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章 参照物

    李牧等了许久,房间整理完毕,甚至他连大理寺行为准则都看完了,邹文海还没有回来。

    暗骂了一声后,他只好亲自前往案牍库。

    来到案牍库门口,发现值守台前坐着苏正。

    他瞬间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李牧走进案牍库,苏正并没有阻拦。

    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

    苏正居然不阻拦自己?不应该啊?

    直到他翻遍了整个库房,也没找到任何与连环杀人案有关的卷宗。

    这时,苏正开口了:“我看李世子在这里忙半天了,是要找些什么?苏某可以代劳。”

    “我要连环杀人案的卷宗。”

    “对不起,卷宗在我这儿,这个案子目前是苏某负责。”

    “批条呢?”李牧问道。

    这个规定是他刚刚在大理寺行为准则上看到的。

    大理寺左右少卿各自负责其所辖范围内的案件。

    但,必须要大理寺卿的批条!

    这是为了分工明确,也方便论功行赏。

    没有批条,那就是一起办案。

    正常来说,都是有批条的。

    但原主旷工两年多,所有案件都是苏正经手办理。

    为了省事,批条自然不存在。

    现在李牧回来了,按理说,没有批条,那就属于共同办理!

    苏正之前已经想好了十多种怼人方式。

    但万万没想到,这年头,竟然有员工看公司章程小册子的?

    “你一个书生,看不懂这些卷宗,还是回去背你的书吧。”

    “我该怎么做,不需要你操心,我现在是大理寺少卿,要办案。”

    “那就回你的值房,看其他案子去!”

    “可我就要查这个案子。”

    李牧之所以执着,一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刺杀案符合自己的职业。

    二是他隐约觉得,这个案子,和昨晚两个女子的对话有关联。

    “行,那我这就去找李大人。”

    说罢,苏正转身离开。

    他走到门口时,李牧慢悠悠走到桌子旁,突然说道:“在这之前,你要先把卷宗交出来。”

    “你说什么?”

    “根据规定,将卷宗调离案牍库,需要签字备案,不过这两年来只有你一位少卿,所以我猜……。”

    李牧翻了翻桌上的案牍库调阅记录,随后露出了笑容。

    “果然啊,上面只有连环杀人案的入库记录,没有出库记录。”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卷宗在你那里,所以,你把卷宗交出来,大家同僚一场,我就当你违规的事没发生过。”

    “李牧!”

    苏正忽然提高了嗓门。

    周围的官员听到似乎有大瓜,纷纷围了过来。

    “你为什么来查这个案子,大家心知肚明!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如果我非要喝这罚酒呢?”李牧猛拍桌子,同样不示弱。

    “你特么……。”苏正说着,就要拔出腰间佩刀。

    周围众人两忙上前制止。

    拔了刀,性质可就不同了。

    “都吵吵什么呢?不用工作了?”

    这时,一道宏伟的身影从人群后走出。

    众人连忙行礼。

    “李大人!”

    李景龙来到苏正面前:“苏正啊,这事确实是你的不对,把卷宗还回案牍库吧。”

    “可是……!”

    “嗯?”

    苏正还想再说些什么,被李景龙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他也只好离开了案牍库。

    “多谢大人为下官主持公道。”

    “呵呵。”李景龙看了一眼李牧:“李世子请便吧。”

    随后便返回了正殿。

    没过多久,苏正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

    “大人,您能不能别让李牧插手这个案子?这家伙肯定会阻挠调查破坏证据的。”

    李景龙道:“大理寺所判案卷,会交由刑部复核,你以为你扣了案卷他就不能查案了?你以为你不让他查案,他就不能破坏证据了?”

    “蠢!”

    “这件案子虽然没证据,但大家心知肚明幕后之人是谁!姜家为什么和李家联姻?”

    “不管我们大理寺查出什么,只要刑部驳回,案子就永远没有结果!”

    “我反复告诉你,这个案子只有站队,没有真凶!”

    “这李牧是真查案也好,是破坏证据也罢,你就让他折腾去,你跟他一个书呆子叫什么劲?他就是查出点什么,最终定罪权在我这儿!”

    ……

    李牧将卷宗拿回值房后,细细查看了很久。

    从三个月前的第一桩刺杀案开始,到现在共计有18名官员死亡。

    死亡原因都是特殊暗器穿喉,非常精准。

    死亡地点不尽相同,有的在自己房间里,有的在大街上,有的在青楼。

    死亡时间都是在深夜子时左右。

    验尸证明,死者没有中毒、挣扎或者搏斗痕迹。

    可以认定为是同一凶手所为。

    卷宗上写着,18名被害者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都曾经反对皇后垂帘听政。

    大理寺调查发现,现场什么都没留下,死者也没少任何物件,令人无从下手调查。

    身为特工出身的李牧,一眼就发现了盲点。

    白天刺杀过于明显,选择在晚上刺杀是能理解的。

    他执行刺杀任务的时候,也基本都是晚上。

    那么问题来了。

    是,选择夜晚没错,这很正常。

    但在这个时代,夜晚可没有多余的照明!

    也不会有夜视仪之类的辅助道具。

    杀手在黑夜之中,是怎么做到精准刺杀的?

    例如那名被刺杀的宰相,由于其位高权重,门口是有侍卫的。

    凶器是从窗户打入,直接洞穿了熟睡中的宰相咽喉,然后还能远程收回。

    难道有透?

    不只是他,另一名被刺杀的官员,是在青楼里的床上,被从窗外射入的暗器击杀,其身边的陪睡妓女可以作证。

    李牧知道,调查的重点不在于现场多了或少了什么。

    而是参照物!

    那么,在咽喉附近的参照物有什么?

    脖子上的吊坠?

    不。

    在这个时代,男子也会佩戴某样东西。

    那就是簪子!

    死者头上的簪子,一定被替换成了带荧光效果的簪子!

    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只要白天见过目标,知道其簪子距离咽喉处的距离,是能够做到精准封喉的。

    这就是现场什么都没多,什么都没少的原因。

    通常尸体都会在白天被发现,然后白天就验尸了。

    大理寺的仵作,还没敬业到大晚上去停尸房验尸。

    能调换簪子的途径有两个。

    一,身边的亲人。

    二,青楼!

    李牧翻了翻案卷。

    果然,大理寺确实发现了死者的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去过青楼。

    但在这个时代,有钱官员去青楼太正常了。

    大理寺也只是询问那些陪过死者的青楼女子,问他们知不知道死者有什么仇人。

    因此在记录时,直接把这个共同点给忽略了。

    李牧一阵无语,连忙前往停尸房查看。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保存技术,大理寺停尸房的尸体撑死不超过半个月。

    李牧前往查看时,只留下了一具连环杀人案的尸体,其它的都被处理了。

    因其是三天前被杀,所以还没有被处理掉。

    李牧拿下其头上的簪子,寻得一个地方,用好几层被子蒙头。

    果然,看到了簪子发出的微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