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更何况这次,谁也无法预料这场仗会怎么打,要打多久。
许汀真道:“还有不少熟好的药材,
三五日之内就能再出一批药。”
谢良辰点点头,这次利用镇州药市,换了不少南方的药材,
成药才会做得如此顺利。
陈玉儿和苗子贵两个人私底下就说过将来可能会有的战事,苗子贵与她说,这一仗很有可能要到京城去。
陈玉儿听了这话才豁然开朗,
有些事她不敢去想,但事实都摆在了眼前。
苗子贵常年在外面带商队,来去八州之地,八州之地的人明显比镇州人更敏感一些。
他们会常常提及广阳王,这几年对姐夫和阿姐的信赖也远高于朝廷。
苗子贵还说,北方留了不少的毛毡,卖出去的数目和做出的数目相差不少,应该是被朝廷……不,应该说是被戍守八州的宋羡留下了。
毛毡可以做军备,这一点陈玉儿是知晓的。
陈玉儿道:“我带着人继续熟药,也好有些准备。”
许汀真点点头:“我们买来不少药材,这些药材都要用上。”到了关键时刻,药是救命用的。
尤其是那些医治杂疫和止血的药。
谢良辰从熟药所走出来,就看到黑蛋跑过来报信:“八州来人了,阿莺、丽娘、柳二娘还有崔河、王里正都来了。”
熟药所的大屋子放了成药,大家就聚在谢良辰和宋羡住的院子里。
柳二娘低声道:“早在邢州那次我就瞧出来了,不过没想到宋节度使真的愿意住进陈家村。”
谢良辰有些惊讶,在邢州?对付杨五的时候?那会儿她好似还没与宋羡……
柳二娘笑道:“宋节度使那时候就欢喜你。”
成亲这么久了,连喆哥儿都六个月了,在人前提及这些谢良辰还会觉得脸红。
王里正道:“我们这次来是送账目的,里面有这一年里我们攒下的粮食、药材和银钱。”
第四百八十三章
感动
比起外面的人心惶惶,屋子里的人,都显得有些过于冷静,不止是冷静,甚至神情中带着几分期盼。
王里正道:“我们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日。”
是的,就在宋羡收回八州,他们知晓谢良辰是广阳王的后辈之后,他与张老将军不止一次提及这件事。
后来证实广阳王的死另有内情,他们就确定皇帝不会“放过”广阳王和宋羡,毕竟那皇帝无能又疑心,宋节度使不输当年的广阳王,而且还有嘉安郡主在身边帮衬。
再后来八州之地的政务很快被整饬妥当,不但没有再要朝廷赈济,一年到头每家每户还有不少银钱收入,他们高兴之余心里却更加清楚,宋羡和嘉安郡主这般厉害的人物,皇帝是容不下的。
已经有广阳王的事在先,这次他们不能再让从前的事发生。
不能不知不觉中再让皇帝耍那些阴谋诡计。。
广阳王为护着百姓浴血奋战,若是他们事先知晓,也会有所准备,与广阳王一起对抗高豫、辽人甚至是大齐的朝廷。
就算死也死在一处,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广阳王被杀,而后的日子他们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是这样。
王里正道:“这次送来的东西也只是一部分,还有些留在八州,宋节度使随时用,我们随时送过去。”
谢良辰眼睛一热。
旁边的陈咏胜目光灼灼。
崔河脸上也是坚毅的神情。
阿莺道:“大家没在一起提及过这桩事,但我们与王里正的心思一样。”大家不约而同地积攒了粮食和药材,没有聚在一起商议过,都是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丽娘道:“八州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战乱,大家对这些也算司空见惯,也看透了大齐的朝廷,更何况隔三差五就有人前来打探消息,朝廷真的信任宋节度使就不会派出这么多眼线了。”
“大家表面上不说,心里全都有数。”
不说是怕被宋羡和谢良辰添麻烦,既然心里有数,
就尽量去做。
王里正道:“我这次出来,代州几个村子的里正都见过面了,
村中有多少人能够入军营,
名录也都让我一并带了过来。”
王里正说到这里,他看向谢良辰:“我们虽然没问,
但觉得真的有这一天,宋节度使肯定会打这一仗。”
王里正他们是见过宋羡用兵的,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谢良辰站起身向众人行礼:“谢谢大家如此信任我们。”
“郡主千万不要这样。”
王里正等人都站起身,王里正道:“若不是当年宋节度使守住代州,
我们这几个村子的人早就没了,没有郡主的药,
疫症也会在八州盛行。”
阿莺道:“没有郡主,
我们可能早就被杨五害死了。”
崔河也道:“我说不得还在为杨五作恶,
就算最后能收回八州,
我也没脸面回去见乡邻父老。”
柳二娘道:“我就更是了,
没有宋节度使和郡主,
我的骨头都烂没了。”
“除了我们之外,”王里正道,
“这两年八州大部分人能吃饱,都是因为宋节度使和郡主。”
那路边到处是饿死之人的情形,
他们都不想再看到一次。
阿莺笑道:“说到底我们也是为了自己,
这不是看到了好日子,
大家宁可死也不要回到从前那般。”
这是心里话,没有谁是一定要对谁忠心耿耿的,
因为宋羡和谢良辰做在了前面,他们先护住了八州的人,
八州的人才会一心追随,这就是没什么广阳王会被八州百姓拥护。
直到现在谢绍元还在八州为大家奔波。
有些东西看起来容易,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知晓到底付出了多少,开始的时候商贾不敢去八州,因为做买卖要用到银子,
八州战事刚平,还有不少山匪、流民,别说带着银钱来买货,就算来走一遭都生怕会有去无回。
还是镇州的田家商队先来到八州,然后带来了平日里常常来往的商队。
这些商队是白来的吗?镇州也有不少货物要运出去,这些商队只为镇州、赵州运货不行吗?
说到底就是将最好的都给了他们。
镇州的人没说什么,几个商队没说什么,
他们心里却不能不清楚。
之后引来了不少商贾,可没来过八州的商贾仍旧有些担忧,
后来是府衙派人护送商队出入八州。
纸坊、大纺车、官药局是府衙和嘉安郡主帮他们建的,商路也是嘉安郡主打开的,商队都送到了家门口。
这是为他们铺好了所有的路。
所以这些米粮和药材,
其实也是宋节度使和嘉安郡主给的,他们拿出来本就是应当,再说也没有用在别的地方。
护着自己的家,
别说用点物什,他们还有性命可以拿出来。
谢良辰不再推辞,径直道:“大家送来的这些东西我们就收下了,等将来渡过难关,定然奉还给大家。”
听到谢良辰这样说,屋子里的众人都露出笑容。
王里正舒口气,交了底,接下来他们只要听宋节度使和嘉安郡主的安排就好。
王里正道:“我们送完东西就要赶回八州,那边万一有什么动静,我们还能帮上忙。”
“不差这一时半刻,”谢良辰道,“大家一起用过饭,歇一歇脚,明日再回去。”
丽娘笑道:“也好,我们好久没与村里人说话了,还要去拜见许先生。”
柳二娘颔首,狗子一直留在陈家村,方便许先生和郡主帮忙医治眼症,前些日子狗子给她捎去口讯说眼睛好一些了,她还没感谢许先生和郡主。
狗子现在与从前大不一样,一个患了眼疾的人,却能通过闻和摸分辨出药材,还能赚到银钱。
这一点对狗子特别重要,自己赚的银钱,跟别人给的是不同的,对狗子来说,最大的欢喜莫过于能自己生活不拖累旁人。
送走了众人,阿莺留下来与谢良辰道:“良辰,我……可能没说过……这次来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感激。”
“感激能给我机会,让我和大家一起福祸与共。”
从前为杨五效命,和现在和大家站在一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没有被利用,没有被舍弃,而是一起向前走。
屋子里安静下来,谢良辰站在那里久久回不过神,阳光照进屋子里,又悄悄地溜走。眨眼的功夫好像就过去了许久。
直到身后传来宋羡的声音:“在想些什么?”
第四百八十四章
劝说
谢良辰摇摇头。
宋羡低声道:“我知道八州那边送来了不少粮食和药材。”
从来都是官府征调军资,没有主动送过来的,而且都是一点点积攒的,八州是什么情形宋羡再清楚不过,从前就没有半点的存粮,这些年饿死了不少人。
他们修路的时候,常常会挖到白骨。
大战过后掩埋尸身,除了战死的将士之外,还有很多百姓,太多太多,让人心生不忍。
“杜琢那边应该也是一样,”宋羡道,“那几个州的百姓,也有所准备。”
谢良辰转过身端详宋羡,宋羡有几天没回家了,眼眸虽然依旧清亮,但还是瘦了一圈,可见这些日子如何奔忙。。
“累吗?”谢良辰道,“歇一歇。”
宋羡没有拒绝,他确实有些疲惫,调动北方的兵马,连着几天没怎么好好睡觉。
不过宋羡还是没让谢良辰侍奉他梳洗,吩咐常安端了水,在隔间里自己清洗了一番,换上了干净的中衣。
“陪我一会儿。”宋羡拉着谢良辰,两个人一起躺在床上。
祁王的事提前败露了,皇帝病重在床不假,却还没有驾崩,这些消息京中的眼线已经禀告给了宋羡。
从头到尾,宋羡什么都没做,徐皇后对祁王世子多有照应,打得主意还跟前世一样,想要扶祁王世子上位,自己做掌权太后。
不过宋羡也有所准备,徐皇后没有揭穿许美人的话,他就会让人提点皇帝。
所以京中的一举一动,宋羡都要清楚地把握,
包括鲁王的兵马在何处,祁王的人在哪里,
皇帝麾下两府的战事如何。
宋羡道:“京城附近那些不是鲁王的人,
京营中叛乱的那些也不是为了鲁王。”
谢良辰道:“为了祁王,这样祁王就有了借口进京护驾。”
大齐乱成这样,
人心惶惶,祁王若是能主持大局,自然会赢得不少拥护。
祁王的算计不错,若不是早一步被揭穿,
就要达到目的。
前世祁王是进了京的。
不过那时候的情形比现在要复杂的多,眼下没有了鲁王,
祁王和皇帝自相残杀,
宋羡找准时机带兵一路往南,
应该会十分顺利。
谢良辰一只手拂过宋羡的发鬓,
因为刚刚梳洗过,
上面还有些潮湿,
宋羡平日里清冷的眼眸中,如今微微弯起来,
里面是满满的情意。
他抬起手,修长的手指捧起她的脸颊,
然后倾身过来,
浅浅地亲wen。
然后重新躺回去。
“睡吧,
”谢良辰道,“睡醒了还有不少事等着你。”
宋羡显得很乖顺,
没有继续下去,缓缓闭上了眼睛,
不多一会儿,谢良辰听到他的呼吸变得平稳和绵长。
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