些事不能让她做,只能我们自已出面。

    所以我们明天回去,不能告诉乡亲们,我们全部有工作,如果有人问,你就说你在码头帮工吧,我和翠莲在家里吃闲饭。

    我们在城里的日子过的勉勉强强,大家心里会平衡些,就不会仗着族亲的身份,要我们带他们进城了。”

    周父:“明白!我都记住了,保证不说漏嘴。”

    周父周母回到长安里时,天已经黑透了。

    周荣要不是开着房车,确认两人平安无事,且在赶回的路上,这会儿都去报公安了。

    周彩一见两人,焦急的问:“爹、娘,你们去哪了,我们把附近找了个遍,都没找到你们。”

    周桂冷着脸说:“出去一下午,天黑才回来,险些被你们吓死,以后禁止你们单独出门。”

    周母嗔怪道:“没大没小!我和你爹这么大的人,还能丢了不成?我们去找杨晋林迁户口了,又是过江,又是坐公共汽车的,耽搁了点时间,回来晚了而已,不用这么紧张。”

    周荣:“我原打算过几天去找他拿抚养费时,把户口的事办了,没想到你们抢先了一步,他没为难你们吧?”

    周父:“他敢为难我们?就他那文文弱弱的样子,老子收拾他就像抓只鸡仔一样容易,他见了我们只有求饶的份!”

    周母:“你们的爹娘不是废物,哪能什么都指望你们去办?

    大荣,房子的事,许曼那边怎么说?”

    周荣:“我不想许曼为难,把房子买下来了,下午办了过户,现在房子是我们自已的了,你们想放鸡笼就放吧。

    开年后在院子的角落,再盖一个冲凉的地方,省得每次洗澡,拎着水桶楼上楼下的跑,累得慌。

    大娃那几个孩子,每次洗澡,恨不得在房里游泳,地板长期浸水也不耐用,等冲凉房盖好,随便他们怎么玩。”

    周父:“行,这个包你爹身上,保证把冲凉房盖得让你满意!”

    第141章

    迁户口

    周母环顾一圈,说:“既然大家都在,我宣布个事,从这个月开始,四桂的工资要上交一半到公中,直到出嫁。

    翠莲的工资也要上交一半,等三富、七广成家,我就给你们分家,工资就不用上交了,全由自已保管。

    从明日起,家里的所有开支,由公中支付,大荣不用再买柴米油盐了,把钱都自已攒着。

    如果有意见,可以当面提,不说,我就当你们默认,以后不许私下议论,更别说自已吃了亏什么的。”

    周桂说:“我没意见。”

    谢翠莲说:“我也没意见,一个月攒十万,加上家华的那部分,我们一年也能剩不少钱,谢谢娘。”

    周母:“娘就知道,你最为通情达理,你和二华上交的钱,我都会记数,分家时不会让你吃亏的。”

    谢翠莲:“我明白,我信娘!”

    周荣开玩笑的说:“娘,你让我把钱都攒着,连伙食费都不用出,岂不是占了大家便宜?”

    周母:“胡说!没有你,我们都得在地里刨食,哪能进城?更别提找到工作,衣食无忧。

    而且我们住的房子是你的,要是出去租房子,一个月也得不少钱,省下来的租金,不够你们母子几人吃喝?

    你别乱想,好好上班,发的工资都攒着,要是缺什么,就告诉我,公中出钱买。”

    周荣笑道:“行,那我就不客气了。翠莲的户口还在谢家村,江城这边有规定,孩子上户口随母亲,这次一并迁来吧。”

    周父:“你不说,我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回去后,我跑一趟谢家村,把翠莲的户口转了。”

    谢翠莲感激道:“谢谢大姐,谢谢爹!”

    周父:“一家人,不说这种见外话。”

    周荣本想陪着周父周母一起回周家湾收拾家当,被拒绝了,只借了她的自行车,用于装行李。

    周父周母和谢翠莲回到周家湾时,有人见他们这么快就回来了,打趣道:“传民叔,怎么只在城里玩几天?是不好玩还是想我们?”

    周父:“江城到处都是高楼洋车,吃的也比乡里好,我住在那里都不想回来,就找了个活计,以后在那长住了!”

    “真的假的?传民叔你找的啥工作,带带我呗!”

    周父:“码头扛包,不管吃住,干的多拿得多,你要是想去,我可以向工头引荐你。”

    那人连连摆手,说:“那活计比在地里挑担还累,三餐也没个保障,我媳妇的表姨的婆家兄弟,之前干过这个。

    听说手脚慢了要挨骂,碰到脾气暴躁的工头,还会挨打、克扣工钱,一年到头没挣到钱不说,累出了一身病,现在都干不了重活。

    传民叔,你年纪也不小了,咋找个这工作啊,大荣不是很有本事吗,怎么不让她帮你介绍个好工作?”

    周父:“城里的工作,哪有那么好找的?要不是我给工头塞了一包烟,码头的活计都没我的份。

    只要能在城里安定下来,养活一家老小,苦点累点没关系,我受得住!”

    很快,周父他们要搬去城里,并在码头扛包的事,传遍了周家湾。

    那些嫉妒周家日子好过的人,心里瞬间舒坦了。

    周母和谢翠莲在家里打包行李,周父去找村长周传义开转户口的证明。

    周传义得了周荣的孝敬,记着她的好,不想周父盲目进城,劝诫道:“城里看起来好,压力也大,样样要花钱,真正过日子,不如村里舒服。

    你去码头帮工的事,我听人说了,那工作比你想象中的累,你真想干,可以干一段时间,没必要把户口迁出去。

    城里落户不是个容易事,万一不顺利,迁回来也麻烦。”

    周父:“传义哥说的有道理,只是城里买粮需要购粮证,要办购粮证,必须是本地户口。

    七广上学,到现在还是借读生,学费比别人贵一倍,如果有了江城户口,就不用借读了。

    我和玉英商量好了,花钱托关系去转户口,问题不大,如果扛包的工资,养不活家里,我们就回来。”

    周传义见周父坚持迁户口,便不再多说,帮他开了转户口的证明。

    第二天,周父去谢家村找谢老汉,说要帮谢翠莲转户口。

    家里终于出了个城里人,谢老汉高兴的抚掌大笑,拿出家里的六个鸡蛋,麻溜的去找村长开证明。

    村长得了好处,谢翠莲的转户口证明很快开好。

    之后,周父去乡里开证明,因有周传裕的关照,很顺利。

    家里长期没人住,房子会坏掉。

    周母不想自已与周父辛苦建立的小家被风雨侵蚀而坍塌,给几个妯娌各送了两只鸡,请她们隔三差五的给家里透透气。

    房顶若有漏雨的情况,找人修整一下,所有花销自家出,写信到城里,钱会寄回来。

    大家得了鸡,心情极好,连连保证,会帮周母把家里照看好,如果城里有合适的工作,就拉拔下家里的子侄。

    周母笑笑,说会帮着留意,有就给家里写信,没有的话,不能怪她。

    周父周母把城里用得上的东西,全部带走了,自行车前杠后座被绑的满满当当。

    周母推着自行车,周父和谢翠莲各挑了一大担。

    到了长安里,周荣边帮大家卸行李,边调侃道:“幸亏你们骑回去的是辆自行车,要是辆卡车,你们估计连家里的砖瓦都要搬来。”

    周母:“破家值万贯,何况带来的衣服被褥绣架竹筐等,都是用得上的,米、油、蛋之类的,都是能吃的,重新花钱买,多浪费啊!”

    周荣:“娘说的有理,明天我和你们一起去找杨晋林迁户口,顺便把抚养费拿了。”

    周母:“嗯。”

    等门卫告诉杨晋林,周家人找他时,他脚步轻快的到单位门口。

    见周荣也在,杨晋林不悦的说:“你来干嘛?”

    担心现在说要抚养费的事,杨晋林扭头就跑了,或找借口不给迁户口,周荣在路上就和周父周母商量好了,先不提抚养费的事。

    周荣说:“怕你耍赖,陪着我爹娘一起来。”

    杨晋林冷声一声:“我既然答应了,就不会反悔,证明文件都带齐了吗?”

    周父扬了扬手中的几张纸说:“都带了,走吧。”

    杨晋林找了熟人帮忙,周父周母他们的新户口簿很快到手,两人满意的笑笑,用眼神示意周荣,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142章

    你们拿么斯去谈判?

    周荣走到杨晋林面前,摊出右手说:“自去年4月份起,你就没付过抚养费,现在都来年2月份了,一共10个月的抚养费,麻烦一起给。”

    杨晋林:“!!!!!!我......我没钱,刚刚帮你们迁户口,我搭了不少人情,抚养费抵了。”

    杨晋林憋了半天,只想到这个借口,也意识到自已被周家人戏耍了。

    这家人真是比狐狸还狡诈,要是一开始就提抚养费的事,打死他都不会来帮着迁户口。

    也怪他忘了这一茬,以为周荣大半年的时间不找他,不会再提抚养费的事,合着人家都记着账......

    周荣拿出杨晋林签的那个字据,在他眼前晃了一下,说:“想赖账?那我们就去你单位,找你们领导来评评理,看抚养费能不能抵掉。

    还有你们家欠我爹娘的钱,也要还了,一直耗着,你们想赖掉不成?”

    杨晋林咬牙切齿的说:“你们这些无赖,太过分了!非要把我逼死才甘心吗?

    告诉你们,我没钱!抚养费也好,欠的钱也罢,都没有钱给,你们走吧,不许再来找我!”

    周荣将杨晋林拽出公安局办事大厅,寻一个偏僻处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你个贱命,想死就死,我才不拦着,但你死之前,必须把欠我和我爹娘的钱还了!”

    一公安路过,见周荣在打人,忙呵斥道:“你在干什么?赶紧住手!”

    周荣停下殴打杨晋林的动作,吸了吸鼻子,委屈的说:“同志,这是我前夫,离婚时说好的,每个月按时给我和孩子抚养费。

    可他娶了新媳妇,就把我们抛之脑后,承诺的抚养费一直拖着不给,还说就算闹到公安局,你们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同志,你来评评理,这种坏蛋该不该打?你可得为我们做主,我们就指望着他的抚养费过日子。”

    公安顿住,支吾了半天,说:“这男人品德败坏,你是他前妻,他不守诺言,教训下,在情理之中,但别在公安局旁边打架,影响不好。”

    周荣:“哦,知道了,我把他拖到巷子里去,那里没人。”

    公安:“......”

    杨晋林:“......”

    等在巷子里再次被揍一顿,杨晋林彻底老实了,说他会想办法筹钱,让周荣3月2号去找他。

    揍完杨晋林,周荣折回公安局,把自已和孩子的户口,从集体户转到了长安里的那处房子名下。

    肉联厂和铁厂都是大单位,以后会分房,周父他们的户口,到时再迁也不迟......

    周荣打杨晋林的狠厉劲,让周父周母有点发怵,更多的是心疼。

    他们捧在手心里的闺女,原本斯斯文文的,竟被逼到这个份上,杨家真是作孽啊,也活该!

    搞定了户口,大家的心情都莫名好上几分,周父正式去肉联厂上班,周母也在家忙刺绣。

    周荣见她紧盯绣布,眼睛眯的难受,带她去配了一副眼镜。

    周母戴上眼镜,很有富家太太的范儿。

    周荣打趣道:“哟,这是谁家的当家主母啊,我都不认识了。”

    周母:“你家的!竟然消遣娘,越发没个正经!”

    周荣笑道:“娘戴上眼镜,气质都不一样了,越来越像城里人。马上月半节了,我们去买点糯米粉、芝麻、豆沙做汤圆。”

    周母:“嗯。”

    元宵节那天,街道办组织了玩龙灯、秧歌表演及猜灯谜。

    谢翠莲第一次见到这般热闹场景,感慨道:“难怪大家都要往城里跑,这些好看的表演,是我在乡下一辈子都难以看到的。”

    周母:“那你要好好工作,只有工作不出岔子,才能一直在城里待着。”

    谢翠莲:“娘放心,我肯定会用心工作的。”

    周家广从大娃那得知,初一那天的表演更精彩,后悔回了周家湾,默默祈祷,希望来年初一,政府再组织一次,他一定不会错过......

    正月十八,许曼的铺子开业。

    因年前清空了库存,两个铺子看起来都空荡荡的。

    但许曼不打算进货了,让店员打扫卫生,她则带着周荣去街道办申请公私合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