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祖母安慰我道:「别理你父亲,他就是做官做久了,什么事都想挑上三分。」我垂下眼睫轻笑。
上辈子的我与家人聚少离多,每每回家,父亲都对我的行为百般挑剔,我以为是父亲一生谨小慎微,不想是父亲其实并不喜我,也不喜母亲。
姜家历史上是名相之后,但三代过去,人才凋零,府邸亏空,母亲出身商贾之家,带着巨额财产嫁入姜家,打理府内上下,出钱打点官场,可谓尽心尽力。
我握紧母亲冰凉的手,想起上辈子出嫁后接到她身死消息后的悲痛与茫然,父亲不过一年便将姨娘扶正,甚至在我病重时谋划我身死后让当时刚及笄的庶妹做秦延川的继室。
后来萧静安和离回朝,秦延川欲娶她为平妻的消息传出,父亲这才歇了心思。
但桩桩件件,早已让我冷了心。
是以第二日,父亲将我叫过去,交代他如今给我相看的对象是他手底下的一个门生时,我毫不意外。
那门生名叫王朗,家境贫寒,但有大才。
如不出意外,未来高中,在官场上定有一席之地。
可我想起前世,他娶了京中一七品官的女儿,后来为攀上长公主平步青云,杀妻作案,被岳家告到御前,闹得满城风雨。
父亲将画像递到我面前。
我伸手接过,却只是放到了另一边。
「如今女儿得封县主,与他相配,不合适。」
父亲冷脸:「你何时有了自恃身份瞧不起旁人的毛病?」
我看向他:「并非女儿自视甚高,只是女儿入宫做伴读五年,谨小慎微,又救了太子,获封县主,您要把我许配给此等身份的人,不觉得浪费吗?」
「王朗此人有大才,日后必堪大用,你如今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拖到这等年岁,还能找到何等高门?你嫁给王朗,背后有姜家,他必不敢轻视于你。」
官场上起起落落,一家或多家抱团是大势,可惜姜家衰落三代方起,寒门出身,势力不稳,根基稳固的人家为免姜家昙花一现,不会选择与姜家结亲。
姜家只能暗中提拔寒门子弟,拓展势力。
甚至打算将我的亲事也许出去,以表重视。
我缓缓道:「他毕竟还未高中,女儿如今得封县主,何苦非要耗上大好年华去赌他的未来呢?」
「倒是四妹妹,也到了年龄,女儿觉得,她配这王朗,更合适。」
出了书房,我又想起前世。
四妹妹是后来扶正的赵姨娘的次女,眼看着就要及笄。
十年后父亲想塞给秦延川做继室的是五妹妹,如今只有六岁大。
上辈子四妹妹嫁给了京兆尹的庶二子,生活富庶,日子和美。
王朗虽在明年高中,成了探花,任六品官,可在朝堂上受打压排挤,升官渺茫,后来更是走了歪路,成了长公主的入幕之宾。
这就是这辈子父亲给我千挑万选的。
虽不一定知其后来的人品,可未来如何,不过也是一个赌字。
心真是偏得没边了。
方才书房内,父亲果然没答应,只是冷笑。
「想不到你还有这等野心,你还想嫁皇子王侯不成?以你的资质,怕是要碰个头破血流!」
这便是默认了暂时不插手我的婚事。
我回了房间,坐在镜子前,将额前的发梳了上去。
当初公主选伴读,京中贵女都挤破了头想到公主身边去,拼了命地展现美好仪态。
我却梳起额前发,一副唯唯诺诺的姿态,瞧着便上不了台面。
果然让公主选了我。
静安公主需要的是一个伴读,能替她做课业,做跟班,安分守己,这就很好。
选人前我注意到,静安公主身边选的服侍的人,都是此类。
且皇宫内,公子王孙众多,男子和女子虽是分开授业,可后妃们始终心有顾虑,怕产生什么男女纠葛,静安公主又有个一母同胞的兄长三皇子,她的母妃必会让她选个性子安分的伴读。
后来我便一直维持这副模样。
十五岁那年,祖父还未离世,我刚及笄,正是说亲的时候,我在宫中和几人打了照面,他们都对我不甚满意。
所以父亲才会说,以我的资质,怕是要碰个头破血流。
6
七日后长公主要办赏花宴,朝姜家递来了请帖。
说是赏花宴,其实是借着长公主的名,由太子对即将选妃的人选进行一次全面考察。
上辈子这时太子已然薨逝,举国悲痛,自然没了这档子事。
我装点打扮了一番,跟着母亲如期赴宴。
到了宴上,和姜家交好的夫人小姐一一打过招呼,我跟着母亲进了内室,向贵人请安。
内室之中,长公主、静安公主和一干伯侯夫人聚在一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