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章

    他们糖果厂车间的工作,都没什么技术难度,不像裴安和之前在的冶金机械厂一样上手困难,领导也很看重工人的技能,每年都会安排各种等级考试,工人通过的级别越高,工资就越高,当时裴安和他们车间,就有靠手艺拿到七八十元高薪老师傅,一旦评上先进劳模,那待遇能让领导层都羡慕!

    糖果厂不靠专业技能吃饭,员工除了基本的工资也没多少额外奖金,但没压力也好混日子,师傅用不用心教,都不影响他们勤快干活通过实习考试。

    不过在厂子里,需要注意的人情世故也多,有个师傅带着,不容易受欺负,因此裴大头还是尽心把苗传生托付给他师傅,跟老同事约好有空去家里喝酒下棋,这才放心离开车间,脚步一转,就径自去了菜市场。

    老伴一退休,苗红旗立马感觉轻松许多,本来她担心老二老三忙不过来,匆匆吃过早餐就来店里帮忙了,一般要忙到平时买菜回家的点,才能安心回去干活。

    这会儿看到他过来,苗红旗不自觉松了口气,“那你在这里帮忙,我先回去洗衣服拖地,这两个月,家里都没好好打扫过了。”

    裴安和闻言转过头来,“妈您直接回家,我等下去进货,一起把家里的菜买了,量大他们给的价格也实惠。”

    苗红旗应了声,一边解围裙一边叮嘱小闺女,“小囡,教你爸怎么看店,要耐心点,手把手好好教,我们年纪大,学东西慢是正常的,多学几遍就会了,你不许不耐烦。”

    裴景书嗯嗯点头,心想她可从来没觉得妈妈年纪大反应慢,恰恰相反,老妈无论是容貌、思维还是能力,都给人一种正值壮年、精力充沛的感觉,反正妈妈在店里帮忙,从来不需要他们教什么。

    不过老爸确实不如老妈反应快,但她也会对他很宽容的,毕竟,光是想想她年纪轻轻就在教老爸做事,把他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种经历够她吹一辈子了。

    裴小囡第一次当领导,手下员工就是她的老父亲,这让她不自觉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和细心,教得那叫一个矜矜业业,裴大头也学得勤恳认真。

    他总是沉默无言,在自家百伶百俐的妻儿衬托下,显得有些无能。

    其实老裴同志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优势,比如做事认真负责、一板一眼这点,当老板或许不够圆滑,可只要把灵活变通的事情交给裴安和,他只负责收钱找零、给顾客称菜,以及打扫卫生这些工作,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工人子弟出身的裴大头同志,还很有些高风亮节,可能给顾客往多了打菜,也绝不会缺斤短两;遇到顾客不小心多算了钱,他还要主动把钱退回给人家。

    当然了,占小便宜的事,裴景书裴安和也不屑去做,可能就是清高和诚恳的细微区别,兄妹俩这么做会让人觉得理应如此,老裴同志却能轻易得到对方的感激和信任。

    总之,裴大头出人意料的适应新工作,裴景书也很惊喜,还当着他的面跟二哥说,以后他们如计划中那样再开两家三家卤味店,势必要请店员,以老裴同志这较真的性格,就能负责监工什么的。

    老裴同志被肯定了,笑得合不拢嘴,但对“监工”这个说法不满意,连连摆手,“什么监工,照这么说,我们不就成地主了?”

    裴景书也从善如流的改口,“监工确实不好听,我的意思是老爸你以后给我们当店长,专门帮我们管着下面的员工。”

    裴大头这才表示满意,“不错,我们车间也组长,店里当然也要有店长。”

    裴安和也点头,“那我努努力,早日让爸当上裴店长。”

    老裴同志在车间干了一辈子,仍是个大头兵,连个小组长都没捞上,想不到老了居然还能成为店长,一下子平步青云,他乐得把眼睛都笑没了,突然觉得下岗再就业的日子真是充满了盼头,让他干劲十足。

    几天下来,父女之间顺利完成工作交接,裴景书也真正迎来开学。

    不过假期的最后一天,她还要完成两件大事——跟二哥进行当前的财务切割,以及重新签订卤味店的分红协议。

    第30章

    裴小囡狮子大开口。

    这整个八月份,

    裴景书裴安和才是真正的全力以赴了。

    如果个体户有考勤表,那他们的出勤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经营上,

    就连准备开店这样的大工程,也只肯在卤味店开业当天,

    缺勤了那晚毛纺厂的出摊。

    可那天他们即便没出摊,单单卤味店的营业额,也高达近三百了,并不比平时低多少。

    那之后兄妹俩越发干劲十足,屡创佳绩,

    卤味店的收入从未低于过两百三十,

    毛纺厂每天也稳定在一百六十之上。

    如此一整个月忙碌下来,他们的总收入竟然突破了万元大关。

    真实数据高达近一万两千元!

    减去成本和其他开支,纯利润接近七千块。

    他们这次是财务切割而不是单纯的分红,所以这笔钱一分都不必留,

    兄妹俩瓜分得干干净净。

    另外,

    裴安和还坚持表示,妹妹开学了就要专心致志搞学习,并舒舒服服等着他定期把分红送到手中,就不必再费心店里任何事情。

    既如此,

    经营成本也跟她没关系,上个月预留的那笔货款和备用金,

    也可以一起拿出来分了。以后店里和摊子要用到周转资金,他一个人承担。

    裴景书感觉这瓜分得过于彻底了,

    还劝裴安和放轻松,

    她作为股东和创始人之一,并不在意这点损失,

    只要生意蒸蒸日上她就满意了。

    但二哥坚持如此,她只能含泪又赚了一笔。

    上个月那笔款子不算多,可加在本月的分红里面,就是相当之丰厚的巨款了。

    于是这一晚上,裴景书裴安和各自入账近三千八百元,算上头一个月的两千,一举突破五千块大关。

    眼看这存款是要奔着万元户去了,兄妹俩即便早已有数,真到这时也免不了一番欢喜庆贺。

    脸上带着挥之不去的喜意,进入下一个的议题,努力摆出正经脸,也没能让气氛变得严肃一些,裴安和甚至用一种讨论明天吃什么的态度,询问她本人的意见。

    这个态度有多随意呢?

    平日里和父母说正事都只点到为止的裴安和,竟然单刀直入了一回,“景书,你对以后的分成比例,有什么要求吗?”

    裴景书还在为刚分到手的小钱钱而欢喜,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面等着。

    问她的要求,那她可就要狮子大开口了啊!

    于是她毫不犹豫,伸出两根手指,“我希望能占百分之二十。”

    她后面什么事也不用做,每个月白得店里百分之二十的利润,简直比收割韭菜还容易,确实有点过分了哈。

    但万一呢?万一她得偿所愿,按照目前的经营情况,每个月至少能给她七八百的分红,一年就是近万元了啊。

    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裴景书认为现在不是孔融让梨的时候,她为自己多争取利益是合理。

    当然二哥势必不会轻易同意。

    他松口让她参与店内分红的行为,在大哥大嫂他们眼里都成了舍己为人的活雷锋,但她裴小囡很清楚,二哥绝不是这种人。

    也许他对家人的标准对外人不同,这世上能让他心甘情愿牺牲自身利益的,也只有他们这些血脉亲人。

    而他绝不是毫无原则底线的愚孝男。

    该牺牲多少,退到哪一步,二哥心里必定有一杆称,涉及他自身利益,绝不会让她予取予求。

    但裴景书还是想试一试,一旦看到他有松动的迹象,她就威逼利诱、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拿出十八般武艺让他答应。

    那可是一年近万元的巨款呢,她要是成功拿下,买房进度原地加百分之五十,都不用等参加工作,搞不好她高中毕业就能搞定人生中第一套房。

    裴景书雄心壮志、野心勃勃,准备开始打一场硬战。

    然后,她看到二哥勾了勾唇,露出一个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微笑,“就这?”

    咋地,嫌她格局小了?

    裴景书第一反应是不服,但下一秒,她已然意识到这两个字代表的含义,那水晶葡萄一般的瞳孔,瞬间迸发出璀璨精光,让她不自觉抬起头,目光炯炯、全心全意的仰望着二哥,开口的嗓音甜度也爆表了,“我就知道二哥是干大事的人,格局眼界不是普通人能衡量的,二哥准备给我多少分红?”

    裴安和都已经不记得,妹妹多久没有用这种闪闪发亮、好像他是全世界最好的哥哥的眼神看他。等他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她看他的目光里,已经充斥着“我这不争气的哥哥”的感觉,亲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失而复得最为致命,再次被妹妹全心全意的信赖着,好哥哥只觉得扬眉吐气,明明滴酒未沾,但他却俨然进入了飘忽忽微醺的状态。

    但也只是恍若微醺,还没真的失去神志,裴安和终究还是定了定心神,只说出他原本的打算,“我可以给你百分之三十五。”

    百分之三十五,这已经是裴景书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了,她几乎要从凳子上跳起来欢呼庆祝了,只是肩膀被一只手轻轻按住。

    “先别急着高兴,我给你这么高的分成,是有要求的。”

    裴景书头顶缓缓打出一个问号,开始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然就听到二哥冷酷无情的声音,“这个要求就是你的期末成绩。我记得你高一的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中游,所以这学期的要求不会太高,只要你成功考进班里前十,明年我们还维持这个分成比例。”

    裴安和顿了顿,随即微微一笑,带着几分威胁的意味,“可要是你考得不好,那就别怪二哥减少你的分红了。”

    裴景书:……

    世上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她这下确实高兴不起来了。

    此时此刻,裴景书只想两眼一闭安详去世。

    二哥怕是没上过一中,他们班级足足五六十号人,她那中游的成绩,代表着正常发挥,也仅仅能考到班里的二三十名,一个学期就要求她从二三十进入前十,坐火箭也没这么快啊。

    绝望之后,她开始左顾右盼,寻找许向华的身影,想让亲爱的大嫂来来看看自己造了什么孽,当初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个提议,二哥他真的活学活用了。

    没见过这么坑妹的。

    找了一圈未果,她才恍然想起来,对哦,大嫂今天不在家,她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蹭大餐去了!

    好家伙,大嫂拖家带口跑去吃香喝辣,留她在家接受魔鬼二哥的毒打。

    裴景书更悲愤了。

    第31章

    裴小囡对二哥的信心。

    裴景书简单用“大嫂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蹭饭”这句话来概括,

    其实十分笼统,准确来说,是许向华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

    和娘家父母兄弟一起去吃大户。

    而这个大户也不是别人,正是找许父借钱开饭店的堂哥。

    许向华这位堂哥真是发达了,

    一还清家中债务,便火速把老家的父母孩子接到了身边。

    之所以这么急迫,是因为两口子想尽早送宝贝儿子进城里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别看堂哥比许向华大了好几岁,可他们的儿子,却比裴远河还小一岁,

    正准备上小学了。

    为了拼儿子继承皇位,

    两口子此前足足生了五个女孩,被亲朋好友戏称是五朵金花。

    千辛万苦才得的宝贝疙瘩,两口子一发家,就想立刻把最好的东西都捧给他。

    他们打听到,

    有些不是城里户口的孩子,

    也能在城里的学校念书,前提是要有关系,学费什么的也比本地孩子高出很多。

    刚好他们不差钱,关系也有了,

    叔叔就是大厂子的领导,威风八面得很。

    许父连养老本都借了,

    也确实不介意帮这点小忙,愿意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是好事,

    他说这事不打紧,

    准备好那什么借读费,再请学校教职工吃吃饭,

    基本就成了。

    堂哥两口子觉得这个费用,比想象的低很多,自家就是开饭店的,请客吃饭更没多少成本,便琢磨着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把六个儿女都整整齐齐带来了。

    孩子们要在城里生活上学,不能没人照顾,于是老家的父母也跟着进城了。

    为了安顿这一家十口人,许堂哥把原来单间的出租屋退了,斥巨资租了个带小院的房子。

    当然这个巨资,只是相对而言。普通民房再贵,月租金也少有会超过两位数的。

    这两天,许堂哥顺利把孩子们入学的事情搞定了。

    也是巧了,冶金机械厂的子弟学校,理论上来说是给本厂子弟的福利,许副厂长想开个后门当然很容易,但他不会犯这种原则性错误,遂帮侄子打听了一圈,发现外孙裴远山他们上的街道小学就有借读生。

    许堂哥听了也觉得不错,学校里面有亲戚,也不怕自家孩子进去受欺负,于是火速办好了手续。

    趁着开学之际,两口子更是直接让饭店歇业一个晚上,专程杀鸡宰鸭专程招待许家众人——许向华娘家兄弟姐妹多,孩子们更多,他们一大家子出动,加上许堂哥他们十口人,不大的饭店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了,不歇业还真是忙不过来。

    许堂哥如此郑重请客招待,既是借此感谢许厂长一家对他们的关照,也存着让各家小孩凑一起熟悉熟悉、以后方便走动的心思。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进城,人生地不熟,两口子尤其怕宝贝儿子被城里顽皮捣蛋的男孩们欺负,要是有比他大一两岁的哥哥们罩着,再带着他多认识些附近街上的同龄人玩伴,他们当父母的才能真正安心。

    所以,许向华把两个贼能吃的好大儿带着去做客,人家非但不介意,简直是求之不得。

    至于堂哥请这顿饭的来龙去脉,她此前也一五一十告诉了婆家众人。

    苗红旗在家属楼里,是一位和气但有分寸、不爱搞事的老太太,不过关起门来,她对亲戚间的家长里短还挺感兴趣,当时就问儿媳妇,“我记得你说过这个堂哥一家,他们不是还想着年底回老家造房子,怎么突然又把一家老小接城里来了?”

    许向华笑着卖起了关子,“这个嘛,说起来跟景书也有点关系。”

    裴景书本来不在意大嫂这位堂哥。

    在餐饮行业,同行相轻是最没意义的事,毕竟人都是要吃饭的,这个客户基数实在巨大,对家客户抢是抢不完的,也没必要抢,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味道好,踏踏实实搞经营,就不怕没生意。

    许堂哥的饭店生意再好,也不影响她跟二哥赚大钱呀。

    不过既然大嫂说着说着,开始cue她,裴景书便也竖起耳朵听了两句。

    许向华满面春风的讲起来,“这段时间,小妹不是有抽空在家学习么?也不知道小宝什么毛病,每次小姑背课文,或者英文单词什么的,他就爱凑在边上,小嘴跟着念念有词。这孩子倒是比他两个哥哥记性都好,大概也是觉得好玩,听几次就记住了,还喜欢背给大人听。上次他被我爸妈留在那边小住,小嘴叭叭就没停过,一次堂哥两口子拎着东西上门探望,刚好就听到这小不点又是背诗,又是讲外语的,他们当时就被唬住了——在我们老家那边,别说村里的小学,就是镇上的初中,也还没有教外文的,堂哥两口子千难万难得了个儿子,正好今年也要上小学,生怕孩子留在老家给耽误了,这才火急火燎接到市里来。”

    说到这里,裴安和插了句题外话,督促大哥大嫂重视起小侄子的学习问题,早日安排这个聪明好学的小家伙入学什么的。

    可惜他被全家人无视了,感同身受的裴景书甚至给了一个鄙视的眼神,裴小宝才三岁半,别的小孩都是七八岁才上一年级,二哥这么早就催着大哥大嫂鸡娃,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大家一致继续聊许堂哥一家,裴景书也随口问了句,“不是说开饭店很赚钱么,怎么还要租房子,直接买一套它不香吗?”

    有赖裴远山裴远河这俩小喇叭的宣传,亲朋好友都知道她那包租婆的伟大梦想,尤其是亲爱的家人们,取笑调侃过她八百回了。

    这回,所有人都对她关心的问题见怪不怪,许向华也不假思索的表示,“你想买房子,那也要有人肯卖呀。这年头,谁不是一大家子紧巴巴挤在一个小房子里?房子能多到住不完的人家太少了,那都是祖上阔过的,等闲也不缺钱花,人家都更愿意发租呢。”

    再说了,许向华可从来不觉得房价对他们友好过,自家这种没太大负担的双职工家庭,想买个小房子,都得掏空半辈子的积蓄。所以她继续说,“我堂哥两口子赚得多,开销更大,有在市里买套鸽子笼的钱,都够他们在老家盖一套两三层带院子的花园洋房,卫生间都能做得比他们的卧室大,住那种大房子才叫享受呢。”

    也就他们小姑子这种有财运、又从来吃过苦的小姑娘,才会觉得买房子跟买大白菜一样容易。

    许向华觉得小姑子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殊不知她轻飘飘几句话,也给了裴景书沉重的一击——她整个暑假顶着烈日、争分夺秒的搬砖赚钱,就是为了早日攒下第一笔买房基金,最好是趁着房价堪比大白菜的阶段,能多捡几套就捡几套。

    可现在,眼看着自己有望在两年内攒上五位数巨款,从此走上人巅峰,大嫂突然告诉她,白菜价的房子如今有价无市,压根没几个房东有卖房需求,也就是说她只能看着不能吃,这么多钱都白攒了呗?

    这个残忍的事实,让裴景书差点没绷住,汪的一声当场哭出来。

    但作为一个心地善良的小仙女,她在遭受沉重打击的时候,也努力捂着小心脏提醒大嫂,“告诉这位堂哥,有机会的话,房子还是要买的。每年新增人口那么多,现在住房问题都这么紧张了,以后会更紧张的,下手越早才越划算呀。”

    小姑子又双叒叕逮着机会劝人买房了,许向华摇头失笑,“不愧是你。”

    裴景书当是夸奖了,沾沾自喜起来,“好东西就是要分享给大家,藏着掖着多没意思。嗨呀,我真是大公无私。”

    有了出主意带二哥一起赚钱的例子在前,她这番自夸倒不让人反感,反而很几分娇憨讨喜。

    至少在亲哥裴平洲眼中,妹妹怎么看怎么可爱又不做作,当下配合她夸了起来,“小妹这点从来没得说,性子豁达又大度,有什么好事都愿意拉上大家一起,买房的思路也没错。房子当然是个好东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都不离开的,我们上班拿死工资的买不起,不过你们做生意来钱快,手里有了闲钱,与其被不想干的人找各种理由接走、或者大手大脚挥霍,倒不如换成房子,这是别人偷不着抢不到、更惦记不上的东西,捏着房本,比手里捏着大把钞票更让人踏实。”

    许向华原先觉得小姑子说话还是太小孩子气,未曾往心里去,直到沉默但从不无的放矢的丈夫也这般说,她不禁认真思考起来,也回忆起了一桩往事,“还记得厂里重新分房,那时二弟还在乡下,远山远河年纪也小、晚上都跟着爷爷奶奶,咱们几口人都住这套房里,各自都有独立的房间、家里没人打地铺,算是非常宽裕的了。所以那时候我们说要申请房子,很多人都不赞同,还有直接跑到跟前好心劝我的,苦口婆心告诉我,家里房子都是要留给老大的,厂里就算给我们分配新的,也只会比这套窄小,我们要吃大亏了。而且一旦分开住,爸妈手里那些本该是我们的好东西,最后还不知道要便宜谁……”

    裴平洲点头,“这事我也有印象,而且我们车间的张哥,当年本来要和我们一批申请住房的,他媳妇听信了这些人的劝说,担心分家后公婆偏心弟妹,一时冲动便撤销了申请。我听说他们没过两年就反悔了,可后来厂里再没有分房的消息,后悔也没办法,现在他们一家十几口人,都挤在和我们这差不多大的老房里,一到晚上,客厅就改成大通铺,孩子们全都睡外面。”

    裴景书想象了下大哥描述的画面,被吓得打起了寒颤,庆幸大哥大嫂不是这种奇葩,不要钱的房子居然也能主动放弃。

    假如她没有自己的房间、常年要跟侄子们挤客厅大通铺什么的,那这个家真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苗红旗听到这里反而嗤笑了一声,“你们以为,那些劝人死守家业的,真是出于什么好心么?他们不过是怕自己轮不到房子,能劝走几个是几个。”

    许向华不是当年那个单纯好骗的小媳妇,但也被这残酷的真相打击到了,不免有几分愤慨,“那这不是害人一辈子么,心眼也太坏了!幸好我知道好歹,他们如何苦口相劝,我清楚你们不是这种人,就一点没往心里去,我娘家爸妈也支持我们分房子,所以现在二弟回家住了,小妹和远山远河他们也都长大了,家里也没为房子发愁过。”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