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6章

    谢良辰起身,她要让常悦给宋羡送消息,她要弄清楚越州时疫的始末,疫病从何而来,在哪里传开。

    查问这桩事时她也不会瞒着外祖母,让外祖母清楚他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有些秘密就算不提,危险也照样会到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期盼

    陈家村。

    许汀真的屋子里,谢良辰看着黑蛋将药给炕上的孩子喂了下去。

    在床上躺了整整九天,那孩子再次张开嘴说话:“谢谢。”

    “他能出声了。”黑蛋欣喜地看着许汀真和谢良辰。

    这孩子早就醒了,只是身体太过虚弱,想要说些什么却一直都发不出声音,终于今天喉咙里有了细微的动静。

    许汀真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能将这个孩子救回来,她心中十分高兴,这个与阿弟差不多的孩子,没有落得阿弟那么凄惨的结果。

    黑蛋得到谢良辰和许汀真的允许,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炕上的孩子道:“狗子。”

    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附近村子不少孩子都叫狗子。

    黑蛋道:“狗子,你家里人呢?”这是他们都想要知晓的。

    狗子苍白又有些发黄的脸上露出悲伤的神情:“娘早都没了,我爹和阿姐、姐夫带着我逃荒,爹路上生了病,不几日就没了,姐姐、姐夫说要去山上找些吃食,我们……就走散了,我去山中找,一直没找到人,后来遇到了狼……”

    黑蛋看向谢良辰,就算黑蛋这个孩子都能听出来,什么走散了,是狗子的姐姐、姐夫嫌他太过拖累,丢下他不管了,被狼当成猎物拖回狼窝,多亏被他们发现。

    黑蛋差点脱口而出,你姐姐、姐夫是故意将你喂狼的。

    狗子紧紧地攥着自己衣襟,这些天只要他醒着,脸上就是这样的神情,悲伤又无措。

    黑蛋还是忍不住道:“你阿姐没有我阿姐好,阿姐养活我们整个村子,你……才一个人。”

    狗子沉默了,强压着哽咽声道:“不怪他们,都是我……如果我没瞎也不会……”

    黑蛋给狗子擦了眼泪:“你别哭。”

    谢良辰等到狗子稍稍好些了才道:“你从哪里来?”

    “灵丘,”狗子道,“村子常年都有人去抓人打仗,去年秋收时又有辽人来,把粮食都抢走了,村子里的人只能逃荒。”

    灵丘是前朝余孽掌控之地,北边是辽国,南边是大齐,怪不得会兵荒马乱,谢良辰知道每年都有流民从灵丘逃来大齐。

    狗子又开始感谢众人:“谢谢你们救了我……我还当自己是在做梦,好久……我好久都没吃过饱饭,要是我阿爹还在那就……好了。”

    黑蛋安慰狗子:“别哭了,你还是命好,去年过年我还没吃到稻米饭。”

    旁边的许汀真看着狗子,忍不住道:“你多大了。”

    狗子道:“十三了。”

    黑蛋瞪圆了眼睛,十三岁的狗子看起来却比他们高不了多少,黑蛋现在才九岁。

    许汀真不禁叹口气:“你们日子是真不好过。”

    狗子点头道:“我阿爹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可好了,每日都能吃饱饭,自从广阳王没了,就都变了,不止是我们村子,整个代州都不好。”

    狗子说的那些事,陈家村也经历过,只不过狗子他们的时间更久,毕竟宋家父子很快夺回了定州、镇州,将辽人赶出了拒马河。

    黑蛋都不敢想,十九年都在战火中是什么模样。

    狗子道:“到处都是我们这样的人,这两年尤其厉害。他们到处抓人去打仗,每天都要来村子,我爹好不容易才将姐夫藏好,他们还不准我们出去,生怕我们逃走,好多人都活活饿死了。

    我们还是好的,能……逃出灵丘。”

    说到这里狗子明显顿了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道:“有人说大齐会夺回代州,说大齐一位宋将军很厉害,我父亲还曾见过宋将军的大旗,真希望……”

    说到这里狗子脸上浮现出期盼的神情:“真希望大齐会拿回代州。”

    黑蛋没有说话,这些事不是他知晓的,他也不愿意乱说。

    许汀真道:“让狗子好好歇着吧!”

    许汀真和谢良辰走出屋子,谢良辰看着先生:“先生,您是想要将狗子留下吗?”

    不止是留下狗子,许汀真还很想回广阳王属地看一看,如果没有遇到谢良辰,她听到狗子这么说,可能就会一路向西北去。

    “十九年了,”许汀真道,“希望能早些平息战乱,如果广阳王属地能收回来,大家都能像陈家村一样,我也就算是了却心中的一桩事。”

    许汀真压下心头的思量,看向谢良辰道:“走吧,我们去熟药所。”眼下她能做的着实不多。

    许汀真这样想,谢良辰却有另外的思量,既然看管那么严,狗子一家是怎么逃出灵丘的?从灵丘到镇州路途不近,而且狗子还知晓宋将军,看来现在必须要找到狗子嘴里的姐姐,姐夫,看看这件事的真假。

    之前他们可能查错了方向,以为流民都会去衙署的收容地,如果他们不愿意露面呢?

    谢良辰找到常悦将整件事说了一遍:“我怕这里有蹊跷,需要早些告知大爷。”

    常悦道:“大爷去了赵州,我多加派人手保护陈家村,免得会有差池。”

    谢良辰点点头:“还要将消息传出去,就说陈家村救了一个瞎了眼睛的孩子。”能想的法子都用上,也许其中一个就会有成效。

    狗子的事并不着急,将一切安排妥当,谢良辰还有其他事要做。

    二月里,田家的商队动身离开镇州。

    田家是今年第一个远行的商队,浩浩荡荡的骡子车走在官路上,田承佑和伙计们脸上都是欢喜的神情。

    这次他们事先准备好了一切,比哪次走的都踏实,而且宋将军接管了赵州,清剿了山中的一伙悍匪。

    他们在离开赵州之前,都可以放心大胆的走,这时候绝不会有山匪前来偷袭。

    走了一段路,大家停下来歇息。

    田承佑去看陈家村的人。

    陈咏义等人第一次去赵州,田承佑这一路将自己知晓的都告诉陈咏义:“从陈家村到赵州路不远却也不近,开始走的时候要多注意,不要贪黑赶夜路,等进了城我就带你去寻骡车,那些人与我关系不错,不会给高价。”

    陈咏义点头。

    田承佑道:“去了邢州之后,我再带你认识一些人,好好问问矿石的价钱,免得吃亏。”

    田承佑说完一笑:“谢大小姐真是不一样,我还在走商,大小姐都想到了铁匠铺。”

    两个人歇了一会儿继续向前走。

    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赵州,就要去递交文书进城,陈咏义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站在城门口的人是常安。

    第一百七十三章

    信心

    田承佑有些意外,急忙和陈咏义一起赶过去行礼。

    常安笑着道:“一路辛苦了,我家将军让我备好吃食和住处,晚些时候再带你们去铁匠铺看看。”

    田承佑知晓宋将军这番安排看的是陈家村,但能带着他,这就是天大的面子。

    常安将人带去一处院子,院子虽然简陋,田家商队的车马和货物都能拉进去,这样方便大家休息、守货。

    常安道:“大爷吩咐衙署在城里、城外寻了几个地方,以后来往的商队都可以在这里歇息,商队吃用都可以在这里买,与外面的市集上的价钱一样。”

    说话间就有伙计上前来帮忙田家商队安置。

    田承佑将院子看了一遍,商队需要的东西果然一应俱全,若是路上车马有损伤,还可以在这里修葺。

    常安指向旁边一个空出的屋子,向陈咏义道:“大爷说了,那地方可以卖药材,会让官药局来铺药。”

    田承佑听到这里心中一动,这可真是好机会,衙署有这样的地方,等到大家认同了成药,谢大小姐的成药岂不是就能在这里卖?

    田承佑越想越高兴,但是看着常安将官药局的事一句带过,并不像有所思量的那般,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

    等他这次走商回来,亲自试用了成药,谢大小姐也能有个凭据,说不得宋将军就答应了,顺顺利利将成药送入这里。

    常安不急着走,大家在一起吃了饭,陈咏义急着道:“我带了做好的几个风匣子,明日送去给铁匠铺,我们还会在这里停留一阵子,租个院子留几个人专门做风匣,这风匣不止铁匠铺能用,酒楼、人家都能用得上。”

    然后他才会启程去邢州拉矿石,赶在春耕之前能赚些银钱,换回更多的农具。

    常安接着与陈咏义说话:“我们出来有一阵子了,陈家村怎么样?上次一起在村中守岁,兄弟们也都时常提及村子,村子里怎么样?”

    常安口中的“兄弟们”指的是宋家家将。

    这句话将陈咏义说的面红耳赤,当年他入军营时,看到宋家军的背影都要羡慕许久,那可是北方最厉害的兵马。

    怎么也没想到,不但与宋家军一起过了年,还能听到常大人这样熟络的称呼。

    陈咏义道:“都挺好的,这些日子就忙着做药做风匣和毛织物。”

    常安应声,继续陪着陈咏义喝水。

    陈咏义之前就听二嫂高氏说,常安特别爱喝水,今天晚上他也是见识到了。

    田家商队陆续都睡下,陈咏义这才道:“天不早了,常大人回去吧!”

    说完这话,陈咏义想起了一桩事,忙进屋拿出一个包袱:“这是子庚让我捎来给宋将军的。”

    常安松了口气,这一晚上他都快要憋死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他都不知要怎么回去。

    陈咏义道:“都是些小东西,子庚帮忙在熟药所熬的,知道我们要走远路,就将梨膏熬成了块,宋将军在外不方便,只要含着服用就好,但一日不能用太多,若是肚腹不舒坦或者吃了寒凉的东西都不能吃。”

    常安心里更有了底,肯定是陈大爷帮着谢大小姐一起熬的,谢大小姐还怕大爷吃坏了,特意让陈四叔嘱咐几句。

    不过陈四叔真能稳得住,到现在才将东西给他,常安抱着包袱就能揣着宝贝似的,开口道:“陈四叔歇着吧,明日我带你一起去铁匠铺。”

    听到陈四叔这样的称呼,陈咏义心里又是一阵乱跳,常安怎么跟他这样亲近?让他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送走了常安,陈咏义躺在炕上,看着周围那些呼呼酣睡的半大小子,这次他们从镇州出来真是要见世面。

    常安将东西带去军中给宋羡。

    宋羡看着包袱里的梨膏块,一块块用油纸仔细地包好,放在编好的小竹篓里,可惜竹篓不好戴着,否则他就这样挂在腰间,心情不好的时候吃一块。

    常安想要提醒大爷,看得时间有些长,外面还有几个副将等着呢。

    宋羡起身去净了手,这才拿出一块放入嘴里。

    常安心中再次啧啧,大爷这仔细的模样,像是要接圣旨。

    宋羡嘴里甜了,整个人都十分熨帖,抬头吩咐常安:“让他们进来吧!”

    趁着大爷高兴,常安安排糟心事最多的几个副将先进门。

    第二天常安带着陈咏义去铁匠铺,陈咏义将手里的风匣装好,然后开始推拉,铁匠炉里的火苗慢慢地越烧越旺。

    铁匠和伙计开始并不看好这个木匣子,如今也都看傻了眼。

    跑了一上午,走了三个铁匠铺,陈咏义渐渐有了底气,他看向那边的陈初二:“过了今天,就在城中找个院子,招工匠教做风匣,我们发工钱,但每个人都要至少干够一年。”

    陈咏义说着拍了拍陈初二:“你要好好学,等过阵子我回陈家村,这里的事就要交给你了。”

    陈初二有些担忧:“叔,风匣子做出来就会有人学去,铁匠铺会不会就不来我们这里买了?”

    陈咏义早就想过这件事,走之前还跟良辰说过,良辰怎么与他说的?

    陈咏义道:“我们磨了一个冬天,才将风匣子做的这么好,工钱要的也不多,都是货真价实,如果有人比我们做的好,卖的便宜,那是我们没本事,怨不得旁人。

    再说我们也做不了那么多,还不兴别人也跟着赚钱?做的人多,卖的好,风匣子就越有用,这跟卖药材是一个理,你阿姐说了不用藏着捂着,好的物件儿就得传出去。”

    陈初二点头:“叔,我知道了。”

    陈咏义惦记着早些将这边的事了了,他还得带着人去邢州看铁矿石,拉些矿石回到赵州和镇州。

    ……

    陈咏义走了五天,这才让人将消息送回陈家村。

    陈咏胜松了口气,陈家村迈出去的第一步要稳扎稳打,陈咏义带走的初二手艺最好,也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大小子,能接下一摊子活计自然是最好的。

    陈咏义的媳妇和陈初二的娘高兴的不得了,陈初二没想到自家小子会这么快就能为村中做事。

    众人赶紧生火做饭,要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陈咏胜吩咐陈玉儿:“去村口看看,你阿姐、许先生她们怎么还没回来?”

    陈玉儿应声,就要往外走去,却看到黑蛋急匆匆地跑回来。

    黑蛋边跑边喊:“爹,娘,大伯娘,要……要两套衣服……阿姐和许先生……在外遇到病患了,怕是疫症。”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反应很快

    二月里并不暖和,好在谢良辰担心前世的时疫会来,提前有所准备,早早就在远离村口的地方搭了棚屋。

    陈玉儿和黑蛋将热水和衣物送到棚屋前,谢良辰挥了挥手让他们离开,这才将衣服拿进屋子里。

    陈玉儿急得不行直念叨:“棚屋里也不暖和,梳洗完换衣服会不会着凉?”

    陈老太太一直在不远处等着,听到陈玉儿这话,更是皱起了眉头,辰丫头说怕有疫症,还真的来了,拖些时日也好啊,原本想过几天暖和能动土了,将这棚屋好好修修,真是不容功夫。

    陈老太太还是希望那不是时疫。

    高氏安慰道:“咱们辰丫头聪明,又有许先生在,就算真的遇到了时疫也能避开,没事,您不要担心。”

    陈玉儿还想说话,高氏急忙给使眼色,让她不要吓着陈老太太。

    好一会儿,许汀真和谢良辰才从棚屋里走出来,两个人都遮掩了口鼻。

    陈子庚和东篱先生听了消息也到了村口,陈子庚见到阿姐这般模样,也跟着焦急。

    “我和许先生都没事,”谢良辰没有与众人走得太近,“我们今日在城门口见到一个患了病的人要进城,那人的症状像是疫症。

    我和许先生禀告了衙署,衙署将病患安置在城外,许先生开了药,明日我们再过去看看情形。”

    谢良辰说完看向陈咏胜:“二舅舅,您还得跟几个村子的里正说一声,让他们与外面人来往时要小心,村子里有人生病也要及时知会。”

    陈咏胜听说时疫之后就想到了这些,又在谢良辰这里得了主意,立即吩咐人去送信。

    谢良辰道:“真的是时疫的话,水不能脏,还得让人看着水源,现在不知晓是不是疫症,村子里粮食都够用,能不出村的先不要出去。”

    众人齐声答应。

    许汀真和谢良辰没在棚屋里住,而是绕到了村尾,熟药所旁有空出的屋子。

    陈子庚、黑蛋几个挤在屋子外不肯走。

    谢良辰不禁失笑与阿弟们隔着门道:“都回去吧,有事我就喊一声,住在旁边的钱舅母就能听到。

    你们去熟药所帮忙,将除了治时疫的药材都搬走,弄好了我和先生还要过去熬药。”

    其实没有什么太多事需要交待的,生怕有时疫,提前做了准备,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好。

    许汀真看向谢良辰:“不应该让你上前,这村子里还有那么多事等着你。”

    谢良辰道:“眼下这一件就是最重要的,人命关天。”

    许汀真道:“我看衙署处置的很快,有曲知县在,应该不会有事。”

    衙署处置的确实快,就在宋羡去赵州之前,还去衙署看了文书,只要发现镇州有人换了疫症,就照文书上的去做。

    曲知县责无旁贷亲力亲为,一直坐镇衙署。

    许汀真和城中的郎中都去看了病患,确定是时疫,这疫症上吐下泻,吃了药不消片刻就呕出来,趁着病患稍稍清醒,文吏将那病患盘问仔细,知道他一路从瀛州过来,中间做了骡车。

    曲知县让人去寻骡车,将上面的人都找到,又去瀛州送文书。

    早在去年年关时,曲知县就奉宋羡之命,提点过周围的州。但时疫年年有,就算刻意提醒过,大家也不能胆战心惊的过日子。

    疫病比奸细还难抓,谁也不知晓什么时候会来,只能打起精神防备着。

    天气暖和之后,出入城中的人就多了,镇州事先在城门口设卡,城中的郎中轮流守在巡城兵士身边,就因为这样,许先生和谢大小姐才立即察觉到异常。

    曲知县又是庆幸又是担忧。

    庆幸人没进城就被拦下来了,担忧的是开始患了疫病未必就有症状,也许进城的人之中有人已经被传上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