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章

    你看一下咱们周家湾,谁家的老幺不是宠的无法无天?

    七广和他们比,算是可以的啦,你的要求不要那么高,你好歹是大姐,多担待着点。”

    周荣:“孩子在亲娘面前是隔不了奶的,周家湾的环境不适合七广进步。

    我带他去省城住一段时间,憋一憋他的性子,等他不像现在这样调皮了,就把他送回来。”

    一想到三个闺女动不动就“欺负”周家广的场景,周父回过味了,问:“你们要对他用刑?”

    周荣:“......爹你说的什么话,那是我亲弟,我只盼着他好,哪会害他?”

    周母也听出了周荣话里的深意,说:“那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们在家里打打闹闹就算了,带去省城,我不放心,万一他有个好歹,你们让我怎么活?”

    周荣:“娘,就七广做的那些事,他不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坨没用的赘肉!

    要是不趁着他还没彻底长歪前,掰正他的性子,以后想教都教不好了。

    国家的律法越来越严格,你们也不想七广因犯事被抓去局子里吧?”

    周母有点纠结,低头看着地面,似在权衡利弊。

    周父不想小儿子被带去省城“虐待”,更不想看着媳妇难过,便说:“七广还要上学呢,去省城了不是耽误学业吗?

    等他把初中读完,你再接他去省城,那个时候他也长大了,能照顾自已了,要是仍然死性不改,你们爱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我和你们娘绝不袒护。”

    周彩听了,连翻两个白眼,哼唧一声,说:“七广经常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还有太白金星庇佑,不用上学,也能考上大学。

    他还说,先生教的东西,他闭着眼睛都能倒背如流,这几年在私塾里,没有哪天不逃课的。

    乡里的高小需要住校,你们担心他不能照顾自已,去年让他在家玩了一年,说是长大点再去学校。

    就他那样,什么时候能长大?

    怕是这辈子都不用上高小和初中了。

    爹,你摸着良心说,他有学业可耽误吗?”

    周父:“......”

    周父周母被姐妹俩连番怼的哑口无言,正想换个话题打破尴尬时,周家广跑了进来,嚷嚷道:“爹!娘!我要和大姐一起去省城!”

    周父:“......你去省城干嘛呀,尽给你姐添乱,在家好好待着,开春了,我带你上山抓麻雀回来烤着吃。”

    周母也劝道:“在省城,你要是被欺负了,爹娘不在身边,可没人护着你,就在家里陪着我们,等野韭菜出来了,我给你做饼子吃。”

    “哎呀,那些东西我都吃了快10年,早吃腻了!你们就让我去嘛,我会乖乖听大姐的话,绝不捣蛋,我还能帮着照顾二牛、三牛,减轻大姐的负担。”

    周家广边说边晃动周母的衣袖撒娇。

    周母看着这个缺心眼的儿子,好难受,决定做最后一次挣扎。

    “你大姐工作忙,二牛他们又小,你作为舅舅,就是长辈,不可能像在家里这样游手好闲,你是要做家务的。

    要是做不好,肯定会受到惩罚。

    你三姐会和你大姐一起去省城,她们可不比娘好说话,对你的惩罚都是实打实的,不会含糊。

    你就不怕被打屁股、被拧耳朵吗?

    我和你爹在周家湾,远水救不了近火,那个时候可没人能救你!”

    周家广不以为意的说:“不就是做家务嘛,二姐已经教我了,她还夸我做的好。”

    跟着周家广一起进来的周桂,适时接话道:“七广很厉害,很聪明,一教就会,做的非常好,不愧是文曲星下凡,娘,你可以放心让他去省城。”

    周家广得意的扬扬头,说:“娘,你听见了吗,二姐可是很少夸人的,她都说我没问题,我肯定能在省城过的好好的。

    大姐、三姐可是我亲姐,我就不信,我没犯错,她们还会惩罚我,娘,你就同意了吧,好不好嘛?!”

    周母看了眼并排站在一起,个个眼角含笑的三个闺女,再看着“天真无邪”的小儿子,重重的叹声气。

    这孩子真是她亲生的吗?

    还是生他时,把心眼落在了肚子里,忘了带出来?

    罢了,该劝的都劝了,他非要扛着棍子去挨打,应是命中当有这一劫。

    在姐姐们的关爱下,要是真能“改邪归正”,也是好事。

    “你坚持去省城,娘无话可说,但愿你不要后悔,记着,你大姐三姐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要和她们对着干,知道吗?”

    “知道,我肯定会听话的,你快帮我收拾行李吧,我的铁环、陀螺记得都带上!”

    周母一见周家广那兴奋的神情,就知道他没把自已的话听进去。

    算了,被收拾几次就学乖了。

    周母:“我们明早要去杨林坡,回来再帮你收拾行李,你是要自力更生的人,今晚就自已洗脸洗脚吧。”

    “好嘞,今晚不用你们帮忙,我自已搞定。”

    以前都是周父帮周家广洗漱的,他自已第一次动手,有点不知所措,弄得满屋子的水,后来在二牛的示范下,勉强完成了洗漱。

    家里的孩子陆续出生,周父加盖了两间土砖房,不算堂屋和厨房,家里有四间卧房。

    除了周父周母的主卧外,一间作为周家华的婚房,周家富、周家广睡一间,周桂、周彩一间房。

    周荣去省城的这两天,二牛、三牛和周家富他们一起挤着睡,三妮和周桂周彩一起睡。

    原主出嫁前,三姐妹都是一起睡的,出嫁后很少在周家过夜。

    难得同睡一张床,周彩很高兴,一个劲的说童年趣事。

    周荣默默听着,偶尔接两句话,三姐妹一直聊到深夜才睡着......

    第58章

    不用过了月半,我们今天就能清账

    翌日一早,周家刚吃完早饭,周荣的大伯周传国、二伯周传泰、五叔周传祥,就带着自家的儿子儿媳来了。

    连在战场上失去了一条腿的四叔周传安,也拄着拐杖来了。

    大伯家有4个儿子,二伯与五叔各三个,加上儿媳和年长的几个孙子,有三十几号人。

    个个手持扁担、锄头和铁锹,五叔还拿了一把杀猪刀,四叔更是扛着陪他南征北战的那把枪。

    周荣被这阵仗吓到了,也被感动到了。

    周父手持长扁担,腰间别着杀猪刀,领着周母、周荣、周家华、周家富和谢翠莲,融入到队伍里,大喊一声:“出发!”

    周桂要相看婆家,外出打架对名声不好。

    周彩和周家广,被周母以年纪小为由,不宜沾染血腥,混在人群里也容易被误伤,要求他们在家待着。

    顺带照顾家里的四个小孩和磨细米。

    周家广看着大家雄赳赳气昂昂的背影,心里痒痒的,他还没打过群架呢!

    欲偷偷跟过去,被周桂一把揪住了衣领:“你想干嘛?老实在家待着,不许乱跑。”

    周家广嬉笑道:“我没有乱跑,大姐可是我亲姐,她被杨家欺负,我作为亲弟弟必须去为她撑腰!”

    周桂浅浅一笑,说:“今天我们周家湾有几百号人过去,用不上你。

    你过来,我再教你一些生活技能,你去了省城好好表现,可别三天不到,就被大姐退回来了。

    一两天的时间,省城的美食才吃几样呀,还没过到嘴瘾呢,回来就亏大了。”

    周家广一想有道理,就屁颠颠的跟着周桂去叠被子、洗衣服、择菜、推磨......

    周父他们的队伍在村口与村长、族长带领的队伍汇合,双方加起来有300多人,个个手持武器,浩浩荡荡的前往杨林坡。

    今天是元宵节,洪安乡讲究“年小月半大”。

    这一天,有的人家会做上一桌丰盛的家宴,全家吃个团圆饭;有的人家会做月半粑粑。

    月半粑粑的外皮,一般是用早稻米磨成的米粉揉成,需要经过选米、淘米、晾晒、粉碎、蒸热、和粉、搓揉和制皮八个步骤。

    有些人家嫌麻烦或家里条件不错,会用面粉替代。

    “吃了月半粑,各人种庄稼”。

    方婆子边念叨着这句话,边琢磨着去哪弄点面粉,做几个粑粑应应景。

    村里人最近总说他们家坏话,去借东西也是推三阻四的,方婆子嫌磨米太麻烦了,又觉得自已去借面粉,肯定借不到。

    外人指望不上,就只能从家里想办法了。

    目前唯一能拿出面粉的地方,就是周荣的房间。

    儿子说了,会带周荣那个恶毒的女人去省城找个工作,完了后两人就去离婚。

    周荣已经三天没露面了,肯定是拿到了离婚证,滚回了周家。

    她都不是杨家人了,家里的东西自然就和她没任何关系了。

    一想到自家终于摆脱了周荣,方婆子就忍不住的开心。

    方婆子使唤金梅,撬了周荣房间的门锁,她要进去拿回属于自已的东西。

    家里的锄头、铁锹都被周荣换给了卖货郎,金梅只好捡来一块石头,对着门锁一顿砸。

    等房门打开,方婆子冲进周荣的房间就是各种翻找。

    钱、面粉、鸡蛋、腊肉,一个没有,连像样点的布匹、衣服、棉被等也没有。

    方婆子狐疑的问金梅:“周荣那天下午带着二牛他们回周家湾,是不是带了很多行李?”

    金梅想了想,说:“好像没多少,听她和二牛的对话,只帮三个孩子带了几件换洗衣物。”

    方婆子:“不可能!这房里空荡荡的,只有几床破被子和桌椅板凳,什么都没有,肯定是她偷偷拿回了周家。

    小贱人,敢把我杨家的东西带去周家,等过了月半,我就去找她算账!”

    “不用过了月半,我们今天就能清账。”

    熟悉的声音响起,方婆子和金梅同时吓得一激灵。

    回头一看,见周荣冷着脸站在身后。

    不仅周荣这个不速之客出现了,玉英及其他几个看起来像周家湾的人,也堵在了门口。

    方婆子哆嗦着问:“你...你怎么回来了?你带着一群人来家里,想干嘛?”

    周荣没有回答方婆子的话,将她和金梅拽到堂屋。

    周家湾的村长周传义及族长周传景,像古代升堂断案的官老爷一样,神情严肃的坐在大堂中间的两把椅子上,前方摆着杨家的大桌。

    两边各站五六个壮汉,手里不是拿着锄头铁锹,就是杀猪刀。

    其他周家湾人,都站在杨家门口及四周,个个严肃以待。

    杨开运、杨晋森、杨耀睇、大妮、二妮和大牛,被人揪出来,摁在地上蹲着,个个浑身颤抖,抱着头不敢说话。

    方婆子看了眼自家男人和儿子,再往门口瞅了瞅,被乌压压的一片人,直接吓得腿软,跪倒在地。

    金梅也吓得双腿打颤,识趣的走到自家男人身旁蹲下。

    杨氏族长杨开贵,得知周家湾来找茬,瞬速集结了三十几个杨姓男丁,欲到杨开运家帮着撑场面。

    可当他们走到杨家附近,有一半人就被周家湾的阵势给吓退了。

    另一半人也是踌躇不前,劝杨开贵尽量讲和,不要硬拼,他们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呢!

    杨开贵看着清一色的周家湾壮汉,他也有几分慌乱,但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否则以后哪有脸出去见人?

    只恨杨林坡的杨姓人丁不旺,子孙里也没几个有本事的,打架时都找不到厉害的男丁出来撑腰......

    林大河收到情报后,让传消息的村民继续盯着杨开运家,有什么状况随时告诉他,然后慢悠悠的坐在自家堂屋喝茶。

    他媳妇不解的问:“杨家都被围了,你不去瞧瞧吗?”

    林大河抿了一口茶,说:“我这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把杨林坡的男女老少都召集起来,都不是周家湾的对手,何必拿鸡蛋碰石头呢?

    这事说到底,是杨开运家的私事,是他们亏欠了周荣,人家娘家来讨要说法,我们去掺和不合适。

    想必杨家也不屑于我们出面,就让他们自个儿处理吧。”

    林大河的媳妇一向听她男人的话,便不再多说。

    她很好奇杨家的下场,解下围裙后,与其他村民一起躲在远处看热闹......

    第59章

    把你们打服了,我们再回家过月半也不迟

    杨开贵带着自家两个儿子,强装镇定的拨开人群,挤进杨开运家,朝着堂屋中间的周传义和周传景行了个拱手礼。

    “周村长,周族长,稀客稀客!今天不在家里过月半,带着一帮人来我们杨林坡,不知有何贵干?”

    周传景冷声说:“你们杨家人好大的胆子,在外面有了女人,做下苟且之事不说,还想诓骗我们周家女儿离婚,是欺负我们周家湾没人了吗?!

    老子今天就让你们知道,欺负周家女儿的下场!”

    周传义说:“过月半没有我周家女儿的名誉重要,把你们打服了,我们再回家过月半也不迟。”

    杨开贵:“......”

    杨晋林攀上高枝,想离婚再娶的事,传得人尽皆知,杨开贵自然也知道了。

    但这事说到底,是有利于杨家的,杨晋林混得好,他作为杨姓族长,面上也是有光的,说不定还能得点好处。

    所以他心里是支持杨晋林的。

    可现在周家湾来闹事,不把他们安抚好,杨林坡的杨姓族人,今天很可能会不复存在......

    杨开贵笑呵呵的说:“年还没过完,咱们不要动怒,乡里乡亲的,更不要为点小事伤了和气。

    周荣是个好孩子,给杨家生了两个大孙子,我们感激她都来不及,怎么会离婚呢?

    晋林那孩子一直在省城上班,他在城里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不好下结论,但我作为杨家族长,可以向你们保证,不会让两个孩子离婚。

    周荣要是有什么委屈,尽管去找我,我会给她做主。”

    说完还特意走到杨开运身边,拽了拽他:“开运啊,快给周家的村长、族长保证,你们以后会善待周荣,待她比亲闺女还亲。”

    杨开运还没开口,周母接话道:“他们家闺女比旧社会的下人还不如,你们可别糟践我女儿了。”

    杨开贵尴尬的笑笑。

    周传景说:“姓杨的,你们都别和老子废话!杨晋林犯的是通奸罪,这要在以前,我们可以阉了他,或是把他打死!

    他今天不在杨林坡,等他哪天回来了,我们再来找他算账。”

    周传义说:“杨晋林品行不端,行为恶劣,不配做我们周家湾的女婿,我们商量了,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等杨晋林回来,就去乡政府办手续。”

    周荣猜想这是村长、族长为了周家湾的名声,特意商量好的对外说辞,忙配合道:“周家湾的女儿最有骨气,从来不稀罕自甘堕落的男人。

    我们村长、族长最是明事理,也是我们出嫁女儿的最大靠山,他们既已同意我和杨晋林离婚,我们会尽快去领离婚证。

    从此以后,杨家和我们周家再无关系!

    我今天要拿回我的所有嫁妆,杨家欠我爹娘的钱粮,也必须全部还清。”

    周传义见周荣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欣慰的看了她一眼,说:“你去房里清点一下嫁妆,看一下缺什么少什么,趁着这会儿大家都在,我们和杨家把账算清楚。

    传民,杨家借钱借粮有没有打欠条,有的话都拿出来,没有的话,现场列单子。”

    周父从周母手里接过一个布兜,将里面扎好的几沓欠条拿出来,说:“杨家人动不动就上门借东西,只借不还,我们怕他们日子久了不认账,都给记了数,杨开运还签了字,按了手印。

    我们周家人不做讹人的事,他们就按欠条上的数字还钱还粮就好了。

    这里还有一份承诺书,是当年我家大荣和杨晋林定亲时签的,上面写了,等大荣满18岁,两人就结婚,这期间,我们承担杨晋林上学的所有学费。

    如果杨晋林悔婚,或婚后做了对不起大荣的事,我们周家有权讨要支付出去的任何费用,且杨家要以十倍的金额偿还。

    杨开运、方婆子,我说的都没错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