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直接就从云雾拿出来的书上看完后,就拿来用了。至于朝廷百官的反驳?
这些官员还真没有什么正当的反驳理由,加上在他的霸权下,实施得很顺利。
解决完安园村的事。
也不过才过了一日。
萧桂卿被林太医医治了,脑震荡好多了,加上有云雾拿出来的现代西药药丸,他吃了就没那么难受了。
云武帝的队伍继续北上。
至于大源县的案子,有从其他州府调遣过来的县令处理。
按照大燕律法。
这些村里罪不致死的族老因为太过固执,没有诚心认错的缘故,被罚坐牢三月。
不过坐牢期间,有人强行他们背诵大燕律法。
不认字就跟着背。
日日还要听衙役说四处被砍头的官员的故事。
日日折磨洗脑,可比直接让他们坐牢的惩罚有用多了。
至于那些曾经高高在上,以一言堂来祸害别人的族老,即使已经一把年纪了,也被判处缓刑三年。
所谓的缓刑,就是这三年先被安排需要人手的地方修路,等三年后再处死。
这是云武帝考虑到如今大燕人数太少,不够发展搞基建,弄出来的刑法。
用干活儿换取三年生命,对于这些自私自利、心狠手辣者来说,是求而不得的存在。
云武帝直接乱世用重典。
至于闹事者,直接被砍头。
有了安园村的案例。
渐渐的,消息传开了。
哪怕心里对云武帝不满的百姓,也不敢说出来,只能老老实实听从安排。
去村里完成任务的禁军,就用了跟云武帝一样的方法,在村子里,扩大影响力,把大燕律法深入人心。
识字并不是背诵姓氏。
而是大燕律法。
背诵得多了。
即使村民不会写,也会传唱,影响源远流长。
云雾这段时间在船上总觉得有人在窥探她。
【真是奇怪,以前父皇安排龙卫在我身边,也没有让我感受到对方的存在,怎么这几天,总感觉有人在看我?】
云武帝本来在跟萧桂卿等官员商讨汉洲地图上河道疏通一事,在思索怎么避免洪水。
洪水一事肯定阻止不了,只能尽可能减少损失。
他听到这话,谈论政事的心都没了。
“十八,你怎么不睡?要是有心事,记得告诉朕。”云武帝引导她把话说出来。
云雾倒也没让他失望。
果然顺势告知了这件事。
云武帝看了后,皱了皱眉,“朕安排人去了解一下。”
【好的。】
云雾说完这件事就抛之脑后了。
她正好睡醒了,打了个哈欠,便参与进云武帝几人的话题。
【父皇,你们在讨论解决洪水的事么?】
云武帝点头,已经十分习惯了十八参政了,“是啊,现在发现这些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修建了不少城池。”
“如果只是修堤坝,无法阻拦洪水决堤,就算是有水泥也不行。”
【水泥当然不行了。】
【就算是现代,在汉洲洪水的时候,堤坝也阻止不了,不过堤坝还是要修的。】
“哦?这话怎么说?”
第316章
花多少银两
【嘿嘿,父皇,你看,这汉洲的地形图,只有西北边稍微有一点山,其他地方,全部都是平原,地势低。】
【何况这里还距离华江中游地区极近,地势低洼,凡是遇见汛期,华江、绿水水位明显要比城池里高得多,自然就会淹掉城池,如果是住得稍微远点的村子百姓还可以往地势高点的小山坡上跑。】
【这城内的百姓就不成了。】
【一旦汛期,不仅房屋被淹,损失巨大财产,还会造成极多的百姓溺亡,流离失所。】
【最关键的是,大灾后必有大疫,不过,这次西南地动,父皇你把疫病方子分布下去,倒是制止了疫病的传染,救了很多百姓。】
【也说明,现代的疫病救治法子,古代是有用的,有了疫病方子,就不担心疫病带来的灾祸,倒也解决了一个大事。】
云雾说着。
云武帝跟萧桂卿等人都狠狠松了一口气。
这疫病问题,确实是十八帮忙解决的,若是没有未来已经研究出的药方,只怕他们会又造成不少的百姓伤亡。
“十八,你刚刚说的,跟朕此刻商议的内容是一样的。”
“朕也是发现,有不少城池,修建在低洼的地方,一涨水必定被淹,若是全部移城,只怕会有极大的一笔支出。”
“这就罢了,往旁边移,也没有位置了,汉洲可跟洪武县一个小县城不同。”
“而且如今的汉洲也有不少的良田,又沿江,只要不涨水,是极好的生存之地,丢掉,未免太浪费了些。”
【父皇,我知道汉洲是不可能大规模移动的,所以,我才说,这水泥堤坝有必要修。】
【何况我看父皇你的八卦,早在出京之前就安排了的人过来,通过让百姓服徭役,加上军队人数,已经在修建堤坝了。】
【就是不知道修得怎么样了,我这上面倒是没有看见汉洲堤坝修建那里有什么贪官污吏出现,没有八卦应该就是进展顺利。】
后面两句话。
云雾都没有弄到纸张上给云武帝看。
云武帝被吐槽了也不生气,他反倒借用十八随口说话,透露的堤坝消息松了一口气。
虽说他早就安排了人,在堤坝修建一事上,要求严格,但凡有违反规矩的,不管是官还是民,直接斩首。
铁律之下,确实龙卫没有坏消息传来。
如今从十八这得到肯定消息,他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云武帝若有所思,“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应该怎么修?”
“皇上,老臣之前也问过工部的那些匠人,他们之前已经发现,汉洲的水排不出去,是因为江面不够宽,在华江下游形成了狭道卡口,导致了水位居高不下。”
“老臣虽然不懂这修河道的事,按照常理来理解,只怕需要拓宽江面,扩大狭道卡口。”
“这需要动用不小的工程,只有用水泥在两旁修建河道,并且还要经常清理河道里可能出现的淤沙,问题应该能得到解决。”
云武帝点头,“如此一来,工程确实挺大。”
“但,这势在必行!”云武帝豪气万丈的。
“出现问题就解决,不要惧怕。”
他盯着萧桂卿,“萧爱卿愁眉苦脸的,可还有什么问题?”
“皇上,老臣担忧人手不足,汉洲如今光修建堤坝,就超过了战事时征兵的人数,只怕若是再找人来,百姓会不乐意,会混乱。”
“朕早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汉洲人数不够,倒是给朕修陵墓的那群人数不少。”
萧桂卿惊愕地抬头,“皇上?您是要……?可是皇家陵墓……”
这种决定了皇室地位的大事,怎么能说停就停。
这停下来,谁知道以后还要耽搁多少时间才能继续。
皇家陵墓停工,只怕是不吉。
云武帝淡然极了,“朕知道你想什么,不过,朕见识过未来领导人的一切从简想法,朕觉得很有道理。”
“何况,朕只是停工,并非不修建陵墓了,朕只要活着,就不担心陵墓修建。”
“腾出的人手,就能用来修建汉洲的河道。”
云武帝见萧桂卿还要说话,他摆了摆手,“正好萧爱卿受伤,身体不适,朕会安排朝廷再来两位官员,顺便负责把修陵墓的那些人带过来。”
【天啊,父皇你真的要把陵墓停止修建吗?】
【虽然历史上也有陵墓修建的帝王,修建时间很长。】
【不过直接停建的,倒是没有。】
【我觉得可以在陵墓修建那调一批人过来,然后再配合以工代赈。】
【正好现在这个季节,刚过了农忙,百姓有时间找工,就朝廷出钱请百姓来干活儿,想必能互利互惠,还能完成建设任务。】
【要知道,汉洲的百姓数量可不少,足足有几十万人,快上百万了。】
【排除不能干活儿的,花钱招工应该没有问题。】
萧桂卿眼睛跟着一亮,“皇上,十八公主言之有理。”
“这以工代赈是个好法子,想必百姓不会排斥。”
云武帝摇头,“朕之前了解过汉洲的情况,这边的百姓没有生活水平比西南那边的百姓要好得多。”
“只怕一日请一个工人来干活儿,就需要三十文到四十文。”
“如此一来,成本极高,算下来,一整日,就需要不少银子。”
【父皇,你这是没看过精算师帮你算计一下预计的收入。】
【这样吧,父皇,你去找一些户部人才,来学习术算,以后就能提前把需要花费的银钱给提前算出来。】
【一对比,父皇你心里也能有数需要花费多少银子。】
【不过今日时间是来不及了,那我就直接给你算一笔好了。】
【不过要算出成本,约莫需要五日时间,应该能在达到汉洲之前把结果弄出来。】
云雾说的消息很多。
这下好了。
不仅云武帝感兴趣。
就连萧桂卿也好奇起来。
“十八公主,你的意思是,你可以提前预测出来需要花多少银子?”
【不是预测,就是按照物价,人数,以及现在已知的这些信息来测算,能够给一个大差不离的数据。】
【我空间里有相关的精算师的书,父皇你拿去复印,多培养一些人来学习。】
云武帝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这种是好事,“行。”
“临安,去拿银子来。”
云雾没有客气收下了。
毕竟亲兄弟明算账嘛。
萧桂卿看得目瞪口呆的,尤其是见两人明显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不过很快他就没工夫来注意云武帝跟十八公主的关系了。
云雾已经从空间里拿了一张册子出来,开始在上面写一些计算的数据。
萧桂卿知道得更清楚,就需要从旁辅佐。
第317章
要人
云武帝见两人忙碌起来。
就安排临安公公专门去抬了一个桌子跟椅子过来。
毕竟萧桂卿的伤还没养好,每日能干活儿的时间有限,用来配合云雾刚好。
一个是奶娃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个是病人需要长时间休养。
“皇上,外面的消息送过来了,说是没有谁在观察十八公主。”临安公公压低声音告知云武帝。
他心里生出了一个神奇的想法来,“皇上,您说,会不会是那位?”
云武帝的思维也开阔了,他闻言眯了眯眼,“你是说……张若仪?”
提到这个名字。
云武帝语气平静,即使知道这个人一直想刺杀自已,他也很淡定。
“对,皇上,老奴左思右想,觉着,也就只有她才有寻常人所没有的东西,能够不动声色地盯着十八公主还不被人发现。”
“何况本来就失去了她的消息。”
“跟着摸上船,也很有可能。”
临安公公是真担心张若仪把注意力落在十八公主身上。
这会儿他关心则乱,忽视了云雾的防身手段比云武帝还强。
不过,显然,临安公公这话说到了云武帝的心坎上。
“去,安排所有的巡逻的禁军,两两一队,相互监督,时刻注意着,不能打草惊蛇,更不要让对方接近了十八。”
“是,老奴这就去安排。”临安公公严谨地点头。
离开之前,他又转回身来压低声音问,“皇上,那如果发现了张若仪,是直接实施抓捕,还是如何?”
云武帝摇头,“不,别轻举妄动,这人总是能够从空间里逃脱,次数多了,反倒把事情闹大,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让张若仪觉得朕拿她没办法。”
“发现了也别说,让她放松警惕,争取真正抓捕到她。”
云武帝说着话音一转,“不过,若是她伤害到了十八,就立即击毙。”
“是!”临安公公语气肯定。
其实这会儿,他们还不确定是不是张若仪呢。
云武帝之所以这么安排,不过是为了推动事件的发展,也许十八就能从那叫什么系统里面得到跟这件事相关的新八卦。
显然云武帝是个聪明人。
发现系统八卦的规律。
就开始布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