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些妇人好奇的往村口方向探头,一些则悄悄议论:“看来大荣离婚进城后,是真的混好了。”“传民那天回家挑的箩筐你们又不是没看见,新衣服新鞋子都塞满了,够玉英他们穿一辈子了!我家闺女要是有大荣一半出息就好了。”
“昨天玉英穿着她三个闺女买的新衣服新鞋子,戴上围巾帽子手套,和城里的有钱太太一样,我都没认出她。
咱们村里的女人,就她最有福气,可惜我生的是三个儿子,这辈子都享不到闺女的福了。”
一旁的人打趣道:“你还不到40,拼一把,说不定还能怀上,到时生个闺女出来,晚年就有福了!”
“去!去!没个正经!闺女是说怀就能怀的?万一又生个儿子怎么办?我家老大因彩礼钱不够,到现在都没说上媳妇,我正愁着呢!”
等周荣走近,大家主动和她打招呼:“大荣回来了!”
周荣递上一把糖,笑道:“婶婶、伯娘们新年好,今天没去打牌?”
“没呢!年前不是下雨就是下雪,今天难得天气好,出来坐坐,你这糖看着就贵,得不少钱吧?”
周荣:“没多少,过年嘛,给家里人吃点好的,平日也舍不得买。”
一大娘看着周荣三姐妹及大娃他们全部穿的是新衣,精气神也好,羡慕的说:“在城里上班就是不一样,不仅自已和孩子的生活好了,家里的老人也跟着享福。
以后有机会了,带带我家川子呗,让他去城里赚点老婆本,不然都没钱娶媳妇。”
周荣:“我就在一家小店做店员,路子有限,帮您孩子找工作的事,暂时不能应承哦。”
“你帮着留意下就成,万一没有,大娘也不是那不讲理的人,不会怪你。”
周荣:“行!”
其他人也请周荣帮忙留意个工作,她都没有答应,随便糊弄了下,就带着孩子回了家里。
周父周母在家门口翘首以盼,一见到周荣他们,两人就迎了上去。
周母:“饿不饿?锅里炖了汤,我去给你们盛一碗。”
周荣看着一身新,帽子围巾手套戴的整整齐齐的周父周母,笑道:“不饿,我们在火车上吃了东西。”
周桂、周彩:“爹、娘,新年好!”
大娃、二娃、妮妮学着他们的二姨三姨打招呼:“外公外婆新年好!”
周母抱起妮妮:“真乖!走,和外婆回家吃好吃的!”
周父帮周桂推着自行车,看着后座箩筐里的物品,特意扯着大嗓子说:“人回来就行了,干嘛买那么多东西?两个箩筐都装不下了!”
左邻右舍的人听了,又羡慕又泛酸。
在厨房里忙活的谢翠莲,听到动静,小跑着出来,热情的说:“大姐、二妹、三妹回来了!快休息下,我去冲糖水。”
等谢翠莲去倒水,周母靠近周荣,小声说:“你给翠莲买的新衣服,她非常喜欢,逢人就说她有个好姑姐。
二华那个老实货,在外干了大半年的活,除了把工钱带回来,都不知道给媳妇孩子买点东西,要不是你给买了新衣服,心里多少会窝气。
她往年都是今天回娘家的,得知你们要回来,她把回娘家的时间改到了明天,说要给你们做顿好饭菜。”
周荣浅笑道:“她有心了。”
周母:“这是用真心换真心的结果,你待她那么好,她要是无动于衷,就枉费了我当初精挑细选,找她做大儿媳的英明决策了!”
周母一直觉得,晚年生活要想舒心自在,全在儿媳,所以她对儿媳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长媳的品行,必须能给下面的弟妹做表率,否则定会麻烦事不断。
如今看来,她的眼光还是挺不错的......
周荣给周父周母的拜年礼,准备的是两瓶汾酒,一条新华烟,一包酥糖,一包红糖,及两个10万的红包。
周桂周彩每人准备了两瓶汾酒,两包糖果,再给周父周母一人10万的红包。
周家广和周庆宏的红包,都是1000元。
这是三姐妹提前商量好的。
不追求爱情,周荣很珍惜亲情,对她好的亲人,特别是父母,她从不吝啬,要按她的行事风格,给周父周母的红包不会低于20万。
但她的标准要是起高了,周桂周彩就得比照着做,为了不让两个妹妹为难,她只能把标准降低......
周父看着满桌的礼品和手里的红包,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嗔怪道:“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呀,浪费钱,你们在城里赚点钱不容易,下次别这样了!”
周彩挽着周父的胳膊,傲娇的说:“爹,这是我们三姐妹给你的孝敬,也是排面,你出去吹牛都有底气!”
周桂淡声说:“这是我们的一番心意,你要是实在不想要,我们就拿去大伯二伯他们家。”
周父佯怒道:“我闺女孝敬给我的东西,为什么给他们?!你大伯他们又不是没闺女,让他们自家闺女孝敬去!
在城里待了几个月,嘴皮子越发不饶人了。”
周桂笑笑,没有接她爹的话,去帮谢翠莲做饭......
第133章
她的孩子是有爹娘护着的!
孩子在外不容易,有新衣服新鞋子给自已撑面子已经足够了,周母数了周荣给的红包里的金额后,用自已在家糊的红包,包了三个10万的金额,给到大娃、二娃和妮妮。
大娃摸着厚厚的红包,不用看,就知道里面的金额不小,肯定超过了1000元。
他当着周母的面,拿出1000元,剩下的还回去,一本正经的说:“外婆,你和外公在村里很辛苦,红包里的钱,你们留着多买点肉吃,补补身子,我只要这么多就够了。”
二娃听了他哥的话,反应过来了,也从红包里抽出1000元,剩下的还给周母:“外婆,你多买点肉和糖吃,和外公一起长命百岁。”
周母感动的眼泪都出来了,搂着两人,哽咽道:“我的乖外孙,我们家的宝!外婆有你们,就算不吃肉,也能多活十年。”
周荣在一旁见了,无奈的笑笑,小屁孩的套路还挺多的。
等周母抱着大娃二娃亲香了一会儿,周家广拉着两人到门口,不解的问:“你们两个傻了?我娘那个红包里包了好多钱,你们干嘛不要?能买一箩筐的鞭炮呢!”
大娃指着正在上交红包的妮妮说:“看到了没,要是不退回去,我们连1000元都保不住。”
见周家广还是一脸迷茫,大娃说:“我妈定了规矩,红包超过1000元,要全部上交,小于等于1000,才能自已保管。
我妈给你的红包,你看过了没有?要是金额太大,我劝你留下一小部分,其余的主动上交,免得一分钱都保不住。”
周家广往年的红包都被周母没收了,说是小孩子身上的钱容易丢失,且家里要拿去还礼。
今年是他央求了好久,周母让他把家务做了个遍,验收合格后,才争取到了自已保管红包的权利,但金额太大的,也是要上交的。
周家广吓得连忙拆开他三个姐姐的红包。
还好,里面都只包了1000元。
周家广松了口气,将红包贴身藏好,问:“你们的鞭炮都带回来了吗?我们去放炮,让他们见识下城里的鞭炮比乡下的好玩。”
大娃和周家广聊天时,已经套出他的鞭炮放完了。
“我妈分配鞭炮时说了,每人一份,谁先放完就没了。你要是答应帮我扫一个月的地,我就把带回来的鞭炮借你玩。”
二娃补充道:“你帮擦一个月的桌子,我的鞭炮也借你玩。”
周家广气哼哼的说:“你们两个是不是亲外甥?玩个鞭炮,还要让我替你们干活?!”
大娃:“你要不是亲舅舅,我们才不给你玩。”
二娃:“就是,我们自已也能放,可过瘾了!”
周家广:“你们两个太过分了!我最多帮你们干半个月的活,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去找妮妮,她也分了鞭炮。”
大娃:“妮妮不敢放鞭炮,都送给我和二娃了,看在你是亲舅舅的份上,我们就退一步,接受你的条件。
走,我们去和三姨说一下,以后她派活的时候,直接喊你。”
等周彩得知周家广又被忽悠的帮着干活,对那个缺心眼的弟弟,她已经无话可说了......
晚上的家宴很丰盛,几乎全是荤菜。
大家边吃边聊,说着村里的一些趣事。
周家富说:“大姐,你们是不知道,爹那天回来有多神气,别人问他箩筐里挑的什么,爹说,我三个闺女买的新衣服,还有给家里办的年货!
爹的话刚说完,一群乡亲就围了上来,拿着他的新衣服新帽子看了又看,那羡慕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昨天初一,爹娘穿着你们买的衣服鞋子帽子出去拜年,没人不夸他们好福气,生了三个好闺女,尤其是大闺女,自已过上了好日子,还拉拔了家里的弟妹。
大伙儿都夸大姐孝顺,是有福之人,厉害呢!”
谢翠莲接话道:“大姐给我和庆宏买的衣服,样子好看又暖和,村里的媳妇眼馋的不行,都在那数落自家的姑子如何小气,故意找茬什么的。
我能嫁进周家,遇到你们这样的亲人,真是走了八辈子的好运!”
周荣:“你温柔善良脾气好,还勤劳孝顺,能和你成为家人,是我们的福气。”
谢翠莲娇羞的笑笑,大姐也太会夸人了,都让她不好意思了。
周家华说:“我和顺子、善子带回了不少工钱,没人不羡慕,都想去城里干活,又找不到门路,想让我们帮忙,我们没应下来。
他们都羡慕我家有个好姐姐,再也没人说你坏话了。”
周母:“都是吃饱了没事干,自家日子过的不顺,就甩锅到别人身上,大荣,要是有人出于嫉妒,说了什么不中听的,你别放心上。”
周荣浅笑道:“嘴长在别人身上,想说什么随他们便,我们顾好自已就行。他们真敢来找晦气,我也不是好欺负的。
爹、娘,进城的事,你们考虑的怎么样了,这次和我们一起走吧。”
周母:“城里连吃水都要花钱,这么多人去城里,花销不小,等把早稻收了再说吧,要是合作社和去年一样,挣不到钱,我们就进城,那时好歹能分点粮食在手里,能省点买粮钱。”
周荣知道周母一时半会儿绕不过弯,和她继续辩解没用,决定换个套路。
“我有半个月的假期,后天,你们和我一起去城里玩几天,感受下城里的过年氛围。”
周父:“那得花多少钱啊?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你们自已在城里玩的开心就行,我们就不去了。”
周荣:“你闺女我现在不差钱,再说也花不了多少钱,身体硬朗的时候不到处走走,等老了,连和后辈吹牛的资本都没有!”
周父为之心动,憨笑着看向周母,示意她拿主意。
周家广心里憋不住事,稍稍套一下话,就把马家人欺负他们的事,都说了出来。
虽然人被打了,后来也死了,周母仍然想去为孩子们撑腰,就算她不住在城里,也要让街坊邻居们知道,她的孩子是有爹娘护着的!
第134章
要是自家的孩子,和周荣一样有出息又惦记娘家就好了
周母说:“去吧,都去!翠莲明天回娘家拜完年早点回来,一块去城里玩一玩。”
谢翠莲心里很高兴,又怕花销太大,踌躇着说:“家里不能没人照看,要不我在家照门,你们去玩,回来和我说说玩了什么,也是一样的。”
周母:“家里这点旧家具,谁要啊,大过年的,家家不缺吃的,不会有贼子来的。
你去年在家辛苦了一年,又是忙地里,又是照顾我和你爹,我们老周家修了几辈子的福,才娶了你这么个好儿媳。
后天和我们一块去玩,见识下城里的洋房洋车,以后回娘家了,也能和他们说说城里的见闻。”
被婆婆肯定和夸赞,谢翠莲很开心,笑容满面的说:“那就听娘的。”
初三一早,周荣去给周传国、周传泰、周传安及周传祥拜年。
每家准备的拜年礼都是两瓶汾酒,一包酥糖,若家里有小孩,就每人一个1000元的红包。
因杨家穷,原主往年回周家湾拜年,都只拎了一坛一斤装的地瓜烧酒,这还是原主极力争取的结果。
要按方婆子的做派,女子嫁人后,伯伯叔叔就不应该来往,不然逢年过节的都要给孝敬,太亏了。
所以周荣的两瓶汾酒,一包酥糖,还有给孩子们的红包,让周传国几人非常高兴,都要留她吃饭。
周荣婉拒了。
大家便将家里攒的鸡蛋、鸭蛋、鹅蛋等送给周荣,还给大娃三兄妹每人一个1000元的红包。
沈小梅给周荣送了20几个鸡蛋,还有两只母鸡,周荣不要,她非要给。
“大荣姐,这鸡和蛋,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必须收下,要不是你,我家顺子哪有机会进城?还前后给我寄了100多万的工钱回来?
现在合作社是按工分多少发粮食和分红,我去年怀着孩子,干的都是轻松活计,没挣多少工分,后来田里遭了灾,别说分到钱了,我还倒欠村里的口粮。
要不是顺子寄回家的工钱,我和孩子的日子都过不下去。
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家里条件有限,只能拿出这点鸡和蛋,你别嫌弃。”
周荣:“顺子的工作机会,是他运气好抽到的,和我没多大关系,你和孩子在家里不容易,鸡和蛋拿回去补身子。”
沈小梅:“大荣姐,话不是这么说的,没有你,顺子连抽签的机会都没有,咱也别推来推去了,顺子在城里还得你帮着照顾一二。
去年发洪水,他参加抢险队,写回家的信里都瞒着不说。
要不是我发现他胳膊和肩膀上的疤痕,他肯定会一直瞒着。
我不是反对他为集体付出,只想他以后做事的时候考虑一下我和孩子,他要是出事,我们母子俩该怎么办?
希望大荣姐帮我看着一下他,别让他再做傻事了。我不在乎他党员的荣誉,只想他平平安安的。”
周荣理解沈小梅作为一个妻子的担忧,浅笑道:“他住在工地,干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要是有事,只能尽力帮你规劝一二。”
沈小梅:“嗯,谢谢大荣姐。你们明天要带三叔三婶进城玩?”
周荣:“你怎么知道的?”
沈小梅:“你刚才去四叔五叔家拜年的时候,三叔三婶在那棵大柳树下和人唠嗑时说的。
你是没瞧见那个场景,三叔三婶一人一句,像打快板似的,说你太孝顺了,非要带他们进城玩几天,劝都劝不动,围在旁边的乡亲们,羡慕的眼都酸了!”
周荣失笑不已,没想到周父周母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
乡长周传裕、村长周传义、族长周传景,周荣都准备了拜年礼,每家两瓶汾酒,一包酥糖。
这三人在周家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他们打好关系,定有好处。
如果周父他们真要进城,迁户口也需要这几人的帮忙......
周荣去周传裕家时,路过了村里的大柳树,周父正在给围在身旁的男人发烟。
“这烟是城里有钱有身份的人爱抽的,你们都尝尝,和我们平日抽的烟叶子有啥不一样,我家大荣也真是的,我都戒烟好几年了,她非要买这么好的烟,这是让我抽还是不抽?”
一男子拿着周父发的烟,放在鼻尖闻了闻,打趣道:“城里的烟闻着就舒服,还是传民叔有福气,得了个好闺女,能去城里玩,又有这么好的烟孝敬。
你既然戒烟了,就把大荣买回来的烟,都发给我们抽呗!”
“是呀,你被婶子管着不让抽,把烟戒了,我们可没戒,帮你抽,保准不浪费!”
一群男子在一旁起哄,让周父把家里的烟都拿出来发了。
周父傲娇的说:“我家大荣孝敬给我的烟,一人发一根都不错了,你们休想再打我的主意,就算不抽,我每天拿出来闻一下也高兴。”
周母接话道:“孩子他爹不抽,二华和三富也能抽,两人在厂里没挣到多少钱,竟和工友学会了抽烟,这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他们开销的。”
周母的话,又把大家拉到了工作和工资的话题上面来,无不羡慕他们家的孩子都在城里上班,有固定工资,想买什么都成。
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里出了个好女儿,要是自家的孩子,和周荣一样有出息又惦记娘家就好了......
周传裕对周荣来拜年,有点意外。
让家里人给周荣倒茶后,周传裕问:“在城里还好吗?杨晋林有没有找你们麻烦?”
周荣:“挺好的,谢谢传裕叔关心。我们和杨晋林很少来往,除了每月去找他拿抚养费外,没有过多接触。
他在去年3月底被单位辞退了,自已的生活都成问题,我就没去找他要抚养费了。
他后来参加抗洪抢险立了功,又被启用,我年底工作忙,还没来得及去找他,打算年后去找他把没给的抚养费补上。”
周传裕在与好友的通信中,已经知道了杨晋林的事,那般处境下,还能翻身,对这人的能耐,他是有几分佩服的。
“他亏欠你和孩子,该要的抚养费,一分都不能少了,他要是赖着不给,你就给妇联写信,再去市政府告他,也可以写信告诉我,我帮你主持公道。”
周荣:“谢谢传裕叔,我先自已处理,不行就找您帮忙。”
周传裕:“嗯。去年发洪水时,你为集体做贡献的报道,我看了,你表现的非常好,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会前途无量。”
周荣:“我会尽自已的力量,为党和人民服务。”
周传裕:“好样的,叔看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