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章 带发修行

    石昭收敛悲容,垂下眸,让人看不清她眼底神色,

    “自古忠孝两难全,皇帝陛下庇护臣民,可文安侯府毕竟对民女有恩。

    民女实在痛苦,愿意一生青灯古佛,为太后诵经祈福。”

    太后沉默。

    石昭的额头贴在冰冷的地板上,身上的伤口疼痛难忍,可她不敢有丝毫放松。

    她垂着头,安静的等待皇室的审判。

    说出真相,或者不说,于她而言都是死路。

    慈宁宫一时间落针可闻,宫外传来树木被风吹起的沙沙声。

    石昭将一切心绪掩藏在心底。

    没有人在意她的冤屈,也没有人在意真相。

    文安侯府数代簪缨,势力强大,她进入内狱是景宣帝对文安侯府的警示。

    这次看似替她出头,也定是皇帝为了再次打压文安侯府。

    而侯府此次被皇上降旨刑罚,必然不会放过她这个背叛侯府的人。

    她现在还没有能力和一个偌大的侯府正面对抗。

    她还需要时间。

    但是,若她直接否认,她之前的所说的真相就都成了狡辩与谎言,皇帝太后也定不会放过她。

    石昭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不知过了多久。

    仿佛是听到男人的一声咳嗽,终于,太后娘娘开了尊口,

    “你这孩子年纪轻轻的,落什么发,要什么尊号?带发修行尚可,你以后每月来宫里为哀家念经吧。”

    石昭心口一松。

    她从地上站起,沉声道,“谢太后慈爱。”

    太后眼底晦暗,看着石昭有些踉跄的步伐,终究心疼的拉了石昭的手,

    “他们龙争虎斗,唯独可怜你这个小姑娘,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今后你为哀家专心念经,不必管他们的事!”

    言语霸道回护,石昭眼眸一闪,深深低下头,“多谢太后娘娘。”

    等石昭走出大殿,慈宁宫内,一身明黄色锦服的男子从屏风后走出,站到了太后跟前。

    来人轻扶着手心,感叹道,“没想到文安侯府还有这等聪慧的姑娘,一番巧舌如簧,让母后都心软了。”

    太后头痛的揉了揉眉心,“皇帝,你又何必用小姑娘开刀。”

    景宣帝冷哼一声,“希望文安侯府经过此事能收敛些。手伸到了朕的皇子身边,可真是大胆。”

    他对这些世家大族实在太好,好的让他们都没了尊卑!没了体统!

    他不在意究竟是谁出了差错,只要这个文安候府的丫头点头说她冤枉,他就能借这个由头再整治文安候府一番。

    可这个文安侯府小姑娘说,忠孝两难全……

    景宣帝目光沉沉,石昭的一番话,让他想起了薛家。

    薛家联合五皇弟意图将他赶下皇位失败,薛家满门抄斩。

    他赦免了没有参与叛乱,甚至给他通风报信的好兄弟薛吕峰,可最终薛吕峰还是跟随父亲自杀身亡了。

    死前只留下一句话,忠孝两难全。

    如今,这个无辜的小姑娘被卷入朝堂纷争,甚至想到出家为尼。

    他突然有些不忍心了。

    景宣帝轻叹一声,也罢!

    石昭出了慈宁宫的大门,寒风吹过,让石昭打了个寒战。她这才意识到,全身都出了冷汗。

    等候在殿外的兰嬷嬷紧张地上前来,石昭安抚地点点头。

    兰嬷嬷长舒了一口气。

    石昭侧头向慈宁宫看去,金碧辉煌的宫殿高大威严,像是能侵吞一切。

    她抿紧嘴巴,心中遗憾,这次不能让自己的冤屈被洗刷。

    但是终有一天........

    石昭抬起头,阳光温暖刺眼,却让她充满安全感。

    她记得年幼时,老太爷将她抱在怀中,绘完了一幅舐犊情深图,喃喃自语,

    “薛吕峰可真是愚孝,既然选择忠君,又管什么孝道,大富贵近在咫尺却尽失,愚蠢!愚蠢!”

    石昭长大后听到薛家的传闻。

    薛家谋反,薛吕峰独子薛明却被皇帝养在宫中,与皇子为伴,深得皇帝信赖。

    大家都啧啧称奇,有人说薛明其实是皇帝亲子,也有人讨论薛明何时会谋反。

    可是石昭知道,景宣帝是对薛吕峰有愧。

    于是,她反复推敲,大胆地说出了那句话。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兰嬷嬷好奇问道,“姑娘,太后娘娘宣召你入宫,究竟所为何事?”

    “太后娘娘允我带发修行,每月入宫陪她礼佛。”

    “什么!”

    兰嬷嬷惊骇,顾不得这里是皇宫,失声叫了出来。

    又紧紧捂住嘴巴,落下泪来,声音嘶哑,“姑娘……”

    姑娘的命太苦了!

    石昭摇摇头,“这是我自己求来的恩典,兰嬷嬷不必多言。”

    奉旨修行,以后文安侯府再不能轻易动她。

    她也不必因为婚事受人掣肘。

    兰嬷嬷却忧心忡忡,不剃发又如何,只要修行,便算是出家人,难不成姑娘要孤苦伶仃一辈子吗!

    可看着石昭瘦弱的不成样子,穿着锦服也遮挡不住满身的疲惫。

    兰嬷嬷将满心的忧虑咽回肚里,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太好了姑娘,这样以来,老太爷就不能把你赶到别院去了。”

    兰嬷嬷道了一声佛,“姑娘每日陪主子礼佛,这半年更是几乎住在了小佛堂,您的佛念得比许多和尚都好!”

    说着,又想起到尼姑庵了此残生的贵族夫人们,兰嬷嬷情绪有些低落,“主子在天之灵,要一直保佑着姑娘啊。”

    石昭理所应当的点点头,她的祖母,定会守护她一辈子。

    正走在出宫的路上,在前面带路的小太监突然说道,“问张公子安。”

    石昭皱眉望去,却见张怀瑾却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他怎么会在这里。

    张怀瑾额头冒出细汗,轻轻抬手,将小太监扶起,朗声道,

    “今日进宫去拜见德妃娘娘。正巧遇到文安侯府二姑娘,不知公公可否让我俩闲聊几句?”

    德妃娘娘张氏,是张怀瑾的姑姑,小太监自然不敢得罪,点头称好,乖觉得远远躲在了一边。

    眼见着小太监走远,张怀瑾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

    他一脸严肃得看向石昭,“你都对皇帝陛下说什么了?他有没有问你百寿图的事?”

    石昭直觉得糟心,不耐烦地回答道,“你若是想知道,不如去问问皇帝陛下,我不便在宫中久留,还请让开。”

    张怀瑾一见石昭这般态度,急切道,

    “思文无召不能进宫,他同我说你要向皇帝陛下说出一切,你怎么能这么不明事理?

    张怀瑾语气如炮弹一般吐出,

    “你知不知道若你将这些事情都说出去,文安侯府就是欺君大罪!侯府遭殃,你以为你可以独善其身?你怎得这般愚钝!”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