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章

    老话说:“破家值万贯,一搬三年穷”。

    她和孩子们的日子还长呢,能省就得省。

    这些家具都是原主出嫁时周父花钱置办的,目前都是完好的,不影响使用。

    周荣也不想让人觉得她很有钱,孤儿寡母在外地,若给人这种错觉,他们就危险了......

    原主以前带孩子们回娘家,只有二牛一个孩子时,直接抱着。

    有了三牛后,便用箩筐一头挑一个。

    有了三妮,就是三牛和三妮坐箩筐,二牛走路。

    如果赶上杨晋林在家,对方心情也不错的情况下,就会背着二牛,陪原主一起回周家湾。

    周荣打趣的问杨晋林,要不要和她一起回周家湾吃晚饭。

    杨晋林连连摇头,说他的伤还没好全,舟车劳顿的,有点头晕,想在家休息。

    周荣呵笑一声,知道这人是怕被揍,故意躲着周家人。

    收拾好孩子的衣物,周荣找来一担箩筐,然后将二牛他们喊回来。

    把三牛和三妮各放进一个箩筐,衣物塞进箩筐空余的空间里。

    二牛见这架势,忙问:“娘,我们是要走了吗?”

    周荣边调整两个箩筐的重量,边说:“娘明天要和你们爹去省城办点事,不方便带着你们,你们去外婆家住几天,等娘办好了事,就去接你们。”

    二牛:“那我们的新毛巾都带了吗?”

    周荣:“带了,都在包袱里。”

    一听自已最心爱的小毛巾没有落下,二牛开心的说:“那我们快走吧,上次小舅舅借给我玩的滚铁环,我还没玩够呢,他还说要教我摔跤,等我学会了大牛就不敢欺负我了。”

    周荣呵呵一笑,就她那个只会吹牛不干实事的10岁小弟,说的话,也就二牛这种孩子会信。

    周家湾村口,一群孩子正在斗鸡。

    周家老七周家广,与人单挑时,被撞倒在地,引得围观的孩子不停哄笑。

    周家广面子挂不住,从地上爬起,正打算与对方再战十回合,挽回面子,看到了周荣挑着担子,和他的大外甥一起走过来。

    忙跑过去询问:“大姐,你们咋回来了?”

    周荣看着满头大汗,一身泥土的周家广,笑问:“我们不能回来?”

    周家广:“能!你是大姐,想啥时候回来都成,谁敢拦你呀?!还有我的大外甥,我最喜欢他们了。”

    二牛接话道:“小舅舅,我也喜欢你,我们什么时候再去玩滚铁环?”

    周家广拍着胸脯说:“随时都能玩,你小舅舅我可不是小气的人!”

    周荣打断他,问:“爹娘在家吗?”

    “在!娘、大嫂、二姐、三姐在打纸牌,爹和大哥他们应该在旁边看牌。”

    周家广说着就要领周荣回家,似想起什么,转身指着一群孩子说:“你们给老子等着,老子明天一定会撞飞你们,让你们知道老子的厉害!”

    一孩子做了个鬼脸,嬉笑道:“周老七你就吹吧,再来十次你也是输,老子随时等着你!”

    周家广不服气的哼唧一声,气鼓鼓的往家走。

    边走边对周荣发牢骚:“大姐,他们耍诈,总是趁我不备时撞倒我,不然凭我的本事,才不会输给他们。”

    二牛说:“小舅舅,你斗鸡就没赢过,别和他们玩了,你不是说自已摔跤很厉害吗,明天去和他们摔跤,摔得他们求爷爷告奶奶!”

    一想到昨天被人摔了个狗啃泥,周家广挠挠头,尴尬的笑笑:“我哪能用自已的绝技去欺负他们?那不是英雄干的事!

    再说了,摔跤很容易弄脏衣服,回家是要挨打的。”

    二牛盯着浑身泥土的周家广来回看,说:“你不是说你是外婆的心头肉,是宝贝疙瘩吗?外公外婆舍得打你?!”

    周家广心虚的看了眼走在身后的周荣,小声嘀咕道:“可我的衣服是你二姨、三姨负责清洗,她们会偷偷打,而且会重重的打,还不许告状。”

    二牛:“啊?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周家广拉着二牛往前小跑几步,说:“没听清就算了,这种话哪能说第二遍?

    等下你就告诉你二姨三姨,说我身上的泥土,是接你们时不小心摔倒的,知道吗?”

    二牛纳纳的点头:“噢,知道了。”

    “爹、娘,大姐带着二牛他们回来了!”周家广还没到家,信息已经通过大嗓门传递回来了。

    大堂里刚输了一把牌的周母,郁闷的放下手中的牌,说:“不玩了,你们把桌子收拾下,我去看看,这时候回来,肯定有事。”

    坐在周母旁边的周父,起身说:“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刚走出家门十来米,周荣就挑着担子过来了。

    看着记忆中熟悉的人,周荣主动打招呼:“爹,娘!”

    周父接过周荣的担子,放到自已肩上,小声问:“咋这时候回来?家里出事了?”

    周荣:“回去说。”

    周家华、谢翠莲、周家富、周桂、周彩,见到周荣,一同说:“大姐回来了。”

    周荣拿出一包硬糖,交给周家老四周桂:“给大家分一分。”

    周桂诧异的看着周荣:“你出什么事了?”

    竟然用这么重的礼贿赂大家。

    周荣将周桂手中的糖拿过来,交给周家老二周家华的媳妇谢翠莲:“翠莲,你来分,人人有份,庆宏和三妮太小了,给他们的糖,要弄碎了才能给他们吃。”

    谢翠莲笑道:“我知道,大姐放心吧,如果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搭把手的,尽管开口。”

    “好。”

    第33章

    我要和杨晋林离婚了

    交代二牛照顾好弟弟妹妹,周荣就拉着周父周母进了他们的卧房,并将房门拴好。

    见女儿这般动作,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周母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周荣直言道:“我要和杨晋林离婚了。”

    周父一秒暴起,黑着脸问:“他怎么欺负你了?老子去打死他!”

    周荣:“他说我们是被父母左右的包办婚姻,不符合国家颁布的新婚姻法,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各飞东西。”

    周父:“放他娘的狗屁!老子这就去问问他和杨开运那个老混蛋,我们当初可是签了婚书的,那么多人作证,明明是你情我愿的,怎么到他们嘴里,就成了包办婚姻?

    要是这么不情愿,那混小子七年前干嘛娶你,还和你生了三个孩子?

    这些年,杨家打着亲家的名义,借我们周家那么多钱,一分没还,合着想白占我们便宜?

    老子非要他们给个说法不可,否则剁了他们全家!”

    周父说着就要去找趁手的武器,周荣忙拉住他。

    “爹,别冲动,先听我把话说完。”

    周父愤怒道:“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个婚不许离,我不同意!”

    周荣见自已劝不动周父,只能看着周母。

    周母坐在床沿,拍了拍自已身旁的位子,轻声说:“过来坐着,听她把话说完,一把年纪了,不要成天喊打喊杀的。”

    周父闻言,听话的坐过去,冷着脸,不吭声。

    周荣见周父安静下来了,说:“刚才的那些理由,是表面的,是杨晋林担心我们不同意离婚,故意拿国家政策吓唬我们的。

    其实就是杨晋林看上了一个大官家的女儿,想往上爬,我们的家世帮不了他,他只能动离婚再娶的主意。”

    周母说:“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能当大官的,都是有几分能耐的,生出的孩子,肯定都是长了脑子的,就杨晋林的家世,人家凭什么看上他?是不是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理由?”

    周荣只好透露部分书中剧情,说:“据我所知,对方是个寡妇,一直生活在农村,经常被亡夫打骂,日子过的挺难的,她爹当了大官后,日子才好过起来。

    她比杨晋林大三岁,还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从这点看,杨晋林配得上她。

    最主要的是,杨晋林会说情话,哄得对方把她爹娘遗传的聪明脑袋全给丢了,一心只想和杨晋林结婚,她父母劝都劝不住。”

    周母问:“这些你听谁说的?”

    周荣面不改色的说:“我结合杨晋林说的一些话,猜的。

    他刚提离婚时,我是死活不答应的,还跪着求他,不要抛弃我和孩子。

    可没用,他铁了心的要离婚,说不离婚,他不仅前途没了,命也可能会丢。

    我不信,杨晋林便将对方的情况如实说了,想让我体谅他,成全他。”

    周母抓住了重点,生气的问:“你竟然跪着求他?我们周家女儿就这么没骨气吗?”

    周荣叹声气,只能替原主背下这个锅。

    “周家女儿当然有骨气,这不是怕离婚后给周家湾抹黑,也怕你们伤心,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嘛。”

    周父接话道:“周家湾从来没有离婚的外嫁女,只有死了男人守寡的寡妇,你当初和杨晋林定亲、结婚,族长他们都是见证人,离婚的事,涉及到周家湾的颜面,他们不会同意的。

    早知道会这样,我就让二华或三富去当兵,只要他们能活着回来,肯定也能谋个一官半职,杨晋林那臭小子就不敢这般欺负你了。”

    周母拍了下周父的胳膊,佯怒道:“说什么呢!拿命挣功勋,哪是那么容易的?!

    咱们周家湾上战场的人还少吗,活着回来的有几个?

    你四弟的一条腿已经没了,你还想咱家的老二、老三去送命?他们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老六没了,我的其他孩子一个都不许有事!”

    周父忙拉着周母的手哄道:“一时嘴快说错了话,你别放心上,你的孩子不也是我的孩子吗,我哪能不心疼他们?

    这不是被杨晋林那臭小给气着了嘛,想着咱们家要是有个当官的,大闺女也不至于被逼着离婚。”

    周母哼唧一声,问周荣:“你今天带着孩子回家,是和我们商量这个婚要不要离,听取我和你爹的意见,还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只是回来知会我们一声?”

    周荣太佩服周母的七窍玲珑心了,原书里,这位也属于“极品炮灰”,还是拥有超凡智慧之人。

    周母原是其他省份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母亲是姨娘,因长的漂亮,很受当家老爷喜欢。

    后来怀了二胎,大太太担心生下男丁,影响自已的地位,也不想孩子长大后和自已儿子争家产,在其生产时买通了产婆,一尸两命。

    没了母亲的庇护,又是女儿身,在大太太的蛊惑下,当家老爷开始不待见年幼的周母,她经常被兄弟姐妹欺负。

    十二岁那年,因被大太太无故责骂,心里委屈,跑出了家门,结果遇到了人贩子,被拐卖到了烟花之地。

    周母凭借自已的聪慧,趁人不备时,将自已扮成小乞丐,跑出了那里。

    几经周折,到了清平县,为了生活,隐瞒身世,到当地的张富户家做丫鬟。

    当家太太见她聪明伶俐,办事很有章程,很是喜欢,就留在了自已身边服侍。

    周母给自已取了个假名,叫“五丫”,当家太太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重新给她取名玉英,并教她读书识字和刺绣。

    周父有五兄弟,他在家排行老三。

    家里只有几亩田,还是佃的族长家的,养不活这么多人,在周爷爷的提议下,他去县里找活干,给家里减轻负担。

    后经人引荐,进了张富户家做长工。

    周母为人冷淡,除了服侍当家太太以外,不喜欢和人说话,她和周父起初并没有交集。

    随着年岁渐长,周母出落的越来越标致,张老爷想纳她为姨娘。

    周母不想自已和她母亲一样,做了姨娘后万劫不复,拒绝了张老爷的好意,并向当家太太表明了自已的立场。

    当家太太为此给了周母一个金镯子作为奖励。

    第34章

    婚姻里,男人比女人更现实

    被一个小丫鬟拒绝,张老爷心里不痛快,欲来硬的,将生米煮成熟饭。

    周母在挣扎呼救时,被路过的周父救了,因此得罪了张老爷,被打了一顿,还被赶出了张家,所有工钱全部扣留。

    周父之前攒的工钱,也被没收了。

    周母担心周父带着一身伤,又身无分文的在外会出事,向当家太太告了两天假,然后用自已的工钱帮周父找了个住处,并请郎中帮着治病。

    之后的时间里,周母只要有空,就会外出看望周父,一来二去的,两人心里就有了对方。

    周父伤好后,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周母隔三岔五的就去看他,给他送好吃的,或帮着缝补衣物。

    一天,周母背着一个背篓找到周父,问他愿不愿意娶自已。

    周父求之不得,又怕周母跟着他受苦,一时间不敢应答。

    周母猜到他的顾忌,打开背篓里的包袱,告诉周父:“张家被一群土匪打劫了,张老爷和太太他们全被枪杀了,我趁乱躲了起来,才逃过一劫。

    这背篓里的钱,有一部分是我这几年的工钱和太太给的赏钱,剩下的是老爷偷攒起来的私房钱,打算给他外面养的女人用的。

    老爷把钱藏在后院狗洞那的几块破砖头下,被我无意中发现了,还没来得及向太太汇报,张家就出事了。

    我刚才就是从狗洞偷跑出来的,顺便把钱一起带走了,免得便宜了那些悍匪。

    有了这些钱,我们可以在乡下过上安稳的日子,再也不用被人欺负,看人脸色了。”

    周父看着背篓里,堆满一包袱的银元、首饰,久久不能回神。

    县城越来越乱,经常有军队、山匪打劫富户或抓壮丁,周父周母现在不缺钱了,便一起回了周家湾。

    周父想买十几亩地,被周母拦住了,说他们只是在别人家帮工,工钱只够糊口才正常。

    要是突然间外露那么多钱财,会引来乡亲们的嫉妒,大家也会怀疑他们钱财的来路,往后就没有安稳日子过了。

    周父觉得周母说的有道理,便没有买地。

    和大家一样,租那些地多的人家的田地,然后向村里申请了宅地基,说想建三间土砖房,作为他们结婚的婚房。

    乡下的土砖房,地基一般用山上的石头垒,地面建一米高的青砖或红砖墙面,防止雨水侵蚀,其余部分用自已脱的土坯。

    建房子及打家具的木材,可以去山上伐,周家湾有自已的山,和族长打声招呼就行。

    要说花钱的地方,就是买瓦和买砖,帮工通常是自家兄弟或亲戚,管饭就行了。

    在周母的建议下,周父把自已被克扣工钱的事说给了大家听,说他现在建房子的钱还差点。

    不仅将亲戚六眷借了个遍,特意去找甲长和族长借了点钱。

    借来的钱,后来是周父通过打猎和周母卖绣品,花了两年才陆续还清。

    大家虽然羡慕周父娶了个漂亮又能干的媳妇,可一想到他们家那么穷,心里平衡了不少。

    周母为人谨小慎微,不爱张扬,亲戚或左邻右舍有麻烦,她在能力范围内都会搭把手,大家对她的评价很高。

    有了周母这个贤内助,周父的日子越过越顺,子女成群不说,在村里的口碑也不错。

    清平县解放后,村里很多人外出做生意,或通过打猎赚了点钱,回村后都会买地。

    前两年土改时,他们依照政策,都被定了身份,周家湾有不少di主和fu农。

    周父打猎及帮人杀猪,还有周母带着三个女儿做刺绣,虽赚了些钱,可在外人看来,都被杨家借走了,且周家名下没有土地,因此,他们都是贫农身份。

    因为周母的“高瞻远瞩”,周家这些年的日子过的很顺遂。

    可惜她斗不过杨耀睇的金手指。

    原主离婚后,周母去杨家讨要说法,得罪了杨耀睇,被对方默默许愿,让周母和所有周家湾的人不得好死。

    人民公社运动开始后,周母被要求和其他妇人一起下地干活。

    不知是受时代影响,还是杨耀睇的金手指作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