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5章

    第135章

    周家湾始终是她的根

    周荣拎着礼物去给周传义、周传景拜年,两人颇为惊喜。

    邮递员会定期给村里送报纸,周荣获得政府表彰,及代表群众讲话的报道,周传义和周传景都看到了,他们当时非常惊诧,没想到一个女子会有这般成就。

    和周传裕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两人就召开了全村会议,把周荣立功及入党的事告诉大家,并把相关报道张贴在祠堂的荣誉墙上。

    一开始大家都以周荣为荣,夸赞的话不停往外冒,到年底分红时,因田里受灾,大家都没有分到钱,很多劳力不足的人家,还倒欠村里的口粮。

    估计是为了寻找心理平衡,及宣泄情绪,一些长舌妇开始造谣,说是周荣离婚,破坏了村里的风水,才招来了天灾。

    以讹传讹后,传言越来越离谱,有人说她是灾星转世,只要有她在,周家湾都不会有日子过。

    周父周母及他们的兄弟子侄,没少和说闲话的人吵架,还动手了几次。

    周传义和周传景呵斥一番,并罚跪祠堂后,情况有所好转。

    年底周父挑着一担子新衣物从江城回来,周家华、周家顺他们也在城里挣到了钱,大家对周荣的看法才真正改观。

    从之前的不解、埋怨,到羡慕。

    周家广和孩子们玩乐时,把他哥哥姐姐都是抗洪英雄,入党入团并得政府表彰的事说了,村民们对老周家多了几分崇拜。

    初一那日,周父周母穿着一身新,故意在村子里四处走动,逢人就说,身上的衣物是三个闺女买的,她们在城里都有稳定工作,日子不知有多舒坦。

    大家对周荣的敬佩,及对老周家的羡慕达到了顶峰......

    话家常时,周传义、周传景明里暗里都透露着一个意思,他们会管好村民,不让大家乱嚼舌根。

    周家湾始终是周荣的根,如果她在外发达了,多拉拔下村里,让周家湾多点有出息的后辈。

    要是周荣在外被欺负,周家湾便是她的后盾。

    只要她回来吆喝一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去帮她撑腰。

    周荣没有给两人明确的承诺,说她只是一个弱女子,能力有限。

    若将来真的混好了,组织的新政又允许,乡亲们还像现在这样热情,不排斥她,待她如亲人,她会在能力范围内带着大家一起挣钱......

    周父将自已的“新华”烟,给了两包周家华,还让他带了两瓶汾酒,一包糖果去丈母娘家。

    现在农村大部分人抽的是自已卷的旱烟,当周家华给大家发烟时,很是出了一把风头,纷纷问他,这么好的烟,是哪来的。

    周家华:“我大姐在省城买的,2600一包呢!”

    刚把烟点燃的人,听了价格,后悔了,这抽一口,都能买几两米了!3939

    “这么贵的烟,你大姐可真舍得,她夫家就没意见?”

    周家华:“我大姐最孝顺了,只要是我爹喜欢的,别说是2600了,就是26000,她也会买!

    我大姐也在城里上班,自已有收入,想买什么都成,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我的工作就是她介绍的,她厉害着呢!”

    周荣离婚的事,周家华不敢说,怕谢家村的人乱传闲话,也担心回去后被她大姐和爹娘揍......

    女婿出息,老丈人面上也有光,平日不爱和人唠嗑的谢老汉,今天挺直着腰杆,挤到人群里,说:“周家大姐厉害不假,我们家的家华也不错呀。

    他现在不仅是工人了,去年发大水,他参加抗洪抢险队立了功,入了党,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咱们谢家村还没有党员呢!”

    大家闻言,顿时对周家华高看了几分,一边恭贺他,一边和他套近乎,想让他帮自已在城里找个工作。

    周家华可不敢应承,以自已尿急为由,赶紧闪掉......

    谢翠莲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哥哥都已成家,妹妹前年定好了婆家,今年年底出嫁,弟弟在县里上初中。

    谢家大哥二哥嘴上虽没言明让周家华带他们进城找工作,可话里话外都在说农村如何辛苦,赚不到钱,家里怎么穷等。

    回谢家村前,周母特意叮嘱过谢翠莲,城里的工作不好找,谁要是敢胡乱应承别人,就自个儿想办法去帮着找工作,休想麻烦她闺女。

    谢翠莲时刻记着她婆婆的话,也不想给大姑姐添堵,对她两位兄长说:“农村的日子不都是这样吗?

    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不再有地主豪绅的压迫,我们可以自已当家做主,地里的粮食足够填饱肚子了。

    城里的单位都是东家说了算,他们说每个月工钱是多少就是多少,每天干到几点,大家就得干到几点。

    要是不听话,就得扣工钱,万一哪天不高兴了,兴许就把人辞退了,一点保障都没有。

    我家大姑姐说,城里吃水都要花钱,一桶水要好几百呢!更别提买米买菜了,样样离不开钱。

    在城里上班,看着每个月都有工资,可除开各种花销,落不到钱,要是运气不好丢了工作,只能活活挨饿。

    不像村里,就算地里收成不好,山里也能挖点野菜,打点野味什么的,总归不会挨饿,要我说,农村比城里好。”3902

    谢家兄弟听了谢翠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不再提找工作的话茬......

    谢家好酒好菜的招待了周家华,他回家后,就在周家富面前嘚瑟,说他老丈人如何夸他,还给他敬酒。

    劝周家富赶紧成家,找个和他一样好的老丈人。

    周母每次看到三个儿子,都有一种无力感,似乎怎么教都教不会,半点没遗传到她的优点。

    幸亏还有三个聪明的闺女,不然这个家迟早要完。

    铁厂按照国家政策,只有三天春节假,周家富之前的每周一天假,好多没有休,全都调休到了过年,但他最迟初七要上班。

    周家华的工地是初十开工。

    所以兄弟俩要明天一块去城里。

    周母看着越聊越起劲的两人,说:“芝麻大点的事,都能吹上一下午,明天一早要出发,还不快去收拾行李?!”

    两人对着周母讪讪一笑,快速跑进自已的房间,麻溜的打包衣物......

    第136章

    我的孩子都随我,自然个个是顶好的!

    周母收拾随身衣物时,周荣跟进来,说:“娘,你把下半年要穿的衣服和贵重物品都带着吧,我们明天进城的人多,可以帮你拿一点,省得我爹以后挑的辛苦。

    我们这次在城里多玩几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最靠谱,也心安。

    我住的地方很安全,你的东西放我那,保证不会丢,如果出问题,我赔给你。”

    周母嗔怪道:“瞧你这话说的,多生分!我的闺女,我自然信得过,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

    你出去休息下,我年纪大了,脑子爱犯迷糊,得好好想想带哪些衣服进城比较好,不能让城里人小瞧了我们。”

    原书里,周母从帮工的那家富户带回来的钱财,一直没动过,全部藏在卧房里,后被周家广无意发现,并说漏了嘴,招来了祸事。

    周荣知道周母是要清点“家当”了,识趣的离开,还帮她把房门关好......

    周母收拾好行李后,将大门的钥匙交给她大嫂曹大云,请她帮忙喂一下家里的十几只老母鸡。

    长安里的房子,没有鸡圈,正月里也不兴杀生,沈小梅送的两只鸡,周荣没有带去,放入周家的鸡圈一起养。

    第二天凌晨,周母就起床了,为全家人做早饭和火车上的干粮。

    周母带进城里的行李,是两个麻袋和一个上锁的大木箱子。

    自行车后座的箩筐,周荣没有拆,将鸡蛋鸭蛋及大家的小件物品放进去,二娃和周庆宏,等下坐箩筐。

    本想把大木箱子放在后座固定好,免得挑着累,周荣想着自已的力气还是可以的,独自去搬箱子,结果没搬动,还差点把腰闪了。

    周父见状,忙扶着她问:“有没有事?”

    周荣:“没事,箱子太沉了,我搬不动,你和家华他们把箱子固定好吧。”

    “好。”

    周父与周家华合力,才把箱子抬上自行车后座。

    周荣不由好奇,周母的宝贝不少嘛!

    一行人到长安里时,天快黑了。

    周母有点晕船,周荣让她到自已床上休息一会儿,等晚饭做好了就叫她。

    家里一下子多了几口人,房间需要重新分配,所有人才能住下。

    周荣让周彩去做饭,周家广和大娃帮着烧火打下手,她则带着其他人收拾房间,归置行李。

    周荣的房间很大,再搭一个床没问题,周桂、周彩便搬到她的房间,腾出来的书房给周家华一家三口住。

    周家富在周家广他们那个房间,用竹床搭个小床,周父周母则住在一楼的卧房。

    周母眯了一会儿,精神好了很多,她从周荣的口中得知,江城的夏天雨水很多,去年发洪水,一楼全被淹了。

    为了不让箱子泡水,周母便把带来的那个大木箱子放到周荣的床底下。

    解释道:“箱子里放了些之前没卖的绣品,不能受潮,先放你这。等娘下次来江城了,去寻摸些买家,要是价格合适,就卖了。”

    周荣:“可以,都依娘的。”

    正月初五,也称“破五”,祈求吉利,破除晦气,亦是迎财神的日子。

    大家在这一天,不会外出访友,担心把自已家的晦气带到别人家里,一大早就开始清扫家里,再放鞭炮,烧掉垃圾,叫做除晦气、赶穷鬼,接财神。

    周荣不信这些,但周父周母信,早早起来收拾房间,还拿着一挂鞭炮到门口放。

    初五不能走亲访友,进庙拜神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吃过早饭,周荣提议去庙里进香,几乎全票通过,大家都想看一下江城的寺庙香火,也想许下自已的新年愿望......

    贾德远一家今天也要去寺院进香,祈求生意兴隆。

    姜文娟告诉周荣,五区的寺院,香火最旺,菩萨最灵,大家便结伴而行。

    路上,姜文娟得知周父周母的身份,拉着周母,把周荣三姐妹狠狠夸了一番。

    “还是大姐会教育孩子,你家三个姑娘伢在我们这一带都是出了名的有本事,会读书、会赚钱、会管教孩子,还会吵架打架,可招人喜欢呢!”

    周母一开始听的很高兴,到后面就觉得话茬不对。

    辩驳道:“我家大荣三姐妹自小乖巧听话,温柔娴淑,和人说话都不敢大声,要不是被欺负的没办法,她们才不会动粗。

    让她们独自住这,我和老头子没少担心,生怕有那歹人觉得家里没个长辈,欺负她们。

    等家里忙完了,我们就搬来这里,看谁敢来挑事!”

    姜文娟竖着大拇指说:“虎妈无犬女!我就晓得小周她们那么厉害,肯定是家里的长辈教导有方,大姐,我佩服你!”

    周母扬扬头,傲娇的说:“我的孩子都随我,自然个个是顶好的!”

    姜文娟:“......”

    今天的寺院人进人出,有如潮涌,善男信女赴罗汉堂拜佛,所烧檀香,烟尘如雾,让人无法张目。

    即便如此,游客仍源源而入,挤得水泄不通,姜文娟说这些人多半是为数罗汉占卜而来。

    罗汉堂内五百罗汉千姿百态,数罗汉,有两种数法,一种是从自身年龄这一号罗汉数起,如今年20岁,即从第二十号罗汉数起,依次顺数到第二十个罗汉,即40号罗汉。

    另一种数法,即随便选一尊罗汉数起,数到当年年龄那一号止。

    在罗汉堂磕头进香许愿后,周母捐了一万元的香火钱,大家便开始数罗汉。

    数完罗汉后,周母得知要花钱买对应数字的罗汉卡片,找僧人解签,也需要单独捐香火钱,她有点舍不得,便拉着大家离开,还和周荣嘀咕:“都说佛门只渡有钱人,果然不假。”

    周荣笑道:“每天来这里许愿的人那么多,就算真有神仙,也记不住大家的愿望,日子过的好与坏,还是要靠自已的努力。”

    周母:“道理大家都懂,可遇到事了,自已又解决不了,谁不希望有神仙帮忙?有些坎如果过不去,可能一辈子就毁了。”

    周荣:“确实如此,我们去其他地方转一转。”

    周母:“嗯。”

    第137章

    周家真是个宝地

    初六,周荣让周桂、周彩陪着周父周母他们在附近转一下,她去给许曼和薛婉仪拜年。

    自从得知是周荣拿药救了自已的孙子,薛婉仪就将她视为恩人。

    每次周荣到陈公馆接许曼上班,薛婉仪只要碰到,都会热情打招呼,还请她到家里喝茶吃饭。

    薛婉仪喜欢有礼有节的人,今日周荣上门拜年,她非常高兴,当即给了一个大红包,还问怎么不把孩子带来。

    周荣解释道:“我爹娘来城里玩几天,孩子们在家陪他们。”

    薛婉仪:“你是个孝顺伢,真不错!”

    喝了一杯茶,周荣借口要回去招待父母,没有在陈公馆吃饭。

    许曼送周荣出门,小声问:“你明天在家吗?我带着展宁、笑薇去你家拜年。”

    周荣笑道:“可以呀,只是我家有几个皮孩子,闹哄哄的,怕你和孩子不习惯。”

    许曼:“我们就喜欢热闹,家里冷冰冰的,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有。

    因为我们家的身份,我那两个孩子在学校经常被一些成分好的孩子歧视,还有孩子拿我离婚的事嘲笑他们。

    两人越来越少话,成天闷闷不乐的,我真怕他们憋出病,你家的孩子,要是能让他们开心起来,我得好好谢谢你们。”

    周荣:“这个容易,我家的几个孩子,别的不会,就会玩乐,保证展宁、笑薇流连忘返。”

    许曼:“行,那我们明天早点过去。”

    周桂原想带周父周母去租界那边玩,周母说:“不急,我们先把这个片区转一遍,再去其他地方。”

    之后,周父周母带着他们的儿子儿媳,雄赳赳气昂昂的,把长安里的每条巷子都走了一遍。

    周桂知道她父母的用意,只要有人问话,她就主动介绍周父他们的身份。

    不出半天,整个长安里都知道周家父母兄弟全来了。

    不由感慨,周家果然“人多势众”,惹不起!

    有那之前说过周荣坏话,又胆子小的,躲在家里都不敢出来,生怕人家父母找她麻烦......

    初七上午,许曼带着陈展宁、陈笑薇来长安里拜年。

    周荣昨天回家后,告诉了周父周母,今天会有贵客,许曼的身份,她也说了。

    周母一见到陈展宁和陈笑薇,就递上自已提前准备好的两个红包。

    周荣也给了红包,和周母一样,每个红包包了一万元。

    两个孩子看向许曼,用眼神询问她能不能接。

    许曼点头示意他们收下,然后给周家的每个孩子一个红包,周家广也有。

    许曼给的红包厚厚的,周荣轻咳一声,大娃、二娃、妮妮听到指令,立马上交。

    周家广把红包放在胸口捂了捂,叹声气,依依不舍的将红包递给周母,随后搂着陈展宁的肩膀说:“走,我们出去放炮。”

    等孩子们出了院子,许曼笑道:“你们家的孩子,很可爱,也很懂事,红包主动上交。”

    周荣:“这是早早定下的规矩,几个孩子人小胆大,不收了他们的红包,扭头就拿去买吃的玩的,有多少花多少,一点节制都没有。

    他们现在玩的鞭炮,就是昨天下午偷偷跑出去买的,过年期间攒的红包都花完了。”

    许曼:“这样啊,我家两个孩子都不会花钱,我都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周荣:“长大点就好了,你平日可以教他们做些家务,参与到家庭生活里来,再和他们说点自已的想法,平等对待,别把他们当孩子,或许能打开他们的心结。”

    许曼:“我回去试一试。”

    陈展宁看着周家广和大娃在墙上用钉子掏几个挨着的小眼,把拆散的鞭炮一支支放进去,再点燃,接着就听到了“啪啪啪”的几声响。

    周家广他们还会把鞭炮插在木头缝里、石头缝里点燃。

    任何有缝隙的地方,他们都能放鞭炮。

    遇到没响的鞭炮,就从中间掰开后再放一个鞭炮点着,瞬间变成了烟花弹。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