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章

    苗婆子笑道:“不要说你们,我也是才见,是你们花大价钱买来的。”要不是看着陈家村花了这么多银钱置办纺车、织机,苗婆子也不会跟着前来。

    郑氏有些惊讶:“您……”

    苗婆子道:“虽然才见过这样的纺车,但与我从前用的也差不多,就是多了几个锭子,都能学得会。”

    郑氏开始还在想,真的只是多几个锭子的事?看到苗婆子脸上的笑容,她这才回过神来,苗婆子这是在与大家说笑。

    苗婆子道:“不用慌,既然我来了,就能教的好,不过老婆子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花大价钱买最好的纺车和织机?差一点的要便宜十几两银子。”

    陈老太太心口一疼,终于知道那些银钱外孙女都花到哪里去了。

    不过在人前还得佯装镇定,陈老太太上前拉住苗婆子道:“您刚来不知晓,我们家丫头喜欢折腾,从前为了打一个农具,硬是花了好多时候做了个风匣子。”

    听到风匣子,苗婆子惊诧地道:“那风匣子是你们做的?如今都传到了邢州,我那侄儿四处走商,有人请他从赵州买几个风匣子回去。”

    陈老太太爱听这话,瞧瞧,她外孙女的手艺传到那么远去了,想想这些好的,她的心就不那么疼了。

    苗婆子在人群中找陈老太太口中的“丫头”,着实不难认,因为陈家村的人都将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

    苗婆子笑着道:“买好东西是有用处,纺出来的东西好,织机织起来也细密。”

    谢良辰跟着笑。

    陈子庚十分明白阿姐的心思,阿姐之所以会买最好的纺车,那是因为改起来会更容易,瞧着阿姐看那些纺车图的模样,恨不得现在将纺车卸得更零碎些。

    趁着陈老太太带着苗婆子在村子里四处转悠,陈子庚挤到谢良辰身边:“阿姐,你要改纺车吗?”

    谢良辰看着阿弟眨动的大眼睛,点了点头:“嗯。”

    不改动纺车就不会让四舅舅带图回来。

    “这么大的东西不好改吧?”陈子庚道,“虽然初二哥他们都学了木匠活儿,但恐怕也帮不上太多忙。”

    谢良辰道:“是不容易。”

    陈子庚眼睛一亮:“我听先生说朝廷有将作监,里面的军匠都很厉害,阿姐若是让人帮忙,不如……我去寻宋将军,赵州不是就有将作监吗?一定少不了这样的人。”

    当时做风匣子没有大动干戈,因为谢良辰笃定自己做得出来,找军匠还要做一番解释更费功夫。

    纺车、织机不同,可能光凭她和四舅舅很难做好,但谢良辰也没想过要直接向宋羡求助。

    “不用,”谢良辰道,“我和四舅舅做一做再说。”

    陈子庚应了一声,心中不知是什么感觉,既想让阿姐和四舅舅做出来,又不想他们做出来。

    如果做不出,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将宋将军请来陈家村。

    苗婆子和陈咏义去歇着。

    陈咏胜将孙家村、北山村、大柳村的几个里正请了过来,大家一起看了新的纺车和织机。

    孙阿爷跟着孙里正一起前来,如今几个村子都十分有默契,只等着孙阿爷先说话。

    孙阿爷道:“山地种的差不多了,买羊毛的就出去了,我算计着这些日子也能将消息送回来。”

    范里正也跟着道:“北方到底是我们熟络,今年头一批羊毛我们肯定能买到手,买了羊毛回来,到底要怎么做还得听良辰的。”

    就算上次毛织物没能卖好价,但他们还是信谢大小姐,尤其是这次春耕,大家聚在一起干活计,互相帮衬着,比平日要省不少的力气。

    镇州连山地都种完了,附近的州却还有许多农田尚空着,这就是差距。

    谢良辰道:“那些人的毛织物是从西北来的,运过来要耗费不少时间,只要我们能赶在他们之前将毛织物卖出去,就能顺利赚到银钱。

    但是我们织工确实不如大名府的织娘,就算现在学起来,一样比不过。”

    “那……”陈咏胜皱起眉头,那要怎么办?

    谢良辰道:“所以我们不做毛织物,不动织机,将羊毛用纺车纺出来之后,直接去卖。”

    孙里正惊讶:“卖纺线?”

    谢良辰道:“春耕之后,会清闲一阵子,与其买别人织好的毛织物,不如买便宜的纺线自己织,织物的图案、薄厚都能自己来定,我们省了人力,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更为得心应手。”

    几个里正对视一眼,听起来是这么回事。

    谢良辰接着道:“而且,卖纺线只是第一步,我们定州、镇州、赵州还盛产桑麻,今年赵州家家养蚕,等到蚕茧下来,我们的纺车就能纺蚕丝。”

    谢良辰说得清楚,几个里正的脑子跟着转。

    谢良辰道:“不过这件事现在还不能透露给外人,免得让那些人有所防备,我们没有害人之心,但也要防着被人暗中算计。”

    “对,”范里正道,“良辰的话说的没错,不能让他们知晓我们在做些什么。”

    大柳村的冯里正道:“那我们回去就各自行事,先将羊毛买好,再让人来学用纺车,还要分好活计,等到羊毛到了之后,就动手清理、晾晒,这样才能赶在那些人前头。”

    孙阿爷笑道:“也不用慌张,良辰想好了,我们只要好好去做,大家齐心,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

    谢良辰起身将里正们送走。

    孙阿爷看着谢良辰道:“这两年要劳累你了,辛辛苦苦跑在前面,也没见你多拿什么。”

    谢良辰笑道:“看着大家都能赚上银钱,我也跟着高兴。”

    孙阿爷不再说别的,感激的话说多了也没意思,总之别辜负谢良辰这份心。

    谢良辰走回织房,看着郑氏几个绕着纺车看来看去,谢良辰想到躲在暗中的嘉慧郡主。

    这次该露出一些真容了吧?

    第二百一十二章

    念头

    纺车回来之后,谢良辰就留在村子里,要么去织房,要么去熟药所。

    村中的人也分成两拨,一拨去地里,一拨留在村中。

    高氏带着人跟着谢良辰在熟药所,郑氏带着外村的女眷一起和苗婆子学纺车和织机。

    大家安静做事的时候,站在村口向里面望,就像没人在似的,不过再等一会儿就能听到族塾里读书的声音。

    宋老太太没让人提前知会,就来了陈家村,人到了村口半晌,村子里的人才得了消息迎出来。

    看到笑容满面的陈老太太,宋老太太低声道:“听说你们得了好东西?我也来瞧瞧。”

    陈咏义回来之后,谢良辰去探望过宋老太太,说起了织机的事。

    宋老太太本想等着孙儿回来之后,再一起去陈家村,早晨一起床却怎么也按捺不住了,要亲眼看看陈家村有什么变化。

    天暖和了,村民的房子还没来得及翻盖,但是在村子西边建了族塾。

    陈老太太和谢良辰陪着宋老太太去族塾。

    陈老太太道:“刚建的时候,宋将军就来看过了,还让人帮忙拉了木材。”

    宋老太太心中一算计,好像孙儿时常来陈家村,光她偶然听到的就有好多次了。

    宋老太太道:“羡哥儿常来?”

    陈老太太笑着:“之前教村子里的半大小子们骑马、射箭,春耕之后来得少了,那时候大家都在地里,将军也就直接去山地查看情形。”

    宋老太太心里有些狐疑,她这孙儿什么时候变得热心肠了?昨天程家小子来看她还说,朝廷给了赵州和白马岭,他们忙得人仰马翻,羡哥儿在白马岭操练兵马,一副随时都要打仗的架势。

    程家小子都想要逃回京城了。

    既然这么忙,还有时间来陈家村教人?还能来看族塾吗?

    宋老太太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在悄悄思量,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是不是她想多了?陈家村卖药材,又能熟药做成药,孙儿看重陈家村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孙儿这段时日变化有些大,就算外面再有事,不出三五日都会回镇州,之前回府中看她的时候,她好看到孙儿端着茶杯看着窗外的月亮笑。

    她都许久没见到孙儿笑成那般模样了,她驻足瞧了半晌,孙儿都没注意到她,不知想什么出了神。

    她这孙儿在她面前看着乖顺、温和,有时候也露出一丝笑容,但是半点不过心,现在倒是有些样子了。

    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宋老太太走到了织房,看到织房里画的一张张纺车的图样。

    “都是辰丫头画的,”陈老太太笑着道,“还没画完呢,也不知道她在捣腾些什么。”

    宋老太太看向谢良辰:“这孩子可真能干,从过了年就没闲着吧?这药材才种好,就开始弄这些了。”

    陈老太太在宋老太太耳边低声将谢良辰的打算说了。

    宋老太太听得眼睛一亮,如今镇州种药材、熟药材,赵州增加了不少铁课,北方多桑麻,谢大小姐又早早为这些做准备。

    陈家村不说了,能让其他村子里的人也都听她的,这就是本事。

    宋老太太忽然想到混乱不堪的宋家内宅,她那儿媳妇有半点谢大小姐的见识,宋家也不会成这般模样。

    回到陈老太太屋子里,将谢良辰她们都打发走了,两个老太太坐着说话。

    “您这是怎么了?”陈老太太低声道,“是哪里不顺心?”

    宋老太太叹口气:“还不是家里那不孝子。”家里的糟心事儿,不好对外人说,她只知道宋启正在查当年被刺杀的内情。

    宋老太太不愿理睬儿子,却也希望他能查明白,不能让孙儿白白受了这么多年的冤屈。

    “自己养的,也是没法子,”宋老太太道,“就像着逮着他的错处之后,狠狠地骂他一顿,看他以后还有没有脸面。”

    说完这些宋老太太向陈老太太笑道:“让您见笑了。”

    陈老太太道:“您这是哪里的话,您肯与我说这些,可见没有将我当做外人。”

    宋老太太露出笑容:“人老了,脑子不好用了,身子也不舒坦,就该躲在家里,那些事不好再去操心,可惜……偏不让我省这个心,我那孙儿也是一样,整日里为他牵肠挂肚。”

    陈老太太道:“不管是谁听了您的话都要惊讶。”

    宋老太太愿闻其详。

    陈老太太道:“宋将军年纪轻轻就任指挥使,我瞧着是哪哪都好,我孙儿说宋将军就是那座高山,只有让人仰望的份儿,不怕您笑话,我那孙儿跟着宋将军学了几次骑射,天天想着长大之后去将军麾下效命。

    好几次睡着了说梦话,都一口一个将军的喊个不停。”

    宋老太太跟着笑,陈家大爷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我那孙儿平日里沉着脸,寻常人不得近身,难得庚哥儿不嫌弃。”

    “您这话说得不对,”陈老太太道,“不光是子庚,我们整个陈家村都喜欢宋将军。”

    宋老太太忽然心念一动,不知谢大小姐怎么想?不过片刻后她又怔了一瞬,她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思量?

    心头一动,就似脱缰野马般按不住了。宋老太太脑海中浮现出谢大小姐种种,越想越觉得谢大小姐好。

    如果做她孙媳妇,那真是没有比这更让她高兴的了。

    宋老太太看向陈老太太,只觉得陈老太太目光清澈,显然方才那话没有别的意思。这事想要落在实处只怕不易,眼下也只有她一个人这般想吧?

    宋老太太与陈老太太接着说话。

    守在陈家村外的常悦,却看到了几条靠近的人影。

    从春耕以来,常悦在陈家村附近发现过几个眼线,这次的眼线行动格外敏捷,只要他稍稍发出声音,那眼线就会发现他的所在。

    这些人是冲着陈家村来的,还是跟着宋老太太来的?

    常悦不动声色,只盯着那眼线的一举一动。

    片刻之后,那眼线悄悄地退去。

    常悦吩咐道:“跟上,看看他们去哪里。”

    第二百一十三章

    偷笑

    几条人影快速在林中穿梭,没有走官路而是寻了难走的小路离开了陈家村。

    常悦手下的人不远不近地跟着,偶尔停下来查看那些人留下的痕迹,然后又追了上去,那些眼线兜了一大圈确认没有被人跟随之后,一路向东而去。

    镇州往东那是横海节度使的地方。

    常悦手下继续跟随,同时也抽出人手将消息传回给了常悦。

    宋老太太刚好从陈家村出来,常悦一面将增加人手护送老太太,一面找了机会将一切禀告给谢良辰。

    常悦道:“眼线是奔着村子后面的熟药所和织房去的。”

    谢良辰点点头,应该是四舅舅回到镇州之后,附近村子里的人每日都会来村中学用纺车,因此惊动了那些人。

    他们想知道陈家村在做些什么。

    这也表明大家将计划守得密不透风,那些人在外探听不到虚实。

    常悦道:“他们不敢靠得太近,只能瞧见织房和熟药所有不少人在。”

    谢良辰提前与四舅舅说好,四舅舅会去大名府与商铺的掌柜说,陈家村也会做花纹精美、细致的毛织物,做出来之后再拿去铺子里卖。

    特意如此交待,是让那些人以为陈家村还会继续设法将毛织物做好,而不是另有打算。

    四舅舅买了织机和纺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到底是做毛织物还是纺线,这样的细节,除了那天一起商议的里正和阿爷之外,村子里来学用纺车的村民都不知晓,任凭眼线来探查也得不到真实的结果。

    常悦道:“大爷不在镇州,您要多加小心,尤其最近还有附近村中的人来往陈家村,只要发现有蹊跷,您立即知会我。”

    常悦生怕自己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毕竟那些村民去织房的时候,他没法跟随,说到底还是大爷没将事情做好,否则他们哪里用得着这样偷偷摸摸的。

    谢良辰应声:“我知道了,这段日子要辛苦你们了。”

    常悦急忙躬身行礼:“您莫要这样说。”他也不傻,大爷每次来陈家村的模样,他都看在眼里,哪里能不知晓大爷的意思。

    谢良辰走回织房,继续去看她的纺车图,这次买回来的纺车不是手摇的,而是脚踏的,缺点就是纺车太小,用的锭子太少,但怎么将锭子加进去,还要费些功夫。

    天渐渐黑下来,谢良辰调亮了灯,手边的纸渐渐多起来,变成厚厚的一摞。

    有了做风匣的经验,虽然纺车改起来繁复也并非没有下手之处,只不过时间太过紧张,若是有人帮她看看图,指点一下,做的会更快些。

    将东西做出来之后,还得去买纺车,以最快的速度改成他们需要的模样,纺车越多他们的先机就会越大。

    谢良辰脑子不停地动着,是不是真得让宋将军帮忙请个军匠来,现在的赵州也是宋羡戍守,这样的人应该不难找。

    要不要请宋羡帮忙呢?

    谢良辰思量片刻,将这些日子画的纺车图标注清楚,准备拿去给常悦,请宋羡寻军匠看一看。

    谢良辰走出织房,刚好瞧见寻过来的陈子庚。

    时辰不早了,陈子庚来寻阿姐回去睡觉,没想到与阿姐撞个正着,若是寻常时候陈子庚大约不会在意,自从想到宋将军日后可能会留在陈家村之后,陈子庚就更加敏锐起来,只觉得阿姐走路稍有些匆忙,手里好像捏着什么东西,见到他之后,立即将东西藏在了袖子里。

    陈子庚眨了眨眼睛,心中思量阿姐到底有什么秘密瞒着他们。

    陈子庚对付过狡猾的黄皮子,又看了不少黄皮子的故事,耳濡目染中沾了些狡黠,于是不去揭穿,若无其事地拉起阿姐的袖子:“天晚了,阿姐回去歇着吧!”

    手臂一动,听到有纸张摇动的声音。

    咦,陈子庚心中思量,阿姐藏的难不成是纺车的图?这是要拿给谁看?

    谢良辰低头看了看阿弟,忽然觉得这小孩儿嘴角噙笑的模样有些奇怪。

    ……

    一日后。

    沧州。

    横海节度使蔡戎靠在引枕上,旁边的丽姝拿起蜜饯喂到了他嘴里。

    蔡戎回到辖地之后就一直忙碌,大事小事都需要他操心,要防备宋羡,又要让人监视秦茂行。

    他的长子在京城,次子还在襁褓之中,身边能帮他的人不多,如果没查到秦茂行与宋羡暗中来往,他还要秦茂行继续为他办事。

    不过重要的权柄他不会交到秦茂行手中。

    蔡戎想着,伸手揽住丽姝的腰身,不堪一握的腰肢是蔡戎最喜欢的地方。

    “让你跟着我去京城奔波,着实辛苦了,”蔡戎道,“我让人置办了一套珍珠头面,明日就给你送来。”

    丽姝却依旧神情冷淡地道:“多谢老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