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娃冲着周家广眨眨眼,随即掰开他的手,对周彩说:“三姨,我们没干什么,在讨论作业。
小舅舅说他是长辈,我是晚辈,要帮我扫一个星期的地,三姨,以后扫地,你直接喊小舅舅就行了。”
周彩微微眯眼,问:“周家广,你转性了?”
周家广垂着脑袋,生无可恋的说:“舅舅疼外甥,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确实答应了帮他扫地。”
周彩呵呵一笑。
三人的对话,她在家里都听见了,周家广嘴巴不把门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吃点亏也好......
周荣想以预备干部的身份,继续在布店上班的事,街道办批了,但需要每周写一份总结报告递交上去。
这对周荣来说不难,属于她的专业范畴。
周荣凭借一次出色的演讲,混得风生水起,杨晋林本以为他在那次演讲后,升任科长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任命书没到手,一切都不能作数,杨晋林没少请人吃饭,打听消息,也写了很多自荐信,都没有得到确切回复。
焦急等待了近一个月,任命书终于下来了。
但不是升任他做科长,而是把他调去一区,做档案管理处的副主任。
相当于他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且是个闲差。
杨晋林找人打听后,得知是冯兴武特意把他要回去的,说是看重他的能力,想让他继续给自已做帮手。
杨晋林差点没被气死。
他好不容易拼到的机会,竟然被冯兴武搅合了,这人还是岳父吗?
怕是仇人吧!
杨晋林心情郁闷,回家后对冯巧兰冷言冷语及各种挑剔,不是说她饭菜做的不好吃,就是家里乱糟糟的,看着就心烦。
王铁生见他妈大着肚子还要被数落,不服气的说:“家里的饭菜,天天都是这个口味,你以前怎么不说难吃?
我和新萍每天都有做家务,哪里乱了?我看你就是故意找茬,你再敢欺负我妈,我就去告诉外公外婆!”
王新萍也帮腔道:“我妈都快生了,你不体贴她,还一个劲的给她找不痛快,和你之前说要对她好的那些誓言,完全不一样,你是不是欺骗我妈?”
杨晋林一顿,冷哼一声说:“你们就这么对我这个父亲说话的吗?没大没小,一点家教都没有!”
冯巧兰不想因为她,把大家的关系闹僵,见王铁生、王新萍还要顶嘴,忙拉住两人,小声说:“不能对爸爸没礼貌,快给他道歉。”
王铁生觉得自已没错,不愿道歉,自顾的在那吃饭。
王新萍往自已碗里夹了点菜,就躲到房里去吃,不理杨晋林和她那个脾气好的让人生气的妈。
连孩子都敢给自已甩脸,杨晋林气得摔门而出。
冯巧兰看着杨晋林愤怒离开的背影,默默流泪,他们前几个月还万般恩爱,怎么会闹成这样呢?
第125章
你现在后悔吗?
11月下旬,冯巧兰在医院平安生下一个女儿。
杨晋林得知是个女儿,只淡淡的看了一眼,再无其他反应。
护土让杨晋林抱孩子时,他没有接,示意赶来医院的方婆子抱着。
冯巧兰怀孕时,肚子尖尖的,方婆子以为这一胎准是大孙子,收到通知后,和杨开运一起特意早早的来医院候着,结果护土抱出来的是个孙女。
她失落的表情毫无掩饰,一个劲的问护土,是不是抱错孩子了,她家儿媳明明怀的是个孙子,不可能生出来的是孙女。
杨开运虽没说话,可他阴沉的脸,无不透露着他的失望和对孙女的不喜欢。
护土说:“今天产房只有你家儿媳一个产妇,不会抱错的,生儿生女都是一样的,都是你们家的人,你们不要重男轻女。”
方婆子不高兴的说:“说的轻巧,我家不缺孙女,只缺孙子,一个赔钱货,哪能和孙子比?”
李桂芝担心她女儿在医院被杨家人欺负,或是出现保大保小的问题时,杨家人选择保小,不管她女儿的死活,今天也来医院了。
见杨晋林、方婆子及杨开运是这般态度,李桂芝黑着脸夺过孩子,冷声说:“杨晋林作为干部,要是传出他自已和家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个干部就别干了,迟早被人举报!”
杨晋林一怔,忙安抚道:“妈,你误会了,我们没有重男轻女,只要是巧兰生的孩子,管他男女,我都喜欢。
我妈是在乡下说粗话说习惯了,没别的意思,这孩子我们会放在心坎上疼。”
方婆子也反应过来了,讪讪一笑:“亲家母别和我这个乡下婆子计较,只要是我杨家人,我们都喜欢。”
冯巧兰躺在病床上,将她丈夫和婆婆的反应看在眼里,说不失望是假的。
她虚弱的说:“晋林,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杨晋林的预备名字里,全是男孩的,没有适合女孩的,他也没准备女孩的名字,便说:“先叫四妮吧,等长大点,再起大名。”
冯巧兰自我安慰道:“四妮这个名字蛮好听的,孩子一定喜欢。”
杨晋林不想在医院久待,说单位还有事,就离开了。
如果冯巧兰生的是孙子,方婆子本打算伺候几天月子,可现在生的是孙女,还要时时刻刻看李桂芝的脸色,便借口说家里还有活没干完,拉着杨开运就跑了。
等三人都离开,李桂芝重重的叹息一声,问冯巧兰:“你现在后悔吗?”
冯巧兰装糊涂的问:“后什么悔?”
李桂芝:“这样的男人,这样的婆家,你还是认为自已的选择没错吗?”
冯巧兰望着天花板,眼神空洞的说:“错与没错又能怎么样,孩子都生了,哪怕为了孩子,这个家也不能散,毕竟是亲生骨肉,我相信晋林会对孩子好的。”
李桂芝很想说,你在白日做梦。
可一见女儿精神不好,又刚刚生完孩子,到嘴边的话立马改了口。
“你婆婆的做派,肯定不会伺候你的月子,我也不放心她照顾你,出院后,我来照顾你的月子。”
冯巧兰:“谢谢妈。”
12月初,市政府在报纸上刊登关于公私合营类的政策。
其实早在9月份,政务院就通过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意愿分批进行。
同样在9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规定自9月15日起,全国开始使用布票。
因江城当时还在与洪水做斗争,且灾后复工复产复市的任务繁重,上面两条政策,只在报纸上刊登,并没有实际执行。
如今大水退去,灾后工作也圆满完成,政府便将主要精力放到公私合营政策上。
市工会号召私营工商业的职工推动资本家申请实行合营,提出“搞好生产,迎接公私合营”的口号。
“要以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以个人企业的发展为辅”的横幅随处可见。
许曼将周荣喊到自已办公室,指着报纸上关于公私合营的文章,问:“你说政府搞这个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是针对大的私营企业,还是我们这种小店也要参加?”
周荣将办公室门关上,小声说:“我们的社会制度和西方国家的不一样,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消灭私有制一直是领导人的愿望。
你的身份是资本家,基于这些,你觉得你的两个店铺,能避开吗?”
许曼若有所思:“政府前几年搞了好几场运动,我们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资产全被充公,好在有惊无险,我还以为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怕是不行了。”
周荣:“粮油市场已经被政府接管了,棉布也开始统购统销,百姓凭票买布,你的铺子纳入公家是迟早的事,不如主动配合,还能落个好名声。
政府要推广公私合营政策,前期会有点阻力,你要是积极配合,说不定会被政府作为榜样宣扬,弄个表彰到手,肯定没问题。
有了政府的表彰,对你和两个孩子的将来,都是有好处的。”
许曼开玩笑的问:“你是不是接到任务,来做说客的?”
周荣:“街道办的人确实找过我,让我劝说一二,推动新政,但我和你说那些话,和街道办的人没关系,纯粹是站在朋友立场,我希望你和两个孩子都能平平安安的。
你这么聪明,按照前几年的形势,你应该能揣摩到大领导们的一些行事作风,类似三反五反那样的运动,以后不会少。
如果有政府的表彰在手,你也算多了个护身符,总归是有好处的。”
许曼:“你说的我都懂,只是这两个铺子是我的嫁妆,也是我的精神寄托,要是交出去了,我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你让我考虑一下。”
“好,我听说你大哥出国了,你当初怎么不一起走呢?要是出去了,或许就不用这样小心翼翼了。”
周荣好奇的问。
在她的潜意识里,许曼很有钱,也有主见,如果跑了,就没有后面这些麻烦事了......
第126章
公私合营
许曼靠在椅背上,自嘲的笑笑:“你们是不是都觉得像我们这样的资本家很有钱?
可你知道出国的船票和机票多少钱吗?
从魔都到宝岛的船票,以前是20根小黄鱼,现在政策紧,没有船往那边走,欧洲刚打完二战,又乱又穷,想出去,只能去美国和苏联。
出国的机票受管制,审批严格,普通人根本登不了机,黑市买一张机票,25-30根小黄鱼。
要出去,肯定不会自已一个人走吧,孩子、伴侣总要带着,每人一张票,什么样的家庭能拿出来这么多金子?
我住的那个花园洋房,如果有人买,不会超过5根小黄鱼。到了国外,吃喝拉撒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维持日常所需,得变卖多少家产,你算过吗?
我前夫为了出国,把陈家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我爸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了支持我大哥大嫂和侄儿出去,几乎倾家荡产,我家现在除了有个外表光鲜亮丽的房子外,没有拿得出手的家业。
再说了,我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出去后靠什么生活?
坐吃山空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万一不小心露财,让别人起了歹心,我和孩子就危险了。
我之前听人说,有人在外面被打劫,还被抛尸海里的事。
现在的政策虽然变化多样,但和外面比,生命安全起码没有受到威胁。
所以,别说我没钱出去,就算有,我也不敢。”
周荣笑道:“既然留下来了,就紧紧跟随政策走,总比和政府对着干的好。”
许曼:“嗯,我会认真考虑的。”
报纸上关于公私合营的政策,说的并不详细,为了做到心中有数,许曼寻了个时间,让周荣陪她去街道办,了解公私合营的具体政策。
办事员告诉许曼,组织会按照赎买的方式入股企业。
但这个赎买,不是由组织另外拿出一笔钱来作为赎金。
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在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生产的时候,也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便以此作为赎买的代价。
公私合营后,组织会派公方代表入驻企业,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原企业主退居二线。
企业盈利的分配,采用“四马分肥”原则:
一、国家税金约为30%。
二、企业公积金约为10%~30%。
三、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
四、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
原企业主和部分高薪职工,实行保留工资。
许曼看了眼周荣,问办事员保留工资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店铺如果保不住,她想尽可能的为自已和好友争取点福利......
办事员说:“比如你们铺子的一个职工,工资是每月30万元,组织规定的他那个级别的工资是25万元。
为了不损害职工利益,公私合营后,还是按照每月30万元发工资,但在职工以后的工资增长中要予以抵消。
对职工计算支付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时,以其本人现行标准工资为基础,不包括保留工资;但在计发停工、工伤假、产假期间的工资以及退休金时,会包括保留工资在内。”
许曼懂了,说自已回去考虑一下,和办事员道谢后就回了店里。
把周荣升职为两家店铺的账房总管,并将她的工资调为80万每月,周桂升职为服装店的副管事,工资涨到40万一个月。
许曼自已的工资,则定为180万每月,她把这些变更的内容,全部写到两家店铺的规章制度及账册里。
升职加薪,周荣很开心,虽说66年会取消保留工资,可她担心这样操作,会被上面调查,劝许曼别把她和周桂的工资定那么高。
许曼说:“我的铺子现在还没有交给政府,属于我的私人资产,我想给大家发多少工资就发多少。
我知道你在顾忌什么,没事的,有问题我来扛,我去找街道办申请公私合营时,也会把店铺的情况和他们说清楚,愿意就合作,不愿意就算了。
我的两个铺子生意都不错,他们不合作,我自已经营,一年也能赚不少钱,就算转卖出去,就这地段,价格不会低。
政府想空手套白狼,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何况这是他们自已定的政策,我是依照政策办事,不算违规。
而且我定的工资也不高,只要来的那位公方代表不是个二百五,在这里瞎指挥,两个铺子的营收足够开销了。”
周荣:“......行吧,就按你说的办,你打算什么时候去申请公私合营?”
许曼:“年后吧,趁着年底做衣服的人多,我赚点钱在手上,免得以后拿着那点基本工资不够花。”
周荣:“......”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严寒,一些湖泊江面都结了冰。
周彩直呼,江城的天气真是磨人,夏天把人热死,冬天把人冻死。
周荣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准备了几件厚棉袄和棉鞋,小煤炉上天天温着热水,方便大家洗漱和取暖。
还去卫生所弄了些吊瓶,晚上灌上热水给大家焐脚。
周彩每天要做饭、洗衣服,哪怕用温水,手也冻了。
周荣买了很多蛤蜊油和雪花膏,让她一天擦几遍,手还是红彤彤的。
布店有位店员,说用70%的蜂蜜和30%的猪油调制后,涂抹在冻疮部位,每天一次,很有效果。
还可以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易长冻疮部位,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发生。
周荣将这些方法告诉周彩,并把原料全部备好,让她每天在家照做。
周彩坚持了一段时间,手上的冻疮有所好转。
煤炉的取暖效果,始终不如柴火,有些人就用炭盆或破旧的铁盆,烧木柴取暖。
居委会的人担心发生火灾,就组织了一帮孩子,每天傍晚拿着小喇叭,从巷子头到巷子尾,反反复复,齐声喊道:“楼上楼下的同志们,注意防火安全。
防火防特,人人有责,防火防盗,互相关照。一家失火,四邻遭殃......”
第127章
这样简单有趣的童年真好
冬季,最快乐的要属孩子了,吃雪花、打雪仗、堆雪人、滑冰,都是他们的最爱。
孩子们喜欢站在漫天大雪中,仰脖向天,张开嘴,让雪花落入口中。
只是那白色的花朵,在落到嘴里之时,也会落在脸上。
雪花在脸上融化,雪水顺着脸颊流进脖子里,冷得他们一激灵,忙缩脖子喊道:“冰死了,冰死了。”
然后把手伸进脖子里,把水抹掉。
尽管“冰死”过多次,却依然活蹦乱跳,追逐着雪花玩得不亦乐乎。
当雪花铺满大地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制造溜冰的场地。
他们不停地在同一个地方滑行,一个接一个,用不了多久,便出现了一条比较平滑的滑道。
在这条滑道外助跑一段,便会“哧溜”一下上了滑道,技术高的话,可以滑行二十来米。
孩子们很喜欢玩这个。
长安里的孩子经常排着长队,一起制造滑道,再比赛,看谁滑的最远。
这个项目的缺陷就是非常废鞋底,一些家境不宽裕的孩子,没少被家长拧着耳朵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