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周家善:“这些菜,我们在工地和堤坝上想都不敢想,闻着味我都能吃两碗饭,城里东西贵,又是灾后,肯定更贵,让大荣姐破费了。”周荣:“一家人不说这种见外话,大家趁热吃,都吃完,别剩下,免得放坏了。”
吃饭时,周家广问:“大哥,修堤坝是不是很危险?我们班有个同学的爸爸被大水冲走了,他妈妈每天在家哭,说日子过不下去了。
那个同学还说他读完这个学期,估计不能上学了,家里没钱,弟弟妹妹也要人照顾。”
周家华:“是危险,好在都过去了。因我们立了功,厂里给了我们三个正式工的名额,等工厂正式投产,我们就能上班了,挺不错的。”
周彩好奇的问:“你们报名抗洪抢险队,是单位要求的吗?”
周家华:“不是,自愿的,我当时没别的想法,就担心决堤了,你们不会游泳,万一跑不掉怎么办,就问顺子他们要不要报名。”
周家顺:“我当时的想法也简单,一旦决堤,我们待在城里的人,都不能幸免,周家湾离省城不远,可能也会受影响,我不能让小梅和孩子出事,就报名了。”
周家善:“华子哥和顺子哥都报名了,我就跟着一块报名了。”
周家富说:“我一直记着爹的话,周家的男人不能做孬种,厂里好多青年都报名了,我不能落下,不然回村后都不能和人吹牛,也会被人笑话。”
周家华、周家顺的质朴,让周荣很感动,听了周家富的话,她不想理这个缺心眼的弟弟了......
周家华他们在周荣家休息了两天,各自返回单位上班。
一连几天,报纸上都出现了周荣的照片及演讲、采访内容。
好多人以她为榜样,得知她在许曼的布店上班,都来向她请教问题。
问的问题大同小异,怎么变得像她一样优秀。
周荣把回复姜文娟的话,原封不动的说出来,大家再次夸赞她的思想觉悟高。
之后就回家琢磨,要为集体和百姓做哪些好事,才能拿到政府的表彰。
一时间,江城涌现出了很多助人为乐、舍已为人的事件......
大水封城的那两个多月,许曼店里的很多布料受潮,出现发黄或发霉的情况,难以正常销售,销毁或送人,损失很大,她每天都眉头紧锁。
来找自已的人,有些人是真的为了进步,有些人是纯属好奇,来凑热闹的,不管怎样,这波大流量不能浪费。
周荣给许曼出主意,在店里做促销,买十尺未受损布料,送两尺瑕疵布。
很少有店铺买布还送布的,布店的促销效果非常好,没用几天,就把瑕疵布全部处理完了。
许曼高兴之下,把周荣的工资提了20万,周桂的工资提了10万,还请姐妹俩去璇宫饭店大吃了一顿。
陈展宁康复后,许曼带着儿子去给周荣道谢,本想把药钱给了,周荣没要。
许曼记着她的恩情,知道周荣喜欢钱,便借着这个机会给她和周桂加工资......
街道办的两名干事找到周荣,说区里决定提拔她为预备干部,辞掉布店的工作,就能去任职了。
这对周荣来说,是意外惊喜。
可当她旁敲侧击一番后,得知预备干部每月的津贴只有12万,补贴的粮油只够两个人生活,转正时间不定,且需要与其他预备干部竞争,准备应承下来的话,立马变了。
“两位同志,非常感谢组织和领导们对我的认可和器重,我很乐意为百姓做好事。
但我觉得,只有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我目前的这份工作,天天与群众接触,最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两位同志能不能回去和领导反馈一下,让我以预备干部的身份,继续在这家布店上班?
待我为群众做了更多好事,再回街道办报到,当然了,如果领导们有指示,我随时听从调遣。”
都说朝中无人莫做官,预备干部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临时工”,她没有后台,在与人竞争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强行拉去背锅。
不如守着两个铺面,赚点稳定工资,带着一家人安稳度日......
两名干事想了想,说先回去向领导反馈,如果领导同意,就这么操作。
街道办领导沟通审批的这期间,夜校第一学期的考试顺利完成。
周荣、周桂和周彩的各科成绩都得了优。
尤其是周荣,算数和俄语都是满分,国文和政治试卷上的答案,堪称完美,被齐云开作为范例贴在教室里,供其他学生学习。
现在已经10月初了,夜校没有放假,直接上新学期的课程。
待再次上课,齐云开把周荣叫到自已办公室,递给她几张卷子,让她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就在办公室答题。
周荣翻看了下试卷,里面的试题难度远超夜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但对她来说,并不难。
办公室里除了有齐云开以外,还有两人,是生面孔。
周荣隐约猜到齐云开的目的,拿起笔斟酌着写答案......
周荣每写完一张卷子,齐云开和另外两人就开始批改。
待周荣答完所有试题,齐云开大笑道:“怎么样,我没说错吧,这位小周同学天资聪颖,自学成才,思想觉悟又高,你们江城大学要是收了她,简直是捡到宝了!”
孟安浦说:“从试卷来看,确实有点天分。”
董慧儒说:“依你的介绍,小周同志的出身也没问题,还是我们江城百姓的楷模,那我们就破格录取她。”
周荣装糊涂的问:“几位老师在说什么?”
齐云开解释道:“这两位是江城大学教导处的孟安浦老师和董慧儒老师。
我们夜校的教学内容太简单了,以你的能力,应该有更广阔的舞台,所以我就向江城大学举荐你去上他们的夜大学。
两位老师今晚是来摸底的,因此出了这几份试卷。
很多题目,你的答案虽有偏差,但思路是没问题的,只要有好老师在旁指导,肯定会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故意答错题的周荣,激动的站起来,给齐云开鞠了个躬:“谢谢齐老师,我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组织的栽培。”
懂感恩的人,成就都不会差,孟安浦、董慧儒齐齐点头,问周荣想学什么专业,夜大学目前有政治、文学、外语、物理、化学、会计等专业。
物理、化学,周荣不会,她毫不犹豫的选了会计。
这个专业,在未来的很多年,最安全......
第123章
除了良心,什么都有
夜大学的上课时间和夜校是一样的,都是一三五的晚上上课。
江城大学在一区,如果要去上课,需要过江,去的话可以提前出发,但返程,就没有轮渡了。
周荣和孟安浦、董慧儒商量,她能不能入学后,拿着书本在家自学,每周三的上午去学校,向老师请教自已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也可以随时考核她。
孟安浦、董慧儒知道周荣还有三个孩子要照顾,理解她的难处,同意了她的提议。
第二天,周荣就去江城大学报到了。
晚上,大娃看到周荣的入学证明和新课本,激动的说:“妈,你和爸一样,也是大学生了吗?”
周荣:“等毕业后才算,现在应该只能算半个。”
周家广:“大姐,你好厉害,我要向你学习,也当一名大学生。”
周彩:“你那粗心大意的毛病不改掉,永远只能在60分左右徘徊,就这成绩,甭想考上大学。”
周家广笑嘻嘻的说:“我最近改进了不少,不信你问二姐。”
周桂:“和以前比,是有进步,要继续坚持。大姐给我们树了一个好榜样,我们都要向她学习,让老周家多出几个大学生。”
周彩:“我们一起努力,为老周家争光!”
大娃:“我也要好好学习,像我妈一样,当大学生,为国争光!”
二娃举着小手说:“还有我,我也会努力学习的,和妈妈一样厉害。”
自此后,周桂、周彩刻苦学习,大娃、周家广也被带动的更加勤奋,二娃、妮妮受他们的熏陶,每天都用心的背诗、数数。
家里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星期天早上,周彩正在院子里指导大娃和周家广写作业,见一孕妇站在门口张望,问:“你找谁?”
冯巧兰浅笑道:“你好,请问这里是周荣家吗?”
周彩:“是的,你是?”
“我叫冯巧兰,来看一下周荣同志,她在家吗?”
二娃和妮妮的救命药盘尼西林,就是冯巧兰帮忙弄来的,周荣已经告诉周彩了,对方的真实身份也说了。
周彩没想到杨晋林的现任妻子,会到前妻家拜访,这种复杂的关系,她有点不知所措。
忙拽起周家广,悄声说:“你去布店找大姐,就说冯巧兰同志找她,让她回来一趟。”
“好!”
等周荣请假回到家,冯巧兰正把自已带来的糕点分给大娃他们吃,和几个小孩子有说有笑。
二娃摸着冯巧兰的肚子说:“里面的妹妹好乖,等她长大,我把糖果给她吃。”
冯巧兰好奇的问:“为什么不是弟弟?”
二娃歪着脑袋说:“就是妹妹啊,不是弟弟。”
妮妮也用小手抚摸冯巧兰的肚子,奶声奶气的说:“妹妹和我一样乖,不哭。”
周荣见冯巧兰的表情有点失落,忙说:“童言童语的,你别放心上,不管男女,都是你和杨晋林的孩子。”
冯巧兰略带忧伤的说:“晋林说我这胎肯定怀的是儿子,每天也是儿子儿子的喊,让我准备的小孩衣物,全是儿子的,万一不是儿子,我怕他失望。”
周荣:“我听一个医生说,生男生女是由男人决定的,你这胎如果是个女儿,只能怪杨晋林本事没到家,不是你的错,千万别乱想。”
冯巧兰愣住:“还有这种说法?”
周荣:“当然了!你今天到我家,是有事吗?”
冯巧兰这才想起自已今日到访的目的。
“没什么事,前些日子发大水,一直留守在单位,没有假期,今天才休息,来看看你和几个孩子,瞧一下他们的病有没有好全,你缺不缺东西,要是有什么麻烦,你可以告诉我,我尽力去办。”
周荣:“多谢你的好意,我这什么都不缺,挺好的,中午在我这吃饭吧。”
冯巧兰:“不了,晋林刚被调回市里,市领导答应提拔他做科长的任命书还没有下来。
他很着急,每天中午都会在家写材料,希望组织能看到他的能力,让他在科长的职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他不会做饭,又不想去单位食堂吃,我得赶回来,不然他得饿肚子。”
周荣叹息一声,说:“行吧,我送你去江边坐船。”
冯巧兰怀着孩子,周荣不敢让她坐自行车,本想拦一辆人力车,被冯巧兰阻止了,说他们作为公职人员,不能奴役穷苦百姓。
周荣只好陪着她走路。
路上,冯巧兰问:“你觉得晋林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荣毫不迟疑的说:“除了良心,什么都有的人。”
冯巧兰:“???......”
见冯巧兰一脸不解的看着自已,周荣说:“你问这个问题,不就是有所怀疑吗?不说别的,我的遭遇就是铁铮铮的事实。
我除了没有一个好的家世,哪点配不上他?还不是说离婚就离婚,不同意就对我大打出手,没有半点情义。”
任命书迟迟没有下来,杨晋林有点心慌,找人打听,只说还在审批中,再无其他有用信息。
杨晋林这段时间为了落实科长职务,没少找冯巧兰拿钱,说要拿去打点关系,并让她去找冯兴武帮忙。
冯巧兰给了杨晋林一些钱,但让她去找冯兴武开后门,她不愿也不敢。
她时刻记着她爸说的话,不要为了杨晋林的事去求他,显得很没出息,也是在破坏组织纪律和作风。
冯巧兰自已也觉得为官者应该清正,她劝杨晋林耐心等待,万一升职的事落空,在办事员的职位上,也可以为百姓办事。
但她的劝说,好像没什么效果,反而引起杨晋林的不耐烦。
冯巧兰想质疑杨晋林的人品,可见了他在抗洪时留的一身伤后,又不忍心。
晋林说只有身居高位,手握权力,才能为百姓办更多的事,他们的孩子,今后也会有个好前程。
晋林向她保证了,只要被市里重用,一定会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或许,她应该再相信晋林一次......
第124章
你们到底是不是亲外甥?
冯巧兰沉思片刻后,说:“他从抗洪抢险队回来,肩膀全烂了,没一块好肉,人也消瘦的不成样子,这样为集体,为百姓的人,怎么会是坏人呢?”
周荣:“人的好坏,不是靠一两件事情去评定的,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已的目的。
若我没有猜错,杨晋林这么拼,是想以此为跳板,爬到高位,他这人野心不小,你凡事多留个心眼。”
冯巧兰:“不会的,我相信他的人品,你是不是对他有怨恨,所以才这么评价他?”
周荣:“你高看我了,我要是对他有怨恨,直接动手,犯不着在背后说他坏话,不顶用,还浪费口水。”
冯巧兰:“......”
原书里,冯巧兰为杨晋林生了两个女儿,没少被杨开运和方婆子冷嘲热讽。
因她心地善良,加上杨晋林的安抚,不管杨家人做什么,她都选择了原谅。
这人是个十足的恋爱脑,只要杨晋林说的话,她都义无反顾的相信。
哪怕杨晋林功成名就后,在外包养了五六个女人,冯巧兰还捉奸在床,对方狡辩,说他们在探讨人生哲学,因天气冷才盖在一个被窝里。
冯巧兰竟然信了这种鬼话,只告诫杨晋林要注意一个官员的形象,再无其他动作,还让身边的人,不要编排他的闲话。
书里的二牛三牛意外去世后,杨晋林想要儿子继承家业,冯巧兰不能生,他就找外面的女人生,为了给私生子一个名分,还把孩子交给冯巧兰抚养,说是朋友的遗孤。
那孩子和杨晋林长的一模一样,冯巧兰虽有怀疑,可她最终还是选择相信杨晋林编造的谎言,将对方当亲生孩子养育......
念在冯巧兰帮过自已的份上,周荣本想提点她一二,不知这人是受原书剧情的影响,还是本性如此,既然听不进去,她说的再多也没用。
有些人在没有被逼到绝境时,一定不会认为自已身处火坑。
只有等到她自已想主动爬上来的时候,再拉一把才有用。
周荣不再说关于杨晋林的任何话题,就那样默默陪着冯巧兰走路......
周家广从周荣和冯巧兰的对话中,得知了冯巧兰的身份。
等两人离开,他就凑到大娃身边,八卦的说:“你那个后妈长的一点都不好看,你爸什么眼光,媳妇一个不如一个。”
大娃刷刷刷,在自已的作业本上把周家广说的那句话写上,威胁道:“这句话如果被我妈看见,你猜,你会受到什么惩罚?”
周家广惊呆了,忙去抢大娃的作业本。
大娃一把将本子藏到身后:“你想毁灭证据?我不会给你机会的,除非你帮我扫一个星期的地,我就把这行字擦了。”
周荣为了锻炼几个孩子,都给他们派了家务活,这个星期轮到大娃扫地了,他正琢磨着,怎么赖掉,周家广就撞上来了。
大娃长期被他妈和两个姨妈“算计”,慢慢的琢磨出了些门道,今天第一次用在周家广身上,就有了效果。
他不由窃喜,以妈妈和姨妈为榜样,果然没错......
二娃拍了拍周家广的肩膀,小声说:“你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大哥把字擦了也没用,你要是把弹弓送给我,我就不告诉妈妈。”
周家广脸都气红了,用手指着两人,哼唧道:“你们两个太过分了,半点都不把我当舅舅,亏我掏心掏肺的对你们,你们倒好,扭头就来坑害我,你们到底是不是亲外甥?!”
大娃耸耸肩,说:“那你想不想我擦掉这些字嘛?”
二娃:“还有我,想要我保密,必须拿弹弓来换。”
周家广要被两人气死了,想讨价还价一番,周彩从房里出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大娃将作业本拿出来,刚要开口,周家广忙捂住他的嘴巴,悄声说:“舅舅答应你们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