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曲承美道:“吩咐衙役,每家每户都要走到,只要家中有病患就让郎中上门,两天之内必须查完。”至于周围的村子也是一样探查。
曲承美道:“陈家村,孙家村、北山村、下河村放到最后去。”这四个村子,每村出两个人,每日不间断地在村子周围巡视,基本用不着衙署出人手帮忙。
曲承美才吩咐完,就听衙差道:“陈家村的里正来了。”
陈咏胜被请进二堂,见到曲承美,他立即躬身行礼,将手里的文书递了过去:“知县大人,这是我们四个村子眼下的情形,孙家村有两人生病,都是从冬日就开始治的旧疾,北山村有三人生了风寒,下河村三个孩子、两个大人生病,都可以肯定不是时疫。”
这么快就盘查了一遍,曲承美长长地舒一口气,这样的时候,人手短缺,这几个村子百余户人,算是帮了他大忙。
曲承美看着陈咏胜道:“许先生和谢大小姐怎么样?”宋将军去赵州之前,常安特意来嘱咐他,要多看着点陈家村,陈家村帮忙捉了辽人奸细,说不得会被辽人报复,总之让他多多用心。
陈咏胜道:“现在看没事,两个人没与我们村里的人住在一起,回去之后就换了衣服,还吃了自己熬的药。”
曲承美连连点头:“现在衙署的人都派了出去,暂时顾不上你们几个村,村子里有事你就直接来寻我。”
陈咏胜从衙署离开时,文吏特意给了文书:“城门处设了两道关卡,你拿着这文书方便出入。”
陈咏胜在城里走了一圈,发现街上的人比平日里少了许多,可见曲知县的安排见了成效。
这放在半年前的镇州城,大约会乱成一团,经过宋将军和曲知县的治理之后就好了许多,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是这般的情形,委实不易。
城门口来往的人排起了长队,偶尔能听到吵嚷和哭喊声,门口的官兵尽职尽责,就算城中的大户也照样被拦着查问。
陈咏胜仔细瞧了一眼,门口又多了两个将士,那两个人面色肃然,像是宋羡将军麾下的兵马。
天快黑的时候,陈咏胜才回到陈家村,将路上见到的说给谢良辰听。
谢良辰道:“我与许先生商量好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去城中,眼下这样的时候,郎中定然不够用,我们去帮着衙差一起去各家各户查看。”
陈咏胜一怔,下意识地要阻拦谢良辰,这样一来岂不是危险了许多?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持大局
早晨天刚亮,谢良辰和许汀真就收拾了药箱准备离开村子。
陈子庚起的早,就要送他阿姐,昨天听说阿姐要去城里,他软磨硬泡了好一会儿,阿姐还是不肯带他,让他安生留在村子里帮二叔,照顾祖母和先生。
刚走到熟药所,陈子庚看到了东篱先生。
东篱先生本是被接来过年,年后陈老太太和谢良辰、陈咏胜几个劝说了几次,硬是让东篱先生留在了陈家村。
村子里热闹,大家相互都有个照应,而且谢良辰知晓东篱先生与许先生相识,虽然两个人没有明说过,但谢良辰还是能感觉到两个人之间的不同。
“虽说去看病患,你们也要注意,不要病倒了,”东篱先生很少说话,现在忍不住开口,“我住的院子空了下来,你们就去那里歇着。”
许先生的院子早早就不再租了,他们如果在城中有个需要东篱先生那里自然是最好的去处。
谢良辰从石桌上拿了钥匙,又宽慰了陈老太太,这才跟着许汀真一起出了村。
陈老太太看着外孙女远去的背影,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她有心将辰丫头藏着,可她的辰丫头就是闲不下来的人。
辰丫头这一点像她外祖父,不像她母亲,她母亲虽然也聪明伶俐但是没有这股固执的坚定。
这几天陈老太太时常想起这些,她明知道不该这样做。
陈老太太背着手从陈咏胜身边走过,低声喃喃地道:“这丫头心里太清明。”什么都瞒不住她,早晚她得知晓。
现在辰丫头就起了疑心,说什么梦到了她母亲,就是明着在跟她打听消息,她不戳破,辰丫头也不说明。
就在那里等着她吐口。
陈咏胜猜到了陈老太太这话的意思:“您是说……”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陈老太太摇摇头,显然是不准备这时候提及。
两个人正走着,就瞧见黑蛋拉着狗子走出来,狗子手里还提着东西。
“你们做什么去?”陈咏胜道,“狗子眼睛不方便,你带他出来做什么?”
黑蛋道:“阿姐昨天嘱咐村子里要定时熏艾草,狗子也要帮忙。”
狗子身上的伤好的差不多了,两只脚的脚指头分别冻掉了两根,手上也有冻伤,好在天天用獾油涂抹,手指保了下来。
人还是又黑又瘦,这就需要一点点养起来。
狗子点头:“叔,就让我帮忙吧!”
陈咏胜见状点头答应:“千万别伤着狗子。”
黑蛋挺了挺胸口:“放心吧爹,阿姐不在村子里,子庚忙的时候,这些都是我来管。”
黑蛋几个平日里做事做多了陈咏胜也算放心,这些琐碎事交给他们,他也能腾出手去做别的。
村口烧起了艾叶,黑蛋拉着狗子躲避开。
狗子担忧地道:“外面现在很乱吧?”
“没事,”黑蛋道,“有阿姐和曲知县呢。”在黑蛋心里,阿姐永远摆在第一位,其他人都要排在后面。
狗子点点头,枯瘦的手又去抓竹篓里的艾叶,准备到另一边接着烧。
“你就不用担心了,”黑蛋道,“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要多吃饭,好好歇着。”
狗子垂下眼睛:“我什么都看不见,也做不了什么事,以后要怎么报答……”
黑蛋笑一声:“你能做的事有很多啊!”
狗子仔细听着。
黑蛋道:“等秋天收药的时候,你坐在独轮车山个,我推着你一起去收药,到时候我们报斤数,你来记,村子里开了族学你也跟着一起学,就算不会写字,也得出口成章。
对了,你还得背药材学药理,这是阿姐让我们学的,要不从明天开始我就教你吧!”
狗子被说得一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黑蛋道:“怎么?傻了?从前的事就别想了,你好好的,阿姐也会把你当成弟弟,你看我们这个村里,就算不是陈氏族人,也与我们同样排辈,将来你也一样。
眼睛瞎了有什么要紧?你还有手有脚,我从前还以为自己要饿死了呢,做梦也想不到还会卖药材、熟药材、还能读书、认字,之前来看你的初二哥,都在赵州租了院子收了徒弟做风匣。
我们周围村子里的人,哪个没挨过饿?不都过来了吗?”
黑蛋说着将自己的毛帽子戴到狗子头上,很有大哥的气度:“戴着吧,别冻着你。”
又一堆艾叶被点燃,狗子闻着浓浓的艾叶味儿,耳边回荡着黑蛋说的那些话。
陈家村的阿姐谢良辰很忙,一天到晚很少见到人,但只要她出现就是不一样,身边的人都会将她围起来。
狗子听过谢良辰考较黑蛋几个药材药理,她几乎无时无刻都是温和的,但也是威严的,但她通常不会训斥人,更不会动人打人,而是耐心地讲述前因后果,让人听了心甘情愿地信服。
狗子觉得这位阿姐有点像他们的张将军,张将军常常说一切都会好起来了,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
张将军也想方设法地护着他们,与他们讲当年广阳王在的情形。
一股浓浓的艾烟冲入狗子眼睛,他虽然看不到,但是眼睛还是跟着发酸,一行眼泪顺着眼角淌下来。
……
两天之后,赵州、定州陆续也发现病患,好在有镇州一切做在前,几个州也开始设关卡,一户户巡查。
宋羡从赵州赶回来,进了城之后直奔安置病患的院子,此时天已经黑了,院子里还是灯火通明。
贾似带着官药局的医工和城中的十几个郎中在院子里忙碌。
郎中在院子里给医治病患,贾似头顶带了个幂篱,多穿了两件长袍,离那院子远远的,正在督促医工熬药。
听到衙差禀告,贾似忙上前去迎宋羡,刚想要邀功一番,还没开口,就听到挥鞭声响,紧接着贾似头上的幂篱被掀开,鞭梢在贾似额头上留下一道血痕。
贾似痛呼一声,抬起头对上了宋羡那双幽深的眼睛。
宋羡冷冷地道:“你为何在这里?”
贾似不知宋羡何意。
宋羡再次开口:“我问你,你为何在这里?”
贾似总算听了明白,宋将军是问他为什么没有去院子里。
贾似伸了伸手指向院子:“卑职,卑职要留下……留下主持大局。”
第一百七十六章
小水花
贾似面色苍白,站在那里瑟瑟发抖,他能感觉到宋羡的怒气。
常安也沉下脸,大爷从赵州回来,心里不知道怎么牵挂谢大小姐,回到城中看到大小姐在院子里照应病患,太医院的人却远远地躲着,生怕被传上时疫。
这让大爷如何能压得住?
宋羡盯着贾似:“本官总算知晓,为何每次时疫,太医院去了也是束手无策,你们就是这样治疗疫症的?”
贾似冷汗从额头上滑下来。
宋羡道:“你可知朝廷为何要设官药局?是为了能让患病的百姓得到及时的医治,而非给你们寻个养尊处优的好去处。”
贾似道:“宋将军息怒,官药局没有懈怠,已经散出去不少药材……”他是怕死,但也为自己留了后路,只要将药材拿出来用处,上官查下来也寻不到他的错处。
宋羡道:“镇州城会用药的人很多,医工就能按方抓药,何必用你?”
贾似张开嘴,突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辩解。
宋羡吩咐衙差:“将贾大人送去院子里,让他亲力亲为照顾病患,官药局自有衙署接手,贾大人大可放心。”
衙差应声上前将贾似架起向院子里走去。
贾似虽然害怕却不敢挣扎,整个人看着好不狼狈,旁边的一众医工看到贾似这般模样都吓得垂头噤声。
宋羡发落了贾似,依旧怒气未消,问向身边的医工:“里面怎么样了?”
宋羡在赶回的路上收到了曲承美递送的文书,知晓镇州的情形,虽然确实有了时疫,但好在安排的及时,城中的病患虽然不断,但没有大增。
加上在镇州新建了官药局,药材也还够用,还能应付得过来。
医工禀告时,曲知县也气喘吁吁地赶到了。
曲承美道:“城中开始发赈济粮了,现在看来一个月内粮食不会有问题,驻兵的军营中尚没有人患症,军营中都熏了艾草,附近的水源也都派人护着,眼下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曲承美不敢去想,如果事先没有准备,眼下的镇州会是什么模样,去年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镇州城就会毁于一旦。
现在虽然城内、村子里有人生病,好在发现的及时,早早就将病患挪出来,没有让疫症肆无忌惮地传下去。
宋羡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心中也十分镇定,因为事先有所安排,他也知晓镇州必然不会乱。
但站在这里,想到谢良辰就在院子里医治病患,他这颗心无法踏实。
常安也在旁边暗暗地摇头,老太太安然无恙,镇州城没事,军营也没乱,现在就差谢大小姐。
终于宋羡再次开口:“里面人手够用吗?病患要治,郎中和医工也要好好歇息。”
曲承美实话实说:“这样的时候……恐怕……不够……但郎中也就这么多,各州都有病患,着实调不来更多人。”
宋羡只觉得胸口一凉,眼下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要再送更多病患进去。
宋羡走向旁边的棚屋:“有什么公务,拿过来,我在这里处置。”
……
谢良辰忙得脚不沾地,差不多忘记了来到这院子有多久了。
她只记得医工在耳边说:“宋将军回镇州了。”
谢良辰下意识地舒了一口气,跟着她就又听到贾似被送进院子的消息。
谢良辰抿嘴一笑。
许汀真也跟着道:“到底还是宋将军。”
换了旁人可能都不会这样,至少要给贾似留些颜面。
贾似不敢再有别的心思,开始帮忙医治病患。
宋羡回了城,在谢良辰这里就像是打了个小水花,让她分神了片刻,就不再去想了。
宋将军在外面,她就更加不用去思量其他,只要专心帮衬许先生就好。
但这个小水花却也有自己的脾气,就是要让她不断地想起它的存在。
医工上前催促谢良辰用饭:“今天送来的饭食比往常更好了,送进来的时候还嘱咐让我们多吃些。”
谢良辰净了手和许先生一起坐下来,发现桌子上的饭菜的确与之前不同。
眼下这样的时候,能给他们准备这样的饭菜,着实不易。
许汀真也没料到会是这样,愣了片刻道:“吃吧,吃完还要去忙。”
谢良辰吃了不少,虽说她不是什么挑食的人,但面对可口的饭菜,心情总是会好一些。
一碗饭下肚之后,谢良辰思量,这或许就是宋羡回到镇州之后的变化。
曲知县有了主心骨,整个镇州也多了底气,能够顾及到的地方也就更多了。
事实上,谢良辰思量的没错,宋羡回来的第三天开始,被抬进来的病患明显少了许多。
“轻症都挪到另一处了,”衙差道,“还有许多看着不像患了时疫的,也都分隔开了。”
少了病患,院子里的郎中可以多歇息一会儿。
第四天开始下雪,只不过雪刚落在地上就化开,这样的雪雨下到了第二天又完全变成了雪。
谢良辰和许汀真站在屋子里向外看,天气变化太快,恐对疫情不利。
谢良辰正缩着冻的有些僵硬的手指,就看到了衙差抬着炭火进院子。
很快屋子里就加了炭盆,被冻得瑟瑟发抖的病患也都安静下来。
“衙署在发赈灾粮,也调来了木柴和炭火,”衙差道,“虽然街上的铺子不能开了,但大家也不能饿着,外面有宋将军和曲大人在,你们就放心吧,也快熬到头了。”
衙差的话不是在安抚他们,外面确实稳住了,没有因为这场大雪就增加更多的病患。
这一天晚上,谢良辰终于有了时间在灯下看脉案,之前充满了焦躁、恐惧的小院子,现在也多了几分难得的静谧。
从屋子里出来,谢良辰提着灯去查看病患的情形,刚好走过大门前。
送炭火的衙差,伸手将门打开。
好久没有出这院子,谢良辰趁这个功夫向外看去,乍看过去外面漆黑一片,不过再定定神,就能瞧见不远处有一盏风灯始终亮着。
衙差笑着道:“那是宋将军,自从宋将军回城之后,就将衙署搬到棚子里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火苗
谢良辰听着衙差说话,黑暗中的那盏灯仿若也明亮了许多。
衙差接着道:“外面送饭来的时候,我还见过宋将军呢,就站在棚子外向我们这边看,谁还敢有半点懈怠之心?”
谢良辰向衙差点头,她能感觉的到,这变化让整个疫所的人都踏实了许多。
从前进了疫所的人九成都出不去,现在不同了,衙署和郎中都是在尽量将病患治好,这里很多郎中都是因为宋羡才敢来疫所帮忙。
换成宋旻……哪怕是宋启正,这其中的许多人宁可逃走。
站的时间稍有些长,谢良辰再去看不远处的棚子时,却发现又有一盏灯亮起,似是有人提着灯再向这边走来。
一步步的靠近,最终却又不得不停下。
虽然看不清那人的模样,但谢良辰却觉得那就是宋羡。
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她轻轻地摇了摇手中的风灯。
很快远处的灯也跟着晃起来。
一下,两下,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