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那可不是,上个月我出城送我堂兄,远远看到几个长得贼眉鼠眼的梁国人,被我一嗓子锦王殿下吓得屁滚尿流!”“锦王殿下这一走就是两年多,也不知道我老头子这一把老骨头,还能不能活到见他那一天。”
“要是谁能见到锦王殿下,一定代我跟我媳妇说声谢谢!”
看着众人脸上洋溢着的感激与喜悦,一直萦绕在宋言汐心头,多年不曾找到答案的问题终于有了解法。
那时她尚且年幼,在一次撞见外祖母守着一排灵位哭后,缠着外祖父刨根问底,这才知道她其实有三个舅舅。
只是在她尚未出生之时,他们便为国尽忠捐躯沙场,就连尸体都没能寻回。
她当时并不知道何为尽忠,只知道如果两个舅舅还活着,那么她就会拥有三个天底下顶顶好的舅舅。
所以她当时就委屈的哭了,一边哭,一边埋怨道:“为什么要去吃人的战场,几个舅舅不去不就好了!”
外祖母正好从门外进来,听到这话倏地红了眼眶。
可她却擦了把眼泪说:“这是言家的责任,身为言家儿郎,他们该去。”
宋言汐如今都还记得,当时她并不能接受这个解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嘴里嚷嚷着要两个舅舅回来。
到最后,祖孙二人抱在一起埋头痛哭。
从那之后,她也被允许进入言家祠堂,终于看清了台上一排排的灵位,皆是她的血亲。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宋言汐逐渐明白了何为担当,何为家国,君臣。
也时刻做好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准备。
可如今她才明白,外祖母外祖母之所以只心疼而不心生怨恨,不光是所谓的忠君爱国,更是为了守护这些寻常百姓的安稳。
有些事,总有人要去做。
待人都散了,小贩冲着二人歉意一笑,“真是对不住公子和夫人,吓到你们了吧?”
他挠挠头,不好意思道:“两位是外乡人,没怎么听说过锦王殿下的事迹也正常,在我们红沙城百姓的眼里,他就是在世神仙。”
饶是性子淡漠如墨锦川,被如此毫不吝啬的夸赞,面上也不免多了一丝不自然。
宋言汐看在眼里,忍不住问:“红沙城中的百姓,可有人见过锦王?”
小贩一脸震惊,脱口道:“那是何等神仙般的人物,哪是咱们能见到的?”
他伸手一指不远处,神色难免激动,“二位若是想瞻仰锦王殿下的英姿,可以去一趟战神殿,里头不光有雕塑还有壁画呢!”
宋言汐眉梢微挑,“战神殿?”
“是啊,是咱们城中百姓筹款,专门为感谢锦王殿下建造的,顺着这条街往前拐三拐就到了,逢年过节那叫一个热闹。”
小贩说着,又道:“二位要是这几天不急着走,可一定要去战神殿拜拜,求姻缘求平安都行的!”
“噗嗤!”宋言汐忍不住笑,“锦王殿下还管这些啊。”
余光瞥见轮椅上某人不知何时染色的耳尖,她笑的更开心了。
小贩还以为她是不信,拍着胸脯保证道:“二位尽管去拜,不出明年保管二位得个大胖小子。”
听到这话,宋言汐瞬间笑不出来了。
她扯了扯嘴角,一个谢字刚到嘴边,就听墨锦川开口道:“那便借大哥吉言,我夫妻二人先在此谢过了。”
“好说好说!”小贩摆摆手,转身去忙了。
看着满脸温柔笑意,当真一副好丈夫模样的墨锦川,宋言汐抿了抿唇,到底没说什么。
似是猜中了她的心思,等二人离摊位远些,墨锦川压低声音道:“只有你我二人同行,扮做夫妻更方便行事。”
宋言汐应了一声,问:“公子可还有什么要买的?”
随军的数车粮草已然消耗大半,将土们也换上了冬衣腾出了不少空车,就近买些东西刚好能放得下。
“回仙……”墨锦川话说一半,忽地想到什么,改口道:“推我去趟成衣铺吧。”
第136章
想得太多
二人回到客栈时,暗一和昌九早已等候多时。
看到他们回来,一个忙着出来接,一个则是赶紧跑过去喊小二上酒菜。
“主子这是……”暗一看着腿上大包小包,几乎要将整张脸都挡住的墨锦川,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下手。
下一瞬,他听到自家主子吩咐道:“先将轮椅后后的包袱取下来。”
暗一赶紧照做,只是心中却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明明白天他才问过主子,若是缺什么他趁着夜晚大军驻扎时来买,结果他说什么都不缺。
可这出去一趟……
趁着无人注意,暗一掂了一下手中的包袱,又轻又软倒像是衣服。
可他们出京之时,皇上让人往马车上装了两箱崭新的冬衣,现在就连箱子都还没打开过。
这难不成,是给宋姑娘买的?
暗一不经意的扫了一眼宋言汐身上的素色衣裙,越发觉得自已没猜错。
陛下先前的担忧,着实是过虑了。
他无论怎么看,自家主子将来都是个疼媳妇的,不至于让他老人家抱不上孙子。
眼瞅着他上了楼径直往给宋言汐留的房间去,昌九正要开口提醒,忽然听到宋言汐说:“公子日后不必拿我当娇小姐看,边城日子难过,我来之前便做好了准备。”
墨锦川掀眸看向她,似笑非笑问:“我何曾觉得你娇气?”
宋言汐喝了口茶,没说话。
王爷既然要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若早知道他去成衣店,是为了给她买东西,那她宁愿不去。
察觉到两人之间的气氛微妙,昌九赶紧给墨锦川倒了一杯水,开口道:“后厨一直留着火呢,饭菜马上就好。”
他说着,自顾自站起身,“我过去看看做的怎么样了。”
一楼大堂内瞬间只剩下对向而坐的两人。
见宋言汐只垂眸喝水,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给他,墨锦川忍不住勾了唇角,笑着问:“还在生气我没让你去战神殿?”
“你!”宋言汐蓦地抬头,美眸间闪过一丝羞恼。
她何时说过要去战神殿?
正主都在面前,她便是真有所求,又何必舍近求远?
意识到自已在想什么,宋言汐的脸上不由得飞上一抹红霞,轻咬了咬唇暗骂自已想太多。
姻缘也好子嗣也罢,都并非她所求。
说出来反倒平白惹人笑话。
看她小脸绯红,墨锦川以为她还在生气,轻叹了一声开口道:“我从未如此看你,今天之所以买这些,也不过是出于感谢罢了。
若是因此让你觉得心中不快,我向你赔不是。”
他说着便要站起身,宋言汐赶忙出来制止,压低声音道:“出门在外,还是当心的好。”
话音刚落,只听小二吆喝道:“菜来了,劳烦二位客官往后让让,当心烫!”
这一路行军匆匆,大家都没怎么吃好,待暗一用银针验过毒之后,众人纷纷动筷。
昌九吃的满嘴是油,就连饭量向来不大的宋言汐,也就着色香味俱全的菜多吃了半碗饭。
待她进了房间,才发现房间正中原本应该摆放桌子的位置摆了个大浴桶,里头盛满了热水。
宋言汐伸手试了下水温,迫不及待的将门上锁,然后脱了衣服开始泡澡。
这半月以来,她都是趁着在马车里换衣服的时候,用帕子沾一点热水简单擦洗一下,聊胜于无。
幸好如今是初冬时节,要是赶上夏日,人非得馊了不可。
身体接触热水的瞬间,宋言汐舒服的喟叹一声,只觉得整个身子都轻松了不少。
看着水面上漂浮的花瓣,她的思绪渐渐回笼,心头那股子怪异感越来越强。
她总觉得,今晚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寻常。
可具体是何处,她一下又说不上来。
宋言汐缓缓闭上眼,任由身体慢慢下滑,直至热水完全淹没头顶。
呼吸被掠夺的那一刹,有道声音突然出现在她耳边。
“宋姑娘可歇下了?”
是暗一。
宋言汐猛地浮出水面,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道:“还未,何事?”
“我家主子有请。”
“好,待我换身衣服,稍后便过去。”
到底是何事,不方便在楼下吃饭时提及?
宋言汐拍了拍脸,将方才抓不住的思绪暂时放在一边,匆忙洗了洗套了身衣服往外走。
她步履匆忙,敲响房门时察觉到背后有些湿意,才突然意识到头发还在滴水。
“进。”
在推门和回去擦头发之间,宋言汐果断选择了前者。
房间内,墨锦川正坐在桌前看着什么,影子被烛光拉的细长。
他侧眸看向宋言汐,好看的眉头微皱。
下一瞬,他站起身快步走到床边,取下一旁架子上的毛巾又折返回来递给宋言汐。
“北境不比京中,湿发若是不擦干你明早醒来必会头痛。”
宋言汐顺手接过,一边擦头发一边问:“王爷深夜叫我前来,可是有要事?”
墨锦川点头,“今晚你我在买糕点之时,旁边聚过来的人都说了什么,你可还记得?”
“记得一些。”
想到什么,宋言汐直接道:“王爷有什么话直说就是,那会儿人多嘴杂,我猜不到王爷要问的是哪一句。”
“本王若是没记错,有人应是提了一句梁国人。”
“确实有这么一句……”
宋言汐擦拭头发的手一顿,脱口道:“那人说,他上个月送人出城时,见过几个梁国人。”
她紧皱眉头,眼底多了疑惑,“两国虽未正式建立邦交,可边境几座城池的百姓在非战乱时,还是会冒险与梁国的商队交易。
只要不携带武器或违禁之物入城,守城的土兵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们自由出入。”
两人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
宋言汐攥紧了手中帕子,冷声道:“这些人若非心中有鬼,也不会在听闻锦王殿下大名便落荒而逃。”
墨锦川取出袖中的一张地形图,在桌上摊开,伸手指了指红沙城的位置,“咱们如今在这里,往北二百里便是边城,出了边城一百二十里便是梁国境内。”
顺着他指的方向一路看去,宋言汐的目光被标注着边城位置的几道曲线吸引。
注意到她的视线,墨锦川解释道:“北境多旱,边城依河而建,这条河位于城门正前方,凡经过都需城中放下栈桥方可经过。”
宋言汐点点头,脑海中忽然有什么灵光一闪。
“此河可经过红沙城?”
第137章
他怎么敢!
“此河横贯东西,虽不经红沙城边过,却也不远,马车不过半日路程。”墨锦川用手指在地形图上画出河道走向。
他掀眸看向宋言汐,嗓音冷了几分,“梁国来人若想绕过边城直达红沙城,只能走水路。
当年夺回边城后,为防止有梁军顺水而下为祸沿河村镇的百姓,本王特意修书回京与父皇商议后,重新制定了布防策略。”
“王爷说的可是轮流抽签之法?”
墨锦川点头,补充道:“负责抽签的官员共四人,拟定好名单后,交由守城之将蒙眼抽出一张,再将刻着人名的竹牌放在箱子中打乱,按照先后抓出木牌的顺序分别驻守城内城外闸口。”
如此交错穿插,便是有人想要收买守军,也无法提前得知当天轮值的具体人选。
宋言汐此前只觉得墨锦川细心,却不曾想,他竟心思细腻到如斯地步。
难怪他即便人远在京城,北境仍到处是他的传闻。
只是高喊了一声他的名号而已,便吓得那梁国人连滚带爬的逃走。
幸好,他并非站在与她敌对的一方。
若是跟他对上,她还真没把握能有胜算。
见宋言汐沉默不语,墨锦川眉头微拧,“你是怀疑那些梁国人是沿河而下?”
宋言汐抿了抿唇,不答反问:“人心易变,王爷如何能确定,边城仍是两年前的模样?”
不等墨锦川开口回答,她又问:“如今边城守将是何人?”
“徐啸徐将军。”
“可是青州徐氏?”
宋言汐莫名觉得这两个字格外耳熟,一时间却没想起来在何处听过。
墨锦川解释道:“徐啸将军虽出自徐氏,却在早年与本家断绝一切关系,已经近二十年不曾回京。”
听他这么一提醒,宋言汐脱口道:“我曾听外祖母提过,这位徐啸将军是我大舅舅的义兄,两人是生死之交。”
“言老夫人竟连这个也同你说了?”墨锦川很是诧异。
听出他语气不对,宋言汐柳眉微蹙,“王爷可是还知道什么?”
“不曾。”墨锦川敛了神色,淡淡道:“本王只以为言老夫人不愿面对丧子之痛,未曾同家中小辈提起过两位将军的事迹。”
想起战死疆场的两位舅舅,宋言汐眼底多了痛意,强扯出一抹笑道:“两位舅舅都是我大安的英雄,外祖母以他们为骄傲,常作为榜样,教导家中小一辈的孩子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话还有剩下半段,她即便不说,墨锦川叶心知肚明。
正是有了言长风兄弟二人的相继战死,言老夫人悲伤之下一夜白头,言老爷子才松口他父皇将第三子调回京的要求。
两人即是君臣,又是兄弟,他如何也不能看着言家绝后。
对于徐啸的为人,宋言汐知道的并不多,可脑海中却有一个声音不断的提醒着她。
能让大舅舅放心交托性命的人,她可以信任。
可那些人如果不是沿河而下,又是如何避开边城的盘查,到红沙城又意欲何为?
此次边境异动,和那些行为异常的梁国人,到底有何干系?
林庭风又是如何,恰好赶在消息传回京中的前一天,当众向华阳长公主请辞?
一个接着一个问题冒出来,宋言汐越往下深想,越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凉。
“你先看看这个。”墨锦川递过来一张信纸。
宋言汐对着烛光查看,皱着眉头看完上头所写的内容,咬了咬牙骂道:“简直是无耻!”
“明明是三百将土的功劳,他竟敢独自昧下,就不怕一朝事发因欺君之罪落得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