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到底是签了没有
刘备没能实现搬迁往成都的想法,曹操却是实现了。曹操在程昱的建议下,将自己的政治中心搬迁至江东。
程昱的意思是,这个位置要离董璜控制的地盘远一些,还要经济发达,道路畅通。
最终,曹操选定位置在会稽郡的北面重镇钱塘。
也就是后世的杭州。
这里如今也已经是商贸发达,城池高大宽广,是江东重镇。
也是会稽郡的郡治所在。
这里离董璜所在的庐江郡有着不短的距离,完全算得是安稳之地。
至于徐州的郯城,曹操已经打算就交给那些朝臣们玩就是了,反正他们连天子都没有,也玩不出花样来。
而且不管怎么玩,都是在他曹操的掌控之下。
当然,这些朝臣他也不能白养,还是要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才行。
“主公,如今这郯城朝廷,事不多啊!还是要让他们发挥发挥作用。主公也该为后面的事做一些铺垫了……”
程昱的话,让曹操心情很是沉重。
他现在年龄也不算小了,儿子也够多,这继承人的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
和董璜、刘备的情况不同,曹操原本也是不需要考虑这事的。
因为他也有一位明确的继承人,嫡长子又有能力又孝顺。
可惜,被他好色给作死了啊!
这是曹操永远的痛。
也是曹操最不能原谅自己的。
也就是在吴县,曹操因为贪图孙权弟弟孙翊夫人的美色,最后被孙翊夫人徐氏算计,自己的长子还有两位族亲,全都死于非命。
自己的原配丁夫人也因此对他失望透顶,回了娘家,再也不回来了。
实在是太伤心了!
曹操也伤心啊!
只是很多时候男人的伤痛都只能埋在心底,说出来有什么用?
如今,大家都在看着,都在等着他立继承人。
尤其是搬迁至钱塘后,这件事就变得更敏感了。
曹操如今基本上都在荆州前线,这钱塘还是需要有一位未来的继承人在主持的。
这一位……
老二曹丕,曹操总感觉他不太仁义,能力也有欠缺,曹彰,只懂打杀的武将而已。
曹植,自是最好的。可惜太过文人思想了,也还是不太满意。
“仲德,这人选……”
“主公,若真要昱说,还是按规矩吧,立长,稳妥些。”
曹操已经没有长子了,程昱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那就是立曹丕。
“主公,继承人这事,还可以再缓缓,不着急,反正主公如今龙精虎猛的,完全不用急。倒是这往上再走一步,这个才是关键……”
曹操点点头,这件事才是他目前需要做的。
曹操如今已经是丞相了,在汉朝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
因为当年刘邦定下白马盟誓,意思就是说,汉朝不可以有异姓王,但凡有的,就是谋逆造反,天下可共讨之。
其实这就是刘邦为了防范异姓篡位的举措。
这之后,就连当年权倾朝野的董卓,最多也就是担任丞相而已。
但这明显不是曹操想要的顶点。
往上再走一步,那是必须的。
之前朝廷还在谯城时,曹操根本就走不了一点,因为没人会配合他。
现在不同了,条件也已经成熟了。
“先晋公?”
程昱点点头,“昱会放出风声,看他们谁醒目了,主公只需要顺水推舟就好。至于那些朝臣同不同意,都没所谓,昱有的是办法搞定他们!”
郯城朝廷,众位大人眼见曹操似乎并没有怎么管治他们,心里也没那么忐忑了。
渐渐地,都安稳了下来。
就在这时,曹操讨伐荆州刘备,功勋卓越,该晋升国公的说法开始慢慢流传开来。
老大人杨彪、赵温等一下子就嗅到了其中的意味。
这是曹操想要更进一步了!
这事……
其实赵温他们来到郯城时,就已经有预感,曹操以后肯定会这么做的。
只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大汉,难维持了……”
老大臣杨彪忽地手脚抽搐,不能理事,只能在家躺着了。
第二日,赵温大人也因身体好转忍不住,又找了美妾运动,结果又“体虚”了。
等孔融发现的时候,自己已经太迟了。
主要是他们这种方法他孔融都不好用,正在想办法时,发现自己跑不了了。
无奈之下,孔融准备去找好友阮瑀商议,就听到禀报,说廷尉阮瑀大人已经带人出城了,据说发现了天子的线索,要去仔细找找。
他奶的!
孔融用脚指头都想得到,这帮家伙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如今郯城朝廷天子不在,尚书房谁批示曹操可以晋级国公的,那个就是大汉的罪人。
可是如今的尚书房,就只有孔融一人有权批示。
这还咋搞?
果然,很快就有六曹、御使等官员上书请求晋封曹操为国公。
孔融还是有底线的,这份奏折,他不愿意去签。
他不想自己孔融的名字被史书记载这霍乱大汉,遗臭万年。
于是,他就假装看不到,把他搁置在那。
一连几天,孔融都没有去处理。
在他想来,只要自己拖延着,反正整个尚书房目前就他一个人办公,谁也没办法。
哪知几天后,郯城朝廷诏令就明传天下,敕封曹操为吴国公。
孔融大惊,他立即跑去中常侍那边,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一位大人悄悄批示了。
结果,他在奏书上看见的是自己孔融的名字。
“这……本官根本就没有签字啊!这是假的!假的!谁假冒的本官签名?”
孔融大惊之下,质问道。
中常侍看了看孔融,从之前的奏文中找出几份,指着孔融的签名,道:“大人,你来看看,这签名倒是确有稍许不同,呵呵,这个,咱们都能理解,都能理解……大人,不用喊这么大声,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人这一招着实高明,签了等于没签,好像又等于签了,高!高啊!”
什么签了等于没签,又等于签了?
孔融都被他搞糊涂了。
不过再看着几位同僚的眼神,一时间他感觉天旋地转,根本就站不住,直接跌倒在地。
这一下,不仅没有人惊慌,反而一个个都在叹气。
“孔融大人,真会演戏矣!这么大的事,就被他这样给解决了!高啊!”
孔融前去中常侍质问兼晕过去这事,很快就传遍了郯城朝廷,大家都觉得,这是孔融采取的遮掩方式。
故意签一个不完全一样的名字,然后再去质疑这签名是假的,再恰到好处地晕过去,这事责任就有撇清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