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6章

    皇帝狰狞的模样,让大殿里其余人都胆寒,唯有唐玉生依旧笑着,那讽刺的笑声,回荡在皇帝耳边。。

    杜正见状,急忙上前安抚皇帝:“天家,您要注意身子,奴婢去办,奴婢将唐玉生身边的人都抓来下狱,听后皇上的处置。”

    “身边人?”唐玉生讥诮地道,“我身边的人早就死了,这昏君杀颍川王的时候,他们被牵连入狱,我改名换姓到今日,身边的人都是昏君给我的,昏君想杀便杀,我半点也不会在意。”

    “昏君,你不记得你杀过多少人了吧?从颍川王到广阳王,又到如今的鲁王,你要将所谓的党羽都杀干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当中有多少是无辜之人?王权握在你这样的人手中,是天下人的灾祸,我杀了你……就是为民除害,不知积了多少功德,说不得来世我也做个皇亲国戚。”

    皇帝的脸憋得通红,怒火仿佛要将他这个人点燃了。

    唐玉生又看向杜正:“你这个阉人,整日为虎作伥,也不得好死,会比我死的更凄惨。”

    许美人毕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早就瘫软成一团。

    殿前司的人,一脚踹在唐玉生腰上,唐玉生仿佛感觉不到疼痛,脸上依旧满是笑意,但笑着笑着他的神情就狰狞起来:“好好的一个家突然遭到大祸,

    眼睁睁地看着所有关切的人死去,却无能为力。”

    “有冤无处诉,

    就算拼尽了力气又能如何,

    冤杀人的是皇帝,只要给我一个机会,

    让我报了这仇,死又算得了什么。”

    唐玉生话说到这里,忽然整个人一缩,一口血喷了出来。

    杜正的面色一变。

    唐玉生看着这一幕,

    他终于看到了,皇帝的愤怒和痛苦,

    那些犬牙的惊慌、无措,

    今日没让他上前看脉,

    他就知道已经败露,

    所以在被抓的那一刻已经服了毒药。

    不是立死的毒药,

    而是需要漫长时间才能杀死他的毒药,

    那毒在他肚腹里翻滚,一点点地烧穿他的内腑,

    但他不在乎,他承受这些痛苦,

    只是为了看昏君知晓实情后的模样。

    等他死了,

    要将这些讲给他的亲人,

    讲给那些冤魂听。

    杜正回过神来吩咐内侍:“将他拖出去。”

    许美人看着地上那黑红的血,还有唐御医被拖拽出去时的模样,

    脑海中一片空白,直到徐皇后走进来。

    许美人感觉到腿上一疼,

    骨骼断裂的声响传来,她张开嘴发出惨叫,

    但这惨叫声却被旁边的宫人用手死死地捂在了她口中。

    许美人瞪大了眼睛,汗水眼泪一起流淌。

    徐皇后淡淡地道:“将你知晓的都说出来。”

    若是不说,等待她的将是生不如死的酷刑。

    “是祁王爷吩咐我来的,

    ”许美人声音颤抖,“让我按照唐御医的吩咐行事。”

    榻上的皇帝突然一把攥住了杜正。

    就算许美人不说,皇帝也猜了出来,现在鲁王重伤,他若是死了,得利的自然是祁王。

    徐皇后道:“祁王还有什么安排?”

    许美人摇头:“我不知晓……”

    宫人上前扭住许美人的肩膀,许美人几乎疼得晕厥过去,

    等她缓过一口气,依旧摇头:“我真的不知晓,

    什么都不知道。”

    “皇上,”徐皇后走到皇帝榻前,“祁王暗中害您,

    必然还有别的准备,快下令殿前司和禁军进宫护驾吧!”

    皇帝有些发直的眼睛看向杜正,杜正道:“奴婢这就照皇后娘娘的吩咐办。”

    杜正去传殿前司和禁军,

    皇帝一把拉住了徐皇后。

    徐皇后道:“我知道,还要宣我父亲和谢相,让二府调动兵马,捉拿祁王。”

    皇帝缓缓点头。

    徐皇后服侍着皇帝躺好:“您还有什么吩咐,臣妾都去安排,您放心有臣妾和徐家在,定会护着您安安稳稳。”

    皇帝脸上一瞬间的轻松,不过很快他又紧张起来,目光落在徐皇后脸上。

    徐皇后从中看出了猜疑,到了这样的地步皇帝还在猜疑她,不过皇帝这时候却不能将这心思宣之于口,因为眼下宫中能够依赖的只有她。

    徐皇后道:“我命人将祁王世子看押起来,一切都能皇上好转之后再做定夺。”

    皇帝不会好起来了,但在祁王死之前,皇帝不能咽气。皇帝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她才能伸展手脚做事。

    徐皇后安抚了皇帝,转身走出暖阁。

    暖阁中的死气委实让她厌恶。

    徐皇后看向身边女官:“祁王世子呢?安排好了吗?”

    女官点了点头。

    徐皇后道:“我去看看他。”

    徐皇后带着宫人走向东边的荣安宫。

    祁王世子如今被安置在这里。

    屋门被推开,徐皇后就看到一个人影快走几步上前,然后立即跪在了她脚下。

    正是祁王世子。

    “皇后娘娘,”祁王世子颤抖着道,“宫中出了什么事吗?为何宫人会将我关押起来,娘娘……我什么都没做啊,娘娘……”

    经过几次波折,祁王世子的胆子越来越小。

    宫人上前将祁王世子搀扶起来。

    徐皇后吩咐内侍出去,只留下一个宫人在旁边侍奉。

    “你父亲谋反了。”

    听到皇后娘娘这话,刚刚起身的祁王世子脚下一软,登时又跪下,声音中满是惊慌:“不……不会的……”

    “千真万确,”徐皇后道,“你父亲命御医和许美人毒害皇上,我亲耳听到御医和许美人供述了实情。”

    眼泪顺着祁王世子的眼角淌下来,他脸上都是惊恐的神情。

    “娘娘,”祁王世子半晌才哆哆嗦嗦地道,“是……是皇上让您来处置我的吗?是不是要与鲁王二子一样……要将我……要将我……”

    祁王世子忽然说不下去了。

    祁王世子祈求道:“娘娘……娘娘救救我,我还不想死,我不想死。”

    徐皇后长长地叹一口气:“我不想杀你,但我现在还救不了你。”

    祁王世子膝行几步,拉住徐皇后的裙角:“娘娘,您想想法子,我全都听您的,就算……就算最后活不成……我也会念着您的恩德,到了下面也会为您祈福……娘娘……”

    “可怜的孩子,”徐皇后声音带了几分哽咽,“本来这些都该与你无关。”

    又沉默了半晌,徐皇后道:“眼下,皇上派出的兵马捉拿你父亲,我虽然是皇后,却也管不了前朝的事,只能在这宫中周旋,我会想办法保你的性命,不过许多事也要看天意。”

    徐皇后道:“希望我们都能活下来……”

    第四百八十二章

    准备

    大齐元平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戍守京城的京营内突然大乱,几个副将带着几百人背叛朝廷。

    这支叛军一度攻入了京城内,京中一时大乱,几个衙门连同禁军奋战了半日才将人全都拿下。

    之后陆陆续续在八个不同的州、县,又有驻兵谋反。

    皇帝病重不能临朝,祁王带兵前往京城护驾。

    从京城来镇州的商贾很多,所以消息也频繁地送过来,一会儿说皇上的病没那么重,一会儿说皇上已经宾天了,只不过朝廷怕民心动荡一直瞒着。

    祁王进京可能就是要承继皇位的。

    高氏知晓这些话都不可信,但她是个心里不能装事的,还是将这话讲给陈老太太听:“大伯娘,您听听这些……说假吧,可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陈老太太用一只布老虎逗弄着曾孙儿往前爬,随口回答高氏:“那就是真的呗。”

    “哎呦,”高氏着急,“您老可别乱说,这怎么可能是真的,祁王承继皇位……不对,我总觉得不对。”

    高氏也不知道为啥,祁王虽然是皇帝的弟弟,鲁王谋反,不就剩下一个祁王了,皇帝驾崩,祁王继位那不是顺理成章的吗?可她心底里总觉得不得劲儿。

    但到底怎么不得劲儿,她又想不清楚。

    高氏伸手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感觉到自己的小脑袋瓜子里头都着了火。

    自己想不明白,想要在陈老太太这里得到答案,偏偏陈老太太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眼睛里除了曾外孙什么都没有。

    陈老太太发现高氏还盯着她瞧,于是又道:“那就是假的呗。”

    高氏长长地叹口气:“您老怎么说话这般轻易。”

    陈老太太笑道:“就算你知晓真的还是假的又能怎么样?”

    大伯娘说的……也是……

    不过……

    高氏道:“您老就一点不着急?”

    “着急什么?”陈老太太道,“有这功夫,老太太还不如多哄哄曾孙,数数腰里的银钱。”

    陈老太太腰里的银钱没白留,现在喆哥儿远远地就能听到陈老太太的脚步声,陈老太太还没进屋,喆哥儿就先拍起手来。

    而且喆哥儿只给陈老太太拍手,

    其余的人一律不好使。

    为此陈老太太着实得意了许久,看看你们一个个还是不如缺了两颗牙的老太婆。

    高氏仔细想了想陈老太太的话,

    委实很有道理,

    就算知道也是没用,她能做得了什么?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等着,

    反正无论到什么时候,还有良辰和姑爷呢。

    高氏心中的忧愁彻底烟消云散,全都落在喆哥儿身上。

    “大伯娘,你说咱们喆哥儿这才六个月,

    居然就会爬了,”高氏道,

    “将来一准儿是当兵打仗的料,

    跟他父亲一样做大将军。”

    陈老太太不以为然:“大将军算得了什么,

    喆哥儿说不得能做更好的。”

    高氏只觉得大伯娘心气儿可越来越高,

    连大将军都瞧不上眼了。

    “这些日子村中灶房多准备些吃食,

    ”陈老太太道,

    “可能要有人来。”

    高氏有意问一问,总觉得大伯娘这话另有深意。

    八州的人来?来问毛毡的事?

    高氏觉得自己想的有道理。

    陈老太太抱起了喆哥儿,

    宋羡有三天没有回陈家村了,绍元去了八州,

    阿音整天与岛上认识的郑贞在一起,

    子庚陪着东篱先生出去拜访故人,

    到现在还没回来。

    她那外孙女和许汀真在熟药所做了不少的成药,官药局的医工每日都往陈家村跑。

    所以她根本不用去打听外面的情形,

    就知道现在的情势到底怎么样。

    这一家人最闲的就是她和喆哥儿。

    当然还有宋老太太,宋老太太定然也特别焦心。

    陈老太太看着喆哥儿:“外祖母带你去找祖母好不好?”

    喆哥儿也不知道听没听懂,

    扬起两只小手拍在一起。

    “好,”陈老太太道,

    “趁着今天暖和,咱们去跟你祖母说说话。”

    家里的老老小小都好着,宋羡、良辰他们也能少操心。

    常同去禀告了一声,

    就带着人一起护送陈老太太和喆哥儿、乳娘一起去了宋家宅子。

    谢良辰也确实顾不得喆哥儿了,幸好有外祖母照应。陈玉儿看着眼前的箱笼,做出的成药都摆放在这里,已经填满了好几个屋子。

    “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么多,”陈玉儿道,“应该够用了吧。”

    谢良辰道:“真到用起来就不觉得多了。”当时宋羡带兵攻打高豫,运去的药丸转眼就没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