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7章

    眼下这一想法生?出来,便再难抑制,向仍在?犹豫的尧祭酒道?:“倒不是要师姐立时来此开课,亲自为学?生?讲授什么,只是帮您分担些批阅学?生?文章这样的事?务,想来也没什么妨碍。”

    尧祭酒看出她的热切,蔼声道?:“此事?总该问过你师姐自己的意思。”

    “我回城后便去问她,”萧窈胜券在?握,笃定道?,“师姐必然应允。”

    与班漪打了这么久的交道?,若是再不明?白她的心性,那才是当真错付了。

    回城与长公主作别后,天色已晚,再要特地过去造访,于班家而言未免叨扰。萧窈稍一犹豫,还是铺纸研墨,写了封请帖。

    因关?系亲近的缘故,辞藻并不如何讲究,也没什么客套的说辞。只道?是数日?未见?,邀她喝茶。

    三言两语写完,晾干字迹,下车时交予六安:“你亲去班家一趟,将这请帖交给师姐。”

    六安立时应了。

    “小人有事?回禀。”驾车的侍卫收了脚踏,言简意赅道?,“今日?出门,应是有人跟踪。只是那人行迹隐蔽,想来是个?练家子,小人不敢贸然试探,未曾看清形容相貌。”

    萧窈出门从不讲究排场,驾车的大都是六安,又或府中仆役,近来才从宿卫军中调了这叫做雷明?的侍卫过来。

    她问沈墉要人时,说的便是要“耳聪目明?”、“伶俐些”的。

    青禾彼时在?侧,还不大理解她为何一反常态,而今听了这话,才后知后觉地回过味来,稍显不安地看向自家公主。

    萧窈安抚似的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神情未见?惊讶,只平静地答了句,“知道?了。”

    说话间早有仆役提了灯笼相侯,上前引路,恭谨道?:“公子已归家,才叫人问过夫人的可曾回来。”

    萧窈昨夜已知会过崔循,自己要陪姑母往栖霞山去,未必回来用饭,叫他不必等候。

    而今一听仆役这话,便知他八成还是在?等候自己回来。

    抿了抿唇,一时有些无奈,又答了句,“知道?了。”

    与先前那句相比,语气截然不同,青禾偏过头看了眼,只见?自家公主的唇角早已不自觉翘起来。

    两人自成亲后,便总是同起同卧,朝夕相处,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夫妻恩爱。眼下看起来与从前仿佛一般无二,可青禾还是直觉着,仿佛是有些不同的。

    虽说不清道?不明?,但总是更好的。

    才踏进山房,等候着的柏月便立时传了话,叫人将灶上煨着的饭食送上来。而房中,崔循正提笔写着书信。

    他披着锦袍。

    素白,无修饰,乍一看如清水芙蓉;可迎着烛火细看,却会发现衣料有着精致暗纹,如鲛绡般光华流转。

    盈着清冷的梅香,浓淡恰到?好处。

    听着她归来的脚步声,抬眼一笑:“今日?可有什么趣事??”

    萧窈晃了晃神,待崔循又问了一遍,才终于将注意力从美?色身上拉扯回来,边解大氅边道?:“倒还真有。”

    说着,将雷明?所回之事?讲了。

    崔循正色道?:“再要出门时,带上慕怆。”

    “也好,”萧窈并没回绝,由衷感?慨道?,“如今恨我的人还是太?多了些。”

    并无畏惧之色,也不忧心,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同他开玩笑。

    崔循眼中才褪去的笑意复又浮现,才触及她的指尖,却被躲开。

    萧窈解释:“我才从外边回来,身上沾着寒气,过会儿……”

    话音未落,便被崔循抓着手?腕带了下,跌坐在?他膝上,被抱了个?满怀。

    两人身形相差许多,萧窈只觉整个?人都要被那股梅香覆盖,严丝合缝,逐渐沁如肌骨。她在?崔循怀中寻了个?舒服的姿势,看向书案上写了一半的书信。

    大略扫过,瞥见?“京口”二字后,又下意识移开目光。

    若只是无关?痛痒的寒暄书信,萧窈倒也想看看,崔循是如何同人交际的。但京口那边实则掌握在?崔氏手?中,这种书信,少不得会有些格外敏感?的事?情,不好轻易示人。

    崔循看出她的意思,但没为这份“贴心”领情。

    修长的手?指落在?下颌,引着她又看向书案。

    “没必要回避,”崔循轻描淡写道?,“我的事?情,并没什么是不能给你看的。”

    “好,好,”萧窈蹭了蹭他的手?,含笑道?,“我信你。”

    第104章

    第

    104

    章

    许久之前?萧窈就?知道,

    虽说明?面上驻守京口?的人是崔栾,递上来的奏疏也都是经他手?,落他的名?款,

    但决定?权实则掌握在崔循手?中。

    年节前?,

    崔栾一家子回建邺。

    萧窈与他们打过交道,

    接触之后发觉,这位三叔与那些沉溺声色犬马、不务正业的士族子弟相较,

    称得上一个“好”字。

    可平心而?论,

    他又?算不得能担得起重?任的人。

    眼下看过崔循所写的书信,

    见诸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才知为何这些年下来,

    京口?始终稳固如山,

    未曾出过什么?纰漏。

    并?不需要崔栾有多么?过人的能力,

    独当一面。只?需要他有自知之明?,

    且听话,能当好崔循的话事人,

    又?或是提线皮影就?足够了。

    若换了从前?,这封充斥着大?量军务安排的信于萧窈而?言可能与天书无异,看不了两行就?要撂开,昏昏欲睡了。

    好在近来常看常问?宿卫军事务,虽觉晦涩,

    但也能看得进去。

    她姿态闲散地倚着崔循,

    琢磨了会儿,又?不由得生出感慨:“你对这些竟也驾轻就?熟。”

    无论做什么?事,

    崔循仿佛都能做得很好,

    叫人望尘莫及,只?有寒酸艳羡。

    崔循指尖绕着缕她的长发,

    笑道:“我当年也曾焦头烂额……”

    他初接触军务时,还是个未及加冠的少年。

    纵年少早慧,看再多的书,明?白再多的道理,也都是纸上谈兵。真到上手?时,才知道是另一番景象。

    彼时崔氏并?不似如今这般势大?,想做成什么?事,总得费尽心思筹划,才能在暗流涌动、面和心不和的士族博弈中获取利益。

    当年只?为了拉扯起京口?军这一桩事,崔循便不知见了多少人,又?费了多少口?舌。

    吃过闭门羹,也遭过自恃年纪阅历的人轻蔑讥讽。

    待到后来随军督战,与天师道叛军对峙之时,更是几乎将身家性命悉数压上。

    破釜沉舟。

    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那以后,他脱颖而?出,合族水涨船高。

    数不清的不眠夜,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报,还有遍染山河的血色如锋利的锉刀,雕琢出如今的崔循。

    崔循不是个喜欢追忆旧事的人,更不会向谁诉苦。

    被萧窈摇着手?再三追问?,这才挑挑拣拣,勉强寻出些还算有趣的旧事讲与她听。

    “……桓大?将军从来心高气傲,目下无尘,除却桓翁的吩咐,不大?听得进去旁人的话。那时见我年纪轻,阅历浅,自是不肯听从建议。”崔循一直认可这位大?将军的本事,但对他的性情颇为无奈。

    “适逢紧要关头,我与他就?迎敌之事生了分歧,百般劝说皆是无用功,最后只?好寻到桓翁那里。”

    萧窈“咦”了声,只?觉桓翁怎么?看都不似那等懂军务的人,好奇道:“然后呢?你如何劝说桓翁?”

    崔循神?色一言难尽起来。

    “我去时携了舆图、战报,还有兵马粮草的分析……”崔循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摇头笑道,“桓翁看都没看,问?了几句,便说自己对这些没什么?成算,叫我陪他喝酒。”

    萧窈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既觉荒谬,又?有些想笑,呛得咳嗽起来。

    崔循轻拍着背,又?取帕子为她拭去唇角的茶水。

    “总不成,你靠着喝酒赢了桓翁?”萧窈渐渐顺了气,催他继续讲下去。

    崔循摇头:“桓翁酒量极好,非常人能及……”

    他自小养在祖父身边。崔翁讲究修身养性,平日只?

    銥誮

    饮茶,若非逢年过节的宴饮,称得上滴酒不沾。

    故而?他也不常饮酒。

    只?是那时别无选择,崔循实在不能就?此放弃这唯一的法子,毫不犹豫应下,陪着桓翁喝了一盏又?一盏。

    他饮酒不上脸,神?智都已经不大?清醒,面上却看不出什么?。

    掩在袖下的手?死命掐着,几乎要掐出血来,险伶伶维系着最后一份清明?,以防桓翁借着“酒后吐真言”问?他什么?话,答得不妥。

    可到最后,桓翁也没说什么?。

    在他快要撑不下去时叫停,那双因饮酒过多而?浑浊的眼此时竟显出些锐利,片刻后,深深叹了口?气:“只?当结个善缘……你若当真能力挽狂澜,也好。”

    崔循摇摇晃晃起身,长揖道谢。

    待到由侍从搀扶着离了桓家后,吐得一塌糊涂,吓得家仆连夜请了医师过来诊治,生怕真有个三长两短。

    而他只歇了一夜,此后照旧忙碌。

    时过境迁,那些曾经的不易与狼狈都已经能当做笑谈,轻描淡写提起。

    “桓翁是个不着调的有趣之人,却也实在难为你了。”萧窈哭笑不得地叹了口?气。缓了缓,又?恍然道,“难怪你不喜饮酒,每每见我饮酒,也一副不悦模样,变着法的挑剔我。”

    崔循并?不承认,淡淡笑道:“有吗?”

    萧窈正欲掰着指头同他算一算,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声,这才意识到不知不觉在崔循这里消磨许久。

    红了红脸,颐指气使道:“陪我用饭。”

    崔循扶她起身,道了声,“遵命。”

    -

    因约定?了与班漪相见,萧窈便没如往常那般,与崔循一同入宫。

    崔循一早离开时,天才蒙蒙亮。

    萧窈犹有困意,并?没睁眼,半梦半醒间听着他出门时似是吩咐了些什么?。但兴许恐惊扰了她,声音压低,故而?听得并?不真切。

    待到晨起梳妆时,又?想起此事,随口?问?道:“他出门前?吩咐什么??”

    “倒不是什么?紧要的。”青禾递了温水浸过的帕子,细细解释道,“年前?翠微姐姐吩咐绣娘们裁制新?衣,昨日送了两套新?的袄裙过来,是青绿、鹅黄两色。我那时正问?翠微姐姐今日该取哪件给您,偏生被少卿听着,驻足问?了缘由。”

    崔循往日是从不过问?这种细枝末节的。青禾那时只?觉稀奇,还当是有什么?疏漏之处,答得小心翼翼。

    如今向萧窈转述,则尽是笑意。

    “少卿看过,说是有枚凤鸟海棠的昆山玉佩,于青绿衣裙相称,吩咐柏月去书房取了送来。”

    此间正说着,翠微将新?衣与玉佩一并?送入内室。

    衣裙颜色明?艳,如雀羽青金。其上压着的那块玉佩质地细腻润泽,雕工精致,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少卿的眼光是好,”翠微为她装扮妥当,赞叹道,“于公主十分相称。”

    萧窈在镜前?施施然转了圈。

    有心想打趣崔循两句,奈何人不在自己身边,只?好暂且寄下。

    她近来白日不常在家中,管事们总是寻不着人。晚间又?有崔循在,若非迫在眉睫,谁也不敢这时辰来山房打扰两人。

    今日得知夫人在家,倒像是久旱逢甘霖,不约而?同地过来回话。

    萧窈听了半晌,饶是对后宅庶务已经上手?,到最后听着各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也觉头昏。

    直至班漪登门造访,脸上才又?有笑意。

    班漪进门时与管事们打了照面,再看萧窈那蔫吧模样,含笑道:“我前?几日原打算邀你喝茶,只?是想着年节前?后,你想必分身乏术,便暂且搁置了。”

    萧窈心有戚戚然:“师姐料得不错。”

    “可怜见的,”班漪笑问?,“既如此,怎么?又?想起递请帖给我?”

    萧窈喝了口?浓茶,勉强提起几分精神?,将先前?往学宫去时与尧祭酒商定?的事情讲了。

    “师父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太过劳心劳力,总是不好。”萧窈叹了口?气,“谢昭如今何其繁忙,师姐应当也是知道的,思来想去,只?好请师姐你来……”

    班漪收到请帖时,便知萧窈必定?有事要同自己商量,来时也想过许多,但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会是此事。

    从来温柔和婉的面容满是错愕。

    她抬手?按了按胸口?,几乎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缓了片刻,才开口?道:“这如何能成?”

    “如何不能?”萧窈反问?,“要我看,师姐的文才学识绝不比学宫助教差,教他们绰绰有余。”

    谁都无法否认班漪的能力。她也并?非那等妄自菲薄的人,自认有底气做好此事,只?是……

    班漪眼睫轻颤,叹道:“我为女子。”

    “当年师姐受父皇延请教授我礼仪规矩。讲‘德容言功’时曾说,世上女子大?都一生囿于后宅之中,别无选择……”

    萧窈彼时正是因这句才没撂开书册,忍着不耐烦听下去,故而?记忆尤深。为人选犹豫时,想到了班漪身上。

    认真道:“如今我能做的事情多了些,能令你有所选择,多条路。”

    “师姐若无此意,只?当我今日未曾提过;若有此意,那便不必忌讳,只?管应下就?是。他日有人看不过眼,自有我来同他们吵。”

    萧窈开了句玩笑,又?轻声道:“纵是最坏的境况,当真不成,那也是试过之后的结果,再没什么?后悔的。”

    清越的声音如溪水流淌,声量不高,却掷地有声。

    班漪心绪波澜起伏。

    与初见时相比,萧窈变了许多。

    以至于班漪从旁人口?中听到她的行事时,欣慰之余,偶尔也会觉着难以置信,物是人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