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7章

    至于仪儿与程家如何,又是怎般入了宫的,暂且都能往边上放一放。他只有先见到了人,才能安下心来。

    姜怀央正待说什么,殿门被人叩响,温雉带进来一形容狼狈的宫婢。

    “陛下,这是槿妃身边的婢子,她有事相禀。”

    两人一齐望过去,倒使得温雉愣住了,张了张口,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死而复生,怎能不奇!

    他愣神间,轻罗已是扑通跪了下来,“求陛下干净去瞧瞧我们娘娘,御膳房……太后她……”原来打好的腹稿通通作废,一慌乱起来,也是半天说不灵清。

    她只好一昧地叩首,一声声闷响回荡在大殿中,额心淌下血,顺着鼻侧流下,和着泪。

    阮濯新心下咯噔一下,与姜怀央对视一眼,抢先问道,“她现在何处?”

    “且随咱家来。”温雉暗道不妙,这会儿也顾不上这许多了。

    不过也用不着他引路,姜怀央已是趋步出去,只留下一道玄色残影。阮濯新抿了抿唇,看向一边的温雉,温雉微微垂下眸。

    .

    却说阮玉仪正坐于几边,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不成曲调的音,外头一阵骚乱,她也充耳不闻,不知在思虑着些什么。

    直至木香推门而入,颤着声道,“小姐,大公子他、他回来了!”

    她手下错了一音,琴弦了蓦地断裂,划破她莹润的指尖,不消多时就渗出红玛瑙般的血珠儿。她自是不信,却不愿木香用此事与她玩笑,因沉了声,“不得混说。”

    “不是……哎呀。”一句两句说不清,木香干脆上来拉她。

    她叹了口气,只好一路随着木香至外边。不过,宫外骚乱这样大,想来是太后的计策被察觉了,如此也好,解了她心头一个郁结。

    外头的确乱成了一团,院门洞开,隐隐听温雉与侍卫的对话,一面诘问,一面冷笑连连。

    各色锦衣中,趋步而入一雪青直缀的公子,面目隽秀,却是蹙眉抿唇,面色不佳,一手下意识搭在腰上系剑的位置。

    像是有藤蔓从底下钻出,缠上阮玉仪的脚踝,她定定地立在原地。

    她抹了口脂的唇微微颤着,忽而弯唇笑了,“木香,我定然是乏了,竟是梦起了哥哥。”说着,她回身欲往里走。

    身后有人一把拥住了她,习武之人素来掂量不清力道,将她的手臂扣得生疼,一个毛茸茸的脑袋贴上来。

    那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耳边道,“仪儿,你怎的穿耳孔了。”幼时还哭着说疼,跑了大半个阮府,也不肯妥协,苦了阿娘身边的婆子,气喘吁吁地追了半晌,最后病了一遭。

    她这耳孔穿得有些歪斜,但已是好全了,上边坠着一看着就沉甸甸的白玉坠子。

    她尚未出声,泪就先下来了,滑入她的嘴角,咸涩非常。

    “疼。”她听见自己如此道,不知指的是手臂,还是耳垂处。

    她轻轻睁开他的手,回过身去,拿眼一一描摹他的形容。兄长与记忆中的模样已是有些出入,不如昔日白净,额角也多了块指甲盖大小的疤。

    若这是梦,那就让她在梦中长眠,也无不可。

    泪水打湿纤长的眼睫,冲开脂粉,她眼尾洇开微红,薄薄的肩膀颤着,宛若受惊的白兔,好不可怜。

    亲见妹妹落泪,阮濯新心中一揪,后悔自己回得晚了。他有些手足无措,有不好直接去碰妹妹的脸,她是大姑娘了,好在一边的木香递了帕子来,“大公子。”

    他接过,一点点替她拭泪。可这泪越擦越多啊!

    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个泪珠几乎连缀成串,仿佛要将这两年受的委屈,一并哭出来。她知晓她可以,在兄长面前,她可以任性地发泄。

    阮濯新有些无奈,只是不厌其烦地替她擦着。

    后边,姜怀央几句交代完了太后之事,举步踏入,见到的就是此情此景。他被无数繁杂的事情拌住了手脚,其实也只过去了三四日,但太后似乎在此时将手脚伸得很长。

    动了不该动的人。

    三皇子有余党残存在宫中一事,他是知晓的,原是打算得了空,使计引他们露出马脚在连根拔出,不想就在这时间里,出了事。

    他竟要从一个宫婢口中得知她所过的生死关。如此想来,那些不知凡几的琐事,许是太后从中作梗也未可知。

    姜怀央立在原处,想让两人相处一会儿,又觉着莫名焦躁不安,因上前夺过阮濯新手中鲛纱帕子,欲为她拭泪。

    她却似没了落泪的心思,下意识往后躲了躲,满眼抵触。

    被那眼神一看,他的心中猛地空了下,接着一阵抽痛。他不明所以,试探着唤,“泠泠?”

    “你在怪朕。”他语气确定,眸光微敛,分明是难过的情绪,却显出几分暗色来。

    阮濯新见状,张开一手,拦在她的身前。她抿了抿唇,又往后退了些。

    第256章

    要求

    一时间场面僵持下来。

    风有些大起来,阮玉仪穿得到底单薄了些,忽地打了个冷颤,还是阮濯新注意到,开口打破这样的局面,“不若先进去罢,正好,臣也有一事与陛下相商。”

    木香将几人引入殿内,又泡了茶水来,茶果点心之类却是没有的了。

    姜怀央端那茶水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些,手上微微一滞,去寻她的身影,她却是入了内室了。

    他有些怔松。如今羽淮已归,那么从前他对她所为的那些,又算什么?

    就着这点子茶,阮濯新方将在契丹数年的种种,一一道来。

    原他替还是小皇子的姜怀央挡了那剑后,的确是身负重伤,他瞧见的最后一眼,都是满目猩红,满耳的痛呼高喊。

    他为契丹人带回,那些胡人却非好意救他,而是看中了他一身本事,欲劝他归顺。起初还只是一些底下人来传话。

    后来,许是为了证明归顺他们确有好处,且自信他再回不了芜国,竟是四皇子,也即靖王亲来见他。

    因曾听小殿下提过一嘴,靖王的事,他是知晓一二的。靖王的母妃门第显赫,靖王生来金尊玉贵的,又是个心气高的性儿。

    几个皇兄皇弟间,明争暗斗,斗出了九子夺嫡的架势。独独这个小皇子,似乎远离争斗,一心领兵平复战乱。

    原也没什么,可后来有一次,姜怀央一战大捷,收回了被周边吞并的,曾属于芜国的城池。先帝龙心大悦,赏下不少东西,以及兵权。

    靖王眼红的同时,这才恍然,姜怀央并非是放弃了争斗,而是打算从兵权上下手。

    再后来,他偶知三皇子养了私兵,就猜到他这个三皇兄打算起兵造反,这才刻意寻了借口,不去那场宴会,打算收个渔翁之利。

    但千算万算,没算到姜怀央不曾毒发身亡,叫这个最不起眼的小皇弟抢占了先机。此事,至今横亘在他的心底。

    ——不过在芜国发生的这些,阮濯新就只是从身边人的谈话中,勉强能拼凑出一些碎片,大致知晓了情况。

    大约是因着还想着用他,契丹人吃穿上倒是不曾缺他的。

    后见他没有逃跑的心思,也就放松了些警惕,另遣了一侍女去伺候起居,同时也存了旁的心思——这副将最好是能与侍女结为一对,如此,才有更大的可能动摇他。

    但他们的疏漏,也是出在着侍女身上。侍女的确是对他有意,就是如此,才在阮濯新提出要逃走的打算时,背叛自己的国,帮了他。

    思及自己利用了这侍女一事,阮濯新仍心存愧疚。

    听罢,姜怀央默了会儿,亲自为他添上了茶水。茶水落在白玉杯壁上,击打出清脆的声响。

    在讲述过程中,难免口干舌燥,他的这杯,已是下去了大半。见姜怀央为他添茶,他指尖动了下,终究没拦。

    “这些年,辛苦你了,是朕疏于找寻,才使得你难以归家,”姜怀央道,“往后安国定邦,还需爱卿之力,高官厚禄也定是少不了你的。”

    阮濯新低低道了声谢,却是因着这盏茶水,“臣不要什么高官厚禄,只求陛下放过臣的妹妹。”

    此话一出,姜怀央的神色明显冷淡下来,眉间似凝上了霜雪。

    侍立在殿内的宫人们个个摒气敛眸,整肃恭谨,恨不能不见了才好的。有不知两人过往的,还心下暗道,这回却是要惹怒陛下了,谁不知陛下对槿妃的宠爱,冠绝后宫。

    “放过?”

    姜怀央冷笑一声,“羽淮何出此言?”

    阮濯新不再坐着,起身,在他跟前规规矩矩跪下,也没了方才谈话间的轻松自在。他铺垫了这许多,就是为了跟新帝提起此事。

    他不能再看妹妹在宫里受委屈,就算是惹怒新帝。

    “仪儿到底过得快不快活,陛下心如明镜,想来不会不知,”他缓声道,“强求也没什么意思,不若放仪儿离宫,另觅良婿。”

    姜怀央紧紧攥着玉杯,指尖泛白,手背上青筋凸起,偏生面色还是不变。

    他眸色幽深,缓声道,“你可知,只消朕一句话,天下就无媒人敢踏进你阮家的门?”

    “但也只需陛下一句话,仪儿就不愁寻不到良婿!”阮濯新和他没上没下惯了,这会子也是反唇相讥,“若仪儿不愿再嫁,由臣来养她又如何?”

    新帝手中的玉杯被砸在他的脚边,应声而裂,茶水混着碎片迸溅开来,阮濯新冷着脸,巍然不动。

    姜怀央重重吐出一口气,他不愿与方回来的元副将起了口角。他取了折中的办法,“那也要看泠泠的意思。”他不认为她会拒绝他。

    可他到底是在上位太久了,看什么都是睨着的,太过理所当然地觉得,她不会愿意离开。

    内室的软帘被打起,阮玉仪款步走出。

    “臣妾想与哥哥离开。”

    她嗓音分明柔和,却透出一股坚决,宛若一记闷锤,砸在姜怀央心口。他冷淡的面具终于被打破,而且是支离破碎,他看向她,满眼不可置信。

    她方才一直在内室听着,他们的谈话,一字不落地落入了她的耳朵。

    若非亲耳听见,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兄长竟是因着替他挡了一剑,才险些丧命。初遇时,他在缅怀的,就是自己的兄长。

    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他为何会三番两次忽然转变态度,为何又不愿瞧见她的眼睛。她似乎陷入了一个局,都是他在用他的情绪,对她做一些可怜的施舍。

    姜怀央猛地起身,几步上前,在她面前站定。一道阴影在她面前拢下。

    “你说什么?”

    她垂了垂眸,当真重复了一遍,“臣妾说,臣妾想要离开。”

    他默然不语了好半晌,使得她奇怪地抬眼看他。他气得发笑,“朕待你不够好?你还要朕如何?”

    不是这个缘故。她摇了几下头。

    这几日没用多少吃食,几乎算是在生死关走了一遭,她却想明白了一些事。与其求一个君王的爱,不若好生珍惜眼前的亲人,好生活下去。

    兄长救他,是出于副将之责,这无可厚非。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有太多了,她倦了,不想在一个个难捱的日夜里,等着他来。

    他与她地位不同,他也永远不会与她感同身受。

    第257章

    封官

    虽是暖日当喧,姜怀央却觉有寒气侵骨。

    他欲伸手拉过阮玉仪,她却微微背了手去,稍对上一点眸光,她也别开眼,仿佛想要立即与他撇清关系才好的。

    他敛了面上讶色,又是一派清冷尊贵。他悠悠然坐回了椅中,一手支着下巴,“元……不,阮卿,你于朕有救命之恩,朕什么都能许你,独独这不行。”

    可阮濯新是铁了心要护着她,“臣也独独只求陛下应下这一点。”

    “你在逼朕。”

    “是。”

    阮濯新垂着头,暗想这次新帝定然会动气了。可却听他冷笑一声,“泠泠于朕已有夫妻之实,你待上何处去另觅良婿?”他貌似不甚在意,口中之言却如毒刺。

    他在她身上上下逡巡着打量,眸光灼热,酝酿着深意。

    阮玉仪被看得腰身微软,两人相处记忆一下向她涌来。灼热的大掌在她身上抚摩,每滑过一寸,就点起一分燥热,她所着织金白合裙,在此刻形同虚设。

    他大约觉着她性子温顺,他提及这一层,她就会歇了这心思。

    可她却并非是临时起意,所有的失望,俱是在数个夜晚里积攒的。他素来算无遗策,却在这次翻了船。

    她耳尖通红,没有显出丝毫怯意,上前道,“陛下若想,弱水三千也是少了,哪里就差臣妾这一瓢。莫说别的,慈宁宫的白姑娘,冷宫的李美人,就乐意得很。”

    灿烂的光亮透过窗隙钻入,衬得殿内琼窗玉户。这光亮也分外偏爱她,洒落在一头散挽的乌发上,她脊背端直,娉婷而立。

    这副皮囊也许世间少有,但愿意入宫者,却并不稀奇。

    他沉默半晌,往后靠了靠,唇边的笑也带上了几分冷意,“爱妃所言有理,那便允了罢。”连他自己也无意识,他在衣袖下的指尖,掐入手心,几乎要渗出血来。

    不管新帝是如何想的,阮濯新算是松下了一口气,挑开了话头。

    木香给阮玉仪新布了椅子,她一面呷着茶水,一面在饮茶间不住拿眼觑他。

    他如此轻易便应下了,倒使得她有些奇怪,总忧心他会留什么后手。

    但直至最后,也没有。

    他只是与阮濯新交谈着,面色如常,即使似是感受到了她的目光,也安之若素。他骨节分明的手捏着茶盏,宛若匠人手下雕琢千万遍的艺术品,他俊眉修目,眸若点漆——

    可终究是那个高高在上,运筹帷幄的帝王。

    她敛下眸,不再去看,也就刚好错过了姜怀央瞥过来的目光。

    话过几轮,阮濯新便要作辞。

    他一个外男,待在宫闱到底不便。正起身,却觉衣裳被人攥住。侧首一看,是一只白生生的手,手的主人不作声,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所幸新帝未打算食言,摆了摆手,示意可以带她一道走。

    两人欠身谢过,到了这一步,阮玉仪浑身松快下来,亦步亦趋跟着兄长离开,不时侧首交谈。他们愈走愈远,也听不清在说什么了。

    不过兄妹两个长久未见,想来跟他相比,还是有许多话要叙的。

    阮玉仪几人正走着,方下了台矶,就听身后传来的瓷器碎裂的动静。阮濯新有些不放心地回首看了一眼,这个角度为朱柱所遮,并看不见什么。

    “哥哥,走罢。”她没有回首,轻声催促道。

    他敛了目光,嗯了声。

    姜怀央独自留在曾精心铺陈的琳宫之中,但这里真正的主人已经远去。他的手被瓷片划伤,鲜血顺着指尖蜿蜒流下,他却浑然不觉,定定盯着半掩的殿门。

    .

    后宫里,但凡有些风声,都能给瞬间补全了事情原委,传至各宫的耳朵里。虽则并未有收回妃位的旨意下达,阮玉仪的离开,仍然惹得有人欢喜有人愁。

    佑儿似是感受到了什么,忽而哭闹不止。

    容嫔只得亲自抱着他,一圈圈地走动,口中念着些歌谣,一时也分不出心力多想了。

    正这会儿,太医院之首宁太医匆匆而至,满面欣喜,“娘娘,成了!”

    容嫔怔了一下,紧搂着佑儿,潸然泪下。

    .

    离宫后,阮玉仪随其兄在新踏看的小院里小住,一面给留在婺州的阮夫人去了信。

    不过几日,上头旨意就下来了,封以阮濯新左骁卫大将军之职,道是寄以定国安邦之厚望,且另赐了一三进三出的大宅院,金玉珠宝若干。

    不过自此一来,也就无边任在身,无需离京了。也不知皇帝的意思,究竟是要他率领护卫队,还是免玉仪再遭分离之苦。

    阮家长子归来,任三品大员的消息,如风中柳絮般,在京城上下传扬开来。无人不夸赞新封的将军骁勇善战,若再闻其妹乃以温良宽和闻名的槿妃,更是艳羡不已,称赞不迭。

    一时阮家又兴,风头无两,无出其右。前来恭贺者,有相识的,也有从未见过的,几乎要踏平了门槛。

    花簇簇的官去官来,好在阮濯新从前跟在姜怀央身边,到底学来些谋略心计,也还应付得来。于是阮玉仪也就得了闲。

    这日,她正在院儿里与木香商讨着布置铺陈,身边土木山石,帘栊帐幔一类不断往里运,匠役支使等来来往往,经过她时,皆行礼致意。

    她原是觉着这是他的东西,还有些住不惯,转念一想,这是兄长应得的,又有什么受不得的,也就不再混想。

    一仆妇匆匆而至,“小姐,夫人他们到了。奴婢恐将军正忙着,因不敢上前搅扰,您看——”

    她一惊,回过头来,面有喜色,“阿娘到了?”

    “正是。”仆妇颔首。

    兄妹两个在京中有了落脚处,在加上阮濯新因着官职,大抵是得长居京中了,自是没有不将母亲接来的道理。

    阮玉仪一面说走,一面拉着木香往门口趋步而去。

    这府中的底下人大多是新来的,不曾见过他们口中的夫人,一个传一个的,待至门口,她身后已是跟了一大阵了。有性子跳脱的,探头垫脚往外瞧。

    第258章

    斗嘴

    翠幄青轴的马车上,阮夫人提裙款步而下,打帘帐布杌子,俱有照应。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