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6章

    “太师,可如何是好啊现在。”

    太师摆了摆手,“去给所有下人,分发好三日的粮食。”

    太师没有多言,他转身跌跌撞撞离开了家中,前往了皇宫。

    皇宫自从被围困后,便一直没有多少消息。

    百官担心新帝手上的炸弹,基本上不进宫。

    而新帝,也被困在皇宫里,出不来,整个皇宫都被兵部尚书等人带兵把守着。

    这畸形的情况,从被包围的一开始就出现,可谓讽刺。

    “太师大人,你也来了?”

    太师走到宫门外,发现不少的官员都在,他心里一个咯噔。

    “诸位,你们怎么在宫门外,还这么多人。”太师不动声色的问。

    跟他搭话的官员正是户部尚书,他笑呵呵地道,“太师不知道?”

    “知道什么?”太师不着痕迹地关注所有官员谈论的话题,言语间听到了一点内容,他脸色大变。

    只因。

    有官员在被兵部尚书一行人劝说,让他们说服新帝,自刎献上投降书。

    第410章

    投降

    这是在逼降!

    “太师看来这是知道了。”户部尚书幽幽叹气一声,“唉,谁能知道,楚国气数已尽?”

    太师表情难看,“他们这是在逼死帝王!”

    “你们可知道,真出了这种事,大燕可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云武帝可还敢留我们吗?”太师又气又怒。

    他虽然早就猜测到可能会出乱子,可也没想到,这些人为了自已的生存,胆子这么大。

    “太师,你这话就说得有些不对了,我们虽然是楚国的臣子,可也是世家出身,都是读书人,此举是为了成全皇上的忠义,为天下百姓交代。”兵部尚书说得义正言辞。

    太师气得面色铁青,“莫大人,你真这般想?”

    “诸位也这般想?想让帝王来背锅?”

    被他看到的百官,都把目光转移开,不敢对视,尤其是本身就心虚的人。

    就连户部尚书都不怎么敢跟太师对视。

    莫大人表情有些难看,眯了眯眼,半带着威胁,“说起来,现在的局面,也是太师造成的,若非你把炸药方子给了新帝,又如何会出现这般荒唐的事。”

    太师心想。

    若是新帝完全没有自保能力。

    才是真的会出现更荒唐的事。

    指不定,新帝早就死了,哪里还轮到现在被他们逼迫。

    太师被恶心得不行,他闭了闭眼,“既然莫大人已经下定决心了,相信本官不管说什么,你都会觉得是在害你。”

    “本官不管了。”

    莫大人轻笑一声,“太师还算有自知之明。”

    太师知道这里不能久待。

    转身准备离去。

    长公主突然开口,“太师请留步。”

    太师脚步一顿,还是停了下来。

    莫大人看了长公主一眼,眼神询问她在做什么。

    长公主轻咳一声,道,“莫大人,我们的意思,总需要一位大人去告知皇上,本宫看太师就很合适。”

    “毕竟太师从头到尾,都是站在皇上这边的,想必只需要太师开口,就能把皇上说服。”

    “我等也不想跟皇上为敌。”

    “还请皇上为了楚国皇室名誉着想。”

    太师深呼吸一口气。

    回头看见两人理所当然的表情,以及不把人命放在眼里的蔑视,他咬着牙道,“好,本官答应,不过……皇上会不会答应,本官不能保证。”

    “太师只需要按照我们的吩咐做即可。”

    “把这封信交给新帝,他势必会知道怎么选择。”莫大人显然早已准备好。

    太师心情十分复低沉。

    他看了一眼信。72l

    知道两人不会给他。

    果然,对方安排了一个小兵,跟在太师身旁,一起进宫。

    也许是新帝也想做些什么,听到太师求见,到底让自已人允许带他进来。

    一刻钟后,太师在明皇殿,见到了新帝。

    新帝一个人坐在大殿外的梯子上,望着天空上,好似在安静地看着一个王朝的没落,消失。

    “老臣见过皇上。”

    太师的声音有些沉重。

    新帝轻笑一声,“太师,你来陪朕了?”

    “老臣是来劝皇上的。”太师在心里轻叹一声,说出了自已的目的,“皇上想必已经知道莫大人、长公主等人想做些什么。”

    “他们想用陛下你的行为、性命,去讨好燕国皇帝,为他们的家族争取利益。”

    “这是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东西,为此连脸都不要了,也很讽刺。“太师讽刺笑了一声。

    新帝眼底血红一片,带着点水汽,不敢置信地看向他,“太师竟然不是来劝朕投降自刎的吗?”

    “不,老臣希望皇上你能保住性命,不需要跟着这江山一起陪葬。”太师叹息一声,“虽说老臣跟皇上没有血缘关系,可到底我们相处了十几年,从一开始,先帝就不准备把皇位传给你,对你也没有精英教育。”

    “一切都是你母后,为了报仇,才让你面对现在的局面。”

    “如果换个和平的时候,老臣自然会愿意辅佐皇上,让大楚更繁荣。”

    “但现在大楚气数已尽了。”

    太师说到这,脑袋都忍不住低了下来。

    “是老臣无用。”

    “是朕无用。”新帝眼神迷茫,“朕既然当了这个皇帝,就应该为百姓负责。”

    “太师,朕……不会走的。”新帝轻笑了一声,“但朕也不会拉你们陪葬。”

    太师皱眉,企图继续劝说,“皇上,你……”

    “朕心里有数。”

    “为了太师你的安全,请配合。”

    新帝第一次这么强势,挥了挥手,立即有护卫走过来,把太师带了下去。

    太师所有的话都消失在风中。

    “皇上,属下是莫大人安排过来送信的,这封信还请皇上亲启。”小兵见太师都被拉走了,他有些慌,连忙开口。

    新帝看了他一眼,立即就有护卫上来,把小兵拉了下去。

    至于他带来的那封信。

    也被鲜血染红。

    从一开始,新帝就不准备看。

    城外。

    “皇上,那位来消息了,说是愿意见你。”

    云武帝看书的动作一顿,挑眉,“哦?同意了?什么时候见面?”

    “明日辰时,就在都城楼下三里外。”江炔有些不放心,“皇上,你说,这楚国新帝,不会想暗算您吧?”

    “你忘了防御罩了?”云武帝声音平缓,“朕没时间在这边耗下去了,但凡楚国还有一位帝王,就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结局。”

    “去安排。”

    江炔闻言,也就不阻止了,只要皇上没事,接下来不管什么事,都在防备范围内。

    时间眨眼就过去了。

    兵部尚书跟长公主见新帝提出要去城外见云武帝。

    他们都以为新帝是要投降。

    都没有阻止。

    事实上。

    新帝带着的暗卫、护卫身手好,又运着炸弹,长公主等人还真不敢要求他不在城外见云武帝。

    说到底。

    他们威胁人的手段也并不多。

    不过,最大的威胁,只在于城外的燕军罢了。

    城内。

    新帝坐在马车上。

    车队很豪华。

    而城外。

    云武帝坐在战车上,早就等着了,手上还捧着一本书在看,姿态相比起楚国人的悲情,他淡定多了。

    新帝走出城门。

    看见的就是自信,又兵强马壮的燕军。

    他的眼神有一瞬间的恍惚。

    “皇上……”新帝身边的公公有些忐忑,尤其是看见燕军这般强大,心里已经生出了恐惧。

    第411章

    亡国

    想到皇上吩咐的话,他更紧张了。

    “去吧,给大燕皇上送信。”楚国新帝找回自已的声音,还算镇定。

    公公战战兢兢地往云武帝面前走。

    在距离三米远的地方,跪了下来,“奴才见过大燕皇帝陛下。”

    “楚皇安排你过来传信?”临安公公的徒弟,小全开口问。

    公公声音发紧,“是的。”

    “大燕皇帝陛下,我们皇上邀请您亲自见面,献上降书。”

    云武帝闻言,点了点头。

    小全扯着嗓子说,“我们皇上答应了,允许楚皇过来。”

    公公闻言,连忙爬起来跑回去告知新帝。

    新帝闻言,坐在原地,沉默了半晌,站了起来,手上亲自拿着降书跟玉玺。

    他走到云武帝面前。

    “大燕皇帝,你开口保证了,不会屠城。”新帝看着云武帝,一字一顿地说。

    云武帝轻笑一声,“楚国以后不存在了,自然也就不存在楚民,既然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会保护。”

    “当然,前提是楚皇你配合朕。”

    “让你的子民最好听话一点。”

    “若是违反了大燕法律,那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求情也没用。”云武帝声音可谓猖狂,气质出众,尤其是最近上过战场,身上的血煞之气格外明显。

    新帝看见这样的云武帝。

    心里竟然生出了不可战胜的恐惧。

    他苦笑一声,知道自已这下是彻底败了。

    “是。”

    “朕相信你会说话算话。”

    “这是楚国玉玺,以及降书。”

    新帝颤抖着手,把降书送上去,亲自当着云武帝的面,把印章按了下去。

    当印章落下的那一瞬间。

    历史便改写了。9606

    曾经走上巅峰的楚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而被众人看好的大燕,则度过了生死难关,走上了辉煌的开始。

    “好,好!”

    云武帝拿着降书,笑得爽快。

    “朕宣布,云武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成功收服楚国!”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身后。

    江炔带着燕军,纷纷跪下,声音如同响雷,传往四周,响彻云霄。

    楚国都城内。

    原本算计的兵部尚书、长公主等人,得知新帝没死,还主动找云武帝上了降书,就知道自已完了。

    纷纷收拾行李,开始四处逃窜。

    楚国新帝被囚禁。

    楚国都城城门大开。

    历史上,唯一次流血最少的战役成名。

    楚国城楼上,旗帜被换了下来,燕国的旗帜在风中飘摇。

    江炔骑马,带着土兵,气势汹汹地进城。

    城外,宣鼓震天,燕军欢呼声,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