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京
三月初三,南滟早早等在帝京城门。十八年前两家定下婚约,现在她来履行诺言。
本该由世子祝东风在城门口亲迎,可南滟在马上等到日上三竿,仍不见其踪影,甚至连一个镇西侯府的人影都没有。
这次只是商议,南滟轻装简行,一路从望清山过来,只带了两个人,正好一男一女。
男子名叫莫行微,头发简单用银冠束着,身上的紫袍却金丝银线一片锦绣,坐在黑马上,腰间一把折扇,身后一柄玄伞,此时手中正喂着小雀儿。
女子名叫闻人言轻,安静骑在白马上,一身松柏青绿,头上带了帏帽,轻软烟罗从面前分开,帽上绣了紫红的芍药,帽檐垂着缀有珊瑚和翠玉的珠串。
两人都是衣饰华贵,远远一瞧便知不凡。
南滟骑马立在前头,却是一身霜色,长发简单束在身后,鬓边各别一枚云纹的小银钗,素净至极反倒不像主人。
春天的日头不算毒辣,可他们等待许久都没有消息传来,耐心已经消耗殆尽。
“少主,镇西侯府既然如此失礼,我们也何必遵守信中承诺,不如直接进城找地方休息吧?”
喂完手中谷子,莫行微放开小麻雀,低声向南滟询问,同时看了一眼身旁的人,等了一会儿,见她没有说话,便知是默认答应了。
已经苦等近一上午,再空耗一整天也是无用,南滟看着城门口越来越少的行人,心中微微不悦,也立刻下定决心。
“他们做事不地道,我们不能失了礼数,信中写明是三月初三晨时,那就等到正午为止。婚约虽是母亲和祝夫人定下,可此次过来也是父亲的意思,总要有个交代。”
说罢,她回头望了两人一眼,两人立刻颔首,神情谦卑而恭顺。
转眼到了正午,南滟正要离开时,一顶小轿摇摇晃晃,慢悠悠从城门口出来,正好停在了南滟马前。
两边小厮轿帘掀开,里头坐着一位年迈嬷嬷,看清眼前人后,慢条斯理问道,“姑娘可姓南,单名一个滟字?”
“阁下是?”
南滟有些迟疑,不知眼前是江湖中人,还是镇西侯府的,因而十分警觉,同时也十分客气。
上下打量了几眼,见她朴素非常,那嬷嬷拿帕子捂了捂口鼻,端坐轿子里拿捏起款来。
“看来就是了,老身姓常,服侍夫人多年,今日由老身来接姑娘。老人家腿脚慢,姑娘多包涵。”
“你?”南滟一顿,微微皱眉,“你家世子呢?”
“世子身份贵重,有急事外出,由不得他人过问。南姑娘若品性娴淑,懂得进退,自然也不会多问。”
南滟眼神一凛,什么道理,不想与她多费口舌,没有再说话。
嬷嬷以为她出身江湖,不敢得罪侯府,更加得寸进尺,神情也更加傲慢。
“京城天子脚下,未免冲撞贵人,姑娘下马后,跟着老身的轿子,这样最稳妥。走过这么多江湖路,想来姑娘受得住。”
不说奉若上宾,至少也不能把他们当作仆从羞辱。
“放肆!”
莫行微斥责一声,失礼也就罢了,一而再再而三就太过冒犯,正要继续申斥下去,南滟抬手止住了。
“够了,你与她在这里争执,反倒失了身份。”
原本等了许久,南滟不想再起争端,可现在不仅祝东风失约未来,这位嬷嬷势必还要来个下马威,那也不必继续保持体面了。
江湖上远至西域,都不得不卖望清山一分面子,更何况这天子脚下的京城。
南滟骑在马上望着前方,不屑去看那老妇一眼,“不过个侯府送信的,口信我已收到。侯府失约在前,现在又如此慢待,我必叫镇西侯给个说法。至于人我就不赏了,你自己回去复命。”
这番话也毫不客气,说完南滟抬手扬鞭,策马进城中去,不给那常嬷嬷发作的机会。
主子动身离去,闻人言轻和莫行微自不会多留。两人从轿子旁疾驰而过,把握着分寸没有伤人,但也惊得轿子内外人仰马翻。
进了城中,三人先酒足饭饱,这一下虽然解气,现在关上门,也不得不商议接下来的事。
“少主,这侯府还要去吗?”
闻人言轻奉上茶,侍立在南滟左右,神色有些忧虑。
莫行微站在窗边,一面留心街上,一面也等着南滟的吩咐。
开头就闹得这样不愉快,后面难保能顺利进行。南滟心里知道,现在有些不满,可有些事拖不得。
“当然要去,虽然是为婚约而来,但更重要是结盟之事。陛下年岁渐长,皇子们逐渐长成,镇西侯手握重兵,写信给父亲也是为以后筹谋。只可惜他领兵剿匪,现下不在京中,否则不必这么麻烦。”
结盟有很多方法,缔结姻亲最容易,又因为双方母亲相识多年,很早就定下婚约,也不会叫宫里那一位疑心。
莫行微站在窗边,窗户开了一角,很快挤进来几只小黑鸟,叽喳叫了几声,讨了小果子,又被莫行微放了出去,他意味深长笑了一下,转头则十分恭敬对南滟道,
“少主愿意顾全大局,可那小侯爷是不识抬举的,他们说今日祝东风有急事出去,现下人却在城西槐花井巷里,正英雄救美呢。”
槐花井巷在帝京西面,因巷中有一槐花,花下有一枯井,便由此得名。
原来是前朝一位公主的府邸,前朝覆灭之后,此去经年这里又建成许多院落,因为清幽雅致,引得不少文人侠客,甚至世家贵胄前来。
有丝竹管弦,自然少不了有佳人相伴,至于去那儿会做什么,全看个人品性。
“他偷香窃玉也好,仅是红颜知己也罢,重要的是他父亲手里的兵,镇西侯祖上跟着打天下,到这一代镇西侯膝下只有他一个儿子,只要他活着祝家军迟早会到手里。”
南滟并不惊讶也毫不在意。
来帝京之前,她打听过一些消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望清山在江湖上声名远播,不仅是与各路豪杰交好,生意遍布南北,更是因为耳听八方,必要时也得眼疾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